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席彬816

    “十二平均律”又稱“十二等程律”是一種音樂定律方法。所以十二平均律在和聲學中應用更為重要,是音樂專業人員必須掌握得創作手法。

  • 2 # 御筆軒

    現代樂派指19世紀末、20世紀初印象主義樂派之後,直至今天的全部西方音樂創作,和律制是兩碼事。常見的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和純律以前現在都在用。

    律制是音樂精確定音的方式,五度相生律是從一個音向上純五度得一律,再向上純五度再得一律,如此繼續下去,將得到音放入一個八度就組成一個音階。一般的絃樂器,大都是按五度相生律定音的。例如小提琴、二胡、豎琴、楊琴等都是採用五度相生律。

    這樣定律有個問題,例如從f音開始向上,每次純五度,得到所有12個半音。再到達f時,比正常音高增加了24音分,為此需要每升五度減去兩音分,於是就產生了12平均律。

    12平均律是把八度音平均分成12份,組成一個音階,相鄰兩個音的頻率比是相同的。這也說明12平均律的五度不是那麼純了,好處是轉調很方便。

    總之現代音樂中,絃樂器用五度相生律,鋼琴之類的鍵盤樂器用十二平均律,是不同的音樂和樂器遵循不同的律制。

  • 3 # 我的脣很甜

    這個問題也有學生問我,我說你還沒有弄懂十二平均律的來歷,它在音樂中的關係作用,你先別去深究不屬於你現在學的知識,這是作曲家們研究的東西,一般人聽不懂,不代表到網上抄點兒文章給你,你就懂啦!

    為什麼孫悟空怎麼也沒翻出如來佛的掌心?這十二平均律幾千年前就用數學方法計算出來了,在一根弦上第二個週期的振動頻率是第一個週期的雙倍,而五聲也好七聲也好,根據半音的固定頻率就把1234567分出了十二個等分,通過計算和聽音,每個週期相同的唱名極協和,所以才有了鋼琴七大組88個鍵盤,千百年來人們也聽慣了這十二平均律的音樂。

    有人要上天堂,怎麼去?有人要弘揚流行曲,可人們聽不慣怪異旋律的喊叫,怎麼樣曇花一現吧!也有人要跳出十二平均律的框框作曲,怎麼跳?

    這根弦的週期頻率固定了,你寫的只是些不協和的噪音,因為打破了協和音程的規律就成噪音,這噪音的巧妙運用也成音樂,那我們中中國人聽不慣的那種鬼哭狼嚎的聲音,你認為他真了不得啦?真跳出了十二平均律了嗎?沒有!

    有人異想天開編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來展現音樂新時尚,脫離了協和音程,讓人們感覺真的別具一格。這種方法在二胡協奏曲《長城隨想》第二章描寫戰爭場面中,遍野橫屍,使人毛骨悚然的不協合音響,高音2和3和絃、高音6和7和絃,

    運用這種不和絃的音符包括用在《聊齋》中鬼魂登場時的配樂,但怎麼變也離不開十二平均律,只是旋律音程中的傳統協和度數被他亂用了,這有什麼大驚小怪。

    趙寒陽教授小時侯在公園練二胡,因為老師讓他苦練基本功,都是些音程度數交錯無規則的練習曲,周圍人在夜晚不敢出門,說公園鬧鬼。

    你認為人家電子琴跨越了十二平均律?沒有!相鄰兩音為小二度,絃樂器在這半音內可以通過吟揉綽注變化,你要想跳出十二平均律那只是從一個音域與另一個音域的音程跨接,因為這物理原理任何人是顛撲不破的!

  • 4 # 鄭州金孔雀葫蘆絲竹笛

    十二平均律,亦稱“十二等程律”,世界上通用的一組音(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音程的律制,各相鄰兩律之間的振動數之比完全相等。十二平均律是指八度的音程(一倍頻程)按頻率比例地分成十二等份,每一等份稱為一個半音小二度。一個大二度則是兩等份。 將一個八度分成12等份有著驚人的一些湊巧。它的純五度音程的兩個音的頻率比(即2 的7/12 次方)與1.5 非常接近,人耳基 本上聽不出“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的五度音程的差別。十二平均律在交響樂隊和鍵盤樂器中得到廣泛使用,鋼琴即是根據十二平均律來定音的。也就是十二平均律更嚴謹科學,我作為樂器工作者來說12平均律定音更標準。

  • 5 # Andy19970822

    現在音樂為什麼還要用十二平均律呢?

