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uperMan_LEE

    淝水之戰,大秦天王苻堅舉傾國之力進攻東晉,反被東晉謝安以八萬兵力擊潰,經過此役,前秦分崩離析,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而我認為與淝水之戰性質相近是鄱陽湖之戰,第一,兩者都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第二,苻堅和陳友瓊都是舉傾國之力,躊躇滿志,誓要一舉擊潰對手;第三,兩場戰役都對於當時的時局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淝水之戰直接導致前秦分崩離析,整個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割據的狀態,而東晉又維持了三十多年的政權,同時經此一役,北府兵也名聲大噪,直接導致了北府兵出生的劉裕終結了東晉的歷史。而鄱陽湖之戰則直接導致了陳友瓊的大漢政權滅亡,朱元璋此後消滅張士誠、方國珍等南方割據勢力,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終結了元朝的歷史。

    我個人認為更重要的一點,這兩場戰爭都是不必要戰爭。首先苻堅當時剛剛統一北方,看似強大,實則內部統治不穩,再加上連年征戰,厭戰情緒濃烈。而且王猛生前一直極力反對南征事宜,認為時機尚未成熟,前秦急需休養生息恢復國力;而陳友瓊也是殺徐壽輝,推翻天完政權自立為帝,建立大漢政權,實則名不正言不順,而朱元璋是小明王封的吳國公,在道義上就弱於朱,再加上陳友瓊弒主篡權,不得人心。同時在鄱陽湖之戰前,陳友瓊就率領大軍圍攻朱元璋的洪都,但奈何朱文正防守得力,久攻不下,不免會對士氣產生巨大影響,以至於在鄱陽湖之戰時,陳軍“惟恃鉅艦,未知軍心恇怯”,而朱元璋的部隊上下一心,士氣極盛,至於結果如何大家都知道了。

  • 2 # 無雙戰神

    中國古代十大以少勝多的戰役

    首先定一下規矩,戰鬥不算,戰役才可算,敗仗不算,勝仗才可以算,我來排一下。

    一,昆陽之戰,義軍9千,新朝47萬,義軍大勝,新軍損失大半。

    二,南宋金海州水軍大戰,宋軍3千,金軍7萬,宋軍幾乎全殲金軍。

    三,彭城之戰,項羽3萬,劉幫56萬,漢軍損失大半。

    四,淝水之戰,晉軍8萬,前秦軍87萬,前秦軍損失20多萬。

    五,唐夏虎牢關之戰,唐軍1萬,夏軍10萬,夏主竇建德被俘。

    六,官渡之戰,袁軍10萬,曹軍1萬,袁軍損失大半。

    七,赤壁之戰,孫劉聯軍5萬,曹軍25萬,曹軍損失過半。

    八,第一萬曆援朝,明軍4萬,日軍17萬,日軍敗回日本,損失4萬。

    九,漢攻齊韓信滅龍且之戰,漢軍5萬,楚軍20萬,龍且被殺,楚軍全滅。

    十,宋金採石磯之戰,宋軍1.8萬,金軍17萬,金軍敗回結束徵宋之戰。

  • 3 # 沒有雨傘的人要努力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之一,在此之前之後都有類似的戰爭。

    先秦時期:

    牧野之戰:姜尚、周武王 不足10萬——17萬,一說70萬 全軍覆沒

    柏舉之戰:孫伍、伍員、磕閭 3萬——20萬 千里破楚,五戰入郢

    陰晉之戰:吳起 5萬——50萬 大敗秦軍

    伊闕之戰:白起 12萬——24萬 全殲

    即墨之戰:田單 不詳 將燕軍逐出齊國

    代之戰:廉頗、樂乘 20萬——60萬 大敗燕軍

    秦漢時期:

