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石頭的專業戶

    一、在我們的印象裡,晚清時期的中

    國就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其實,在1895年之前,中國的GDP一直穩居世界第一,直到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後,才被美國超越,但依然位居世界第二。

    二、1913年_1934年,中國足球是亞洲無可爭議的第一,在歷屆遠東國際運動會中,只有第一屆屈居亞軍,隨後連續9屆都獲得了冠軍。

  • 2 # 穿著毛衣的歷史

    鄧世昌是眾所周知的民族英雄。然而,作為北洋艦隊致遠艦管帶帶頭違反軍規,卻鮮為人知。

    作為致遠艦的指揮官,鄧世昌帶頭、隨意的違反軍規。這種事情在北洋水師非常常見。例如,有的士兵沉迷賭博……。

    鄧世昌違反軍規,讓我們從側面看到當時中中國人在用心學西方的時候,沒有意識到很多陋習也是需要近代化的。當時的中國需要從政治、經濟到思想全面的近代化。

  • 3 # 文史老火湯

    1.《易經》中沒有陰陽的概念。《易經》原文中“陰”字只出現了一次,“陽”字甚至沒出現。所以《易經》不講陰陽,只有“吉凶悔吝無咎”這些說法。“陰陽”的概念是《易傳》中發展出來的。而《易傳》一般被認為是戰國末至秦漢的作品,是儒家知識分子對《易經》的讀書筆記。《易經》和《易傳》的十篇文章(被稱為“十翼”)一起構成了《周易》。

  • 4 # 鷹擊42

    鴉片戰爭前期洋人進犯,清朝上層官員告訴軍民,洋人是異類膝蓋不能彎曲,作戰時以竹杆擊洋人後腿,其倒下就無法站立……有資料顯示此話是林則徐說的……

  • 5 # 唐古看今

    順治帝一生共有八個兒子,其中他的長子、四子、六子、七子、八子均早夭,剩下的就只有次子福全,三子玄燁,五子常寧。順治在挑選繼承人時,五子常寧當時還小所以不在考慮範圍之內,所以皇位繼承人最終人選只能在福全和玄燁兩人中選擇。

    中國有句俗話叫“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康熙年幼時患過天花,最終因禍得福成為皇帝,最終也成就了他的千古一帝之名!

  • 6 # obayang159

    歷史的東西不可全信,因為想還原歷史的真實本來面貌真的很難。

    如果大家看過(竹林紀年)這本書就知道了。

  • 7 # 袁衛宇

    靖康之變後,作為囚徒的宋徽宗,居然在金國的監牢中,9年時間生了14個孩子。

    雖然一路上死了很多人,但是宋徽宗、宋欽宗倒是活到好好的,活著到了金國,在行為牽羊禮之後,金國高把這些皇親國戚全部關押起來。

    不過為了以示金國對宋朝皇帝的恩德,金中國人留了幾十個原北宋宮女給宋徽宗,由她們照顧宋徽宗的生活。

    被俘的前幾年,金中國人對宋徽宗還算不錯,所以宋徽宗有力氣生那麼多孩子。後來,金中國人又將宋徽宗和宋欽宗轉移至五國城繼續看押,宋徽宗的隨從頓時少了很多,待遇大不如從前,弄得宋徽宗叫苦不迭。

    宋徽宗在五國城又被關押了五年,“坐井觀天”,受盡屈辱而死。

  • 8 # 光頭牛5417

    在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被捕,在獄中譚嗣同寫下了絕筆詩。

    望門投趾憐張儉,直諫陳書愧杜根。

    手擲歐刀仰天笑,留將公罪後人論。

    在詩中我們可以看出譚嗣同對於變法這件事似乎有些許悔意。

    但是就是這樣一首絕筆詩都被康有為和梁啟超所篡改。

    康梁認為這首詩的最後兩句不能體現他們的高尚,也沒辦法讓他們繼續去招搖撞騙,因而將其改為“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而這兩句詩,其實是出自太平天國將領苗沛霖之手。

