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之
-
2 # 小書蠹
前半生,蘇軾;後半生,蘇東坡。林語堂曾說:蘇軾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也有人曾說:
“每個中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年少時,總以為蘇軾、蘇東坡不是一個人,後來,越瞭解他越發現,前半生,是蘇軾;後半生,才是蘇東坡。
公元1057年,20歲的蘇軾進京趕考。
主考官是大文豪歐陽修,參加考試的學生有蘇軾、蘇轍,還有張載、程顥、程頤、曾鞏、曾布、呂惠卿、章惇、王韶。
這一屆科考,因此被稱為“千年科舉第一榜”。
當年考試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他讀完蘇軾的考卷,讚歎不已。
但他以為是自己學生曾鞏寫的,為了避嫌,便將本應第一名的試卷定為了第二名。
哪知解封一看,作者竟是蘇軾。
一看,歐陽修更是驚讚不已:“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出人頭地”這個詞兒就是這麼來的。
就這樣,一出場就驚豔了整個大宋,從此,蘇軾的才氣逐漸開始名揚天下。
到杭州擔任通判期間,不同於現在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當地遍佈鹽鹼地,飲水都是困難。
他親自帶領眾人在西湖邊實地勘察,重新疏通“錢塘六井”,杭州百姓無不為蘇通判叫好。
漫步在景色迷人的西湖之畔,品著西湖龍井,喝著甘甜的井水釀造的美酒,蘇軾心情大好,詩興大發,寫下那首千古傳誦的《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1079年,蘇軾從徐州調任湖州,誰想到做湖州長官僅兩個月,天降橫禍。
從朝廷命官一舉跌落到御史臺大牢,還受盡了侮辱,被嚴刑拷問,經常連夜提審,苦不堪言。
在此期間,蘇軾寫下兩首絕命詩:
柏臺霜氣夜悽悽,風動琅璫月向低。
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
百歲神遊定何處,桐鄉知葬浙江西。
這便是著名的“烏臺詩案”。
案發以後,弟弟蘇轍在兄入獄期間,連連上表皇帝,欲解除在身之官以贖兄罪。
當時已退休在家的大臣張方平痛心不已,寫了一封親筆信,派兒子張恕連夜進京營救。
甚至往日的對手王安石,上書皇帝,為蘇軾說情。
被關了一百三十多天後,蘇軾釋放出獄。
死裡逃生後,帶著朝廷和文壇潑的一身髒水,帶著從高處摔落的理想,帶著一大家子20多口人,蘇軾來到黃州。
從此,黃州是蘇軾生命的終點,黃州是蘇東坡生命的起點。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初到黃州,蘇軾便脫去了文人的長袍方巾,穿上農人的芒鞋短褂。
築水壩,建魚池,請教老農、餵養牲口……
並在城東半坡上的一片地,建了一座“東坡雪堂”,化身“東坡居士”。
來拜訪的朋友更是絡繹不絕,道士楊世昌、同鄉巢谷、詩僧參寥、畫家米芾、琴師崔閒、開酒坊的潘丙、賣草藥的郭遘……
蘇軾就這樣在黃州過起神仙般的小日子:
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
從此,前半生的蘇軾,化繭成了蘇東坡。
盧梭說:“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就是勞動鍛鍊,沒有勞動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
迴歸田園,在勞動後,心情會變得愉悅。一天,蘇軾與幾個朋友相約出遊,不料天降急雨,眾人都紛紛跑著找地方躲雨,只有蘇軾一人在雨中拄著竹棍淡定前行。
過後,蘇軾寫下一首《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流傳千古的《定風波》就是這麼來的。以至於後來離開黃州時,他的禪坐功夫已相當了得,“物我兩忘,身心皆空”。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大雁在雪泥上踏過,會留下爪印。如同我們人生在世、留下的一點點印記。雪是會化掉的,泥也會幹掉,就沒有任何印記留下來了。
這四句話就像宿命一樣,成為蘇東坡一生的寫照。
前半生,學蘇軾,學習他的工作哲學,可得“欣然”;學習他的處世哲學,可得“超脫”;學習他的做事哲學,可得“負責”。
後半生,學蘇東坡,學習他的生命哲學,可得“清歡”;學習他的生活哲學,可得“趣味”;學習他的藝術哲學,可得“境界”。
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學蘇東坡。
