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橡樹屋的茶會
-
2 # spring和番茄
我隱約覺得這個問題的出發點是“我覺得大學不應該這樣讓人焦慮”。
對這樣的想法我想說,大學裡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沒有比自己差很多的同學,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自身需要不斷適應,同時努力提升自己。同時,在大學我們有各種各樣的事物需要學習,並不像高中那樣單純,是會增加許多壓力。不過在不太忙的時候,一定要記得享受大學生活,這四年的美好時光足夠你用一生去品嚐。
大學比高中更焦慮,這對很多同學來說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這個問題會頻繁地浮現在自己的腦海中,不僅是焦慮,也有迷茫。
首先一個原因是大學並不比高中輕鬆,大一大二各種課程以及社團活動,大三大四考研就業,中間還穿插著很多考試,四六級、計算機、駕照,不同的專業也有自己專業領域內的證書要考,這麼看來,大學四年其實也是很緊張的。
其次,自己的狀態影響自己對大學的感受。如果最近沒怎麼認真學習,還有一些作業沒有完成,這當然是很焦慮的。在大學沒有那麼多人管著你、監督你,全靠自己的自律(特別是疫情期間,沒有圖書館的同學相互監督,想要保持自律更艱難了),如果自己沒有學習,自然會很焦慮。
還有一個方面是對未來的迷茫,這或許源於對專業不感興趣、專業課成績不好等等,看著別人都在朝著自己的方向努力,自己卻像站在原地沒動,這也會引起焦慮。另外,考研、就業壓力帶來的焦慮也不可忽視。
面對焦慮,我們應該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式。
1、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可以看書、寫字、跑步等等。
2、把最緊要的事完成,這樣會緩解焦慮。
3、如果你還迷茫,這不要緊,路都是走著走著就開闊了的,未來的事可以未來再想,並不是每一個人從一開始就有明確的目標。
4、養成自律的習慣,自律會讓人變得優秀和自信。
如果你還在焦慮,我想對你說:沒關係,一步一步堅持下去,會好的。借用一句話來說是“青春的苦,在於你苦的時候不知道別人不苦,你苦的時候不知道以後不苦”,焦慮是很正常的,但也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平靜下來,再慢慢克服焦慮,當你克服了它,你就進步了一大步了。
-
3 # 桃子peach1
桃子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問題。首先,到底為什麼更焦慮會是你的疑惑呢?桃子看來,跟小時候就開始聽見大人說:“好好讀書,上了大學就自由了。想幹嘛幹嘛~”。高三時,聽老師說“拼了現在,未來就不用那麼辛苦了”。說白了,就是別人搬磚,你坐辦公室指揮搬磚。但是到了大學卻發現,為什麼想要有能力坐著做指揮,只考上大學遠遠不夠。真正等著你是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結果的現實。下面桃子有話講。
一、寄予厚望型學生。此時,壓力是老師,家長,和他們自己共同承擔。學生只負責好好讀書。
二、期待值不高型學生。家長,老師都不會心理上給太多壓力。學生也更懂調節。
三、衝一衝就有機會型。這種學生壓力相對更大。不僅總覺得自己差一點點,嚮往上衝的強大壓力。而且,家長,老師也不放過自己。這類學生更容易產生焦慮。
1. 預期較高。理想與現實摩擦下的人生問題。
與舍友不和;社團交流,組織開展工作不順暢;學習,玩耍,兼職,實習怎麼分配?;到底喜歡什麼?;到底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等等一系列都可能成為你的問題。
2. 人際交往困惑。
都知道大學是積累人脈的地方,到底是不是應該廣泛交友,如果喜歡自己一個人相處豈不是大難題?而且,應該交哪些朋友?