    康、樑之無恥行為,可見一斑。

  • 9 # 笨笨伯伯

    我也答一下。

    這個女學生名叫姑魯妹,是琉球中山中國人(現在的日本沖繩島)。乃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女性留學生。學成歸國之後曾經再次前來明朝謝恩,不過再後來就沒有關於她的任何記載了。

    明成宗進士王越當年參加殿試時,狂風突起,將王越的試卷給吹到天上去了,王同學頓時欲哭無淚。還好考官又給了他一張卷子,讓他答完交了。

    沒曾想這年秋天,北韓國使節來京進貢,竟然帶來了王同學的那張卷子,說是北韓國王一天視朝的時候,一物從天而降,定睛一看,卻是天朝學生的試卷,不敢怠慢,便叫使者將之帶回北京。

    我成宗朝,景福宮簡儀臺邊,落一紙中朝試卷,其封彌乃王越名。附貢使奏其卷,天子嘉越有風力,乃拜執憲之職。循吉所言,只言其旋風飛卷,而不詳其下落;泛言其有執憲以進,而未諳其實由中國奏聞天子也。——《熱河筆記》

    2019.9.10晚間隨筆

  • 10 # 千年蘭亭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乘法口訣我們從小就背,但是,關於乘法口訣的歷史你知道嗎?給你一分鐘,你先猜猜,它產生於何時?

    在湘西酉水之畔,有一個小鎮——裡耶。”裡耶“是土家族語——“拖土”,即開墾土地之意。200年,一次偶然的考古發現,在裡耶的一口古井中,發掘出大量秦代竹簡,這其中,有一枚竹簡就寫有乘法口訣。

    這枚秦簡木質,長23釐米,寬4.5釐米,兩面刻字,是中國最早的乘法口訣實物。2012年9月,中國郵政發行過一套《裡耶秦簡》特種郵票(2張),其中一張就選取了這枚“乘法口訣”,另一張則選取了“秦歷日”,均代表當時的科技文化水平。

  • 11 # 水煮汗青

    今天我要和大家聊一段被記載於史書中,卻又讓人難以相信的歷史。這段歷史在《舊唐書》裡有寫,《資治通鑑》裡也有寫,但是卻讓人懷疑,那就是發生於唐朝末年的陳州之戰。

    陳州之戰——惡魔黃巢吃人的罪證

    唐朝末年,黃巢領導農民起義,一時間整個大唐刀兵四起,狼煙滾滾。民間傳說黃巢是目連尊者轉世,當年救母的時候不小心把地獄裡800萬惡魔放了出來,所以他就轉世為黃巢要把這800萬人收回去。

    “黃巢殺人八百萬,錯殺凡間半個人”,說的是黃巢殺了一名孕婦。孕婦是當初他從地獄放出來的,但肚子裡的小孩不是,所以錯殺了“半個人”。

    這些都是民間傳說,黃巢到底殺了多少人並沒有一個真實詳細的資料,但是他在陳州之戰的行為卻被記錄於史書中。

    據《舊唐書》記載:“賊圍陳郡百日,關東仍歲無耕稼,人餓倚牆壁間,賊俘人而食,日殺數千。賊有舂磨砦,為巨碓數百,生納人於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這段說的是黃巢攻打陳州的時候,圍了有百日之久,當時耕地已經荒廢,沒有糧食供給了,於是他就殺人為食,並且製作了“巨碓”用來加工人肉:

    “生納人於臼碎之,合骨而食”,這段話有點噁心,讓我想起前段時間在網路上流傳的一段小影片,把整隻死豬放進加工機器中直接絞碎,當時影片製作者說這是地下火腿腸加工廠,後來被證實是謠言,實際上那是病死豬處理機器。但是影片出來後很多人覺得噁心,因為整隻豬絞碎,裡面的內臟、汙穢全部都會混入其中,不但會讓人生病,還有可能造成瘟疫。