-
3 # 詩話旗袍
蘇軾的一生在仕途上是失意的;但是在愛情生活和文學上,是成功的。他清高孤傲,“撿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但是樂觀,開朗,豁達,這是一般人所不能及的。
所以我們說,一個人,事業和仕途再成功,都不如有一段美好的愛情,和稱心如意的美滿家庭。因為甜蜜的愛情是你前進的動力,溫暖的家庭是你倦航時停泊的港灣。而蘇軾正是愛情和家庭兩者兼而有之。
一,蘇軾仕途上的失意“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上天想要蘇軾在文學上有所造詣,那就在仕途上就讓他受到坎坷。
但是因為他不支援新黨變法,所以一貶再貶,一路向南,顛沛流離,一生都無法安定,也吃了不少苦。
從“烏臺詩案”被貶黃州開始,到宋哲宗即位後,即使是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也都是遠離京城 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更是因新黨執政,被貶到荒僻的,瘴氣肆虐的惠州、儋州。當時只有犯了大罪的人,才能被充軍發配到這些地方。可見蘇軾當時所面臨的,是怎樣險惡的環境。好不容易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又於常州病逝了。
所以我們說,蘇軾仕途上是失意的,不順的,好在他有賢妻和一路陪伴著的紅顏知己。
二,蘇軾在愛情,婚姻家庭生活上比較幸福。1.蘇軾有一個十全十美的原配
他娶了溫柔嫻淑,善解人意的原配王弗。相傳蘇軾耿直,有啥說啥,難免得罪人。有時候家裡來了客人,王弗就躲在屏風後面,聽著蘇軾跟客人的談話,蘇軾隨時可以徵求夫人意見,得到她的良好建議。
然而,天不隨人意,王弗27歲就離世了。蘇軾寫下堪稱千古絕唱的悼亡詞: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後來,為了照顧家庭和孩子,蘇軾又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閏之。王閏之也是像王弗一樣賢惠,對王弗留下的孩子視如己出。這讓蘇軾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從來不會為家庭瑣事操心。而且王閏之還不反對蘇軾納妾,所以蘇軾很是尊重王閏之。
蘇軾把十二歲的王朝雲從藝妓收為侍女,十六歲又納為小妾。可以說王朝雲如同紅顏知己般一路陪伴著蘇軾的貶謫生活。
最典型的莫過於蘇東坡被貶惠州時,所寫的《蝶戀花》詞,王朝雲常常唱這首詞為蘇軾解悶兒: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也許是對蘇軾仕途和愛情的暗示和總結吧。仕途上失意,可是家庭,愛情上得意。
我們經常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成功的女人。”人家蘇軾一下就有三個重要的女人,一生陪伴,不離不棄,夫復何求呢?難道還有比這更讓人羨慕的嗎?
三,文學藝術上的成功蘇軾在文學藝術上的成就,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幾千年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說是空前絕後一點都不為過。
無論是“大江東去浪濤盡”,還是“十年生死兩茫茫”;無論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還是“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還是“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等等,每一首詞都堪稱千古絕唱。
所以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這樣評價蘇軾: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曆十子之流。
王國維說“東坡似太白”,那就是蘇軾也是堪稱“謫仙人”一樣的存在!
-
4 # 貓爺歷史觀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的詞總是向我們傳達著生生不息的豁達樂觀。但歷史上蘇軾的人生卻並沒有他的詞那樣讓我們感到灑脫。
公元1037年1月8日,北宋大文學家蘇軾出生於今天的四川省眉山市。蘇軾21歲那年,他的父親蘇洵帶著他以及19歲的弟弟蘇轍離開四川趕赴京師參加科考。
