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呆呆小媽
-
2 # 玩美教育
身邊像您說的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孩子迷上了優秀,手機,電視,就是不愛學習,應該怎麼辦。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一邊是學習,一邊是動態的手機遊戲,要是讓大人們選,大家會怎樣選?答案不言而喻,可是為什麼很多家長要讓孩子有這樣選擇的餘地呢?
讓學習和手機來競爭佔用孩子的時間,學習根本沒有辦法競爭過手機,因為學習辛苦,枯燥,單調,而手機生動,有趣,富有成就感。這樣比賽的結果不言而喻,是人都喜歡玩手機,不愛學習。
所以,聰明的家長根本不會讓孩子有這樣選擇的機會,讓孩子明白,學習才是最重要的事,至於手機,很多家長根本就不會讓孩子去接觸。
我身邊有個案例,觸目驚心,一開始孩子玩手機,家長沒有重視,總覺得孩子作業完成了,利用休息的時間玩一玩未嘗不可,可是等到了孩子有癮,家長想戒掉手機,孩子居然以跳樓相威脅。
著名的家教名家蔡笑晚老先生將六個子女五個培養成博士,一個培養成碩士,在蔡家,連電視都沒有,到了晚上,他們家就是一起玩數學思維遊戲。
所以,題主問的問題,沒有好的辦法,當務之急,戒掉手機。
-
3 # 巨集圖寶寶起名
名字不止是一個符號,名字會在不斷使用的過程中,對人的行為、思想、情緒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影響作用。一般來說,一個名字會伴隨寶寶一生的成長,雖然也不缺少中途改名的案例。總體來說,名字會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對一個人的整體行為和思想都有重要的影響。林巨集圖起名老師分享寶寶起名技巧。
給寶寶起名字就要有一定的含義,不要起過於俗氣的名字才順應當下的發展。在追求溫飽的年代,可能給寶寶起名字的時候不會有過多的講究,只需要起個好養活孩子的名字便罷了。但是,如今時代不斷的發展,文化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所以要給寶寶起個具有深意的名字。
如何才能給寶寶起個有內涵的名字呢?首先,在給寶寶起名字的時候,儘量避免使用生僻字。名字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交際的功能,如果使用生僻字,導致別人不知道如何去念,從而影響人際關係。其次,就是不要考慮多音字多為寶寶的名字,中國文化庫底蘊深厚,一個字可能在不同的語境下,有很多不通的含義。名字只是簡單的,無須使用多音字的多重意思來表達自己的意願。
想要給寶寶起個有含義的名字,就要多考慮字音、字形、字義方面的搭配。一個有內涵的名字型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在字音上,名字要做到抑揚頓挫,念出來感覺特別舒服,朗朗上口。在字形上,也有所講究,字形結構要勻稱。當然,起個有內涵的名字主要還是看名字字義上的含義。只有字義表達的含義有內涵了,才會讓名字變得很有內涵。
-
4 # 陪娃兒讀書的娃兒她爸
對此問題,我的觀點是:
這事怪不得手機!也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父母要和孩子站在一起才能解決問題。
孩子玩手機看來已經是很多家庭的“大患”,父母因為孩子玩手機導致的激烈衝突已經屢見不鮮,把手機砸掉都只是低烈度行為。
孩子沉迷於手機,飯都顧不上吃了,孩子身上發生了什麼?