    《舊唐書》說黃巢把人活生生放進巨碓臼碎主要是為了突出黃巢的殘暴,卻忽略了這樣加工出來的肉根本不能吃。

    陳州之戰除了《舊唐書》這段記載令人懷疑,還有《資治通鑑》關於這段歷史的描寫也不可信。

    據《資治通治》記載:“時民間無積聚,賊掠人為糧,生投於碓……縱兵四掠,自河南、許、汝、唐、鄧、孟、鄭、卞、曹、濮、徐、袞等數十州,鹹被其毒。”

    這裡所寫的“人肉加工”與《舊唐書》一樣,但添加了一段故事,那就是黃巢吃人肉的時候,把陳州的百姓都吃完了,他就派兵到附近州縣去抓人過來吃,一共有十個州縣“鹹被其毒”。

    這段記載同樣是很難讓人信服,我們開啟現在的地圖來看,當年的陳州就是現在河南淮陽縣,《資治通鑑》所列出黃巢抓人的另外十個州我們以徐州為例,按現在的交通路線,從徐州至淮陽要走大概280公里左右,而黃巢是派兵去那裡抓人,所以一個來回有500多公里!

    當年沒有汽車、飛機,最快就是用馬車,而且路也沒有現在修的那麼好,所以實際路程要超過500多公里。這麼遠的路程,黃巢的兵過去抓人,路上要不要給這些人喂吃的?沒有糧食啊,拿什麼喂?或者是任由他們在路上餓死?就算他們真的在周邊十個州抓到老百姓,拉到陳州的時候已經是變質的屍體,有誰吃得下?

    陳州至徐州就已經要來回500多公里,其他更遠的州縣就更不用說了,如果黃巢真的派兵去做這些事情,那他在陳州城外早就被殲滅了!當時駐守在陳州的刺史趙犨不斷向外求援,唐軍也不斷支援陳州,其中李克用還帶著5萬兵力前來支援!這樣的情況下,黃巢還敢浪費兵力去周圍州縣抓人吃?

    結束語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黃巢吃人的這段歷史有點打扮過頭,讓人難以相信。

  • 12 # 江湖小曉生

    晉朝分為西晉和東晉,西晉有52年時間,東晉恰好是它的2倍,有104年時間。西晉有4位皇帝,東晉有11位皇帝。一共15位皇帝,卻只有2位是實權君主,剩下13位清一色都是傀儡。

    唯一2位實權君主,一位是西晉的開國之君晉武帝司馬炎,還有一位是東晉的第二位皇帝晉明帝司馬紹。

    西晉傀儡皇帝多,我們能理解,畢竟第二位皇帝晉惠帝司馬衷是個二傻子,權力都被媳婦兒賈南風給搶走了。可東晉歷經了104年,難以置信的是,為啥一口氣出了10個傀儡皇帝呢?

    一、開國之君是傀儡,這你敢信?

    東晉王朝的開國之君,是晉元帝司馬睿。司馬睿早年是琅琊王,由於不是司馬昭的直系後裔,所以壓根就沒有繼承權。

    不過他會等待時機啊,看著八王之亂把天下搞亂了,五胡南下又佔了北方大片地盤,司馬睿果斷南下創業,打算建立自己的王朝。

    可建立王朝不是嘴上說說的,這必須要有錢、有人。因此他找到了自己的老朋友王導,琅琊王氏絕對是豪門望族,不光有錢,還有人脈。

    在王導的努力之下,司馬睿成功得到了江南士族們的支援。與此同時王導的堂兄,時任青、揚二州刺史的王敦,更是手握重兵。

    有了這哥倆的支援,司馬睿成功登基,建立了東晉王朝。可這個時候司馬睿意識到一點,手裡沒權啊!

    朝中的政權,都在王導手裡。朝中的軍權,都在王敦手裡。這哥倆就好比夫妻倆一樣,一個主內,一個主外,壓根就不給司馬睿鑽空子的機會。

    為此,司馬睿開始刻意打壓王導,安插自己的親信在軍中,結果引起了王敦的強烈不滿。因為王敦一口氣從武昌殺到了建康,嚇得司馬睿連忙從龍椅上滾了下來:大哥,要不你來坐?

