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付凱91458867
-
2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小說中最神通廣大的人物,自然就是姜尚姜子牙,能呼風喚雨,運籌帷幄,可以說上天入地無所不能,而歷史上也確有其人。
姜子牙,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河內郡汲縣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從他有姓氏就可以看得出他出身官宦貴胄。
為了求得治理天下的機會,姜子牙經常在渭水之濱磻溪垂釣,希望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喜好打獵的姬昌,沒想到還真讓他碰上了,這也就有了“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典故。
姜子牙也不負所望,一展所長,終於成功輔佐姬發攻入殷都朝歌,紂王自焚,姜子牙詔告天下商朝滅亡,周王朝誕生。
-
3 # 盛唐先生
所謂姜子牙,只不過是現代人們對他的稱呼而已;真實歷史上他氏呂,姓姜,名尚(一說望),字子牙,當時多稱其為呂尚、太公望…
-
4 # 東又樓公記
姜子牙,歷史上確有其人。
他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商末周初兵家奠基人。又稱太公望,世稱姜太公。
他曾垂釣於渭水之濱,遇見西伯侯姬昌,拜為"太師",成為首席智囊,輔佐姬昌建立霸業。
周武王建立周朝後, 封姜子牙為齊侯,定都於營丘,成為姜氏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武王死後,又和執政周公旦輔佐周成王、周康王,平定內亂,開疆擴土,建立成康之治。
歷代帝王、兵家對姜太公推崇備至,歷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他為兵家鼻祖、武聖、百家宗師。太史公司馬遷言"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稱得上兵家之鼻祖,軍事之淵藪。
-
5 # 陳小默
姜子牙是真有其人還是虛構的神?專家:歷史上真有其人,封地在山東淄博
商朝末年,由於商紂王的殘暴統治,最後走向了滅亡。其實商朝末年的時候商紂王針對於普通臣民設立了很多殘酷的刑法比如說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的炮烙之刑還有蠆盆其實這些在歷史野史上都有記載,商紂王為了玩的開心就在宮內設立了酒池肉林,甚至還殺了自己的叔叔比干。嗯
正是因為這些殘酷的統治,導致民怨四起,所以說就有了後面周文王姬昌“造反”當然在那個時候他還不是周文王而是西伯侯,看過這種題材的電視劇的觀眾應該都會清楚了,但是在電視劇中一般將裡面的各個人物已經神化了,在歷史上的他們並沒有神一樣的能力跟實力。
-
6 # 遁世迷糊人
姜齊第一代國君,可能沒小說裡那麼神,但是確實存在。至於他與周天子的關係,君臣之間哪有絕對的信任,且用且提防罷了。
-
7 # Fhongyang
當然有,就是渭河邊垂釣的姜太公。遇見了西伯侯姬昌,就是周武王姬發他爹,當上了智囊團首席。最後助武王伐紂滅商,建立了歷史上的大周朝。《封神榜》裡是崑崙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的闡教弟子,帶領闡教弟子與通天教主門下的截教弟子展開了正義與邪惡的鬥爭。執掌封神的大任。
-
8 # 古風分享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河內郡汲縣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
垂釣於渭水之濱,遇見西伯侯姬昌,拜為太師,尊稱太公望,成為首席智囊,輔佐姬昌建立霸業。周武王即位後,尊為"師尚父" ,成為周國軍事統帥,人稱姜尚。輔佐武王消滅商紂,建立周朝, 封為齊侯,定都於營丘,成為姜氏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輔佐執政周公旦,平定內亂,開疆擴土,建立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卒於鎬京,長子姜伋嗣位。
後世推崇備至,歷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為兵家鼻祖、武聖、百家宗師。 唐肅宗時期,追封為武成王,設立武廟祭祀。宋真宗時期,追諡昭烈。
當然封神演義裡的姜子牙是沒有的,那只是誇張神話而已,現實裡的姜子牙就是用兵很厲害,可算作是兵家鼻祖!
