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zfhag40912

    區別:祠堂原本是族人聚會、議事、處理族內糾紛等宗族活動的場所;家廟是供奉祖宗、先輩神像、靈位,供族人祭祀、朝拜、思念的場所。上古時代,宗廟為天子專有,士大夫不能建宗廟。漢朝以前,有官爵者才能建立家廟,作為祭祀祖先的場所,但那時叫宗廟或者祖廟。唐朝始創私廟,以祭祀先祖。宋代朱熹提倡建立家族祠堂改為家廟。《宋史·禮志十二》:“ 慶曆元年,南郊赦書,應中外文武官並許依舊式立家廟。” 宋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二:“ 文潞公作家廟,求得唐杜岐公舊址。”各族百姓為了祭祀先祖,常建有“家廟”。後來很多地方逐漸合二為一了,兼具雙重功能,但有的地方宗祠與家廟仍然是分開建造的,保持著原有的結構與功用。宗 祠(zōngcí),又稱宗廟、祖祠、祖厝、祠堂。它是供設祖先的神主牌位、舉行祭祖活動的場所,又是從事家族宣傳、執行族規家法、議事宴飲的地方。民間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時期。莆田刺桐金紫方氏祠堂,便是建於唐末。涵江黃巷村黃氏宗祠,建於北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到南宋,莆田林氏“建先祠”,“置祭產”。(宋濂《宋文憲公全集》卷十二)建陽陳氏家族的祠堂,始築於元代。各地大規模營造祠堂,則在明清兩代。此時入閩各家族經過長期發展和繁衍,族眾日益增多,家族為團結族人大興土木,故一時建祠之風盛行。家廟即家族為祖先立的廟。廟中供奉神位等,依時祭祀。《禮記.王制》:“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祭於寢。”《文獻通考.宗廟十四》:“仁年因郊祀,赦聽武官依舊式立家廟。”《清文獻通考.群廟五》:“[順治]十年,議定郡王以祀追封祖父於家廟,貝勒以下祀追封祖父於墳墓。”家廟又稱祖廟,起源於先民對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是古人祭神祭祖的場所,至商周時期宗廟制度和祭祖禮制初步形成,秦漢並逐步完善。南宋理學家朱熹《朱文公家禮》立祠堂之制,宗祠和家廟在明清進入發展巔峰時期,但只有做過皇帝或封過侯的姓氏才可稱“家廟”,其餘皆稱宗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一些打工的人喜歡在網咖打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