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受疫情的影響,各大醫院不能正常接診。一改過去人滿為患的局面。但是,同時也或許說明,很多患者未必是必須去大醫院就診。既能節省醫療資源,又有利於自身的健康。過度醫療的情況真的存在嗎?

11
回覆列表
  • 1 # 日語殿堂

    過度醫療,我的理解:包含二個方面。一是就醫,二是醫治。

    說說切身體會。

    本人的父親(已經過世),定期要求疏通血管。有條件住進單人或二人病房。

    本來沒有必要這樣,他卻堅持。結果被傳染了老年肺炎,不治而終。

    本人的母親,心臟病發作,含著速效救心丸去大醫院急診。

    開始排隊。掛號,量體溫,醫生開單,血常規,心電圖,腦CT,核磁共振等等。幾個小時下來,感覺好多了,檢查的結果也不要了,自己回家 了。如果相反,多麼可怕。兒女在旁邊看著,心急如焚。

    還是母親,做了膀胱造瘻手術。每月換一次導尿管。

    任何醫生、護士,甚至家人都可以解決的事情,她一定要到大醫院,掛專家號。

    真正需要確診的患者,失去了一次專家診治的機會。

    這次疫情中,沒有辦法了,幾個月換不成。感染了,就吃著消炎藥撐著。

    預約掛號了,處置室沒開,換不了。

    做兒女的幫不上忙。

    切身的體會,感受到“過度”。

  • 2 # 偶是中醫

    過度醫療確實存在。但是如您所講大醫院看病的少了,因為大城市大醫院有很多本地的人本不需要到大醫院就診卻去佔用了優質醫療資源。如今防疫期間這些人懼怕不去醫院了,因為他們屬於可去可不去的。

    過度醫療存在和如今的醫療制度有關。雖然公立醫療機構都是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但是很多醫院要麼自負盈虧要麼財政給予一部分。所以醫院最好的辦法就是多購置醫療裝置,因為目前西醫看病包括一些大醫院的中醫也是沒有檢查結果不看病的。

    從醫生角度來講,為了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會把能涉及到的檢查都給患者做。另外一個方面目前醫院醫生的工資多少和醫生每月的創收有關,所以為了生存多開檢查單多開藥(雖然目前醫保限制)但是仍然是儘可能讓患者花錢。住院病人多的時候掛床出現,然後很快讓病人流轉出去。病人少的時候拉住一個人比如住三天就可以解決的事情非讓你住五天。如今醫保限制在這方面減少患者花費和縮短住院時間已經效果凸顯。

    還有現在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出現,一些處於探索階段的檢查還有一些只有大醫院才需要做的檢查,因為回扣多所以大家爭相開這樣的外出檢查。患者無奈只能任其宰割。

  • 3 # 中華大地

    現在在醫學界也很為難

    首先,一個病人去了醫院,常規檢查,複查,病人覺得醫院想掙他錢,他選擇拒絕,他跑回家發現過了幾天病情加重,去扯皮說醫生不負責任,一個是浪費時間和資源,病人對自己病情也不利!病人這樣的想法和做法對醫生對自己都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其次,何為過度醫療?當今社會也討論了很多年,外界不清楚難道學醫的人不清楚嗎?從醫學上講,一群人得一種病,卻治法都有所不同,有些人覺得我和他們得的一樣的病,為啥他用藥多,我用的少?;為啥我的費用比誰誰的多?;為啥我做了檢查而誰誰怎麼不做,不是都一樣的病嗎?請問從專業角度講,對病人負責角度講,醫療有它本身的特殊性,一樣的病一樣的治,也是不科學的,不負責任的,請問何為過度醫療?

    當今看病貴說白了就是所發的工資太少,人要生活要吃喝,要看病,房貸,車貸,消費支出大於收入來源,壓著人民無法呼吸,所以看問題不能片面的說看病貴就是過度醫療導致的!全國都值得反思!

  • 4 # 八一和哥哥

    最近幾個月,醫院的人流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原因是疫情,大大的減少了人群之間密切接觸的機會,使的傳染性、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大幅度下降,兒科尤其明顯,因為復學後各個學校都採取了嚴格的抗疫措施,所以,即使恢復了上課,但是各類疾病也沒有像往年一樣增多。因為出門少了,各種外傷性疾病也減少了。還有一部分人,因為去醫院的手續變麻煩 ,小病也不醫院看了,有一部分熬熬,也好了。還有一部分,現在可能還在熬的階段,還沒去醫院,各種因素導致了病人減少。

  • 5 # 我說精神

    秩序井然是因為由於疫情原因國家層面給看病增加了很多限制,甚至規定入院必須患者和家屬都進行核算檢測、血清抗體、肺部CT、血常規共四樣檢查,只有檢查結果完全陰性,才能入院治療,個別地區一些特殊的檢查,比如腸鏡之類的也要以核酸檢測為前提的。而且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很多醫院除了急診手術,其它擇期手術是完全停止的,甚至一些地方的化療科都完全停診,所以老百姓看病是受到了疫情的限制,這種限制怎麼也不能說是秩序井然吧?