我們還是先從原因找起,我在下面列出了5點原因:
原因一:孩子缺少來自父母的關愛和陪伴。無論是青春期的孩子還是青春期之前的孩子,都需要父母的愛和支援,他們在家裡才會有歸屬感和價值感。當這兩樣都不存在或者是感覺很弱時,他會主動尋找代替品,手機就是很好的選擇。
原因二:孩子失去了對學習的動力和興趣。也許因為學校老師的壓力,也許來自於父母的批評,也許就是因為不會做題,而選擇了放棄學習,轉投另一種可以帶來快樂的東西——手機。
原因三:如果是青春期的孩子,他為了融入到同伴的圈子裡,那大家做什麼他就選擇做什麼。比如說,同伴們都在討論手機遊戲,為了不被排斥於圈外,他會選擇熟悉手機的一切,來充當談資。
原因四: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平時隨意的生活狀態很容易被手機輕易俘虜。
原因五:父母過度使用手機,孩子全力模仿。孩子是父母的影印紙。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
兒童生活中的各種外部情形都會造成特定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對他將來的發展產生深遠且有害的影響,而後續的一系列困境都發端於此。在這種情況下,隱性的衝突會突然顯現,令人措手不及。
建議一:父母先“內觀自己”,決定自己可以做什麼,什麼不可以做。比如說,父母在家裡手機的使用時間,要做限制和迴避;給孩子樹立積極向上生活態度的榜樣。
建議二:父母要增加對孩子的有效陪伴時間,確保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讓他在家裡有歸屬感。
建議三:父母和孩子站在一起搞定手機的問題,不要用懲罰來解決問題,那是和問題站在一起搞定孩子。比如說,開一個家庭會議,和孩子討論一下手機的合理使用。
建議四:父母幫助孩子找回學習的動力和興趣,這是為人父母的責任,不容推卸給學校的老師。
建議五:父母建議孩子幫助家人做些家務活兒,從這件事情中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價值感。
建議六:父母觀察一下孩子的學習狀態,幫助孩子分析一下在學習中面對的難題,然後共同找到解決辦法。
建議七:父母幫助孩子制定一個“日常生活慣例表”。讓孩子逐漸形成一個有規律的日常生活習慣,用新的習慣代替舊的玩手機的習慣。因為一個習慣一旦形成,是不會被輕易改變的,但可以用另一個習慣代替。
建議八:孩子如果不吃飯,只要過了吃飯時間,那就不能再提供食物。讓孩子自己體驗自己選擇的後果。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堅定,不能心軟,一頓兩頓飯不吃,餓不壞孩子。
總計一下,在孩子成年離開家之前,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會不自覺的模仿父母,原生家庭的影響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形成的。
另外,孩子的行為都不是單獨出現的,背後必然隱藏著其他的事情,所以這個時候,需要的就是父母的耐心和愛心,如果真的想解決這個問題的話,時間和信念是缺不了的。
兒童做的每件事都是它總體生活和整體人格的表達,想要理解他們所做的事,就必須先了解行為中隱蔽的生活背景。
同時,不應該把兒童特定的行為當成孤立的音符來解析,而是要將它視為整個樂章的組成部分,即整體人格的組成部分。
——END——
“我一直在努力學習像阿德勒一樣思考和生活,我相信我們可以帶著勇氣去幸福的生活。”
-
5 # 搬書回巢
現在的情況是孩子已經喜歡上玩手機了,那就從這個現實出發,嘗試進行改變吧。
我家孩子也挺喜歡玩手機的,尤其是這段時間學校沒有開學,在家時間比較長,不可避免玩得就多一些。好在還不算上癮,我是這樣來引導的。
首先不要上來就批評孩子光玩手機。孩子看手機看得開心,被爸爸媽媽兜頭罵一通,肯定會產生逆反心理,乾脆充耳不聞,還是躲到手機的虛擬世界去了。
因此最好是看到孩子玩手機時,保持鎮定,問問有什麼好玩的,你也過去看看。無論是遊戲,還是小視訊,都可以就裡面比較積極正面的內容和孩子聊一聊,如果自己實在不敢興趣,就多聽孩子說。
這樣緩和了親子間的緊張氣氛,讓孩子慢慢習慣和父母交流。
接下來就可以實現“滲透”了。
比如我最近無意間看到博物小亮發的科普系列視訊,就叫孩子們一起來看。
小亮的視訊往往都是最近很火的內容,孩子們在網上可能刷到過,有親切感。小亮的專業講解讓孩子們學到一定的知識,有成就感。
吃飯時我再有意挑一些植物類的紀錄片來觀看,把家裡的幾本生物類科普書籍翻出來,找到視訊中介紹的一些植物或動物。他們再玩手機時就主動去找相關的科普視訊,刷了不少。
這樣孩子就不僅僅是用手機進行消遣了,而是衍生成蒐集資訊、集合資訊的學習過程了。
此外就是給孩子安排更多樣的活動。
其實孩子玩手機,更多是出於無聊,與寫作業相比,看手機相對輕鬆。
那就儘量給孩子安排一些其他的活動。孩子小一些的,可以搭積木、玩拼圖、做手工等。對於大孩子,最好是帶出去,到室外去玩。
我儘量每天帶孩子出去轉一圈,附近的小公園,有水有樹,環境不錯。或是去超市、菜市場,順便購物,讓孩子們幫著選下食材,拎回家,這樣吃飯時還會更主動呢。
總之,我的經驗就是,讓孩子完全遮蔽手機不太現實。只要孩子看手機是有控制的,每天有一定時長的,而且業餘時間不是全被手機佔滿,也有一些更優質的活動就可以了。
-
6 # 愛新覺羅肉丁
首先你要思考一下,孩子為何沉迷手機?