    鉅鹿之戰:項羽 2萬——40萬 殲滅

    彭城之戰:項羽 3萬——56萬 殲20萬

    井陘之戰:韓信 3萬——20萬 滅趙,俘趙王歇

    濰水之戰:韓信 數萬——20萬 滅齊,

    昆陽之戰:劉秀 不足2萬——42萬 王邑僅率數千人逃回洛陽

    祝阿、臨淄之戰:耿弇 數萬——20多萬 滅張步,平齊

    赤亭之戰:虞詡 3千——數萬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兗州之戰:曹操 數萬——數10萬 迫降30萬

    官渡之戰:曹操 2萬——10餘萬 殲7萬餘人

    赤壁之戰:周瑜 5萬——20餘萬 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合肥之戰:張遼 7千——10萬 大敗吳軍

    夷陵之戰:陸遜 5萬——數10萬 蜀國從此衰落

    涼州之戰:馬隆 3500——數萬 平定涼州

    前秦滅前燕之戰:王猛 6萬——30萬 殲敵近20萬

    淝水之戰:謝玄 8萬——97萬 苻堅至洛陽,僅剩10餘萬

    沙苑之戰:宇文泰 數萬——20萬 伏擊戰,殲8萬餘人

    玉壁之戰:韋孝寬 不詳——15萬左右 城邑保衛戰,殲7萬餘人

    金鄉之戰:於仲文 8千——10萬 全殲敵軍

    隋唐五代時期:

    淺水原之戰:李世民 不詳——10餘萬 消滅薛仁杲

    虎牢之戰:李世民 3500——10餘萬 殲滅竇建德

    唐平蕭銑之戰:李靖 不詳——40餘萬 平蕭銑

    磧口之戰:李靖 3千——不詳 殲數萬

    蔡州之戰:李靖愬 9千——不詳 平淮西叛軍

    奉天、靈臺之戰:郭子儀 不詳——30餘萬(一說數十萬) 殲敵近10萬

    太原之戰:李光弼 不滿萬人——10萬 城邑保衛戰,殲敵7萬餘人

    雍丘之戰:張巡 3千——數萬 城邑保衛戰,不詳

    睢陽之戰:張巡 6800——13萬 城邑保衛戰,殲12萬人

    嘉山之戰:郭子儀、李光弼 不詳——5萬餘 殲敵4萬

    象牙潭之戰:周本 7千——數萬 俘5千

    六合之戰:趙匡胤 2千——2萬 殲5千

    宋遼金夏蒙元時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戰:劉舜卿 不詳——20多萬 擊退夏蕃聯軍

    達魯古城之戰:完顏阿骨打 不詳——27萬 大敗遼軍

    護步達岡之戰:完顏阿骨打 2萬——70萬 大敗遼軍主力

    和尚原之戰:吳絳?、吳璘 數千——10餘萬 俘萬餘,大敗金軍

    順昌之戰:劉錡 1.8萬——10餘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郾城之戰:岳飛 數千——1.5 大敗金軍精銳

    陳家島海戰:李寶 3千——10萬 海戰,全殲金軍

    采石之戰:虞允文 1.8萬——17萬 水戰,大敗金軍

    海州之戰:魏勝 不詳——30萬 大敗金軍

    六合之戰:畢再遇 不詳——10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廬州之戰:杜杲 不詳——號80萬 城邑保衛戰,大敗金軍

    邊堡寨之戰:成吉思汗 不詳——30萬 大敗金軍

    納忽山、不黑都兒麻之戰:成吉思汗 4萬——8萬 全殲

    迦勒迦河之戰:哲別、速不臺 不足3萬——8萬 全殲

    賽約河之戰:拔都、速不臺 不足5萬——10萬 全殲

    鄂州之戰:伯顏 20萬——60萬 大敗宋軍

    丁家洲之戰:伯顏 10萬——13萬 大敗宋軍精銳

    山海戰:張弘範、李恆 數萬——20萬 海戰,全殲

    虎嘯山之戰:張庭瑞、焦德裕 5千——數萬 大敗宋軍

    鄱陽湖之戰:朱元璋 20萬——60萬 水戰,全殲

    明清時期:

