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1
回覆列表
  • 1 # 食客追捧

    對於尤溪人來說,

    艾粿,似乎是春天裡必吃的時令山味。

    在尤溪,農曆三月三上巳節有做艾粿、吃艾粿的食俗。

    而臺溪、阪面等鄉鎮也有農曆二月十九食用艾粿的傳統。

    諺語流傳“二月十九,觀音吃草”。說的便是農曆二月十九是觀音的生日,為感謝觀音的宅心仁厚,百姓便用最符時令的誠意素食作為貢品,為觀音慶生,也求歲月平安順遂。

    除了溫潤人心的傳統風俗,

    艾粿還被賦予養生佳品的美好標籤。

    而擔負著養生功效的食材,

    便是讓艾粿保有大自然色系的大艾和小艾。

    小艾,學名鼠麴草。

    周作人在《故鄉的野菜》中對此便有提及。

    “黃花麥果通稱鼠麴草,系菊科植物,葉小微圓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黃色,簇生梢頭。春天採嫩葉,搗爛去汁,和粉作糕,稱黃花麥果糕。

    小孩們有歌讚美之雲:黃花麥果韌結結,關得大門自要吃,半塊拿弗出,一塊自要吃。”——周作人·《知堂談吃》

    鼠麴草因其口感柔嫩,是製作艾粿的最佳原料。而大艾,即艾草、艾蒿,因其更為多元化的養生功效,也深受人們歡喜。

    善待自己口味的製作者,

    對艾葉的選擇更為苛刻。

    必須是嫩葉嫩莖,小艾則儘量選擇沒開黃花的葉莖。

    這是決定口感細膩的關鍵。

    採集到的艾草要經過不斷漂洗,

    以沖刷掉泥土和雜草,

    再經過焯水去除其中的青澀味。

    遇熱的艾草在大鍋中軟化了草本的纖維,

    升騰起的水蒸汽如同香薰。

    通常製作者會在水中放少許食用鹼,

    以保持艾草的顏色不至於被高溫削弱。

    將焯過的艾草撈出瀝乾,

    用力捏成團狀,

    反覆擠出艾草團的水分後,

    需用刀背剁爛,

    這一步驟講究的不是細碎,

    而是保持艾草獨有的纖維不被徹底破壞,

    如此才能保有艾粿最原始的自然口感。

    剁爛的艾草需放入帶有蔥頭爆香的油鍋中翻炒,

    這樣做的目的是進一步揮發掉水分並提增艾草的香氣。

    炒乾的艾草可以靜置備用,

    等待與另一部分食材的相逢。

    浸泡一夜的粳米瀝乾水,

    焯成半熟,

    再換猛火蒸到全熟,

    這樣遞進的過程讓米的質變顯得酣暢淋漓。

    用石臼將其舂爛至富有黏性的狀態後,

    到了艾草泥與之融合的時候了。

    手工製作食物的不易之處,

    除了需消耗必須的時間外,

    還要足夠的體力加持。

    這也是製作一份美食的誠意。

    而默契能讓這份誠意事倍功半。

    一個掄捶,一個揉捏。

    反反覆覆,

    為的都是盡力將兩種不同生長時空、不同組合成分的食材,

    能夠碰撞出最完美的口感記憶。

    力道不斷將米團和艾草捶打進彼此的身體,

    進而抱成一團,難分彼此。

    是誰包容了誰,

    口感也無法給你答案。

    擁有最適宜狀態的艾粿團是具有一定彈性的,

    色澤也很光亮誘人,

    用拇指和食指間的指窩擠出大小相當的劑子,

    按在塗了蜂蠟的印模上,

    艾粿就此成型。

    印模的圖案增加了食客的享用欲,

    也讓食物的生命變得更為正式而隆重。

    捏起一塊艾粿,

    悠長的香味直鑽鼻孔。

    吃進嘴裡,

    韌韌的,帶些艾草的獨特氣味,

    嚼到最後又有點絲絲綿綿的感覺在脣齒間纏繞。

    如果你喜歡最原始香甜的口感,

    原味艾粿是你的不二之選。

    但善於激發食物多元化味覺的祖輩,

    可不願如此單調地享用這份大自然的禮物。

    於是,

    油煎艾粿應運而生。

    油溫迅速將柔嫩富有彈性的艾粿表面轉換成酥脆粗糙的肌理,

    當呈現出淡淡的金黃色時,

    便需乾脆離鍋,

    待涼享用。

    煎艾粿的口感顯然更有層次,

    外脆裡韌,多了油溫催發出的鹹味,咬一口脣齒留香。

    自此,

    春天的味道也在每個食客的口齒之間,

    得以停留,重生。

    最後嘆得一句,

    春天的味道向來短暫,

    且吃且珍惜吧!