    王敦冷冷一笑,居然看不上司馬睿讓出來的龍椅。連當傀儡的資格都沒有了!司馬睿憂鬱成疾,沒多久就病死了。

    二、桓溫手裡有5個傀儡。

    權臣手裡有那麼一兩個傀儡,似乎還說得過去。比如說東晉末年的劉裕,手裡就先後握有司馬德宗、司馬德文這兩個傀儡。

    可你見過權臣手裡先後捏著5個傀儡的嗎?這些傀儡難道是批發市場搞來的嗎?還不能單賣了?

    東晉著名權臣桓溫,就辦成了這件事。最有趣的是,他不僅沒有篡位,也得到了善終,就問你,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

    這5位大名鼎鼎的傀儡,分別是:晉穆帝、晉哀帝、晉廢帝、晉簡文帝以及晉孝武帝。

    2歲的晉穆帝剛登基的時候,其實輪不到桓溫主持朝政,主要由太后褚蒜子和他們家的外戚主持朝政。

    不過由於桓溫北伐前秦取得勝利,同時又滅掉了蜀地的成漢政權,聲勢達到了巔峰。因此再也沒人可以和他爭奪權位。因此晉穆帝背後的操盤手,便順利地換成了桓溫。

    19歲的晉穆帝死後,晉哀帝司馬丕繼位。可惜他在位的5年時間裡,依舊都是由桓溫說了算的。晉哀帝給桓溫的冊封,桓溫可以選擇性地推掉一部分,他想要的冊封,也可以透過各種渠道暗示晉哀帝。

    因此到了晉哀帝去世前,桓溫的地位已經在諸王之上,雖然沒有稱王,卻比各路王爺還要霸道。

    晉哀帝死後,他弟弟晉廢帝司馬奕繼位。這個時候的桓溫有了稱帝的想法,他便打算廢掉晉廢帝。可人家又沒有什麼過錯,你憑什麼要廢掉人家呢?

    想來想去,桓溫打算給司馬奕安插一個陽痿,不能生育後代的罪名。好傢伙,這簡直是奇恥大辱啊!

    晉廢帝司馬奕指著自己的3個兒子表示:你找藉口稍微找個好點的行不?

    桓溫咯咯一笑:你這幾個兒子,都是別人的!你照鏡子的時候,沒看到自己頭頂上那一片大草原嗎?

    就這樣,晉廢帝司馬奕被廢了。但是當時桓溫北伐前燕失敗,所以沒臉登基。因此他暫時讓自己的老夥計司馬昱繼位。

    晉簡文帝司馬昱,是晉元帝司馬睿的小兒子,這個時候已經53歲了。他一輩子都在考慮制衡桓溫的事情,結果自己成了桓溫手裡的傀儡。

    司馬昱心裡苦啊,因此他在位8個月時間,就鬱鬱而終了。

    司馬昱死後,這口鍋自然就留給了他的兒子司馬曜。晉孝武帝司馬曜,前期也是桓溫手裡的傀儡,而且差點兒就禪讓大位給桓溫了。

    那時候桓溫整天暗示朝中的謝安:是不是該給我加九錫了?

    謝安則不斷找各種藉口拖延此事,因為加九錫就等於是稱王了,那麼篡位就是時間問題了,最差都能做個曹操,讓子孫篡位。

    結果桓溫沒等到加九錫就去世了,這才免除了東晉王朝提前結束的危機。

    三、晉孝武帝因為一句話,被自己的妃子用被子給捂死了?

    嚴格意義上來說,晉孝武帝司馬曜,只能算半個傀儡。因為他還是有一定權力的。桓溫死後,謝安成為了東晉的權臣,領導8萬北府兵,擊敗了前秦80萬大軍,保住了東晉的半壁江山。

    可司馬曜為了奪回權力,開始任用自己的弟弟司馬道子,逼退了謝安。結果司馬道子掌權以後,也想把司馬曜變成傀儡,因此又造成了兄弟倆互相掐架的局面。

    不過在晉孝武帝身上,發生的一件難以置信的事,那就是他的死因。當時晉孝武帝司馬曜喝多了,回到後宮以後,跟自己的張貴人開玩笑道:你快30歲了,年老色衰,又沒有孩子,我明天就要把你給廢了!再找個年輕貌美的!

