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國學文化也就是傳統文化,儒,釋,道,中醫養生。國學文化如同有經驗的老人,裡面有為人處世之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俱到。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為了復興中華文化,和現代教育的面臨的一些問題,大家覺得有可能增加這個科目嗎?雖然國家每年增加一些,但還是少得可憐,外面國學培訓機構學費又太貴,國學方面的老師也非常少。我個人覺得國學需要父母和孩子都學,這裡道理才能落實下去。

回覆列表
  • 1 # 山河在我心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應該明白國學是什麼?現階段國學這個概念是什麼,都包含什麼,連學術界都爭論不休。單獨把它設定為學科相信爭議也會很大。

    1、語文課本中已經有了國學的身影

    有的觀點認為: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開始,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繼承、改革、創新而形成的中華文化學術體系的統稱。照此觀點它應該涵蓋先秦經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等學術,還應含有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照此推論現行的語文教材裡已經包含了大量的國學內容。

    2、嘗試編寫專用的國學教材

    在語文課本中穿插選學優秀國學的篇章,唯一的缺點就是難以將這些零散的內容,形成完整的體系。個人認為:除了穿插選學外,可嘗試編寫一本國學課本,嘗試在某個學期,完全以國學為主。從先秦一直講到明、清,給孩子理清國學脈絡。而單獨設定國學學科怕是值得商榷。

    3、不要追求注重形式的“偽國學”

    個人認為,念念《三字經》、《弟子規》,穿個漢服、行個古禮 ,下下圍棋、點個硃砂不是國學。還曾看多過曝光教授女孩“夫為妻綱”“三從四德”的教育機構。難不成還要學習“射”“御”?點到為止,這個話題我就不多說了→_→

  • 2 # 開口兩把火

    堅決支援,只要學校開設,我肯定讓我孩子去學習中醫。我的看法,中醫其實不是一門醫學,而是一種生命解釋。

    1.哲學文化

    我們現在看待傳統文化,比如儒,釋,道,我們現在把他定位哲學文化。以現代人的觀點來看到傳統文化,很不錯,也很現代。可惜我認為這是錯誤的。我始終堅信儒,釋,道這是一種文化,不是什麼哲學,是一種人的修煉。

    其實我一直認為我們的儒,釋,道這些文化,是一種修仙的文化。是一種古代科學。可惜或許是斷層了,或許是其他原因,造成了我們的靈智被封印了。現在的人無法理解。換一種思考,當我們習慣了現代科學,是否否定了我們哪些奇妙的修煉法門呢?

    2.中醫

    我很喜歡中醫,也很認可中醫。

    中醫我認為是一種生命的解釋。跟我們講解生命的奧祕,而不是僅僅給我們治病。現代很多人反對中醫,我始終認為,愚者總是太多。看了很多人說中醫的缺點就是沒有標準劑量!請教一下,你覺得每個人會是千篇一律嗎?既然人可以不一樣,那麼為什麼就必須讓中醫所有的都有標準劑量呢?中醫最牛的地方,就是辯證。而不是死板。中醫是相信人的不確定性,才有自己得不一樣治療方法。

    假如我們不發展中醫,我認為最大得損失是我們得後代,而不是我們。現在的自媒體為了利益,一點良知都沒有,天天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都不懂。

    我去看眼科近視眼,西醫說沒法治療,只能手術之類的。西醫基於現代科學的認知,所帶來的治療,這個很標準,也能接受。但是請問一下科學是萬能的嗎?

  • 3 # 看你還該使用者名稱已存在

    國學中的優美的文學可以作為語文納入教材,國學中的完整思想可以作為歷史納入教材,但“國學”作為一門學問不該納入教材。

    作為一門課程納入教材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教材裡呈現的必須是全社會廣泛的共識。國學包羅永珍,是古代思想家文學家在當時對於世界,社會,為人處世的認知,雖然其中也不乏今天仍然廣為認可的價值觀,但多數都不再適用現代社會。把國學完整的教授給孩子目的是什麼?是要讓孩子照著做嗎?是要教孩子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還是孟子的“男女授受不親”?

    另外國學的很多思想即使在今天的成人世界都充滿了爭議,你讓孩子學,孩子如何判別?

    中國是個複雜的綜合體,我們今天的每一點建設和進步,都在構築中國的歷史,我們今天的每一點知識積累,都是新的國學。

    國學的歷史遠不如中中國人的歷史長,國學在歷史上出現時,相對當時的歷史,是創新。為什麼我們到了今天,不去創新,反而事事學古呢?難道不應該是如毛主席詞裡所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嗎?