    或許不離家的人,

    每每吃到這樣平常如初的小點,

    並不覺得稀罕,

    認為那只是每年的固定時節必吃到的食物。

    但對於遊子們來說,

    每每這個時節,

    收到家人老遠寄來的特產,

    都會很心動。

    因為在他們看來,

    只要舌尖上家鄉的滋味安在,

    遊子的心,

    就是踏實的。

  • 2 # 周大巧愛美食

    艾餅,又叫艾餜,田艾餅,是一種漢族客家小吃,主要盛行於廣東南方客家人聚集的地方,比如梅州和湛江等,以梅州豐順和湛江雷州的最為有名(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這玩意)。一般是選在清明及農曆七月十四的鬼節才做。

    艾餅的做法大全

    所謂的艾餅就是利用艾葉來製作的一種麵食,艾餅有很好的食療的功效,它具有理氣止痛,調經止血的作用,對於女性來說,有一定的預防月經不調的效果,孕期的女性也可以適當的吃一些,艾餅的做法也是比較簡單的,準備適量的艾葉,準備適量的麵粉,就可以進行製作了,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艾餅的做法。

    艾餅的做法大全

    材料

    艾葉,麵粉,片糖,大芭蕉葉做法採集艾葉,大芭蕉葉。將艾葉洗乾淨,放進去煮2分鐘。同時煲糖水。.煮熟艾葉,加麵粉和麵板。做成小餅。放進去蒸20分鐘即可。小訣竅艾葉具有很好的功效,偶爾吃吃天然又健康。

    做法二

    材料

    艾葉5小把,糯米粉500克,清水250克,小蘇打3克,椰絲,黑芝麻,白糖,蔓越莓幹,大杏仁,幹桂花,粽葉做法1.艾葉摘取頂部嫩葉2.用清水洗淨3.放到水裡淖去苦味4.加清水攪拌成泥5.加小蘇點再次煮開6.趁熱倒入糯米粉中7.和成麵糰8.取一小塊麵糰煮熟9.粽葉切小片10.洗淨11.放到水裡煮一下,備用12.餡料也準備好13.煮好的糯米麵團趁熱加入生麵糰中14.使勁的揉,過程很痛苦,雙手都很粘,別急,慢慢揉,中途可以加少許糯米粉進行調整乾溼度15.分小份,取一小份壓扁16.包好餡料17.揉成團18.放入粽葉中,刷層油19.火開後大火蒸6-8分鐘

    做法三

    客家煎艾餅的原材料:

    艾味200克、糯米粉500克、熟豬油50克、食油30克客家煎艾餅的製作方法:一、將艾味洗淨,過沸水後切碎;二、將碎艾葉、糯米粉和豬油放在一起,加入適量清水,用力攪拌均勻後,用手捏成餅狀,入鍋蒸熟;三、鍋上火,倒入油燒熱,放入蒸熟的艾味餅,煎至兩面皆呈金黃色時取出即可。

    希望可以幫到您

  • 3 # 擼滷道場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艾餅,又叫青團,清代袁枚曾在《隨園食單》中這樣描述青團:“搗青草為汁,和粉作粉團,色如碧玉”,說的就是它。

    艾餅是中國民間傳統特色小吃,一般在清明節食用。

    南方在清明節前,會採艾草之嫩頭,搗爛與米粉和之,做成餅,餡有筍,肉,酸菜,乾子,也有甜芝麻糊等等。客家人在清明節和中元節時製作艾餅,認為其有祛邪辟穢、避鬼神的作用,現代研究表明,吃艾餅能理氣通竅、驅邪辟疫,有預防感冒等功效。