    好傢伙,張貴人聽了這話,可不管司馬曜有沒有喝醉,立馬找來心腹的宮女,趁著司馬曜不省人事的時候,用被子把司馬曜給活活捂死了。

    有機會降低東晉皇帝傀儡比例的晉孝武帝司馬曜,居然死得這麼憋屈,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

    結局:司馬德文能做皇帝,居然是因為劉裕迷信。

    本來東晉只有10個皇帝,到了晉孝武帝的兒子晉安帝司馬德宗這兒就算終結了。因為權臣劉裕平定了桓玄之亂,又多次北伐成功,想要篡位,是分分鐘的事情。

    可有術士預言“昌明之後有二帝”。啥意思呢?就是說晉孝武帝司馬曜之後,東晉還有2個皇帝。而司馬德宗只能1個。

    迷信的劉裕,為了順利取代東晉,隨即把司馬德宗宰了,改立他的弟弟司馬德文為皇帝,也就是晉恭帝。這才使得東晉湊齊了11個皇帝。

  • 13 # 朝文社老張

    答:比起歷朝歷代那些“奇特”的軍事政治大事來,古代一些看上去不起眼的經濟生活類典故,卻也常叫人有“說出來自己都不信”之感。驚訝之後,更有多少回味在其中。

    一、洋人種地太“費牛”

    曾經有一段時間,“漢朝羅馬誰強大”的話題,讓多少中外“歷史愛好者”們吵得口水滿天飛。其實,這事兒只需要問一句話,就足以“秒殺”所有的爭議——請問羅馬那邊,種地需要幾頭牛?

    秦漢時期的中國,一個重要的進步,就是農業生產中的“費牛”問題。由於自春秋戰國年間起,中國生鐵冶煉技術的成熟,外加農具和農業生產方式的不斷進步。漢代的中國,已經實現了“二牛三犁”的生產模式——三個漢朝農民操縱兩頭牛拉犁勞作,就能完成“畝產小麥120斤”的強大產量。而在一千多年後,即11世紀的歐洲,英國的小麥畝產量,也不過70斤。

    但對於秦漢同時代的歐洲人來說,最大的差距還不是畝產量,卻是效率:當時的歐洲農業,既沒有生鐵技術(十四世紀才有),用的又是粗笨的“阿得犁”(沒有犁壁),耕作效率十分低下。所以也只能“犁不行,牛來湊”。漢朝人“二牛三犁”完成的耕作量,歐洲人何止產量不在一個檔次?更需要動用六至八頭牛才可完成。直到17世紀,荷蘭海員從東方帶回了正宗的中國犁,歐洲農業才從此脫胎換股。至於之前?一直都是這般“費牛”操作。

    “核心技術”帶來的差距,“數一數牛”就很清楚。

    二、“泡壺好茶”不容易

    多年前的《新三國》的“正劇橋段”裡,曾有諸葛亮給關羽張飛“泡茶喝”的搞笑一幕。但如果三國曆史上真有這事兒,北方人出身的“關張二將軍”,沒準要吐得翻江倒海——三國時期的茶,可不好喝。

    三國時代,確實是華人“喝茶”風氣越發熱鬧的時代,“飲茶”的習俗正從西南向北方擴充套件。無論對於諸葛亮還是劉關張來說,“喝茶”其實都是個新鮮事兒。但那時的茶,可不是今天的喝法——通常是把茶葉同蔥薑蒜茱萸等摻和在一起,有時還要加上油水飽滿的米粒。這麼一堆東西“大鍋煮”出的茶,其味道恰如唐朝人陸羽所說:“斯溝渠間棄水耳”,也就是“陰溝水”的味道。“暴脾氣”的“關張二將軍”真來一口?接下來的場面可以想。

