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46927708799

    科學們透過長期的觀察和研究發現,一些較高等的哺乳動物在長期繁衍的過程中,為了順應“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也具有一種控制生育的本能。 棲息在埃及尼羅河畔的非洲大象能夠根據當地食物供求的情況進行“計劃生育”――決定是多生還是少生後代。譬如,在尼羅河一側,由於樹木茂盛,雜草叢生,食物豐富,母象每隔4年就可生一胎;而在尼羅河的另一側,由於氣候環境惡劣,食物來源困難,母象就相隔9年才產下一頭幼象。 同樣,生活在非洲的羚羊也具類似的節制生育本領。雌羚羊倘若“陰差陽錯”地受孕懷胎過早,它們可以把快分娩的胎兒繼續留在腹內,採用“過期妊娠”法,儘量推遲分娩的時間,等到春暖花開、萬物生長的季節到來時產下幼仔,從而保證哺乳期間能夠有足夠的食物,不至於使它的後代挨餓受凍。 瑞典的動物學家特・沙恩茲透過長期的觀察和研究發現,生活在瑞典南部的紅狐狸的數量並不受它們主要的食物―― 野兔的多少所約束,當自然界中野兔的數量明顯減少時,這種紅狐狸既沒有因此而遠離原來的活動範圍,也沒有因為飢餓而大批死亡。這種動物本能地懂得,在飢寒交迫的狀況下,繼續繁殖後代是不明智的。它們能夠採用減少繁殖的辦法來逃避飢餓和死亡的威脅,藉以儲存自己,在這種情況下,紅狐狸的繁殖數量明顯減少,大約只有正常年景的一半。 生物學家們經研究後認為,一些動物的這種節制生育的本能,不僅能夠使它們的出生率與外界自然環境保持著相對的平衡,而且對後代的繁衍和生存也是極為有利的,它們因此能夠代代相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Phone 11R設計很新穎,變化諸多的它還會廉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