可能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經常玩手機成年人經常手機不離身,有事沒事都喜歡開啟手機玩弄兩下,而孩子的模仿能力又很強。
缺乏對孩子的陪伴父母經常玩手機,不和孩子溝通交流,孩子覺得無聊,也會迷上手機,看動畫片或者玩遊戲。
我們成年人也會有這樣的感覺,有時候手機玩得久了,會覺得噁心,影響食慾。這是一個惡性迴圈過程,要從源頭解決。
父母儘量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陪伴孩子在家裡可以陪孩子讀書,搭積木,做一些益智的遊戲,全家一起參與。孩子忙碌起來,就不會想著玩手機了。在運動的過程中,也會促進他的消化,更容易有飢餓感。
寓教於樂,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孩子不愛學習是因為覺得學習枯燥無味,其實有些知識可以通過生活中的例子去教會他。比如古詩背誦,家長可以給孩子先講這個詩人的故事,用故事引發他的興趣,然後和孩子一起背誦。
多帶孩子出去參加戶外活動,增長見識戶外活動可以增加見識,比書本上的知識有趣得多,這樣孩子也更容易接受,這就需要家長提前下功夫了!不僅如此,經常出去鍛鍊也可以增強體質,孩子消化好了,胃口自然好了。整天待在家裡玩手機,不消耗能量,自然不想吃飯了。
-
7 # 御貓老師
這位家長朋友所提出的問題並不是一個個例,而是一個普遍現象。
孩子們現在擁有來越好的的成長環境和家庭條件,可是卻並沒有因此而變得更愛學習,甚至連吃飯都非常的不情願,每天最愛做的事情是拿著智慧手機看個不停,確實是很讓家長們頭疼。
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家長們過分地關心自己的孩子,甚至是對寶寶千依百順。家長們有時候要學會對寶寶們“殘忍”一些,學會說“不”。
比如: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學習習慣等,對大部分孩子來說,都不是一件有樂趣的事情,甚至會讓孩子們有一種牴觸的情緒。但是實際上一些是對他有好處的事情,作為成年人應該堅持。
人的天性不喜歡被告知“不行,不可以”,寶寶們尤其是這樣。
可是為了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有很多事情是需要家長們站出來對他說“不”的,孩子們也要從中學會服從和遵守某些規定。
比如:孩子們天生都喜歡吃甜的東西,零食什麼的更是來者不拒。但是這樣真的好嗎?
孩子們挑食的習慣必須由家長們來糾正,尤其是孩子們日常對蔬菜類都很不愛,可飲食直接關係到孩子的睡眠,成長,行為和智力健康的發展,所以你必須給孩子堅持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
再比如孩子喜歡天天看手機,這也是源於家長對孩子的縱容,孩子雖然可以看手機,看電視,很多家長也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的注意力轉移一會兒安靜一會兒,但是因為沒有任何的節制和約束,所以孩子從一開始的半小時變成一小時,兩小時到一天,這可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太多的手機時間會影響兒童的正常作息和活動,限制了他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你可以做的是提前跟孩子約定好看手機的時段,當超過了這個時間段,一定要堅定地制止他。
學習也是同樣需要家長以身作則地引導孩子,陪伴孩子。如果你天真的認為孩子自己就會自動地去愛學習,就大錯特錯了。
-
8 # 果姨媽育兒
首先,我們孩子玩手機到這個程度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們家長給孩子玩電子產品的時間過早了。
那麼我們說,三歲之前的孩子最好不要讓孩子玩手機,玩電子裝置。
孩子3歲以後,他的眼睛和大腦發育的高峰期過了,所以這時候,你就可以給孩子玩一玩手機或者是看看電視,不過也不能太久的時間,最多每天就是15分鐘—30分鐘。因為這個時期最容易培養閱讀興趣的時候。
到孩子6歲以上,孩子就可以玩30分鐘到1小時左右的時間了,但30分鐘是比較理想的,實在做不到,最多也就每天一小時。這樣孩子才不至於沉迷。12歲以上的孩子最多每天一小時到2小時。
所以,你需要讓孩子從小就對手機這個物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就是這個東西,一定是有開始時間就有結束時間的,而且這個規定是從小就有,非常穩定,這樣孩子就會越來越服管了。
對於孩子已經玩手機到了上癮的程度,我們怎麼辦呢?