    也同樣是從唐朝開始,華人的喝茶方式,才漸漸正規化:當時還不是“泡茶”,而是“吃茶”,往往都是把茶葉蒸熟搗碎做成茶餅,“吃”的時候先把茶餅碾碎,篩去雜質後煎茶粉,中間還要加上鹽姜薄荷等佐料。這種“吃法”,就是今天日本“抹茶”的前身。

    宋朝時,“吃茶”又變成了“點茶”。茶粉不再煎了,而是放在茶碗裡調成糊糊,加水後用茶筅攪動,讓茶末上浮成粥面。極懂享受的宋徽宗,還把“點茶”形容為“疏星攪月,燦然而生”。好看是好看,喝一口卻依然麻煩。

    直都明朝年間,華人的飲茶風俗,才完成最後一步:直接把炒青後的茶葉用熱水沖泡,即我們今天熟悉的“泡茶”。這種簡單方便的操作,終於可以“盡茶之真味”,卻也是經過多少技術進步才終於實現。“喝茶”變“方便”的過程,亦是茶葉身價增長的過程,曾經“斯溝渠間棄水”的茶葉,從唐代起成了中國曆代熱銷產品,茶葉貿易不但是歷代王朝財政的“大頭”,17世紀起更遠銷歐洲,以當時歐洲學者的統計:每一個英華人一年至少消費一磅茶。

    這麼簡單一句統計,就是古代史上,多少財源滾滾。確實:“吃法”簡單了,“吸金”自然也簡單。

    三、宋朝和尚賣豬肉

    在多少野史迷看來,古來的寺廟該是“清修之地”,理論上應“不問俗事”。但北宋汴京城的大相國寺,從來都不這麼想。整個北宋年間,大相國寺不但是“佛門聖地”,更是商業中心。其名下坐擁大量田產莊園店鋪,單是其名下的店鋪,就是“每一交易,動即千萬”。每月的初一、十五以及逢八的日子都是“廟市”,整個汴京的商旅全彙集在此,簡直是“四方珍異之物,悉萃其間”。但其中最奇特的一景,卻是一常見行業——賣豬肉。

    其實,“賣豬肉”這事兒,放在北宋也不算稀罕。和漢唐年間不同,豬肉在宋代已是重要的生活消費品。單是每天晚上在汴京城外等待驗查的豬肉販子,天天就得有上萬人。買豬肉吃豬肉,早就是汴京市民的日常生活。但大相國寺的“豬肉消費”卻最奇特:賣肉的居然是和尚。

    葷腥不沾的和尚,居然操持起豬肉生意?還真是:大相國寺的高僧惠明,最擅長烹飪豬肉食品,而且每次都是大手筆,一做就是五斤豬肉。如此獨家技術,也叫僧人們找到了商機,乾脆成立了一個“燒豬院”,買賣火遍全汴京。宋真宗年間的名臣楊億(抱怨宋朝官員工資低的那位),別看錢包不富裕,卻常常牙縫裡省出錢來打牙祭。吃得高興了還給出合理化建議:“燒豬院”不雅,還是叫“燒朱院”吧,是為北宋汴京“金子招牌”。

    廟裡買賣,和尚賣肉,奇特一幕,卻是北宋那如夢般繁華的城市商品經濟,十分生動的縮影。

    四、大米當水泥

    古代科技條件落後,“建築材料”也就成了大難題。沒有現代水泥的情況下,怎樣建成堅固的樓房道路?商周年間時,主要用“蜃灰”,也就是蛤殼燒製的石灰,量少又金貴,主要是修墓時才用。秦漢起又出現了“三合土”,即石灰、黃土、沙子混成的建築材料,成本也是奇高。比起歐洲人用火山灰做“建築材料”的景象來,古代中國顯然沒有這個“便利條件”。但從魏晉南北朝起,一種新的建築材料脫穎而出——大米。

