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給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者、美國貝爾電話公司的兩位工程師彭齊亞斯和威爾遜。這對他們來說,真是沒有料到的殊榮,因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自己闖入他們的視野裡來的。
那是在1964年到1965年間,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為了接收從人造衛星上傳來的微弱訊號,使用了特殊的角狀天線,並改裝了接收器。可是,他們卻意外地收到了一種奇怪的輻射訊號。這個輻射訊號在天空中任何一個方向上都能收到,並且強度都一樣,在不同季節裡,其強度也沒有變化。這種現象說明,這種訊號不可能來自人造衛星,也不會來自太陽或銀河系中心,同樣不會來自河外星系外的某個射電源,因為這種輻射訊號不受方向的影響。後來,這一輻射訊號也被其他科學家收到了。經分析,這種輻射具有這樣幾個特點:它產生的溫度是絕對溫度三度,即攝氏零下270度,一般寫成3k,它的波長屬微波波段,強度高,均勻地分佈在天空背景上,因此人們給它起名叫“微波背景輻射”。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被發現後,人們紛紛對它的產生提出了種種假說,其中有種觀點認為,這種輻射產生於宇宙大爆炸。
大爆炸宇宙學認為,宇宙原來是一個原始大球,後來,大球發生爆炸,宇宙開始膨脹,組成火球的物質飛向四面八方,漸漸冷卻,凝聚起來成為星系。原始火球產生輻射,也會由膨脹而冷卻。如果我們看到的是大球輻射的殘餘部分的話,這種輻射就應當在波長較大的射電和微波波段上,這些殘餘輻射就會隨著宇宙的膨脹而充滿整個宇宙。
看來,大爆炸理論比較圓滿地解釋了微波背景輻射產生的原因,但並不是所有問題都解決了。比如人們普遍認為這種輻射是各向同性的,可蘇聯科學家澤爾多維奇等人經過研究,認為這種輻射還應當存在著微小的非各向同性。如果真的發現了非各向同性,就說明這種輻射並不是完全均勻地分佈在天空背景上。是否存在著非各向同性,在目前來看還是個謎。
197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給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者、美國貝爾電話公司的兩位工程師彭齊亞斯和威爾遜。這對他們來說,真是沒有料到的殊榮,因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自己闖入他們的視野裡來的。
那是在1964年到1965年間,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為了接收從人造衛星上傳來的微弱訊號,使用了特殊的角狀天線,並改裝了接收器。可是,他們卻意外地收到了一種奇怪的輻射訊號。這個輻射訊號在天空中任何一個方向上都能收到,並且強度都一樣,在不同季節裡,其強度也沒有變化。這種現象說明,這種訊號不可能來自人造衛星,也不會來自太陽或銀河系中心,同樣不會來自河外星系外的某個射電源,因為這種輻射訊號不受方向的影響。後來,這一輻射訊號也被其他科學家收到了。經分析,這種輻射具有這樣幾個特點:它產生的溫度是絕對溫度三度,即攝氏零下270度,一般寫成3k,它的波長屬微波波段,強度高,均勻地分佈在天空背景上,因此人們給它起名叫“微波背景輻射”。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被發現後,人們紛紛對它的產生提出了種種假說,其中有種觀點認為,這種輻射產生於宇宙大爆炸。
大爆炸宇宙學認為,宇宙原來是一個原始大球,後來,大球發生爆炸,宇宙開始膨脹,組成火球的物質飛向四面八方,漸漸冷卻,凝聚起來成為星系。原始火球產生輻射,也會由膨脹而冷卻。如果我們看到的是大球輻射的殘餘部分的話,這種輻射就應當在波長較大的射電和微波波段上,這些殘餘輻射就會隨著宇宙的膨脹而充滿整個宇宙。
看來,大爆炸理論比較圓滿地解釋了微波背景輻射產生的原因,但並不是所有問題都解決了。比如人們普遍認為這種輻射是各向同性的,可蘇聯科學家澤爾多維奇等人經過研究,認為這種輻射還應當存在著微小的非各向同性。如果真的發現了非各向同性,就說明這種輻射並不是完全均勻地分佈在天空背景上。是否存在著非各向同性,在目前來看還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