    就比如我所在的精神專科醫院,由於精神專科醫院屬於國家認定的高風險單位,地位和養老院相當,所以很多醫院是完全停診的,也當然不收患者,我們醫院承擔了疫情期間急診精神障礙患者的收治工作,但入院也需要檢查上面四項,而且有家人陪護,最關鍵要在單人單間隔離14天后才可以轉入其它病區,所以每一間病房只能收治一名患者,收治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很多患者因此住不進醫院。我就有一名雙相障礙的患者,在家裡出現了明顯的情緒波動,家人打算讓她住院治療,但醫院沒床,要預約等待床位,這期間我也叮囑家屬寸步不離患者,但數天後家屬覺得患者好了很多就離開了患者身邊,然後患者就從7樓跳了下去。如果可以正常入院,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可惜沒有如果。

    還有我認識的一個同齡人,身體非常好(起碼比我好),在疫情最嚴重的那一陣突發了胰腺炎,打算到醫院住院治療,但當時所有醫院都拒絕收治新入院患者,所以開了藥回家吃,可過了幾天後病情越來越嚴重,後來也是大費周折的住進了醫院,而且直接住進了ICU,沒過兩天,人就走了。

    這樣的例子在疫情期間有很多,平時看似很簡單的疾病,因為疫情的原因得不到有效的救治,延誤了治療機會,最終飲恨。

    所以你現在明白了,很多人有病也想去醫院,可一諮詢,得知住院有很多限制,而且不是很緊急的手術都被推遲延期,所以也就選擇沒去醫院。而且現在的醫院畢竟屬於高危地區,人員密度大,沒事最好還是不去的好。

  • 6 # 郭志鵬63135546

    我給你舉一個例子,疫情期間我收了一個患者,這個人來的時候心衰,胸腔積液在肺Ct上看已經佔了一半的胸腔了,我問他怎麼才來,說在家隔離,這要不是實在忍不了了還隔離呢!你覺得這樣的多不多?如果他一難受就來醫院,也不會這麼危險!是,以前有些可住院可不住院的,只要患者想要住院,我們一般也就收住院了,但你以為我想啊,我是心內科的,有很多人心臟說不清楚,不一定什麼時候就心臟猝死了,如果你不讓他住院,他死了,你猜會怎樣?有一個患者心絞痛,讓他住院不住,非要吃點藥,沒辦法,給他開了點藥,他還沒走出醫院大門,疼得受不了了,就回來了,拉心電圖一看,心梗了,多虧他沒回家,要是回家了,可能就死在家裡了,這怎麼算呢?患者家屬會不會來醫院鬧呢?有很多時候我們也很無奈,給患者寫了方,讓他去買藥,都得在方上寫著建議患者住院治療,患者拒絕,故給予口服藥物治療,如有不適,速來院治療!呵呵,希望這個醫療環境好點吧,讓大夫別瞻前顧後,只一心看病就可以了!

  • 7 # 謝學立

    我認為並沒有人會去過度醫療,即使有醫保也有自費部分,何況去醫院要消耗的何止是金錢,大家因為疫情去醫院少了,恰恰是健康消費低迷的表現,病人大部分是老人,年輕人不帶老人去醫院,任憑其自生自滅的現象在農村尤其猖獗,以疫情為藉口,不管家中老人病人,這種現象太多了

  • 8 # 戚廣崇男科

    我在三級甲等醫院工作,疫情控制後,患者有所減少,個人認為由以下幾個原因所致:

    一是慢性病處方可以2-3個月,減少了患者複診;

    二是外地患者因為疫情諸多不便,減少了外出;

    三是現在政策允許網上覆診配藥,減少了門診。

    四是疫情期間網上醫生科普宣教增加,通過諮詢,瞭解了病情,減少了去醫院。

  • 9 # 老七7484

    免費醫療就不會過度醫療了,現在到醫院,一陣檢查幾千沒了,有的時候真正花的藥費佔比例很少,一般小病不敢去大醫院

  • 10 # 原上3草

    過度!

    治病本來就很小眾化。那來那麼多病人!

    你看以前,搞得象春運。醫院到處是人,連交個錢都要排幾十分鐘的隊。

    讓人感覺病人越來越多,中國人的醫療衛生越來越差了。

    經過這次的疫情,感覺周圍感冒的人都少了。

    所以說,醫院原來那種搞法,就是過度醫療,害人。

    醫院應該小眾化,不要那些高樓大廈。醫生直面病人,減少不必要人員,以免交叉感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46歲的女人還沉迷看網路言情小說,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