3. 就業壓力。
能力實力和工作該有的競爭力不匹配。優秀的人太多,自己想要的也不少,可總會差一點。也有許多畢業生,未來工作只夠餬口飯吃。很多小夥伴瞭解到這裡,更慌了。
焦慮原因一大堆,解決方法總有一款適合你:
一、學習生活
1. 首先,對於大一到大四的小夥伴,都需要儘快找到你喜歡的行業,然後盯著這行業需要的人才要求進行學習,考證和實習。
2. 大一、大二小夥伴
1) 多瞭解參加,學校同專業比賽。帶著學習的心態,無關成績。只在乎成長。比賽中,你能瞭解到專業更廣闊的內容,拓寬思路。未來選擇不單一。
2) 多跟輔導員,班導師,專業老師交流。把你困惑都說出來,他們能給你一些選擇方向和機會。
3) 認識師兄師姐的話,可以問問他們對於以後選擇就業,找工作遇到的問題。需要提前準備什麼。他們有機會的話,也可以分享給你。因為,他們是離找工作最近的人,有些實際情況,他們知道更多。
4) 大一就可以開始找實習了。有目標的先找目標對應工作。沒目標,先找本專業。只為了去學習,所以不用怕被拒絕。實習是讓你離就業最近的方法。看清楚行業的實質和你自己想要的,最重要。
5) 考證!證件是進入行業的門檻
3. 大三、大四的師兄師姐
1) 找就業指導的老師,輔導員或班導師進行諮詢。他們給你建議同時,讓你瞭解自己長處短處,適合方向。有合適的機會,也會推薦給你。
2) 積極投簡歷。即使暫時看起來不合適的也可以嘗試。
1. 建立友好宿舍關係。宿舍相當於你第二個家,溫馨舒適的宿舍能讓你放鬆。這一點我在之前文章有講過。多聊聊生活,趣事,不要把個人小毛病看太重。畢竟,誰不會有幾個小毛病呢?
2. 積極社交。但不濫交。
1) 社團,興趣的組織。在工作開展和活動組織中,積極參與進去,不要置身事外,吊兒郎當的樣子。從中,感受快樂。享受過程中的喜悅。有助於你敞開心扉,更好融入大學。
2) 在比賽和實習中認識更多優秀小夥伴。從中,你可以找到更適合你的社交圈,人脈也是這樣慢慢積累出來的啦。
結語:當你把學習和生活都慢慢充實就發現焦慮慢慢出走了。這時你只需要快樂地說“88“。
-
4 # Dandelion於
高中周圍的氛圍就是學習,焦慮是怕學不好考不好,但至少一直在學在努力,某種程度上可以緩解焦慮;但大學不一樣,手機、娛樂誘惑都那麼大,學吧,學不進去,不學吧,看著大家那麼努力,又不甘心不如人,就這樣邊玩邊糾結,越玩越焦慮,陷入惡性迴圈。其實,努力是會上癮的,尤其是嚐到一點甜頭之後,所以與其糾結要不要學,不如想想怎麼學。高中就是很純粹的學習、考試,幾乎沒有什麼其他事,或者說就算有,也不足以撼動學習的主要中心地位,所以就算為其他事焦慮、煩躁,你還是會逼著自己認真聽課、趕緊刷題,這個時候,轉移了注意力,再焦慮的事,也就沒有那麼焦慮了;但是在大學,每天的事情就不止學習,焦慮的機率本就更大,再加上沒有一個強迫你必須轉移注意力的事情,你就會一直在焦慮的這個點上,越想越焦慮。高中幾乎沒有來自家庭的壓力,全家人都在創造條件讓你安心學習;但是上了大學,似乎大學生不是學生,家人會多很多要求,自身也會有更高要求。似乎是學生,又似乎是長大成人了,該擔起一個成年人的擔子了;一方面明明是學生,想要安穩學習,另一方面,也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分擔家裡的事。在這個協調的過程中,焦慮、困難都是必然的。來自未來的壓力。將來是考研,還是就業?考研的話我的成績能行嗎?考哪兒的研?什麼時候開始準備?準備什麼?就業的話,怎麼找工作?什麼工作比較吃香?我喜歡嗎?工資怎麼樣?這一系列問題,得考慮卻又似乎有心無力,不做點什麼的話,就更焦慮了。
-
5 # 昇華教育學業規劃