  • 4 # 放飛的大鳥1

    現在的教育模式完全是西化了的教育模式,好處是能培養出一批在各自崗位上的能工巧匠,缺點是德性和靈性的缺失,因為西式教育是以口耳相授的形傳,傳播的是源於經驗智慧的自然科學,自然科學源又來自於人類的生物性的本能,生物性又名獸性,故獸性文化的造成的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也是必然的存在,自然科學給人類帶來的是外解放,現代自然科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德性和靈性的成長沒有同步發展,反而被曲解和壓制,造成了人類的終極關懷缺失症,各種負面情緒接踵而來,認知能力被嚴重異化。

    以思維修為代表的東方文明文化是建立在般若智慧為代表的內解放之上,在理明法透的狀態下知道什麼當為什麼不當為,且對儒佛道三家的精髓有深刻認知,對人類的精神文明提升有著不可代替的唯一性和認知,其傳播形式是形傳、心傳和神傳,這種三傳並用的教授方式正是東方文化傳承的精髓。故人類社會只有在內外兼修的情形下才能達到和諧社會的目的,增加國學文化科目也是刻不容緩的選擇,當然這裡所指的國學文化是摒棄了迷信和宗教禮儀糟粕的精華所在。

  • 5 # 成長洞察

    我所在的學校就開設國學課,本人擔任國學課的老師。

    當時校長找我談話,希望我能擔任這個科目的老師,我還有些忐忑,因為,國學太大了,不知從何講起,也不知孩子們是否喜歡,是否能接受。

    有一點我還是自信的,女兒九歲讀〔論語〕〔道德經〕,接受還可以。所以我設定了各種可能孩子們喜歡的國學的形式和內容,上了四年。孩子們變化很大。

    很多很淘氣的孩子開始成熟了,從對本國文化的排斥,無知,到接受,認可,可以看出中國文化的魅力。

    有些孩子從迷茫到自信,有些孩子從抑鬱到開朗活潑,這些都是文化的力量。

    現在的學校太注重學科的知識化教學,忽視了人的教育是一種人格的教育,離開人格教育的知識系統,帶著太過濃重的功利化成分,這已經背離了教育的本質。

    所以,在體制內學校開設國學課,無疑給教育注入了一種清涼的風,讓孩子們在重壓之下心靈上能有寄託,非常好!

    當然,我們也要考慮課程內容的設定,不能簡單化,不能太古板,要與時俱進,符合現在孩子的特徵和需求。才能讓國學課在學校中發揮他文化的力量。

  • 6 # 尋蹤追源

    學校增加國學文化科目是必須的。但是增加國學文化科目絕不能盲目地任意增加一些無關緊要的國學文化,要增加適合人類社會及自然科學發展的一些科目:如《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等基礎理論。

  • 7 # 文化領域愛好者

    我贊成增加國學文化科目。

    所謂國學,某些學者認為就是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分為經、史、子、集、蒙學。其中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經部。其中有十三經:《周易》、《尚書》、《周禮》、《禮記》、《儀禮》、《詩經》、《春秋左傳》、《春秋公羊轉》、《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史部有《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鑑》、《戰國策》、《宋元明史紀事本末》,等等。子部代表作有《老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孫龍子》《淮南子》、《抱卜子》、《列子》、《孫子》、《山海經》、《藝文類聚》、《金剛經》、《四十二章經》等等,集部有《楚辭》、《全唐詩》、《全宋詞》、《樂府詩集》、《文選》、《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白香山集》等等,國學是世界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是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得以延續至今的基礎,世世代代的中中國人從自己的傳統文化中汲取了源源不斷的精神財富和養分,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的東方,歷史告訴我們,文化的衰敗代表著社會的倒退和腐敗,文化的繁榮代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明。國家和民族復興和崛起也要依賴於文化的更好傳承和發揚光大。

    但作為小學啟蒙,可以選擇其中容易朗朗上口的詩經,唐宋詩詞其中的一些代表作品,還有論語,老子等古文的部分內容,在小學課本中穿插一些上述古文中的選段,並配以完整的註釋及現代譯文,古代文化中的一些故事可以說明許多成語的來龍去脈,讓孩子們領悟到古人的智慧和做人的道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找到自己的信仰和自信,從小學到中學,由易到難連續不斷增添一些國學經典穿插在語文書本中,讓孩子們知道中華民族的興衰歷史和文化發展,會使他們從小懂得以史為鑑,知廉恥,明禮儀,講道理,養成良好的讀書和生活習慣,為更好地掌握現代科學和各類專業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 8 # 千里走單騎1972

    我還是那句話,百年鑽故紙,何日能出頭?舊法若能強國,則中國之強久矣,何至於在1840年後喪權辱國,既然國學這麼好,為什麼革命先烈不直接拿起現成國學當武器,而要去苦苦追尋別的救國救民之路?