    咬一口,略帶清涼草藥味的艾餅,糅合香滑的餡料,豐富口感溢滿舌尖,有潔淨臟腑之感。故曰“食春”。

    下面的鮮艾葉是摘取艾草嫩葉後所稱取的重量,多一點少一點沒啥關係,不用太精準,喜歡艾草味濃一些的,可以加多一些。

    白糖170g

    澱粉180g

    糯米粉200g

    油適量

    2.鍋裡水燒開後,放入艾葉,氽燙2分鐘後撈起來,泡入冷水中3分鐘。

    3.將煮過的艾葉撈起來後擰乾水份,加190克水,放入料理機,打成艾葉糊,不需要過濾出艾葉汁,直接用即可。

    4.盆裡裝入糯米粉、澱粉和糖,混合一下。

    5.倒入艾葉糊。

    6.再根據粉團的軟硬度逐少量新增溫水55克左右,和成軟硬適中的粉團,不幹不溼不粘手,用保鮮膜蓋住。

    7.豆沙餡分成14個,每個20克,搓圓。艾葉粉團分成每個50克,搓圓後用拇指壓成碗狀,放入豆沙餡。

    8.收口,搓圓,翠綠翠綠的,惹人喜愛。

    9.將粉團放入模具中印成餅

    11.放入鍋中蒸15分鐘,艾餅就做好了

  • 4 # 饞哭妹

    你好製作艾餅的做法步驟如下

    步驟一

    摘下葉子洗乾淨,放進鍋裡煮2分鐘,擰乾水後用榨汁機打碎。

    步驟二

    先把水和糖熔成糖水,關火。然後將粘、糯米粉(適當留一點用來粘手)、打碎的艾葉一-起放進鍋裡攪拌成一個粉團。

    步驟三

    把粉團均勻地切成一-小塊,包.上已拌上沙糖的花生餡。

    步驟四

    用一一個模印出來。

    步驟五

    把蕉葉洗乾淨後剪成正方形,用開水稍煮- -下,滴乾水備用。

    步驟六

    把印好的成品放在蕉葉.上。

    步驟七

    放在蒸籠上蒸,時間大約是水開後20分鐘。

    步驟八

    蒸好後放在竹鍋.上涼。

    步驟九

    成品。可以開吃了!

    步驟十

    也可以煎來吃

  • 5 # 飄流瓶美食

    1、艾餅最好採清明前後的嫩葉,洗乾淨後天燒開水放入洗好的艾葉加一些小蘇打能讓煮出的艾草不變色,煮好撈出放冰水,不放也可以。放冰水也是讓艾葉脆綠。2、撈出捏水放破壁機打成泥,沒有破壁機用手切艾草也可以,口感不如破壁機細膩。3、倒出艾草呢放糯米粉、白糖揉成團。再包入喜歡的餡料上鍋蒸熟。4、餡料有豆沙、蓮蓉、鹹蛋黃肉鬆,花生芝麻等。附經典花生餡方法:花生炒香用破壁機打一下下,不能長。保持顆粒感比較好再加入炒香的芝麻,加入白糖攪拌即可。

  • 6 # 曉曉與漁

    ①艾葉取嫩葉,洗淨後焯水,加點小蘇打一起焯水可以防止艾葉變黑哦!

    ②焯水後撈出濾幹水分剁成艾葉泥,然後倒入麵粉中(糯米粉+粘米粉:2:1)混合攪拌,加入適量水揉搓成麵糰。(餡料是甜的話麵糰可以不加糖揉麵)。

  • 7 # 金鑫美食

    艾餈粑家常做法:

    1.浩淨艾葉,焯水,用料理機打碎,加適量的開水別太多,用密佈袋過淲。

    2.加入適量的糖與糯米粉,攪拌均勻揉至光滑麵糰,靜至二十分鐘。

    3.準備陌料,把生花生米川的香,放涼壓碎,加上炒好的黑芝麻白糖混合好,甜度用量根據個人口味,也可以加豆沙,那樣更省勁。

    4.把和好的麵糰揉成若干小麵糰,分包成圓形或橄欖形,小心收口揉緊。

    5.放上蒸鍋蒸15分鐘就可以了。

  • 8 # 我只洗碗不chi飯

    艾餅,也叫艾餈或青團。超美味的青團做法,Q彈軟糯,適合做早餐或零食。【文末附上視訊教程】

    ☞材料:艾葉 糯米粉 鹼水 白砂糖 油

    ☞做法:

    1.清洗艾葉,熱水煮五分鐘,倒入鹼水,再煮五分鐘煮爛即可。

    2.按量倒入糯米粉和糖攪拌均勻,下手揉捏成團,倒入油和澱粉。

    3.下鍋蒸四十分鐘,拿出放涼備用,按自己喜好準備餡料,花生餡或芝麻花生白糖餡都可,下手包艾餈粑。

    前段時間還是季節的時候,爬山去摘了艾葉回來做了青團。

    路上摘的野果

    新鮮的楊梅

    ☞附上視訊教程

  • 9 # 冬咚凍東

    簡單介紹一下艾餅的做法

    1.炒香的花生去紅衣碾碎,把花生碎和熟黑芝麻、白糖、食用油混合拌勻調成餡.

    2.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放入剁碎的艾草和開水揉搓成團.

    3.把揉好的麵糰分成小團.

    4.把小麵糰擀開,放上餡,收口搓圓.

    5.待全部包好後,用餅模壓出餅型.

    6.放上蒸籠,大火蒸15分鐘左右.

  • 10 # 雲南特色美食推薦

    材料

    艾葉,麵粉,片糖,大芭蕉葉

    做法

    採集艾葉,大芭蕉葉。

    將艾葉洗乾淨,放進去煮2分鐘。

    同時煲糖水。

    .煮熟艾葉,加麵粉和麵板。

    做成小餅。

    放進去蒸20分鐘即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校增加國學文化科目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