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生活中,想要去追求什麼,卻總是找各種原因不願去承認,活得不那麼真實?你有過嗎?

53

心理

回覆列表
  • 1 # 睡眠管理師

    或許你的身邊存在這樣的人,他們經常說:“我覺得我不需要戀愛。”“我還沒做好準備進入一段感情。”“對一段感情不要投入太多,到頭來會失望的。”

    與這類人交往的人經常表示:“寶寶好累啊!”“撩完就跑,簡直渣男/女啊!”但其實,這類人不是想做渣男或渣女,而是他們的依戀型別在作祟。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人,他們對誰都很好,也很樂於幫助別人,但是如果接觸久了就會發現,要想和他們建立更深入更親密的關係卻很難。

    他們很少談論自己,也很少向別人袒露自己內心的情感。他們很容易相處,但很難真正的靠近。

    而回避型依戀人格,就是在親密關係裡,你明明很渴望依戀對方,可在關鍵時候,總是做出相反的舉措。

    迴避型依戀人格的形成是多因素的。

    可能是你的小時候,父母沒有跟你形成依戀關係,從而導致你“內在的關係模式”,就是迴避依戀。

    也可能是你曾受過很大情感挫折,比如失戀,被親密的人背叛等等。

    但不管誘發因素是什麼,迴避依戀的人有一個共性就是:自我界限僵硬,內心很少敞開。

    你是不是極少會對一個人敞開心扉,暴露痛苦與孤獨?

    你是不是經常壓抑自己的情感,即使是面對喜歡的人,也不敢流露出來?

    你是不是經常感到孤獨,但當跨出孤獨時,你又害怕被傷害?

    沒錯,這就是自我界限過於僵硬。

    在職場、社交場,你看起來彬彬有禮、侃侃而談,給人感覺很知禮。

    但也止於“知禮”,因為一旦溝通進入到心靈層面,你就會本能的抗拒——儘管,你其實非常渴望。

    1、迴避型依戀者在情感上的表現

    1、 恐懼親密

    迴避型依戀者在情感上往往很排斥親密行為,主要表現為:

    (1)不喜歡與戀人做一些親密的行為,避免身體接觸。比如牽手、擁抱等,會使他們覺得不自在。

    (2)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比如不會對他人敞開心扉、不會對伴侶說“我愛你”等。

    2、假性獨立

    迴避型依戀者經常逃避親密關係,壓抑自己對親密關係的需要,裝出一副“不需要”的樣子,經常說“對戀愛不感興趣”或者是“覺得戀愛束縛自己”等。

    表現出很獨立,在情感上沒有需要,實則是因為排斥親密關係,進入一段親密關係對於他們來說很困難。

    2、形成的原因

    不同依戀型別的形成,與原生家庭是分不開的。迴避型依戀的形成與童年遭受到父母的情感忽視密切相關。

    對孩子的降臨沒有期待感,甚至後悔和失望,這種型別的母親在孩子誕生後有很大的可能冷漠對待孩子,對於孩子的情感需求,採取無視的態度。

    而孩子天生需要關愛,需要母親的愛護。母親的無視,使得他們對依戀的渴望和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內心很痛苦,久而久之便採取迴避的方式——迴避一切親密關係,並且做出一副“我不需要”的態度。

    他們沒有過多的哭鬧,顯得很乖,別人給什麼他就接受,不會主動要求更多,並不會在意別人是否在乎自己。

    他們看起來很獨立,實際上只是在自我欺騙,壓抑自我的需要,不敢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迴避可能帶來的痛苦。

    1、不要強迫他們

    迴避型依戀者典型的表現就是排斥親密關係,在行為上的表現就是拒絕親密的行為。如果他們排斥做親密的行為,彆強迫他們做,給他們留點自己的獨立空間,強迫只會讓他們更加排斥,甚至會排斥你的靠近。

    2、實話實說

    可能與迴避型依戀者交往久了,便能夠摸透他們行為和情感反應的規律,難免會產生“怎麼又是這樣”、“又躲著我”這些想法。

    這時應該表達自己的需求,與迴避型依戀者溝通,而不是用過去的經驗去應對當下的情形。

    4、如何看待迴避型依戀?

    在查資料時,我發現很多人都會問“我是迴避型依戀/伴侶是迴避型依戀,該怎麼辦,需要醫治嗎?”