    中西方文明的衝突中既然中華文明已經降格為文化,就說明先進性已經落伍,可以當特色保留,誰喜歡誰學,犯不著綁架所有中小學生讓他們變成老學究。

    中小學中國傳統文化內容已不少,真正讓中小學生讀的應該是《米國獨立宣言》,《世界任泉宣言》,還有洛克,盧稜,伏爾泰,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的那些引領人類走出愚昧,走向文明的閃著金色光茫的文字,這些東西可以使青少年自主思考,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Sunny向上的心態,具有遠見卓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成為一個合格的工民。

    我們看看從1840年中國被迫近現代化以來,國學都扮演了什麼角色,清末,體制內國學大師倭仁,徐桐等人都是頑固的守舊派,反對國家走向現代。中國首批留美幼童,因國學守舊派反對學生學習西式生活,而被迫在學業沒有完成情況下放棄學業回國。日本啟蒙思想家福澤喻吉寫《勸學篇》號召國民向先進文明學習,而作為國學高手的張之洞寫《勸學篇》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高下立判。民國時,國學乾的最露臉的事就是支援袁稱帝了,其它時間根本沒有市場。

    改革開放後,思想自由多了,有人不感恩科技進步全球分工給人們帶來的生活富裕,卻總想方沒法的去恢復什麼國學。他們根本不想一想,從1840到新中國成立,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國學做過一件推動國家民族進步的事情沒有?如果有人認為有,請舉例說明!

    如果說國學有作用,那就是拖住國家前進的步伐,在資訊社會,傻子越來越少了,導致藝師心態破產,為了維護利益,他們有病亂投醫,抓住了國學當救命稻草,有些人就此還做起了國學生意,招搖撞騙。我要說,對國學,大家都散了吧,圍觀都沒有必要。

    對於孩子,學學傳統詩詞歌賦,還是挺好,但關於傳統價值觀的東西,還是離孩子越遠越好!

    最後再問一遍:從1840到新中國成立,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國學做過一件有利於推動國家民族進步的事情沒有?如果有人認為有,請舉例說明。

  • 9 # 上善若水689

    首先,學校非常必要增加中華傳統文化:儒釋道、中醫養生方面的。學習傳統文化,智慧幸福人生。

    然後,小孩子越早接觸儒釋道方面的經典書籍越好,對小孩走入社會為人處世有很大的幫助。父母最好跟小孩子一起學習國學文化,言傳身教。父母在家裡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深深的影響著孩子,大人要給孩子做個好榜樣。最好的學校是家庭,最好的老師是家長。

    最後,做為中中國人,應該先學國學為主,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根,一個民族的靈魂,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就像一棵樹的樹根,樹根澆灌好了,樹才會枝繁葉茂,開花結果。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成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產生深刻的影響。

    現在的年輕人本末倒置,焦慮、浮躁、有資訊焦慮症,盲目的學習跟風西方文化,崇洋媚外。發揚傳統文化,建立文化自信,並不代表著我們要夜郎自大、唯吾獨尊,我們依然需要懷揣著相容幷蓄、包容開放、和而不同的心態,讓其他民族文化為我們的文化自信注入活水。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化的根本,是生命的智慧。

  • 10 # 奇文畫心

    可以增加,身為中華兒女,如果沒有傳統文化作為靈魂,有的只是血親。中華民族能屹立於世界,最主要的還是自己的獨特文化。

    咱們自己的東西,老祖宗傳下來的,不能丟了。生活在這片老祖宗也生活過的土地上,更要傳承下來。

    現代教育源於西方,適應於西方社會,不是不好,只是需要取求精華,適於我們當下的那一部分。

    試想如果歷史沒有戰爭,中國文化持續發展下去,可能不會是現在的這個樣子。雖然說文化是社會現實等客觀存在而產生的,是與時俱進的,並不是停止不前。可它對社會進步也起到很重要的推動作用,在當下穩定的和平時期,就是需要中國傳統文化穩步發展,為的是我們的子孫後代。

    當下社會,西方教育,出現的問題不少了,多數人沒有人生信念,有的只是不斷追逐利益。人文教育的缺失,所帶來的後果,初現端倪。

    中國傳統文化,首先以中國哲學為中心,所展開的對宇宙,人,自然,萬事萬物的系統認識。以人為本,首先教我們要如何做人。

    文化教育從孩子抓起,如果得不到重視,後果不會很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宰相和丞相有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