回覆列表
  • 1 # 隨豫而安2020

    玄武門事變中如果太子殺了李世民,會不會順勢殺了尉遲敬德,敬德是否能活下來都是問題,如果他能僥倖活下來,我認為他也不會倒戈太子。

    當初在他做為降將投降李世民沒多久,和他一起投降李世民的尋相就逃走了,為了防止他也逃走,李世民的部將就直接把他綁了,準備殺掉他,李世民知道後,親自給他鬆綁,並且說敬德如果要逃早就逃了又怎麼會在尋相之後。

    正是這份信任,這份知遇之恩,被李世民的胸襟所折服敬德成為了李世民最忠心的部下,幾次搭救李世民的性命,在玄武門之變前夕,嚴詞拒絕過李建成的拉攏,,更在之後的歲月中心甘情願的成為他的門神。

    如果他在玄武門之變中沒有陪著李世民一起死 掉,僥倖活了下來,讓他去殺建成為李世民報仇大約也是不現實的,因為那個時候的李建成估計已經是皇帝,不是輕易可以刺殺成功的,我覺得他的下場可能就像他在事變前夕勸李世民下定決心舉事時所說的去逃亡,隱匿與山水之間吧。

  • 2 # 櫻開頃散

    那也要殺掉太子,扶李世民兒子當皇帝,開弓沒有回頭箭,畢竟是謀反既然幹了就要做到底,要不就是死,拼贏了那就是功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榮華富貴一生。

  • 3 # 江山壹統

    尉遲敬德不會,程咬金秦瓊也不會。李世民籠絡人才不只用金錢而是用信任義氣,他們既是君臣又是兄弟。程咬金秦瓊尋找的是撥亂之主,李密不是王世充不是太子不是李世民才是,這些人還是有理想的不單純要榮華富貴。李世民評價尉遲恭公心如山嶽雖積金至斗知公心不移。尉遲恭為的不是富貴所以他的忠心是無法撼動的。而太子的人完全是用金錢名位籠絡在一起的這些東西沒了也就散夥了。

  • 4 # 畫詩人生

    如果太子殺李世民,太子下令,招降李世民舊部,放下凶器,既往不究。尉遲敬德等人會放下武器,依伏於太子。因為不管是太子,李世民,尉遲敬徳名義上都是大唐的臣民。倘若主人之間已經分出勝負,再做無謂的反抗,那就是大唐共同的罪犯。

    同室操戈,本來沒有外人的事。但主人之間會有不同的手下,為共同的利益才隨著主人冒險。主人一旦失勢,再作無謂的紛爭,已沒有任何意義,不如放下武器,做個順民,得到外主的賞織,一樣做個好官。

    唐朝名相魏徵,開始不就是太子李建成的人嗎?在李世民的感召下,做了李世民的順臣。一樣成為國家棟梁,成了萬世傳名的一代名相。

  • 5 # 今古講堂

    除非太子李建成要對原秦王部署進行清算,否則尉遲敬德幾乎肯定、必然會倒戈太子,不僅是尉遲敬德,李世民的原下屬也幾乎全部會倒戈,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尉遲敬德已經有過兩次倒戈歷史 。

    李世民手下的重要將領李勣、程咬金、秦瓊、尉遲敬德等人,都倒過戈。尉遲敬德原來是個鐵匠,後來參軍。隋煬帝大業末年,尉遲敬德所部在高陽討伐暴亂兵眾,後被提拔為隋朝的朝散大夫。

    大業十三年,劉武周起兵反隋,尉遲敬德就投奔了劉武周,擔任偏將。這是他的第一次倒戈。劉武周對尉遲敬德非常賞識,尉遲敬德隨劉武周帳下大將宋金剛四處征伐,多次立下戰功。並多次擊敗唐軍。

    從這兩次倒戈可以看出,尉遲敬德不是那種從一而終的人。他原來是打鐵的,參軍就是為了混口飯吃。並沒有多大的理想和抱負。在隋朝混了個一官半職之後,看到劉武周勢大,就投奔了劉武周。等到孤軍被圍困在縣城,又識時務為俊傑,投降了唐朝。他本身就是一個降將。而李世民對他是用人不疑,給他以充分的信任。從而跟隨李世民立下了不少戰功。所以他對李世民應該說還是忠心耿耿的。

    二、尉遲敬德參加玄武門之變是為了自保。

    這一點史書上描述得很清楚。在此之前李建成請李世民喝酒,酒裡放毒差點要了李世民的命;武德九年,突厥侵擾烏城,李元吉為統帥出兵抗敵,李建成密謀請李世民到長安近郊的昆明池送行,乘機殺害。這一系列動作說明,太子黨已經準備對李世民這一方下手了。

    尉遲敬德聽到這個陰謀,和長孫無忌一起稟告李世民說:“您如果不提前下手,就要被他們殺害,那麼就十分危險了!”

    李世民此時還在猶豫不決。根據《舊唐書·列傳第十八》:敬德曰:“人情畏死,眾人以死奉王,此天授也。若天與不取,反受其咎。雖存仁愛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計,禍至而不恐,將亡而自安,失人臣臨難不避之節,乏先賢大義滅親之事,非所聞也。以臣愚誠,請先誅之。王若不從,敬德言請奔逃亡命,不能交手受戮。且因敗成功,明賢之高見;轉禍為福,智士之先機。敬德今若逃亡,無忌亦欲同去。”

    這段話尉遲敬德說得很清楚:我們大家都不想死,現在如果我們不先下手,就會被太子黨殺掉。到時候大家都活不了。如果您不採納我們的意見,我和長孫無忌就不陪您玩了。你不要命,我們還要命呢,我們就遠走高飛逃了!

    看到沒有?尉遲敬德覺察到當時情況很危急,非常怕死。所以慫恿李世民,趕快先下手為強。否則他就先逃命去了。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尉遲敬德也好,長孫無忌也好,根本不存在對李世民從一而終的想法。並且話已經挑明瞭:一旦情況不對,我們就走人,你的死活我就不管了。說穿了,這畢竟是你們兄弟兩人的家庭糾紛,我們這些做員工的,沒有必要白白跟著後面送命。

    在隋末唐初的亂世中,無論是文臣武將,跳槽的現象其實都非常普遍。無非就是良禽擇木而棲。作為個人來講,找到最適合自己發展的平臺。作為統治者來講,也要儘量的網羅人才,為自己服務。這就相當於現在的競爭上崗,雙向選擇。都為了求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事後,李世民表現了足夠的大度。對薛萬徹、謝叔方、馮立等武將,包括原來李建成的文臣魏徵等人,一律予以任用,不加歧視。這些人在新的董事長面前,表現得很好。畢竟就是換個領導嘛,有什麼大不了?原來兩個領導鬥得死去活來,我們底下的人很難做人,整天要考慮如何站隊。現在好了,大家只要好好幹就行了。

    其實歷史上這種情況很多,比如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後。對原來後周的幾乎所有的文成武將,一概照單全收。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極快穩定人心,保證政權的平穩過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趙子龍為何不殺曹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