    白溝河之戰:朱棣 1O餘萬——60萬 死傷10多萬

    上峰嶺之戰:戚繼光 1500——2千 殲敵倭寇300餘人

    台州之戰:戚繼光 不詳 9戰9捷

    渾河之戰:努爾哈赤 4人——800 奇蹟

    薩爾滸之戰:努爾哈赤 4.5萬——約11萬 殲敵約5萬人

    寧遠之戰:袁崇煥 不滿2萬—13萬(或五六萬,或10餘萬)

    貴陽之戰:王三善 2萬——10萬 扭轉了平叛戰局

    清徵達瓦齊之戰:阿五錫、巴圖濟爾噶勒 22——2千餘人 奇蹟

    渾河之戰:長齡 4萬——10多萬 收復南疆西四城

  • 4 # 我願為樹

    和淝水之戰最相近的應該是宋金之間的採石磯之戰。採石磯之戰發生於公元1161年,金主完顏亮發動侵宋戰爭,宋金雙方在採石磯進行了一場決定性的戰鬥,宋軍在虞允文的帶領下,以少勝多大敗金軍。

    1都是北方少數名族政權為了吞併南方漢人政權發動的戰爭,此時的漢人政權都有偏安江南的想法。

    2兵力都是北方強南方弱,北方先打了幾個勝仗,但最後關鍵時刻都是南方以少勝多,取得整個戰役的勝利。

    3發動戰爭的兩個北方皇帝都是幹掉了上任皇帝自己才當上皇帝的,而且都是有才能的,但都在戰敗後不久都死於叛亂。

    4都沒改變南北對持的情況

    十一月初八,完顏亮就督數百艘船隻自採石西楊林渡向南岸進發,虞允文制定了戰術,充分利用了宋軍水軍海鰍大船船堅炮利,而對手多是噸位小的平底船的現狀,主動撞擊對手船隻,再利用火炮燒燬大量敵船,金軍雖傷亡慘重,但從早至晚仍激戰不退。此時,恰好有宋軍敗兵300餘人自光州退至採石,虞允文授以旗鼓,令其從山後轉出,作為疑兵。金軍以為宋援軍趕到,開始撤退。虞允文為不給金軍以喘息之機,乘夜先分海舟縋上游,遣戰船載薪截金人於楊林河口。宋軍水陸配合,大敗金軍,殲敵4000餘人,首戰告捷。

    虞允文判斷次日金軍仍將進攻,便連夜調整部署,將一部戰船置於上流。以另一部兵力堵截楊林口,封鎖金軍船隻出江的河口,待機殲敵。 第二天清晨,金軍果然再次發起進攻。宋水軍乘勝上下夾擊,先以神臂弓射退金騎兵,繼而海蝤船橫衝直撞,霹靂炮聲震如雷,煙霧迷漫。宋水軍再戰獲勝,焚敵船300艘。十二日,完顏亮在採石渡江失敗後,率軍退至揚州。

    此時,大將李顯忠終於率兵3萬從蕪湖趕到了採石。李顯忠瞭解到虞允文指揮作戰的情況, 十分佩服,表示要向朝廷為其請功。虞允文對李顯忠說:“敵人在採石失敗之後,一定轉移到揚州去渡江。對岸鎮江防守準備不足。您在採石繼續防守,我打算到鎮江看看情況。” 李顯忠馬上同意了虞允文的觀點,由虞允文率領一支軍隊前往鎮江。 鎮江原來是由老將劉錡防守,但是由於他重病在床,已經無法有效組織防守。虞允文到達鎮江後,立刻組織嚴密防守,並派出一批大船在江中巡視,轉移到揚州準備渡江的金軍幾次出擊都失利,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地步。

    此時由於不滿完顏亮的統治,部分金朝大臣在遼陽擁立完顏雍為皇帝,並昭告天下廢完顏亮為庶人,黃河以北地區已盡數歸附完顏雍。訊息傳到揚州大營,完顏亮進退失據,軍心不穩。有部將勸諫,認為目前手裡還有40萬大軍,不如先行攻克南朝,有了根據地,再回師討伐完顏雍,完顏亮採納這個建議,便下令:“三日渡江不得,將隨軍大臣盡行處斬。”兵馬都統領耶律元宜與其子王祥和都總管徒單守素、猛安唐括烏野於次日發動兵變,殺死了完顏亮,歸順了完顏雍。新即位的金世宗完顏雍因國內初定,無意與南宋朝廷繼續交戰,就派遣使臣前來商談議和事宜,雙方又回到了相對平和的狀態。