    這個問題也有學生問我,我說你還沒有弄懂十二平均律的來歷,它在音樂中的關係作用,你先別去深究不屬於你現在學的知識,這是作曲家們研究的東西,一般人聽不懂,不代表到網上抄點兒文章給你,你就懂啦!

  • 6 # 菲兒歌曲

    從這篇文章開始,我們先從最最基礎的樂理開始講。但後面也不一定全都講樂理,具體看我心情吧。我講的這些基本上都是跟吉他結合,而且儘量能讓大家明白。不會說單獨拿出一個樂理名詞來,然後網上搜一下含義貼上上去。

    比如我舉個栗子,十二平均律:將純八度分為頻率比均等的十二個半音的音律,叫做十二平均律。嗯,我是寫了樂理了,告訴大家了。那然後呢,大家對這句話有更深的理解嗎?或是說,我知道這句話意思了,我該怎麼去應用到吉他上?

    好,我們一點點展開。可能會有些枯燥,但我們真的想學的話還是得認真看一下。

    大家都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其中聲音包含了四要素:高低、長短、強弱、音色。在十二平均律這一塊,我們先介紹高低。物體振動地越快,聲音越高,振動地越慢,聲音越低。一個名叫斯圖加特的物理學家會議決定了每分鐘振動440次為A,即A=440Hz,然後他們把另外一些好聽的音找出來,分別命名了CDEFGABC(高八度的C),還發現這麼排還蠻有規律的,即CDEFGABC中,C-D,D-E,F-G,G-A,A-B為全音關係,E-F,B-C為半音關係。大家可以這麼記,全全半全全全半。

    那既然在這串音當中,半音為最小單位了。那C-D之間為全音的話,是不是可以切割成兩個半音呢。好了,變化音出現了。即

    (字寫的醜,輕噴)。看到了嗎,這些音總共分成了12份,我們偉大的十二平均律誕生啦!關於為什麼要知道十二平均律以及它的應用咱們下次見。

  • 7 # 王彤美術

    為什麼還要用十二平均律呢?

    十二平均律的本質是協和,它滿足了五度相生律的需要,能演繹(比較)完美的純五度純四度,也滿足了純律的需要,能演奏(比較)完美的三和絃。一方面來講,如果要避免曲子給人帶來任何詭異或者壓抑的感覺(不包括悲傷),你不能採用不滿足上述三個律制的律制。即使是很多民族調式和中古調式,包括很多稀奇古怪的音階都會讓人覺得詭異,還有各種無調性。所以,超出十二平均律必然帶來詭異的感覺。所以首先你不能怪別人用十二平均律。另一方面,我們並沒有受到限制。確實如你所說,很大一部分音樂都還遵循十二平均律。但現代嚴肅音樂,很多都不寫十二平均律的東西了。因為協和不一定意味著好聽,純正和諧的音樂並不是音樂觸發多巴胺分泌的唯一手段。有悲傷、壓抑、抑鬱、黑暗、詭異、恐怖等色彩的音樂也可以好聽。調性音樂,或許能帶來一些詭異和悲傷。對於其他的東西就無能為力了。對於這些音樂,可以參考我的回答:有哪些優秀的,不和諧/詭異/恐怖/致鬱/壓抑/黑暗/掉SAN/送葬感/神祕/使人無力的音樂?冒煙屍體的回答-