但是事後歐陽修和曾鞏談起那篇策論,才發現是蘇軾所寫。歐陽修知道後對蘇軾大加讚賞,此次進京蘇軾不僅進士及第而且名聲大噪。蘇軾和弟弟考中了進士,本想可以在京師大顯身手安邦定國大幹一番,可天違人願,就在這時蘇軾的母親突然離世了。
但在京師沒待幾年,蘇軾的父親又病故了。就這樣,雙親的接連離世讓蘇軾的仕途生涯耽擱了6年。處理完家事,蘇軾再次返回了京師。此時正值王安石擔任宰相,由於歐陽修等反對王安石變法,所以此時都離開了京師。
但事實並非這樣,蘇軾曾因為文章蒙受牢獄之災。蘇軾在湖州給皇帝寫了個謝表,本是秉公辦事沒想到卻因此遭受了一百多天的牢獄之苦,甚至差點丟了性命,這便是著名的烏臺詩案。出獄後蘇軾便被貶到了黃州,此後他變得心灰意冷,不再奢望在政治上有多大的輝煌,於是開始了遊歷山水寫下了赤壁賦等千古佳作。
但後來由於蘇軾不容於新舊兩黨,於是再次請求外調回到地方。蘇軾晚年又被調回京師,但在北歸途中去世,後被追封為太師。蘇軾本來是有大才之人,但由於生不逢時,在腐敗和黨爭中蘇軾本該輝煌的一生卻充滿了顛沛流離。所以總的來說蘇軾的一生是失意的。不過他在地方任職期間政績顯著,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好事。
-
5 # 天淡有云閒
我認為蘇軾一生可謂成功。
雖是仕途屢遭挫折,多次遭遇貶謫,但這一切的起起落落,也恰恰造就瞭如今我們看到的東坡。
他少年成名,名滿天下,還得到當時的文學領袖歐陽修的重視。不僅如此,他的父親和弟弟也是才學出眾,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從他人生的出場來看,無疑是令人豔羨的。
等到蘇軾進入官場,年少輕狂的弊端也漸漸暴露出來了,他敢於表達真實的自己,也是為官場所不容的,自然遇到了挫折。可是經歷過挫折之後,蘇軾還是一如既往,依舊是敢說敢做,遭到別人誣陷也在所不惜,烏臺詩案可謂蘇軾一生中重要的轉折點。
蘇軾的後半生都在不斷被貶謫、被召回,在這樣的境遇中,最難能可貴的是他依舊守住了那一份“真”,活得倒也瀟灑自在。這何嘗不是一種成功呢!
遭遇到重重挫折的蘇軾,並沒有表現出灰心喪氣的模樣,依舊吟詩作賦。更為重要的是,經歷了一系列的人生磨難之後,蘇軾的文學創作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詩文詞作間的清遠曠達,引起了無數人的嚮往。蘇軾為我們留下了那麼多膾炙人口的作品,這也是他的一種成功。
“料峭春風吹酒醒,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不同於李白仙人般的灑脫,但如此曠達地活在人間,也只東坡有此魅力。
-
6 # 藝苑天地351
蘇東坡的一生,仕途上是失意的,文學上是成功的。
蘇東坡出身書香門第,從小聰明好學,考取當朝進士。由於才高八斗,心繫百姓,熱衷政治,又是進士有了當官的資格。那麼隨後就是,他不斷的當官,卻不斷地被貶,不斷的被召回。又不斷的當官,不斷的被貶,最後終於客死他鄉,終年63歲。
究其蘇東坡的一生,真正是讓人扼腕痛惜的一生,人們為什麼喜歡蘇東坡,除了他大氣磅礴優美壯麗的詩文外,也不排除人們心裡對他的同情與惋惜。
不錯,蘇東坡是文人,是大文人,但是,自古以來,文人的通病就是有濟世救人,為天下黎民百姓謀福祉的情懷。他們善良、正直、愛憎分明、不屈不撓,但文人身上所有這些寶貴的特點,恰恰是仕途上所不容。
他們堅持真理,他們不會諂媚,不會欺下,不會指鹿為馬,更不齒做陽奉陰違,兩面三刀,謀財害命之小人勾當,所以,他們常常在爾虞我詐的官場上站不住腳,即便你再優秀,即便你政績再大,你不站隊不合群的性格,永遠都是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永遠都是被排擠打壓的物件,所以,蘇東坡在仕途被一貶再貶,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其實也幾乎是所有文人做官的通病。
然而,在文學上,如果說“憤怒出詩人”這句話成立的話,那麼,蘇東坡多次被貶,一生大部分時間不是在被貶的路上,就是在被貶之屬地,祖國大部分山川河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和足跡。
試想,一個文人,具備高超的文學天分、豐富的想象力、飽滿的激情、滿腹的經綸、開闊的視野、豪放的性格、始終樂觀的情懷,能創作不出撼動人心底的詩文麼?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
每每朗誦起蘇東坡這些大氣豪放、膾炙人口的詩句時,無不心神盪漾,似乎隨同作者一起盪滌心靈,享受生活!
終其蘇東坡的一生,雖然仕途坎坷不平,但正是仕途積鬱的憤懣,才成就了蘇東坡對人生的多思,成就了蘇東坡有思想有情懷的文學成就。
一句話就是,蘇東坡仕途的不順,倒是成就了蘇東坡在歷史上的文學成就!
