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535254571587

    臺閣體:明前期。楊士奇、楊溥、楊榮。成員主要以身居高位的臺閣大臣,作品以粉飾太平、歌功頌德為主,極度無聊。

    茶陵派:明前期。李東陽。以杜甫詩風來匡正臺閣體的無聊詩風,但其本身也是臺閣體的餘波。可視作臺閣體與前七子之間的過渡風格。

    前七子:明中期。李夢陽、何景明、康海、邊貢、王廷相、王九思,徐楨卿。主張文統,反對宋代以來的文學和理學。口號是"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表面上是復古,但實際上是反對道統文學,不能簡單地以復古的保守主義來評價他們。缺點是創作上成績不夠,與其文學主張不相襯。

    後七子:明中期。李攀龍、王世貞、謝臻、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綸。基本主張與前七子相似,但內部風格並不統一。領袖李攀龍以文壇領袖自封,目中無人,作詩多取前人詩句稍加改動。成就最高者為王世貞。

    公安派:明中後期。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反對復古模仿,亦反對道統。主張以性情為詩文,清新自然的風格。但公安派的追隨者因為文才不足,往往使作品流於粗糙、直白。

    竟陵派:明後期。鍾惺、譚元春。用古人的詞采來匡正公安派末流的粗糙與直白。但他們撿人牙慧,幽深孤峭,反而幫了公安派的倒忙。

    清初之遺民詩與入仕詩以是作家政治身份為標準劃分的團體,在風格和追求上並沒有真正的統一點。這裡跳過。

    神韻說:清前期。王士禎。主張發揮詩歌的娛樂抒情作用,拒絕政治等現實因素的干擾。

    格調說:清中期。沈德潛。主張用唐詩的格調來表現封建正統詩教觀。

    肌理說:清中期。翁方綱。學宋詩之以學問為詩的風格。但學的是宋詩晦澀的一面,搬弄典故。有古董店之譏。

    性靈說:清中期。袁枚、鄭板橋、趙翼。與公安派這主張基本相通,認為除性靈外無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平行宇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