    但為什麼很多人還不喜歡這些音樂—因為多巴胺get不到啊,聽了並不高興啊。人想高興必須分泌多巴胺等物質,你聽了之後不分泌,就不可能高興,這是天理。一方面,很多人耳朵被純正和諧慣壞了,所以不能接受這些音樂啊。講道理,一般人不太可能有每天聽現代嚴肅音樂的氛圍啊。另一方面,基因也決定了這點。這樣的音樂,由於它們悲傷、壓抑、抑鬱、黑暗、詭異、恐怖,所以有些人聽了會生理不適。人類是趨利避害的,有的人避害傾向輕,所以可以欣賞,有的人身體對危險非常敏感,所以即使是聽覺的刺激,也不能欣賞啊。比如我一個朋友,承認這些曲子好聽,但不可能聽第二遍,因為不舒服。再者,你說“我們的技術已經很發達了”,其實並沒有。演奏古典音樂的時候,單音演奏可能會用五度相生律,管絃樂可能會用純律。很多東西調律都會從這兩種律製出發,傾向十二平均律來滿足合奏需要,或者滿足演奏“不太古典的”和絃的需要。特別是,由於人腦的特性,鍵盤樂器低音區偏向純律,中音區是嚴格十二平均律,高音區偏向五度相生律。所以,演奏古典音樂調律都是很將就的,更別說現代音樂的各種律制了。我們沒辦法讓鍵盤樂器根據演奏需要實時轉變調律,甚至發出任意頻率。合成器確實能發出所有頻率並且製造鍵盤樂器的音色,但你不能欽定讓電子樂器取代鍵盤樂器。既然大家需要鋼琴,那只有把鋼琴做成能自動調律的,才能說“我們的技術已經很發達了”

  • 8 # 嗨唱吧music

    十二平均律的本質是協和,它滿足了五度相生律的需要,能演繹(比較)完美的純五度純四度,也滿足了純律的需要,能演奏(比較)完美的三和絃。

  • 9 # 凌木影視

    一開始,聽Sevish的微分音樂我感到很難受,有種陰雲密佈的壓抑感,但不知為什麼,一種好奇感驅使我聽了下去。

    現在,《Droplet》我很喜歡,聽起來甚至已經沒有了不對勁的感覺。

    《It is》我也很著迷,那種異世界的感覺難以忘懷。

    《Vidya》我暫時還沒有接受,感覺彷彿一群喪屍在狂歡。想象一下在常規十二平均律下寫的話一定是一首歡快的曲子,而放進了十平均律,一下子變得很恐怖。

    接觸了微分音樂才慢慢意識到,就是那種奇幻的異世界的感覺在吸引我。(真心覺得,科幻電影外星場面可以用微分音樂配樂)

    當然,聽幾首微分再換回普通的古典樂,那種“回到人間”的感覺同樣令人著迷。

    我最喜歡先聽完《It is》,再換回《Out of Africa》,我覺得兩者開頭綿長的絃樂音色(前者似乎是合成音色)很呼應,像是從外星原野回到地球的原野。整個這樣的畫面感,只有在微分音樂和十二平均律傳統音樂的落差感裡才能找到。

    說了這麼多,我是為了表達:微分音樂真的要很久才能適應(我到現在都沒有完全接受,我依然覺得這是“來自異星的聲音”),所以即便有些微分作品真的有藝術價值,也難以推開,而這些美感也需要更多時間去發掘。

  • 10 # 朱駿二胡藝術工作室

    鄙人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進行分析:

    純律最適合西洋管弦樂團中銅管樂器組的合奏,純律演奏出來的和聲效果是作為美好的,但純律太注重於四度音程的協和,故不利於轉調和大型作品的矛盾渲染,故只能大量運用於銅管樂隊的演奏。

    五度相生律是我們中國人最為熟悉的律制,其前身就是用三分損益法指定的律制,所有的弦類樂器和木、竹製管樂器都是中五度相生律定音。五度相生律突出半音的傾向性,非常適合營造音樂作品中的音響矛盾,同時可大大加強作品中對於主音、主和絃的鞏固和認可。在中國,五度相生律演奏出的作品是最能表現中國音樂文化的,特別是獨奏樂器的演奏,非常能表現旋律的優美。但五度相生律的缺點也同樣存在兩點,五度相生律天生存在轉調缺陷,在中國的旋宮轉調理論中,黃鐘(主音)不能還原是最大的問題,所以五度相生律的作品規模不能太大,否則無法用過多的轉調去進行情緒的轉變。另外一個缺點是,五度相生律的和聲效果不如純律那麼和諧,這就造成了中國民樂團的規模也難以向西洋管弦樂團的那麼大,否則就會產生和聲的音響模糊。