-
9 # 興爾瑞淇淳
姜子牙, 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尊稱太公望,武王尊之號為“師尚父”。
商朝末年人。華夏族(漢族),河南省衛輝人。其始祖四嶽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於呂地(盡在河南南陽),因此得呂氏。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年輕時做過屠夫,賣過酒。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生意也好,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
姜太公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
10 # 中華鬼谷子智囊團
誠邀。題主問這個問題可能是受到小說《封神榜》的影響。實際上,姜子牙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並且在《史記.齊太公世家》有明確且詳細的記載。
齊太公,指的就是姜子牙。不過在史書裡,他叫呂尚。他是姜姓,呂氏,字子牙。
算起來,姜子牙祖上雖然做官,但是到他這一輩時已經淪為平民了,而是大半輩子都鬱郁不得志,要不是遇上了周文王,他一輩子也就交待了。
後來“姜太公釣魚”的故事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了。我們只能說姜子牙有一雙慧眼能識明主,比如他曾經為商紂王做事,但是後來還是離開了,選擇了周文王。
話說姜子牙到周不久後,周文王就被商紂王軟禁。姜子牙獻策的第一件事就是拯救周文王——用美女和珠寶作為代價。
緊接著,他就成為反商的第一人,鞍前馬後,鞠躬盡瘁。後來商紂王失敗,論功行賞,姜子牙被分封到了齊地,也就是後來的齊國。
-
11 # 鳳凰花兒開
確有此人,但其工作和生活簡歷已經被神話故事所遮掩,你所看到的絕大部分內容都是虛構的,這裡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姜子牙。
姜子牙是少數民族,戎族的一支,姜戎,現在叫羌族。我們就叫他姜族。
姜子牙是姜戎的首領,姜戎在幾代前開始和周方國聯姻,結成同盟,共同經營渭河流域。周國此時仿效商朝,建立了文字系統和占卜預測系統,這個叫神權。是最大的權利。商朝的占卜是燒龜甲,根據龜甲的裂紋預測,但只能預測吉凶。周朝的占卜系統要先進得多,到了周文王的時候,發展出了文王八卦,衍生出六十四卦,一直到現在,算命的還在用。
姜族很看好這個預測系統,加之他們想洗白自己少數民族的身份,於是就和周國結成最親密的聯盟,那就是聯姻。例如:姜子牙的女兒嫁給了周武王,姜子牙就成了周武王的岳父。
姜族的優勢是能征慣戰,善於打仗。周國的優勢是開始掌握神權,會占卜算卦,會管理國家。他們算是優勢互補。
姜子牙在軍事領域實施了一項重大改革,就是組建戰車部隊。商朝也有戰車,但只有高階將領才有,是身份的象徵,不參加戰鬥,姜子牙則是給軍隊大規模裝備戰車,可以發動戰車集團衝鋒,這是步兵軍隊的噩夢。後來,商朝迎戰周朝部隊的正是步兵。
姜子牙的年齡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大。姜子牙的女兒嫁給周武王,可以推測是十八歲,在推測姜子牙的年齡,此時應該四十來歲,此時正是滅商的時候,跟故事中的八十多歲,相差不是一點半點。
周國打商朝的主意不是一天半天的事情,已經很久了。商朝因此逮捕了周文王。後來,周國慫恿西戎騷擾商朝西部邊境,當時的商朝的工作重點是經營東方,就想早點安定西部。這時候,周國馬上表忠心,並獻上很多財物寶貝和土地,於是紂王就釋放了周文王,此時的周文王還不是王爵,是侯爵,叫西伯侯,紂王就冊封他為王,讓他去攻打西戎。結果當然是周國打敗了西戎,安定了西方,商朝放心地東征去了。
姜子牙為了打探商朝的實際情況,就喬裝改扮,去商朝的首都去檢視,回來的時候,周文王親自到渭河邊上去迎接,這就是姜太公釣魚的故事。在此之前,姜子牙早就是周朝的最高軍事統帥了。而且,此時的姜子牙還很年輕,大概也就三十來歲吧。
姜族有很多部落,姜子牙的部落勢力是最大的。在周朝建立後,為了防止姜族勢力進一步做大,於是,就把姜子牙分封在了遙遠的東方,建立了齊國。就是春秋時期的齊國。戰國時期的齊國已經不是姜子牙建立的那個齊國了。