    大米能當建築材料用?確切說,這種“新材料”叫“糯米灰漿”,即用黃土加糯米加楊桃汁,就能製成堅固的“糯米灰漿”。宋朝人評價這種建築材料“堅固如石”。而以國外許多學者的觀點:中國的糯米灰漿,就是古代建築材料的最高峰。

    當然,雖然糯米灰漿好用,但從南北朝誕生起,它的應用並不廣。由於農業生產條件的限制,歷代王朝都沒有充足的大米“做水泥”。直到宋代年間起,隨著三季稻的推廣和中國農業畝產的高速提升,“糯米灰漿”的成本門檻才越來越低。於是,也就有了一系列令現代人歎為觀止的建築奇蹟。

    比如建於宋代的泉州古塔,憑著“糯米灰漿”的加固,成功抵住了十七世紀初的七點五級地震。南京明代徐氏墓葬,由於採用了糯米灰漿技術,發掘時竟能扛住推土機的衝擊。明代南京、商丘、西安、荊州等古城牆,同樣都是糯米灰漿砌成,今天依舊巍然不倒,特別是荊州古城,因此有了“鐵打荊州”的美譽。更值得一說的,還有明清年間的盧溝橋河堤與餘杭大石塘,幾百年的變遷裡,這堅固的建築一次次扛住風浪考驗,護住一年年風調雨順。

    沒有“火山灰”的華人,埋頭苦幹的華人,哪怕從土地的莊稼上,都能開發出“糯米灰漿”這樣的神器。這種智慧造就的,不止是一座座偉岸的建築,更是中華文明堅強的筋骨。

    看懂這樣的奇蹟,就能看懂中華文明一次次在風暴裡巍然不倒,欣欣向榮的奧秘!

    參考資料:看北朝《漢朝與羅馬到底誰強?從農業角度看羅馬與漢代人口比較》、張經緯《博物館裡的極簡中國史》、楊寬《中國古代冶鐵技術發展史》、趙家三郎《微歷史:宋朝人》、虞雲國《宋代的大相國寺》、楊富巍《以糯米灰漿為代表的傳統灰漿:中國古代的傳統重大發明之一》

  • 14 # 東方大史

    你自己都不相信的歷史知識,南北朝宋國第一美人山陰公主劉楚玉,雖然生的十分貌美,但卻生性放蕩,她曾公開向她的兄長索要男寵,如此行為令人不敢相信。

    只有一個駙馬令人難以滿足

    公元464年,山陰公主的兄長繼承皇位,但此人為人做事十分荒唐,每日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致使朝政一片混亂。

    有這樣一位兄長做榜樣,山陰公主也不甘落後。雖然她是一名女子,但她的想法卻很是開放,她對只有一個駙馬感到十分不滿。

    因此山陰公主對他的兄長說:我們身上都流淌著皇室血脈,但兄長您擁有後宮佳麗三千,而我卻只有一個駙馬,這樣太不公平了。

    山陰公主的兄長聽到這樣的話,並沒有斥責她不知羞恥,反而覺得山陰公主說的很對,畢竟他們都是皇族,確實是高人一等,自然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因此皇帝賜給了山陰公主男寵三十人,而且還改封山陰公主為會稽郡長公主,並給她增加了俸祿,可以讓山陰公主更好的享受生活。

    荒淫無度

    當時有一個叫褚淵的大臣,此人是公認的美男子,山陰公主對此人也很是垂涎。但褚淵曾先後娶了兩位公主,在名義上是山陰公主的姑父。

    不過山陰公主並不在意這些細節,她曾對此人百般勾搭,但褚淵卻從不理會。

    山陰公主只好央求他的兄長,於是褚淵奉旨侍奉山陰公主十天,但他卻並沒有順從山陰公主,最後全身而退。

    雖然山陰公主的地位尊貴,但行事作風卻十分荒唐,甚至毫無道德可言,如此行為與發情的禽獸無異。

    這位公主最後也沒有得到好下場,她的兄長被趕下臺後,山陰公主被下旨賜死,當時她也就只有二十多歲。

    如果不是確有其事,這樣的歷史知識可能說出來你自己都不相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六月坐飛機出門旅遊安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