    十二平均律的確在獨奏的旋律和合奏的和聲色彩上都不是最美的。但是作為鍵盤樂器運用的十二平均律是最方便轉調的律制,在當今音樂的大環境中,合作是完成大型音樂作品演奏的最重要基石。所以方便的轉調和準確的音高(振動頻率)是當今音樂界合作最看重的方面。

    打個比方,我們民族樂器經常會與鋼琴等鍵盤樂器進行合作,在排練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律制不同的情況,各自分開演奏都很好聽,但是合在一起就不夠協和。這種情況下,其他律制的樂器就只能向固定音高的鍵盤樂器(十二平均律)的音高上靠,才能逐漸解決這些問題。

    綜上所述,在越來越注重合作的世界音樂環境中,十二平均律仍然是最為實用的律制。

  • 11 # 重溫經典金曲

    現代樂派指19世紀末、20世紀初印象主義樂派之後,直至今天的全部西方音樂創作,和律制是兩碼事。常見的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和純律以前現在都在用。

    律制是音樂精確定音的方式,五度相生律是從一個音向上純五度得一律,再向上純五度再得一律,如此繼續下去,將得到音放入一個八度就組成一個音階。一般的絃樂器,大都是按五度相生律定音的。例如小提琴、二胡、豎琴、楊琴等都是採用五度相生律。

    這樣定律有個問題,例如從f音開始向上,每次純五度,得到所有12個半音。再到達f時,比正常音高增加了24音分,為此需要每升五度減去兩音分,於是就產生了12平均律。

    12平均律是把八度音平均分成12份,組成一個音階,相鄰兩個音的頻率比是相同的。這也說明12平均律的五度不是那麼純了,好處是轉調很方便。

    總之現代音樂中,絃樂器用五度相生律,鋼琴之類的鍵盤樂器用十二平均律,是不同的音樂和樂器遵循不同的律制。

  • 12 # s善財童子s

    十二平均律的本質是協和,它滿足了五度相生律的需要,能演繹(比較)完美的純五度純四度,也滿足了純律的需要,能演奏(比較)完美的三和絃。

    一方面來講,如果要避免曲子給人帶來任何詭異或者壓抑的感覺(不包括悲傷),你不能採用不滿足上述三個律制的律制。即使是很多民族調式和中古調式,包括很多稀奇古怪的音階都會讓人覺得詭異,還有各種無調性。所以,超出十二平均律必然帶來詭異的感覺。所以首先你不能怪別人用十二平均律。

    另一方面,我們並沒有受到限制。確實如你所說,很大一部分音樂都還遵循十二平均律。但現代嚴肅音樂,很多都不寫十二平均律的東西了。因為協和不一定意味著好聽,純正和諧的音樂並不是音樂觸發多巴胺分泌的唯一手段。

    有悲傷、壓抑、抑鬱、黑暗、詭異、恐怖等色彩的音樂也可以好聽。調性音樂,或許能帶來一些詭異和悲傷。對於其他的東西就無能為力了。對於這些音樂,可以參考我的回答:有哪些優秀的,不和諧/詭異/恐怖/致鬱/壓抑/黑暗/掉SAN/送葬感/神祕/使人無力的音樂? - 冒煙屍體的回答 -

    但為什麼很多人還不喜歡這些音樂——因為多巴胺get不到啊,聽了並不高興啊。

    人想高興必須分泌多巴胺等物質,你聽了之後不分泌,就不可能高興,這是天理。

    一方面,很多人耳朵被純正和諧慣壞了,所以不能接受這些音樂啊。講道理,一般人不太可能有每天聽現代嚴肅音樂的氛圍啊。

    另一方面,基因也決定了這點。這樣的音樂,由於它們悲傷、壓抑、抑鬱、黑暗、詭異、恐怖,所以有些人聽了會生理不適。人類是趨利避害的,有的人避害傾向輕,所以可以欣賞,有的人身體對危險非常敏感,所以即使是聽覺的刺激,也不能欣賞啊。比如我一個朋友,承認這些曲子好聽,但不可能聽第二遍,因為不舒服。