周朝建立不久,紂王的兒子武庚發動叛亂,就是現在那個動畫片《武庚紀》中的武庚。為了平定叛亂,周王室派姜子牙重新出徵。姜子牙趁這個機會,大肆擴張齊國的領土,使齊國一躍成為諸侯中最強大的國家。
姜子牙的女兒嫁給了周武王,為周武王生了兩個兒子,長子繼承王位,就是周成王,次子唐叔虞就不能繼承王位了。當時,姜子牙正在平定武庚之亂,於是才幾歲的唐叔虞就被封在了唐這個地方。後來,他們改唐為晉,這就是春秋時期最大的霸主,晉國的來歷。
春秋時期最強大的兩個國家,齊國和晉國,都跟姜子牙有關。
在周朝春秋以前的歷史中,周朝推行同姓不婚制度,所以,大部分諸侯都跟齊國通婚。所以,你看春秋故事中的美女,大多是某姜,就是這個原因。如,孟姜女,就是一個姓姜的女孩子嫁給了姓孟的人家。孟是啥意思呢?就是庶長子的意思,表示這個人的祖先是國君,他們這一支是國君庶長子的後代。孟姜女不是一般人哦。還有孟子,他的祖先,是大壞蛋慶父,成語:慶父不死,魯禍難平就出自慶父。
所以,姜子牙不是山東人,是陝西人。
回覆列表
孔子:“許由,獨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在孔子的心裡,“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個思想在姜太公的身上得到很好的體現。司馬遷:“太公至國,脩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就算是司馬遷對姜太公本人也是大加讚賞。
姜太公,又是姜子牙,字子牙,號飛熊,在歷史上他有很多名號和稱呼,史稱太公望;史書皆稱呂尚、呂望;俗稱姜太公、姜子牙。姜子牙在歷史上是個十分具有傳奇色彩的一個人物,相傳他是齊國的功臣,又稱姜尚的先世為貴族,故為呂氏,曰呂尚。姜太公身上有太多謎團。據史書記載,姜太公生於商更丁帝八年八月初三(西元前 1211 年),卒於周康王六年(西元前 1072 年),一共活了139 歲。 關於他的記載,在史書上也不甚清楚,且十分複雜,《呂氏春秋 首時》說:“太公望,河內汲人也;”在另一個說法裡,也就是在《孟子》的《離婁上》和《盡心上》兩章都提到姜子牙“居東海之濱”;《呂氏春秋·首時》也提到了這個問題,“太公望,東夷之士也”;《史記》也說他是“東海上人”。
看來姜子牙是的確有此人。姜子牙的姓氏在很多年之前乃炎帝后人,屬於羌人。羌與夏人同族,這兩個民族與商是勢不兩立的,因其先祖伯夷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而受封為呂侯,賜姜姓。據說,姜子牙的先祖本來是個貴族的,但是由於家道中落,到了他這一代,已經淪落為庶民了,生活困窘,為了生計,他不得不在商朝的首都賣牛肉,也做過賣酒的營生,但是這些都不是他的目的,他想要的不是這種淹沒在平凡日子裡的生活,而是為了名垂千古,為了兼濟天下而不懈努力著。
他雖然很貧寒,但是卻沒有放棄學習,即使身處逆境仍有一顆上進的心,他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祿,而是要得到一個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姜太公等待著這一天,在機會沒有來臨之前,他不斷地提升自己,勤奮鑽研,始終不倦地研究、探討治國興邦之道。為的就是有一天能夠施展自己的才華,為治國,為匡扶天下,盡到自己的一份力。
姜子牙未輔佐周文王前,生活十分潦倒,人生失意的他,要強撐著。三十二歲時,因為商朝戰爭不斷,他為了躲避戰禍,跑到山上修道,經過四十年的苦修,回到了家鄉,因為年紀大又沒有一技之長,只好暫時投靠在朋友的家中。整日吼著要報國的姜子牙,卻沒有任何的作為,經常受到妻子的冷嘲熱諷。
姜子牙一等就等了七十二年,姜子牙的機會終於來了,此時的姜子牙已經是個垂垂暮已的老者了,“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個俗語也就是在這個時期產生的。《武王伐紂平話》卷下:“姜尚因命守時,立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姬昌見姜尚學識淵博,便向他請教治國的問題,姜子牙由此而被拜為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