為什麼說大學比高中更焦慮的?其實無論是高中還是大學都是人生的重要階段。那麼在大學階段的孩子,他的心智已經趨向於成熟。所以面對大學的學習競爭和社會就業的壓力,孩子有焦慮是很正常的。這也是孩子們成熟以後,在步入社會之前所感受到的壓力與焦慮。這主要是成熟的標誌。在高中階段孩子們一心只想好好學習,爭取考高分,考一個好大學,學一個好專業,他們還沒有想到就業的問題,也沒有考慮到就業的社會壓力問題。到了大學孩子們就不一樣了,他們長見識了,他們學的文化知識相對也比較寬泛,對社會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一種情況的選擇是就業,還有一種情況的選擇是繼續讀研,繼續學習深造,但是無論哪一種選擇都是有競爭的,而且競爭十分殘酷。相對來說高中的孩子還存在幾分天真,但是到了大學那份天真早已蕩然無存,他們所要面對的生活前景,面對的社會發展趨勢,面對的專業領域的競爭,面對的學習壓力。都是一種挑戰,需要孩子們去適應。總體來講,大學的生活的焦慮對孩子來說比高中的確是大。高中他不懂得這些焦慮,主要源於他的心智沒有成熟。和沒有適應社會的這種需求,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明白高中階段孩子主要考高分。鍛鍊能力提高學習成績,而一旦考上了大學,大學是社會的銜接,我們的孩子需要廣泛的接觸社會。不能一門心思只在大學裡面學習,光學習的人不去適應社會,不去了解社會實踐,這樣的孩子將來就業走向社會也會存在一些的問題。不僅僅說大學比高中更焦慮,到了社會以後,其實人生可能比高中更焦慮,也可能比大學更焦慮。人生的整個過程當中會有許多焦慮的事情,就像名人講的人生常不得已,我們要在不得已的過程當中去探尋快樂,去尋找人生的定位。去給自己創造更好的空間,實現自己的價值。讓自己的親人活的更好,讓自己的社會的貢獻當中更大,這應該是我們的追求,所以無論焦慮多麼嚴重。最終我們要積極拼搏向上,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能夠為人類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這應該是年輕人追求的主流。
-
6 # 宛城兒
因為大學沒有明確的目標。
高中的時候,不需要考慮我什麼時候做表,什麼時候寫作業,什麼時候參加比賽,什麼時候出去轉轉,高中所做的一切只有一個目標——高考,儘自己所能的考更高的分,不只自己如此,周圍的人也是如此。
但是大學就不一樣了,每個人的大學生活都不一樣。有人忙著兼職減輕負擔,有人試著創業大展巨集圖,有人努力學習進而讀研,有人積極比賽拿獎拿榮譽,也有人無所事事只求拿個畢業證,你過的只是你的生活,你會遇到很多人,成績比你好,拿獎比你多,賺錢比你多,人脈比你廣,潛意識中你會有比較。
除此之外,你會發現,大學裡除了學業以外還會有一大堆其他的事情,定一個目標後,很難做到心無旁騖的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進去,往往都是很多事情同時開始,而其中的某幾件被迫不得不草草了事。
大學要考慮的事情比高中多太多了,我覺得焦慮的根本是自己沒有適應自己已經是一個成年人的現實。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
-
7 # 史迪仔的藍
#為什麼大學比高中更焦慮?
1.時間焦慮。我作為大一生,因為大學在修宿舍,我們開學就遲了,可以說是很遲開學,軍訓完後,時間更少了,我們的課壓了下來,天天幾乎滿課。
2.就業壓力。時代在不斷髮展,多媒體的發展,抖音等上看到那麼多年薪百萬的人,看到讓人害怕,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就想在大學多些技能,途徑和完整時間卻有限。
3.視野焦慮。大學會比高中的兩點一線的生活可以看到更多東西,看到更多優秀的人。
所以說兩會代表提議為大學生加壓。其實應該給大學生提供多一些的就業實踐機會,增加以後得就業能力以及技能。而不是在課堂上加壓,如果上的課程能夠豐富多些,技能性強些。那麼加些壓也無妨。但是如果加的壓只是加強背誦文章,其實沒有什麼意義。就初中會對記憶要求較高,高中會對理解能力要求高些,那麼大學是否應該對實踐能力要求高些呢?