    再者,你說“我們的技術已經很發達了”,其實並沒有。

    演奏古典音樂的時候,單音演奏可能會用五度相生律,管絃樂可能會用純律。很多東西調律都會從這兩種律製出發,傾向十二平均律來滿足合奏需要,或者滿足演奏“不太古典的”和絃的需要。

    特別是,由於人腦的特性,鍵盤樂器低音區偏向純律,中音區是嚴格十二平均律,高音區偏向五度相生律。

    所以,演奏古典音樂調律都是很將就的,更別說現代音樂的各種律制了。

    我們沒辦法讓鍵盤樂器根據演奏需要實時轉變調律,甚至發出任意頻率。

    合成器確實能發出所有頻率並且製造鍵盤樂器的音色,但你不能欽定讓電子樂器取代鍵盤樂器。

    既然大家需要鋼琴,那只有把鋼琴做成能自動調律的,才能說“我們的技術已經很發達了”

  • 13 # 小唐傷感情歌匯

    現在音樂為什麼還要用十二平律?

    是因為十二平均律已經被大部分人習慣了,所以大部分聽眾只能適應十二平均律,所以大部分作品才會以十二平均律的律制創作。

    但就算排除那些世界各地非平均律制的民族律制系統,20世紀也早有作曲家開發了一堆奇怪的律制,比如105平均律啊之類的,也還有非平均律的。

    就算再除去這些“嚴肅音樂”,現在很多電子音樂(比如有個提到Sevish的回答),甚至是東歐西亞那一塊地方的當代爵士(因為那邊的民族音樂體系中的律制本來就非常非常奇葩),也開始使用非十二平均律的律制來創作了。

  • 14 # 韻桀聲樂咖

    把一組音(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音程的律制,各相鄰兩律之間的振動數之比完全相等,7個白鍵+5個黑鍵,按照一定的關係排列,不按照關係去排列,音不就亂套了啊,三分損益法又稱五度相生律 ,現在的很多音樂偏中國風

  • 15 # 翩翩起舞的葫蘆絲

    不用多做解釋,只需知道三種音樂律制即可:五度相生律,純律,十二平均律。因為只有十二律可以自由轉調,另外兩種則不能自由轉調,所以,在音樂理論中,為了便於研究和聲與調式,便於在實際演奏中轉調,就必須採用十二平均律;例如,雙管編制的樂隊以及多管編制的樂隊,都不包括十二平均律的鋼琴,就是因為鋼琴和其他樂器的律制不同會造成音不準的和聲;木管樂器容易走向十二平均律,銅管樂器和聲樂容易走向純律,絃樂器容易走向五度相生律。下圖是三種律制的音高差異。

  • 16 # 黃德澤30

    12平均律是一個聲學或者說是一個物理學概念,與聲音的振動頻率之間的“共振”直接相關,是另一學科即物理學家研究的物件,作為一位音樂人,只知道這一原理並知道小字一組“a”的頻率是440次、12平均律各音程之間是小二度關係、12個小二度組成一個八度就可以了。需要強調一下,這一“規律”是全世界統一的,並不存在“現在”或“過去”之說 ,而且會永不過時。

    中國民族音樂是由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組成,除某些少數民族音樂中有半音和升降音出現,是沒有12平均律概念的。

  • 17 # 空姐麋鹿

    十二平均律是目前相對科學的音高標準,很多的樂器都是靠這個製作的,中國的五度相生律也很科學,但兩個不同標準的音高標準有時會輕微打架

  • 18 # 聽遍music

    現代樂派指19世紀末、20世紀初印象主義樂派之後,直至今天的全部西方音樂創作,和律制是兩碼事。常見的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和純律以前現在都在用。

    律制是音樂精確定音的方式,五度相生律是從一個音向上純五度得一律,再向上純五度再得一律,如此繼續下去,將得到音放入一個八度就組成一個音階。一般的絃樂器,大都是按五度相生律定音的。例如小提琴、二胡、豎琴、楊琴等都是採用五度相生律。