其實不論我們的孩子現在多大,我們都應該把孩子從手機這個虛擬的世界拉。我們可以慢慢將孩子玩手機的時間縮短,比如孩子本來平時是玩一個小時的,我們可以讓他玩45分鐘,這樣15分鐘,15分鐘的縮小,還有儘量拉著孩子一起多做一些戶外活動,幫助孩子和一些愛玩兒戶外遊戲的孩子建立連線,慢慢將孩子從手機的世界中拉出來。當然我們也可以同時教會我們的孩子怎樣正確使用手機,怎樣讓手機成為我們的工具,而不是我們的孩子成為手機的奴隸。比如,我們可以向孩子展示手機的哪個功能,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工作或者學習更加方便。
-
9 # 流雲有夢
孩子為什麼會迷上手機等電子產品?
我家兩個孩子喜歡看動畫片,有時從電視看,有時從手機上看。我發現,他們迷上這些電子產品,是跟大人有關係的。女兒上班累,回家就躺床上,無暇顧及兩個孩子,孩子要玩手機時,就放任他們了。疫情期間,我上網課時,為了達到相對安靜的效果,我也會主動讓他們去看電視或平板。
孩子就是這樣,今天看一會兒,明天再看一會兒,結果有段時間小寶早上一起床就要看動畫片。
那既然已經迷上了,應該怎麼辦呢?當然,不能一刀斬斷,得有一個漸變的過程。
一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做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有意義的事。
比如,問他今天喜歡用哪種顏料來畫畫。你想,畫一幅畫用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再把畫畫工具收拾起來,又佔用一部分時間。小寶喜歡拼拼圖,我就把家裡所有拼圖擺在他面前,問他喜歡先拼哪幅。
這樣,在讓他們選擇的時候,其實就是我轉移他注意力的一個小策略。我不說“你喜歡幹什麼?”這樣問的時候,他們一定回答看電視、看手機或看平板。我說的是“你想哪種顏料”“你想先拼哪個拼圖”。
二是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增強親子之間的溝通。
我白天看孩子,但到了晚飯後,我就讓女婿帶兩個孩子下樓騎小車,女兒不加班時,就一家四口都下樓。這樣做,一是可以緩解一下我一天照看孩子的疲勞,二是可以增強他們一家四口的親密度,同時,還讓孩子身體得到了鍛鍊。
三是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把限時看手機當成獎勵他們的一種方法。
要是讓家裡大人在家時完全不動手機,也是不可能的。大人都在看手機,怎麼引導孩子?孩子要是想看手機,就先把他必須要做的事情做完,可以給他半個小時讓他看動畫片,但不允許玩遊戲。遊戲一玩上來,確實是上癮的。
每天,當孩子吃飯表現好,飯後大寶會要求看5條抖音,那我就滿足他的要求。當大寶把客廳收拾得乾乾淨淨,當他午睡表現好,當他一天都沒有惹弟弟哭,我都會給他記著,到時獎勵他看幾集動畫片。
當然,一定不能把手機丟給他就不管了,說看一集就看一集,就看半小時就看半小時。
針對題主的孩子,他不愛學習,不愛吃飯,那也可以把他學習和吃飯的表現和作為獎勵他看手機的一條規矩。
當然,學習上的事,也要及時跟老師溝通,正確引導,讓他對學習有自信。吃飯上的事,也要調理得色香味都有,讓孩子有食慾。
希望你家孩子儘快從不愛吃飯不愛學習天天看手機的狀態中走出來。
祝孩子健康成長!