可以讓大學生參加義教和志願服務或者參加其他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既可以增加一些收入,還能有實踐經驗。
既可以緩解教育資源短缺,使志願得到發展。當然也要維護好相關措施。
-
8 # 木兮小屋
從高中進入大學是我們人生中一個重要階段,在高中我們無數次幻想步入大學之後的自己會怎麼樣,但真正的進入大學之後,無法預料的事情接踵而至,我們的煩惱會增多,焦慮也會比高中時期更甚,那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目標增多了;在高中的時候,我們全身心投入努力,只為了一個目的,就是考上一所心儀的大學。而真正走進大學之後,我們會發現大學又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未來的一切都在等著我們去探索,去解決。我們不只是要去學習,我們還要參加各式活動提升自己,我們要在大學期間儘可能多的完成更多的事情來增加自己的閱歷。
其次,擁有大量的個人時間;在高中,我們每天從早到晚都要坐在教室裡,沒有一絲空閒的時間,因為我們浪費一刻鐘,也許就會被別人趕超一分,所以我們任何時間都在學習,在奮鬥。而大學呢,突然一下子放鬆了,再也沒有繁重的學習了,並且自己的個人時間直線上升,我們反而會一時間不知道該做什麼,所以我們焦慮我們應該做什麼,我們如何才能不虛度大學時光,我們到底要做什麼來填補自己的時間。
最後,面臨就業的選擇;在大學我們最常說的就是你大學之後想做什麼工作呀?現在的就業市場競爭激烈,我們大學生隨時可能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問題,所以我們也會更加焦慮自己到底要怎麼做才能為以後的自己鋪路。我們到底要繼續考研還是直接進入社會工作都是我們馬上就要面臨的問題。
總之,焦慮問題在現在的大學生身上也是比較普遍的,但是焦慮不一定就是錯的,你要把焦慮換為動力,幫助自己更好的解決自己的焦慮問題,在大學努力做個更好的自己,為自己的未來鋪墊一個堅實的基礎。
-
9 # 夢汐de小窩
同為一名大學生,我對這個問題有著深刻的體驗。
從高中來談,高中的目的很簡單,就是通過自己努力學習,在高考這個過程中取得好成績,能夠選擇自己心怡的學校和專業,而這個目的,貫穿了我們高中的整個生涯,三年的日子裡,這是我們最執著的追求和最主要的任務。
而大學對我們來說,不僅僅是學業上的要求,更多的是對自己性格和思想以及能力的一種歷練,因為大學可以說是一個小型的社會,算是我們徹底融入社會的一個過渡階段,但是大多數人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會產生一種“大學就是花錢買考試,花錢買文憑”的觀念,他們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未來會從事什麼樣的工作。
那麼為什麼大學比高中更加焦慮呢?主要原因是學業方面,大學裡自由的學習狀態讓你覺得自己並未從中學習到什麼,相比較於高中來說,從繁忙的刷題考試中脫離出來,你覺得自己在短時間內無法適應相較而言比較放鬆的狀態。焦慮體現在很多方面,不僅是在學業上,也在人際交往中和日常生活中。
上述是說學業方面,那在人際交往中是為什麼呢?首先,步入大學之後,迎接你的是一個完全嶄新的一個環境,嶄新不僅是指校園變了,更是指你身邊的人變了,如果不能及時的適應這種環境,找不到可以朝夕相處的朋友,你也許就會覺得焦慮。另一方面就是大學裡可以自由戀愛,可能你的舍友或者是以前的朋友都脫單了,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而你卻始終孤零零一個人,這是你也可能會產生焦慮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漂亮或者是是不是不夠優秀。