    這樣定律有個問題,例如從f音開始向上,每次純五度,得到所有12個半音。再到達f時,比正常音高增加了24音分,為此需要每升五度減去兩音分,於是就產生了12平均律。

    12平均律是把八度音平均分成12份,組成一個音階,相鄰兩個音的頻率比是相同的。這也說明12平均律的五度不是那麼純了,好處是轉調很方便。

    總之現代音樂中,絃樂器用五度相生律,鋼琴之類的鍵盤樂器用十二平均律,是不同的音樂和樂器遵循不同的律制。

  • 19 # 沈大發

    十二平均律的本質是協和,它滿足了五度相生律的需要,能演繹(比較)完美的純五度純四度,也滿足了純律的需要,能演奏(比較)完美的三和絃。

    一方面來講,如果要避免曲子給人帶來任何詭異或者壓抑的感覺(不包括悲傷),你不能採用不滿足上述三個律制的律制。即使是很多民族調式和中古調式,包括很多稀奇古怪的音階都會讓人覺得詭異,還有各種無調性。所以,超出十二平均律必然帶來詭異的感覺。所以首先你不能怪別人用十二平均律。

    另一方面,我們並沒有受到限制。確實如你所說,很大一部分音樂都還遵循十二平均律。但現代嚴肅音樂,很多都不寫十二平均律的東西了。因為協和不一定意味著好聽,純正和諧的音樂並不是音樂觸發多巴胺分泌的唯一手段。

    有悲傷、壓抑、抑鬱、黑暗、詭異、恐怖等色彩的音樂也可以好聽。調性音樂,或許能帶來一些詭異和悲傷。對於其他的東西就無能為力了。對於這些音樂,可以參考我的回答:有哪些優秀的,不和諧/詭異/恐怖/致鬱/壓抑/黑暗/掉SAN/送葬感/神祕/使人無力的音樂? - 冒煙屍體的回答 -

    但為什麼很多人還不喜歡這些音樂——因為多巴胺get不到啊,聽了並不高興啊。

    人想高興必須分泌多巴胺等物質,你聽了之後不分泌,就不可能高興,這是天理。

    一方面,很多人耳朵被純正和諧慣壞了,所以不能接受這些音樂啊。講道理,一般人不太可能有每天聽現代嚴肅音樂的氛圍啊。

    另一方面,基因也決定了這點。這樣的音樂,由於它們悲傷、壓抑、抑鬱、黑暗、詭異、恐怖,所以有些人聽了會生理不適。人類是趨利避害的,有的人避害傾向輕,所以可以欣賞,有的人身體對危險非常敏感,所以即使是聽覺的刺激,也不能欣賞啊。比如我一個朋友,承認這些曲子好聽,但不可能聽第二遍,因為不舒服。

    再者,你說“我們的技術已經很發達了”,其實並沒有。

    演奏古典音樂的時候,單音演奏可能會用五度相生律,管絃樂可能會用純律。很多東西調律都會從這兩種律製出發,傾向十二平均律來滿足合奏需要,或者滿足演奏“不太古典的”和絃的需要。

    特別是,由於人腦的特性,鍵盤樂器低音區偏向純律,中音區是嚴格十二平均律,高音區偏向五度相生律。

    所以,演奏古典音樂調律都是很將就的,更別說現代音樂的各種律制了。

    我們沒辦法讓鍵盤樂器根據演奏需要實時轉變調律,甚至發出任意頻率。

    合成器確實能發出所有頻率並且製造鍵盤樂器的音色,但你不能欽定讓電子樂器取代鍵盤樂器。

    既然大家需要鋼琴,那只有把鋼琴做成能自動調律的,才能說“我們的技術已經很發達了”

  • 20 # chenguang1980

    12平均律是鍵盤樂器的基礎,鋼琴就是建立在12平均律之上的。平均律也是西方的音樂的基礎,幾乎所有的音樂理論都建立在12平均律之上,雖然印象樂派以後的無調性音樂現代音樂對調性與和聲有很大改革,但還沒有顛覆12平均律。換句簡單的話,現在所有的音都是建立在12平均律之上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下崗工人和農民工那個生活更艱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