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
1992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上透過的定義是“包括氣候和人類活動在內種種因素造成的乾旱、半乾旱和亞溼潤地區的土地退化”。也就是由於大風吹蝕,流水侵蝕,土壤鹽漬化等造成的土壤生產力下降或喪失,都稱為荒漠化目前鑑於中國對南方石漠化研究的重視,為了方便,有時也將溼潤和亞溼潤區的石漠化歸入荒漠化範疇。
表現:
土壤生產力下降或喪失是其基本的標誌。其主要型別如下:
①風蝕荒漠化
中國風蝕荒漠化土地面積160.7萬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於旱、半乾旱地區,在各型別荒漠化土地中是面積最大、分佈最廣的一種。其中,乾旱地區約有87.6萬平方公里,大體分佈在內蒙古狼山以西,騰格裡沙漠和龍首山以北包括河西走廊以北、柴達木盆地及其以北、以西到西藏北部。半乾旱地區約有49.2萬平方公里,大體分佈在內蒙古狼山以東向南,穿杭錦後旗、橙口縣、烏海市,然後向西縱貫河西走廊的中一東部直到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呈連續大片分佈。亞溼潤乾旱地區約23.9萬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毛烏素沙漠東部至內蒙右東部和東經106度。
②水蝕荒漠化
中國水蝕荒漠化總面積為20.5萬平方公里,佔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7.8%。主要分佈在黃土高原北部的無定河、窟野河、禿尾河等流域,在東北地區主要分佈在西遼河的中上游及大淩河的上游。
中國凍融荒漠化地的面積共36.6萬平方公里,佔荒漠化土地思面積的13.8%。凍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佈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區。
④土壤鹽漬化
中國鹽漬化土地總面積為23.3萬平方公里,佔荒漠化總面積的8,9的。土壤鹽漬化比較集中連片分佈的地區有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周邊綠洲以及天山北麓山前沖積平原地帶、河套平原、銀川平原、華北平原及黃河三角洲
含義:
1992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上透過的定義是“包括氣候和人類活動在內種種因素造成的乾旱、半乾旱和亞溼潤地區的土地退化”。也就是由於大風吹蝕,流水侵蝕,土壤鹽漬化等造成的土壤生產力下降或喪失,都稱為荒漠化目前鑑於中國對南方石漠化研究的重視,為了方便,有時也將溼潤和亞溼潤區的石漠化歸入荒漠化範疇。
表現:
土壤生產力下降或喪失是其基本的標誌。其主要型別如下:
①風蝕荒漠化
中國風蝕荒漠化土地面積160.7萬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於旱、半乾旱地區,在各型別荒漠化土地中是面積最大、分佈最廣的一種。其中,乾旱地區約有87.6萬平方公里,大體分佈在內蒙古狼山以西,騰格裡沙漠和龍首山以北包括河西走廊以北、柴達木盆地及其以北、以西到西藏北部。半乾旱地區約有49.2萬平方公里,大體分佈在內蒙古狼山以東向南,穿杭錦後旗、橙口縣、烏海市,然後向西縱貫河西走廊的中一東部直到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呈連續大片分佈。亞溼潤乾旱地區約23.9萬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毛烏素沙漠東部至內蒙右東部和東經106度。
②水蝕荒漠化
中國水蝕荒漠化總面積為20.5萬平方公里,佔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的7.8%。主要分佈在黃土高原北部的無定河、窟野河、禿尾河等流域,在東北地區主要分佈在西遼河的中上游及大淩河的上游。
中國凍融荒漠化地的面積共36.6萬平方公里,佔荒漠化土地思面積的13.8%。凍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佈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區。
④土壤鹽漬化
中國鹽漬化土地總面積為23.3萬平方公里,佔荒漠化總面積的8,9的。土壤鹽漬化比較集中連片分佈的地區有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周邊綠洲以及天山北麓山前沖積平原地帶、河套平原、銀川平原、華北平原及黃河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