    我認為不需要強行去矯正自己的依戀型別。每個人的依戀型別都是與自身的過往相關。

    迴避型依戀者會迴避親密關係,也是為了保護自己,是一種防禦模式。如果自身的依戀型別對自己的生活沒有嚴重的影響,不需要去強制矯正。

    而且我們自身可以採取一些方法來減少依戀型別對自己帶來的負面影響。對於迴避型依戀者來說,他們可以回憶早期經歷,並且重新審視這些經歷的原因。

    “父母對我冷漠是因為他們還沒學會如何去愛一個孩子,並不是因為我不好。”

    “我出生時,爸媽第一次看到一個小生命誕生,還沒學會如何恰當表達自己的愛,不是對我冷漠,不是不喜歡我。”

    對於迴避型依戀的伴侶,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予他們愛和安全感,鼓勵他們敞開心扉,陪伴他們的同時,給予他們一定的獨立空間。

    對於父母,我想說,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而且潛移默化的,所以父母要好好愛護自己孩子,學會正確地表達對孩子的愛,滿足孩子的情感需要。

  • 2 # 鈺如溫潤

    自尊心強。

    不能直接表達自己的意願,其實是缺乏自信,怕失敗,怕別人笑話,看似是自尊心強,實則是軟弱內向的一種表現。

    我以前也是這樣,對沒有把握或沒成功的事都不會去說,也不會表露出來,最主要是怕不成功給別人取笑。

    其實,別人根本不會在意你幹什麼,成敗與別人也不相干。

    自己內心想要什麼,口頭上卻不承認,這樣的人基本上是內向敏感的。他會介意別人的看法,他有比較強的自尊,也不願意別人看透他的內心。

    這種心理也沒什麼不好,本來自己的生活和內心的想法也不必讓人知道。而那些別人,自作聰明地猜測到旁人的內心,更不要出來顯擺。人家承認不承都與你不相干。

    過個問題有可能是兩個人提出的。

    一個是自己,他自己這麼問,覺得自己不自信。

    另一個是,貌似看穿別人的人,認為這個人明明大家都知道他想要什麼,他還在裝。

    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是自己問的也不要糾結,這種心理內斂、實在、也不丟人。別人問的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與自己無關的事少摻與,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性格。

    最後,不管怎麼說,有這種心理的人是比較穩重和靠譜的人,也不要去改變。

  • 3 # 水凝印象

    這是典型的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哈!

    心裡明明是想要吃櫻桃,嘴上卻說最討厭櫻桃的酸。喜歡這個人卻和別人說這個人的不是......

    這個是膽怯和不自信的表現,怕別人洞察你的內心知道你的想法讓你感覺不自在有不安全的感覺。

    這樣太累也不快樂,喜歡就說出來,不喜歡就拒絕。

    想要就主動爭取,不要口是心非。

    敢於承認敢於接受敢於正視最終都是成功的人。

    那種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人最終被淹沒在謊言中,說一句謊話要用十句去或一百句圓這句假話,太費心神也時常處於驚恐中,時間長了會變得敏感和孤獨。

  • 4 # 雲間牧童

    不願意承認是不敢承擔的表現。如果做不成呢?如果失敗了呢?如果別人沒有滿足我的要求呢?我不願意承擔這些後果帶來的不舒服感,所以也不承認我想追求的東西。

    不要過多去評價自己的行為,不管是做對還是做錯的。去接納自己,追求本身就是一種意義。

    我願意承擔我所行帶來的後果,如其所是。

  • 5 # 使用者愛玩老人

    一是性格比較內斂,也就是俗話說的面子矮不好意思。還有就是有一定涵養的人,感覺雖說自己喜歡,也不好奪人所愛或者怕德不派位而表現出謙遜推讓。

    二,是有些人過度推諉謙讓是內心極度虛偽的表現。

    由於本人能力有限也就能粗淺的分析出一二,可能讓你失望了,但我說的很直白,一點也不虛偽呦!

  • 6 # 手機使用者6448405427

    謝邀!心照不宣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就是你所說的問題!受於各方面條件限制等原因,往往心照不宣!比如說想買一件自己很中意的衣服,由於囊中羞澀,想買還沒有錢,這就是你所產生的矛盾心理!

  • 7 # Y顧若自語

    想要不敢說,或是默默的在角落期望著,或是做一些無關緊要的暗示或努力,結果常常是失望而歸。

    不會索取,不會開口去要,是太多人的慣性,是缺乏安全感的重要體現。

    那麼,應該如何去改善呢?

    首先,你要意識到,索取是人的正常本能,甚至是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互相索取,互相接住對方的需求,才是好的關係。

    其次,鼓勵自己大膽去索取。在反覆索取中明白,即便出現滿足不了需求的情況,也可以通過努力來離目標更進一步。

    總之,一定要去試試看!

    去體驗索取的焦灼感,

    去體驗被接住的安心感,

    去體驗被拒絕後的傷痛,

    去發現這個傷痛並不足以毀滅你們的關係。

    這樣你才能安心的不壓抑自己的需求,在其它的關係中,做正常的索取。

    畢竟,人要有來往,關係才能健康而持續!

  • 8 # 自然風161212381

    如果要滿足一個人的私慾,想要的東西有很多,他並沒有明確表態想要哪樣東西,你非要他從心裡去承認嗎?能自我剋制,考慮周全,應該屬於正常心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違紀生上心理輔導課有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