那麼日常生活中是如何焦慮的呢?可能你身邊的人群中會有一些特別好學的人,他們天天泡在圖書館,上課認真聽課,成績特別優秀,而你想去努力,卻發現自己無法集中注意力,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導致成績的不理想。又或者是你身邊的人對未來有著清晰的規劃,而你卻對未來充滿著迷茫,他們開始為了規劃努力,而你卻惶惶終日無從下手。還有最直接的一個方面就是一個學期都要結束了,而你回想起這一學期卻發現自己什麼都沒學到,馬上就要考試了,卻還沒有開始學習,心裡無比焦慮。
以上這些是我認為大學比高中更加焦慮的原因。但是這種焦慮未嘗不是好事,這說明你的內心還在渴望進步,沒有被現實所麻痺,說明你還有一顆上進的心,那麼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踏踏實實的幹好每一件事,可以每天給自己列一個計劃表,按照這個計劃去執行,你會發現有事可做的自己,生活非常充實,生活充實起來了,就不會有無力的焦慮了。但計劃最終的目的一定是讓自己朝著未來奔去,向著夢想努力。
-
10 # 純潔呀純潔
因為大學比高中更迷茫。
高中的時候,所有人都有一個既定的目標,要麼高考,要麼出國。大家都有一個值得為之努力的目標,並且都明確的知道自己的努力是一定有所作用的。其他的事情都有父母和老師替我們解決,替我們煩惱,我們要做的只有學習,心無旁騖。
而大學是一個學生走向社會的緩衝期,我們需要考慮的就不只是學習了。我們需要社交,需要競爭,需要實習,需要自己照顧自己,離家千里,沒有人再願意不求回報的幫助你,你能依靠的只有自己,所以所有與你相關的事情你都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但或許你的事情很多,那麼你就需要自己抉擇了。
而且大學的時候,你並不知道你的選擇會不會有所回報,你的沉沒成本也許比你得到的更多。你也許會因為部門工作、兼職實習佔用你很多的時間,但這些經歷又都不配寫上最後的簡歷。
也許遇到的HR更重視你因為這些事情而丟掉的獎學金呢?
人一旦迷茫,就更容易焦慮。
不知道自己是對是錯,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得到回報,不知道自己現在所做的一切是否有價值。
但適當的焦慮能夠激勵我們更加努力,為自己的未來而拼搏,還是需要自己調整心態。
(圖源水印,侵刪致歉)
回覆列表
對於我來說,不好比較是不是大學比高中更焦慮,但肯定的是大學焦慮的東西更多了。
在高中,我焦慮的大部分是學習,以目前的成績考心儀的大學還有點距離,作業好難不會做,明天又要考試了,上課提防被老師點名……這些問題在當時覺得很要緊,但現在回看,解決方法其實也挺明確,努力學習,提高成績,就可以解決大部分焦慮了。當然還有小部分焦慮跟同學交往有關,但是也很容易解決。
現在到了大學,我焦慮的東西更多了,而且解決方式不明確,甚至不知道有沒有解決方式。
首先是家裡的經濟環境不好。我除了在學校勤工儉學,還要省著用生活費。我想要考研,但是又要顧慮著家裡的情況能不能支援我考研。
其次是我所讀專業的就業前景一般,我不知道未來自己從事什麼職業,求職是否順利,是否能跟專業對口,甚至一度迷茫是否該轉專業。最終我因為熱愛沒有轉,但是每當與同學朋友聊到與就業有關的話題時,我都感到焦慮。
最後是學習壓力。學習是最根本的,即使大學可以很自由,我也沒有放鬆學習。我很想要考取好成績,讓自己更有競爭優勢,因此常為學業焦慮,擔心這個沒學好,那個沒掌握。特別是在期末考試時,因為大學的期末考試往往是一週考完本學期學的十幾門課,所以這一週很難熬。即使平時有複習,但是到了考試前還是壓力很大,很慌張。
還有為日常任務焦慮,人際交往焦慮等等。其實是想得越多,越會為一些事情焦慮,我的方法是,踏踏實實,每天完成任務,充實自己,不讓自己有時間去焦慮,而是為自己今天又進步了而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