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逝水流年17

    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複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曆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御軍三十餘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孫權稱帝后,設定農官,實行屯田,平定山越,設定郡縣,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公元230年,他派衛溫等航行到達夷州(臺灣),這是大陸和臺灣聯絡的最早記載。公元242年,他又派聶友等航行到海南島,加強了這裡和祖國的聯絡。此外,他還派人到北韓、越南、高棉和南洋群島等地,共100多個國家,擴大了吳國的政治影響。

    公元252年4月,71歲的孫權因患風疾病死於建業宮中,稱帝在位23年。葬於蔣陵,諡號大皇帝

    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著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無能”一面,給人以“無能”和“虛偽”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梟雄”、“人傑”的真實形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性社會地位提高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