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四哥生活vlog

    謝謝邀請,現在留守兒童大部分過的不怎麼樣?主要是缺乏父母的關愛,興趣愛好缺失,不自信是孩子們自命弱點,同奶奶爺爺生活在一起,自信心降低,自立能力降低。外公外婆管理,孩子他們自信心低落,難得調節好,家庭條件稍微好點的,最好是把孩子帶在自己工作的地方進行教育,這樣能促進孩子身心發展,使他們在健康的生活環境當中茁壯成長。

  • 2 # 一大串藍光

    我在甘肅讀大學,上個月去山裡面拍紀錄片。隨便進了一個小鎮的村莊,不難發現村裡面的壯年很少,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子。

    這個場景跟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很像: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甘肅經濟落後,農業生產還停留在八九十年代

    習近平總書記的精準扶貧改變了大多山區的教育現狀(我跟村裡面小孩子溝通的時候,小孩子普通話很好,這是令我意外的)所以說,留守兒童教育環境大大改善。

    我剛回答了一個‘問答’

    他問:人掙多少錢才會幸福。

    我回答的是:知足常樂

    因為這個孩子以後的幸福生活終會有的,而他的兒童生活確實獨特的。

  • 3 # 啊哈簡筆畫

    留守兒童俗稱放養。留守兒童人生方向如果走錯了,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大人要和小孩及時溝通,避免走錯道路。但是很多留守兒童的獨立能力非常的強,長大後比溫室裡的小花綻放的更美。

  • 4 # 如東小張

    截止2011年,全國農民工總數已超過2.4億,他們背井離鄉過著怎樣的生活?他們的孩子留守家園又過著怎樣的生活?我將透過一部紀錄片為你講述……

    廣東珠海某工地,羅安滿臉無奈,他一邊幹活一邊嘆氣,今年是他外出打工第七年,可他已經有六年沒有回家,想起在千里之外的老人和兩個小孩兒,他就哭得吃不下飯,但這也沒有辦法,不出來打工就活不下去。

    下班後,羅安回到出租屋,這裡狹小破舊,走廊上人來人往,看上去不怎麼樣,但也是個能遮風避雨的地方。今天他收到了老家寄來的照片,他和老鄉商量著要去給照片過塑,這是他背井離鄉唯一的念想。

    羅安的妻子最近生病了,病殃殃的坐在一邊,心裡還記掛著老家的孩子,一通電話打過去又不知道說什麼,只得叮囑孩子要好好聽話,在老家要好好學習。

    他兒子似乎也生病了,夫妻倆頭一次生出了要回家的念頭,在外打工實屬不易。羅安每天早上5點起床,下午6點下班,騎單車來回,馬不停蹄的趕少說也得一個小時,萬一遇上工地遠花在路上的時間更多,到了冬天下班天就黑了,回家做完飯洗漱完已是10點過,根本沒有空餘時間想別的。

    這樣枯燥的日子每天都在重複,夏天頂著烈日只有下雨的時候能稍微歇息,但雨一停他就得繼續幹活,儘管如此他還是咬牙幹下去了,因為城裡每月1500元的工資抵得過老家一年的收成,一年下來至少能存下一萬,沒有誰會和錢過不去。

    另一邊,貴州省青中村距離珠海1360公里,15歲的大兒子羅永軍跟著爺爺放牛歸來,不知怎的鬧起了彆扭,原來他想和父母一起生活,要麼他去城裡,要麼爸媽回來。

    老爺子第一個反對,爸媽在外是打工,不是享受,你馬上又要上高中,一年就要一萬多,他們回來了,誰來養家?老爺子看的長遠,苦口婆心地開導,孫子羅永軍低下頭一言不發。

    父母離家時,他就心裡彆扭,死活不去相送,誰曾想這一走就是六年,也許那個時候他自己也不知道該對離去的父母說些什麼……挽留不成也送不上祝福,甚至心裡還有點埋怨。

    這時,九歲的小兒子羅永成搬著板凳湊過來,問他想不想父母,這孩子只是笑笑沒有回答,六年前他才三歲,記憶早已模糊不清,父母對他而言就是熟悉的陌生人。

    昏暗的光線下,兄弟倆湊在一塊兒做作業,羅安打了一通電話回來,兩位老人絮絮叨叨說了許久,讓夫妻倆在工地注意安全。反觀兩個孩子,就算聽見了爸媽的聲音,也當沒聽見一般,各幹各的。

    週末結束,羅永軍回到了學校,這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晚自習老師也不放過補課機會,他也希望這些孩子能多學些知識,讓他們儘早自立,體貼父母,學會感恩。

    下課鈴響,孩子們一窩蜂的衝出教室,看樣子似乎和城裡的孩子沒有什麼區別。然而在學生宿舍,一間屋子住十多個孩子,有的甚至擠一個被窩,他們都是留守兒童,幸運一點的,每年春節都能看見父母,而有的甚至連父母在哪裡打工都不知道 。

    他們只知道要努力學習,然後改變命運,也許這才是對父母辛苦最大的回報。這些孩子過早的懂事,學會了體諒父母的不易,學會了忍受沒有父母陪伴的童年,上課時就認真聽講,吃飯時也不忘捧著書本說起夢想,他們的眼裡還有光。這個說希望父母身體健康,那個說希望和父母談心解開誤會,還有的說希望長大學醫給生病的父母治病。

    又過了一週,羅安夫妻聽說大兒子病情加重以後,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匆匆趕回老家,然而夫妻倆怎麼也沒想到,這孩子又鬧起了彆扭,花了一百多買的藥熬好了端到嘴邊,這孩子也不肯喝,兒子打不得,藥倒掉也心痛,羅安媳婦沒轍,藥碗一擱,愛咋咋地。

    羅永軍縮在角落一聲不吭,以前父母沒回來時想念的緊,可如今到了眼前又覺得不真實。晚上長輩們湊在一塊商量孩子這病是頑疾,得去大醫院治,省城醫院不行,那就得跟著羅安一起去廣州,夫妻倆一人打工,一人照顧孩子是最好的辦法。

    2011年4月,羅永軍如願以償跟著父母一起去了廣州,但代價卻是輟學打工,其實他也想好好讀書,如果一直念下去,說不定就能考上大學,但命運弄人,他只能認栽。

    留守兒童農民工這種社會熱點現象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但是社會的關注卻並沒有改變他們的現實生活狀況。

    這些人生活在底層,也為社會的進步做出了貢獻,但他們享受的待遇和普通人比起來卻是天壤之別,常年的聚少離多,父母與孩子之間產生了巨大的隔閡。

    隔代教育是不可避免的悲劇,都說讀書改變命運,可對於留守兒童來說,成為新生代農民工是更加容易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怎麼開啟這個密碼箱,或者重置密碼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