  • 5 # Destroyers

    淝水之戰,確立了南北朝的局勢,儲存了漢族和漢文化的種苗。

    赤壁之戰,奠定了三足鼎立之勢,最強的曹魏受到削弱,鞏固了東吳,劉備可以騰出手向西擴張。

    官渡之戰,曹操打敗袁紹,統一了中原地區,兼具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確立了正統,為司馬氏統一天下打下了基礎。

    白江口之戰,唐軍 7000人戰船170餘隻,倭軍42,000人戰船800餘隻,倭軍全軍覆沒,海水染為紅色。中日第一戰,日本的慘敗給予日本的自信心以極大的打擊,此後十年間,日本採取守勢,在本州西部和九州北部大量增築烽火臺,佈置重兵防守,鬧到人心惶惶。然而,唐在幫助新羅統一了北韓半島後,卻並未向日本本土出兵。日本也由此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開啟國門,加強與唐和新羅的交流(參見遣唐使、遣新羅使),積極學習先進的制度與文化,取得了“大化改新”的輝煌成果。

    鉅鹿之戰,楚霸王項羽率2萬楚軍大破秦軍三十萬,坑殺降卒二十萬。秦朝精銳盡失,大勢已去,項羽失關中民心,最後為漢王劉邦所滅。

    1、集中兵力原則;

    2、中央突破原則;

    3、不可以製造遊兵原則;

    4、情報優先原則;

    5、絕地原則;

    6、用間原則;

    7、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原則;

    至少這七個原則,仍然符合今天的戰爭規律,是永遠不會過時的典範。

  • 6 # 西奇古怪

    如果這個性質是說以少勝多的話。那麼最出名的還有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鉅鹿之戰。並稱四大著名以少勝多的戰役。

    1官渡之戰

    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親自率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此戰曹操善擇良策,攻守相濟,屢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燒袁軍糧草,對獲取勝利起重大作用。

    2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結果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先後建立了十餘個小國。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3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4鉅鹿之戰

    鉅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後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將章邯、王離所率40餘萬秦軍主力在鉅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就是出自此戰役。

  • 7 # 文舀

    公元前2O3年楚漢成皋之戰,楚將曹咎守城,經不住漢軍晝夜漫罵,率軍出擊,半渡汜水時被漢軍截殺戰死,漢軍復取成皋。383年秦晉戰淝水,晉軍要求秦軍後退讓其渡水決戰,符堅企圖讓晉軍半渡時出擊,於是同意。那知秦軍一退不可遏止,陣勢大亂。晉軍渡水大敗秦軍,斬秦將符融,以少勝多,取得空前大捷。

  • 8 # 天晴愛睡覺

    淝水之戰,前秦苻堅不聽勸告強行運功,帶了全部家當上戰場,意圖吞併東晉朝廷,結果在淝水和謝安一戰,大敗而歸,國內動亂,國土散亂,本來統一的北方再度四分五裂!

    本來大好形勢,就因為上頭了浪了一下子結果就身死道消!

  • 9 # 長安逛—鹿哥

    淝水之戰從歷史地理角度來說主要是從北向南進行的統一戰爭,中國歷史上統一戰爭基本是從北向南進行。唯一一次從南向北進行統一戰爭並且成功的是朱元璋驅逐蒙元建立明朝。

    就本問題來說,淝水之戰的性質以及結果最為類似的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

    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就結果來說兩者皆是北攻南守,南方以水軍為主要防守力量,取得勝利,且均為無力乘勝北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諸葛亮臨死前為何大喊“龐德公救我”?為何要在死後往嘴裡放七粒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