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 張衡(78-139),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發明家、文學家,在漢朝官至尚書,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曾將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主要貢獻: 1.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係。 2.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準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和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裡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 3.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和《靈憲圖》等。 4.曾被唐代人看作是東漢時代的大畫家。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卷三記有:“張衡作《地形圖》,至唐猶存。”這幅《地形圖》中是否還有地理科學上的意義,現已無可考了。 5.對史學也有許多研究。他曾對《史記》、《漢書》提出過批評,並上書朝廷,請求修訂。他又對東漢皇朝的歷史檔案作過研究,曾上表請求專門從事檔案整理工作,補綴漢皇朝的史書。 6.文學方面做《二京賦》,文辭優美,膾炙人口,諷刺批評了當時統治集團的奢侈生活,具有較高文學性和思想性。作《四愁詩》受到文學史家鄭振鐸先生的高度評價,稱之為“不易得見的傑作”。作《思玄賦》,大段文字描述自己升上了天空,遨遊於眾星之間,可說是一篇浪漫主義文學作品。除了上述諸文外,遺留至今的還有《溫泉賦》、《歸田賦》等20多篇,都是辭、義俱佳的力作。
張衡 張衡(78-139),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發明家、文學家,在漢朝官至尚書,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曾將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主要貢獻: 1.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係。 2.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準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和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裡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 3.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和《靈憲圖》等。 4.曾被唐代人看作是東漢時代的大畫家。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卷三記有:“張衡作《地形圖》,至唐猶存。”這幅《地形圖》中是否還有地理科學上的意義,現已無可考了。 5.對史學也有許多研究。他曾對《史記》、《漢書》提出過批評,並上書朝廷,請求修訂。他又對東漢皇朝的歷史檔案作過研究,曾上表請求專門從事檔案整理工作,補綴漢皇朝的史書。 6.文學方面做《二京賦》,文辭優美,膾炙人口,諷刺批評了當時統治集團的奢侈生活,具有較高文學性和思想性。作《四愁詩》受到文學史家鄭振鐸先生的高度評價,稱之為“不易得見的傑作”。作《思玄賦》,大段文字描述自己升上了天空,遨遊於眾星之間,可說是一篇浪漫主義文學作品。除了上述諸文外,遺留至今的還有《溫泉賦》、《歸田賦》等20多篇,都是辭、義俱佳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