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珠穆朗瑪峰f

    第一種情況:不知道動作的執行者,就是不知道誰幹的,比如:

    Dan"s bike was stolenlast week. 但的腳踏車上週被偷了。

    My windows were brokenyesterday. 我的窗戶昨天被打爛了。

    第二種情況:沒有必要交代動作的執行者,就是說:不用說出來大家也知道誰幹的,比如:

    Rice isalso grown in North China. 華北地區也種水稻。

    A new railway station will be builtnext year. 明年要建一座新的火車站。

    第三種:為了強調動作的承受者,這裡我們比較一下主動和被動:

    比如:

    Prisoners of War built the bridge. 戰俘修建了這座橋。

    此句的主句是 Prisoners of War,是來回答 Who built the bridge? 這個問句,所以此句強調的是動作的執行者---戰俘,交代戰俘做了什麼事。

    變被動之後:

    The bridge was built by Prisoners of War.

    這座橋是被戰俘修建的。這樣說的話,主語變成了“the bridge”---這座橋,此句是回答 What was built? 所以此句是強調“什麼被建造”即強調動作的承受者。又如:The book was written by Shi Naian. 這本書是施耐庵寫的。

    以上是被動語態使用的三種情況或者說時機,第三種雖然強調動作的承受者,但一般也要交代動作的執行者,用 by + 執行者 來表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資源為什麼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