-
7 # 風景這邊獨好2019
很高興為你解答 我可以試著說說我的看法文人從政是一種折磨。縱觀蘇軾的一生,可以說他經歷了仕途的沉浮和飄忽不定。作為一個文化人,蘇軾絕對有資格。蘇軾在學習上絕對出色。他是北宋嘉祐年間的進士。唐宋八大家蘇家族佔據了三個席位。這兩個人是蘇軾的父親蘇荀和他的兄弟蘇
在蘇軾的一生中,他經歷了許多仕途上的失望,卻鮮有成功。最高的職務擔任禮儀部長。由於他的政治觀點認為蘇軾是相對保守的,他是王安石政治改革觀點的補充,他將不被重用是不可避免的。在他的一生中,他的官位從未停止上升或下降,他的降級通常意味著流放。可以想象,北宋時,卞梁從京都被流放到海南。在一個運輸依賴騾馬和船運作為主要運輸工具的時代,這種艱難是不可想象的。
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不能以成敗為基礎。古代最著名的歷史人物都是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一旦他們到達權力的核心進入,他們不可避免地與現王朝的官員進行權力鬥爭,而王敗寇揭示的真相永遠不會失敗。
蘇軾生活在北宋中後期。這時,社會弊端阻礙了歷史發展的程序。既然王安石主張政治改革並被皇帝老兒,批准蘇軾,為同一朝代的官員,就不應該提出任何異議。因為他假裝是中國知識分子固有的,他不會被追究責任?他還能沒有誰?
另一方面,中國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著名的詩歌、散文、繪畫、書法和其他著名的文章,往往有一些作者的聲望超過了他的官階。也就是說,他們不一定是很好的官員,但他們留下的所有文藝作品都是優秀的。李後主和李煜在晚唐的話是眾所周知的,但他的皇帝沒有做好。這種現象在宋代更加突出。
蘇軾的仕途並不順利。蘇軾留下的詩文、書畫作品獨具特色,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突出的地位
-
8 # 狼嘯明月
蘇軾,號東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稱蘇東坡。是我最喜歡的古代文學家之一。
蘇軾進京參加科考時,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正銳意於詩文革新,蘇軾清新灑脫的文風,一下子把他們震動了。歐陽修對蘇軾的豪邁、敢於創新極為欣賞並斷言:“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自王安石變法,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後被調離出京。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調任湖州知州。上任後,他即給皇上寫了一封《湖州謝表》。被新黨抓了辮子,一時間,朝廷內一片倒蘇之聲,之後被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這就是北宋著名的“烏臺詩案”這一巨大打擊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後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自此以後蘇軾變得心灰意冷,心情鬱悶,寄情于山水之間,寫下了留傳千古的《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作,“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宋神宗駕崩後宋哲宗即位,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蘇軾又回京任職。可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他對舊黨執政後,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於是又遭誣告陷害。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容於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任職杭州築“蘇堤”。後又被貶為遠寧軍節度副使至惠州安置,此時他已年近六旬,之後年已62歲的蘇軾又被貶海南儋州。
徽宗即位後,蘇軾被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後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於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於常州(今江蘇)。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享年六十五歲。高宗即位後,追贈蘇軾為太師,諡為“文忠”。
