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君主,有時候還會透過改元來宣示新的政治路線,從而使得宋代的年號往往具有特別的政治寓義。
我們知道,宋仁宗沖齡登基,第一個年號是“天聖”。有人說,“天聖”拆分開來,就是“二人聖”,暗指仁宗皇帝與章獻太后共同聽政。仁宗第一個年號是“明道”,也有人分析說,“明道”拆分開來,是“日月道”,還是暗指仁宗皇帝與章獻太后共同聽政。當然,這兩個例子都不是我們要說的具有政治宣示意義的年號。
宋代第一個具有明確的政治路線宣示意義的年號,是宋哲宗的年號“元祐”。其時為舊黨執政,新黨失勢,宋神宗熙寧變法的一系列政策都被否定掉,而宋仁宗的治理智慧則得到強調,“元祐”看似是從“元豐”而來,其實是表達了對“嘉祐”之治的迴歸之意。
哲宗親政之後,改元“紹聖”。“紹”為“繼承”的意思,“聖”則是指哲宗的皇考神宗。 “紹聖”的年號,即是明確宣示:皇帝從改元那一天開始,將重新拾起熙寧變法的旗幟,完成神宗未竟的事業。果然,很快新黨執政,舊黨下臺。
哲宗英年早逝,繼位的徽宗改元“建中靖國”,“建中”意指“建立中正之道”,意味著新皇帝希望調和左右路線,消彌新舊黨的鬥爭,讓國家獲得安寧。
但“建中靖國”的年號只是使用了一年,隨後徽宗改元“崇寧”。崇,推崇之意;寧,指熙寧。也就是說,宋徽宗現在也明確宣示:他將追崇熙寧的道路,恢復新政。於是,新黨領袖蔡京上臺執政,舊黨被刻入“元祐黨人碑”,盡遭貶斥。
像宋代這樣以年號來宣示一種政治路線,換元即意味著改變政治路線的情形,在中國歷史上,還真的非常少見
宋朝的君主,有時候還會透過改元來宣示新的政治路線,從而使得宋代的年號往往具有特別的政治寓義。
我們知道,宋仁宗沖齡登基,第一個年號是“天聖”。有人說,“天聖”拆分開來,就是“二人聖”,暗指仁宗皇帝與章獻太后共同聽政。仁宗第一個年號是“明道”,也有人分析說,“明道”拆分開來,是“日月道”,還是暗指仁宗皇帝與章獻太后共同聽政。當然,這兩個例子都不是我們要說的具有政治宣示意義的年號。
宋代第一個具有明確的政治路線宣示意義的年號,是宋哲宗的年號“元祐”。其時為舊黨執政,新黨失勢,宋神宗熙寧變法的一系列政策都被否定掉,而宋仁宗的治理智慧則得到強調,“元祐”看似是從“元豐”而來,其實是表達了對“嘉祐”之治的迴歸之意。
哲宗親政之後,改元“紹聖”。“紹”為“繼承”的意思,“聖”則是指哲宗的皇考神宗。 “紹聖”的年號,即是明確宣示:皇帝從改元那一天開始,將重新拾起熙寧變法的旗幟,完成神宗未竟的事業。果然,很快新黨執政,舊黨下臺。
哲宗英年早逝,繼位的徽宗改元“建中靖國”,“建中”意指“建立中正之道”,意味著新皇帝希望調和左右路線,消彌新舊黨的鬥爭,讓國家獲得安寧。
但“建中靖國”的年號只是使用了一年,隨後徽宗改元“崇寧”。崇,推崇之意;寧,指熙寧。也就是說,宋徽宗現在也明確宣示:他將追崇熙寧的道路,恢復新政。於是,新黨領袖蔡京上臺執政,舊黨被刻入“元祐黨人碑”,盡遭貶斥。
像宋代這樣以年號來宣示一種政治路線,換元即意味著改變政治路線的情形,在中國歷史上,還真的非常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