-
10 # Yoxi媽咪愛分享
孩子不學習不吃飯,只玩手機,這樣的情況很嚴重,你需要好好跟孩子談一談。
孩子正是學習知識的階段,他們的任務就是學習,只顧著玩耍,廢寢忘食,長大以後無法謀生。談話的重點可以從你長大以後想做什麼開始。無論做什麼,都離不開身上的本事和腦中的知識積累,不學習以後什麼事也做不成。
另外瞭解一下孩子玩手機是玩些什麼內容。是打遊戲,還是看視訊,或者跟人聊天。
如果是打遊戲,或者跟人聊天,他是不是生活中與人交流比較少,喜歡虛幻的世界,或者在虛擬世界裡跟人交往沒有壓力,他建立了另一個“我”,讓他獲得自在。很多孩子打遊戲打得多,級別很高,獲得尊重,讓他獲得比現實世界得不到的成就感。這樣就需要在現實生活中給他建立自信,找一些他有優勢的事情來讓他提高自信。學一樣他拿手的知識來讓他迴歸現實。
愛打遊戲,看視訊,可以引導孩子瞭解遊戲的製作過程,視訊的拍攝過程,這其中也是有很多可以學習的知識在裡面。遊戲哪些地方設計不合理,畫面哪些可以改進,提高他們對理工科和美術設計方面的興趣,可以往這些方面來引導,視訊拍攝也是一個需要花功夫的事情,拍攝手法,劇本,剪輯,後期處理,配音,等等,都是需要知識才能做到的。與其花時間消磨,不如引導孩子開始思考,這些是怎麼來的,哪些不合理,哪些要改進,需要什麼知識儲備,這樣孩子會有興趣和動力做些努力,進而有勁頭來開始學習。
現在的孩子很有個性,單純說教,苦口婆心跟他們說玩樂的壞處,根本沒有用的,他們不會聽,覺得你們嘮叨。所以灌輸壞處不如激發好勝心和好奇心,讓他們發自內心想要學,想要弄明白,才是激發潛能的最好辦法。
回覆列表
想一想家長你看電視正看到某個精彩的時刻,有人硬讓你放下手機,你心裡啥滋味!你打遊戲正在生死關頭有人按掉了電源開關,你想找他拼命的想法都有。你對這個人肯定充滿了憤怒,以至於在以後的日子裡,你都對他尊敬不起來。
如果你自己是一個值得令孩子尊敬的人,你每天會花半個小時看會兒書,孩子學習的時候,你看書而不是玩手機。
從孩子還小的時候,大概三歲左右,立下必要的規矩。比如,吃飯不可以看電視,吃飯時間不吃飯餓的時候也只能等到下一頓。充分尊重孩子,把他當視為一個會思考的有自己想法的人,他要玩手機,可以的,但一定要設定好時間,定一個鬧鐘。時間到了,一定要關掉。一開始就跟孩子說好規則,如果他不遵守,告訴他,那後都不可以玩,因為他不守信用。剛開始孩子會耍賴皮,但是作為父母這個時候一定要態度堅定。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不會超過三次他就會明白,只有遵守父母定的規則,才有可能長期的遊戲時間。而不是粗魯的告訴孩子不可以玩手機,你玩了很長時間了,眼睛要瞎了。乍一聽,是為孩子好。可是孩子沒有一個期待,只要拿到手機就像不要命似的,因為他害怕你一會兒就會收走手機。如果你明明白白告訴孩子每天可以玩多久,什麼時候可以玩,他就會有個期待。期待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就像我們小時候,每天放學期待動畫片的時候,多麼美好的回憶。
對於學習,為何不愛學習?學習這個興趣如何培養?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孩子從一年級開始需要培養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這個時候家長不要糾結於成績,這個時候的成績好壞,跟她以後的成績沒有任何關係。比如做完了作業需要自己檢查,根據作業量,規定學習時間,過了那個時間也不也可以寫了,避免孩子拖拉。如果作業沒有完成第二天自己承擔後果。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不喜歡某個事情的,也沒有誰天生就喜歡某件事的,只是在長期的歲月裡,某些事情的作用力大於另一些事情。導致孩子生活重心發生了偏移。家長的作用是作為一根標尺,跟孩子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