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落成蝕

    鱷魚還是得靠水生活,主要和捕獵、生活習性有關。

    鱷魚等爬行動物,有在陸地生活的幾項必備的“硬體”。

    最重要的硬體,叫羊膜卵。羊膜卵的表面,有數層較為複雜的膜,也可以發展出硬殼,或是和母體連線起來成為真·胎生動物。這樣的結構,讓羊膜卵能夠在陸地上存活,母親不必一定回到水中,就能把卵產下。

    ▲羊膜卵和非羊膜卵。

    而有無羊膜卵,成為了演化史上爬行類和兩棲類的分野。只有出現了羊膜卵,脊椎動物才真正登陸成功,不用再時不時的回到水裡。

    其次的一些硬體,就是一些防失水的結構,比方說角質鱗片。有了這些裝備,爬行類上了陸地也不容易因為失水太快而乾死。這些結構不如羊膜卵那麼有里程碑的意義,一些兩棲類也發展出了能較長時間在陸地生活而不失水的結構。

    和我們所想的不一樣,鱷這一大類爬行動物,在演化史上並非都是逐水而居。儘管我們瞭解最多的現代鱷魚都需要生活在水裡,鱷類裡還演化出海鱷亞目這樣的海中霸主,但依舊有不少類群是完全適應陸地生活的。比方說原鱷,這個類群被當做鱷類的原始類群或是祖先類群的旁支,就主要在陸地上捕獵。

    ▲原鱷。

    但後來的鱷魚,確實主要走上了向水而生的路線。其中的一個原因是,鱷魚這樣的身體結構,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模式。

    我們看看鱷魚,它有強有力的嘴,一身重甲,強有力的尾巴,較弱的四肢,適合在淺水環境裡捕獵。這樣的捕獵者,在演化史中出現過好幾次。鱷魚是一次,植龍是一次,棘龍類或許算一次,連兩棲類中都有類似的。

    這樣的成功,讓它們在演化中幾乎定向成為了這種模式的生物。在鱷類的演化史上,和它們伴隨而生的物種又特別強悍,在中生代陸地上有恐龍,在新生代陸地上有哺乳動物,還是保有原有的生存策略比較成功。結果也確實如此,鱷魚到現在,依舊是許多淺水溼地裡最強悍的捕獵者。

    如此一來,說鱷魚不能離開水,不如說是它們選擇了水。

  • 2 # 網盤蒐藏家

    鱷魚是沒有咀嚼能力的(鱷魚的牙齒不夠鋒利,只能透過旋轉將獵物分成肉塊吞下),在水中可以使用死亡旋轉撕下肉塊進食。在大陸上就是一頭死牛,他也吃不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風險投資學什麼專業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