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冉同學16範

    這句話出自《論語&述而》當中得:“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

    意思是“仁這種東西很遙遠,我內心想得到仁,仁自然就來到了”。

  • 2 # 依然是小青年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汝畫。”

    君子要達到的是一種仁的境界,而不是一個特定的理想的地方或者處所。他達到身心安寧,平和無憂的狀態,這種狀態來自於對求道或行道的切身體會。並且認識到求道或者行道本身就具有終極價值。從這個方面看,既然人們不必達到地圖上標出的任何一個特別的地點,那也就不用花時間去“達到”目標,達到目標不過是使自己當下立志求道或者行道而已,確切的說,就是正確的理解和體會道的內在和終極的價值與意義——芬格萊特《孔子——即凡而聖》

    只要你真正願意開始,那麼你已經進入這種境界了。我欲仁,斯人至矣,仁遠乎哉?

  • 3 # 張振國

    “我欲仁,斯仁至矣"一語出自《論語》。其大意是:仁難道離我們很遠嗎?只要我想達到仁,仁就來了。仁是儒家的思想核心,作為儒家開山鼻祖的孔子認為,仁是人天生的本性,要想發展壯大,只能靠自己的不斷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所謂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觀念就是此思想的延伸。《三字經》上的“人之初,性本善”也許就是孔子此語論點的繼承。二千多年前孔老夫子的話,對我們現代人而言仍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想成為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誠信的人,有利於人民的人,就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進取,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高思想精神境界,方能修成正果。

  • 4 # 梁69853253

    “我欲仁,斯仁至矣”這句話意思就是我有向仁的心願,而且保持不失,仁自然而然就是了。說明存心有仁,有善念非常重要。不失目標方向這就是仁。也叫發意完成,就入品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不會在和ta分開很久後夢見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