觀其一生,對當時文人入仕的理想抱負來說或對他本人的一生來說,是不盡如意的一生。可他對後世來說,正是其不盡如意的一生心境的變化及感悟為中國文學史留下了一顆璀燦的明珠。
-
9 # 小熳老師
因為工作性質,我對蘇軾小有研究,可以說蘇軾的一生是非常顛沛流離又失意的。
蘇軾出生在北宋,21歲時和19歲的弟弟,在父親的帶領下從四川到京城考試,父子三人一起進京考試,此次進京考試讓蘇軾名聲大噪。蘇軾和弟弟蘇轍同中進士,他的文章得了第二名,其實蘇軾的成績應該是第一名!但是被曾鞏坑了!因為當時的主考官是曾鞏的老師歐陽修,歐陽修非常欣賞蘇軾那篇文章,而歐陽修以為這篇文章是曾鞏寫的,他認為把第一名給自己的學生不合適,所以就把蘇軾的文章打為第二名,這是後來才知道的事,不過後來歐陽修非常欣賞蘇軾,認為他有大才。
本想蘇軾和弟弟考了進士,可以在京師大顯身手,治國利民,但是蘇軾的母親突然去世,父子三人又匆忙趕回四川料理後事。蘇軾功成名就了,母親還沒來得及享福就離世了,為此蘇軾還悲傷了很久。給母親料理完後事後期,蘇軾在家給母親守喪,期滿後回京,又在科舉考試中獲得了非常好的佳績。到地方任職四年後,到回京師任職,在京城呆了沒幾年,蘇軾的父親又病故了,蘇軾又和弟弟,帶著父親回老家,給父親料理後事,又在家守喪三年。蘇軾還是非常孝順的,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本來可以在朝堂之上有一番大的作為,可是父母的接連病故,讓他的政治生涯耽擱了6年。
宋朝的地方官員,三年一調換,目的是防止地方官員紮根太深,勢利範圍太大。也真是因此,蘇軾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多個地方任職,任職期間,改革弊端,惠及百姓,頗受百姓愛戴,所以說,蘇軾不僅僅是詩文寫的好,他卻有大才。如果宋朝對蘇軾委以重任,或許真的可以改變天下弱宋的局面。
蘇軾在湖州時,給皇帝寫了一個湖州謝表,其實是秉公辦事,但是蘇軾是詩詞大家,文章裡多含個人情感,說自己生不逢時,有大才卻只能在地方管理百姓這些事務。由於情緒不滿政府的變法,諷刺統治者,朝廷百官開始議論蘇軾,要求治罪於他。蘇軾在湖州不過呆了三個月,就被當做犯人押回京師,在監獄裡呆了一百多天,受盡磨難,對立黨更是要殺死蘇軾,最後百官又請求赦免蘇軾的死罪,幸好趙匡胤立下不殺高官的規定,蘇軾才逃過此劫。出獄後蘇軾再次被貶,這次是黃州,官職相當卑微,甚至工資都不夠家用,蘇軾只好帶著家人開墾荒田,這就是他為什麼號東坡居士的原因。此時的蘇軾心灰意冷,不再奢望政治上的輝煌,開始遊歷山水,在赤壁古戰場寫下了赤壁賦等千古佳作。
縱觀蘇軾這一生,在江湖和廟堂之間來回奔波,雖有大才,卻在黨政之爭中多次自請外調。加上本人敢於直言諫言,又多次被流放。所以蘇軾的一生可以說是顛沛流離。但是他本人在地方任職的政績又非常好,修了蘇堤等一系列惠民工程,頗受百姓愛戴。
-
10 # 小楊記生活
眾所周知,蘇軾蘇東坡是北宋著名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更是廣為流傳於世。
蘇軾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年少便得到歐陽修的賞識,高中進士。字詞開始了自己的官宦生涯。蘇軾才華橫溢,很快就名動京師。由於自己性格的原因,自己才華外露,這便招來了很多朝臣的嫉妒陷害。在王安石實行變革之時,蘇軾認為變法過於急切,便大膽的上書皇帝,一吐為快。
而就在這時,朝中有一些人呈上了蘇軾的詩詞,栽贓陷害蘇軾,認為他有欺君之罪。皇帝便派人前去捉拿蘇軾,這便是著名的“烏臺詩案”。其中有這麼一首蘇軾的詩“恨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有人拿這首詩誣陷蘇軾,認為蘇軾不去尋找真龍(也就是皇上),卻偏偏要去地底下找別的龍。這分明就是欺君之罪。
被抓之後,同樣也有許多臣子為蘇軾求情,所以在被關押了二百多天之後,皇帝宣佈將蘇軾貶到黃州。而這,也是蘇軾這一生中的一個最重要的轉折點。
一開始的蘇軾是很寂寞痛苦的,但他卻也並沒有因此而消沉下去,漸漸地便融入了當地的生活中,蘇軾經常和當地的百姓們聊天耕作,在苦難中不斷地尋找樂趣。有這樣一首詩便是在這樣的境遇中寫下的“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這首詞可以當做是蘇軾在黃州五年間自我突圍的一個政治宣言。他宣言告訴世人,他已經自我突破出來了。這才有後面的井噴式的藝術成就。世事的風雨滄桑,草木的萬千變化,都被收納進蘇東坡的生命裡。假如他不曾遭遇“烏臺詩案”,心境必然會大大不同。不經歷那些痛苦與折磨,他不會知道“也無風雨也無晴”竟是讓人喜悅。也正是因為命運使然,蘇東坡才完成了真正的鳳凰涅槃,才創作出了這樣許許多多的詩壇奇蹟。
回覆列表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天才和全才,詩詞文賦書法繪畫無所不能,個個領域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他的詩在北宋和弟子黃庭堅並稱“蘇黃”,在南宋和陸游並稱“蘇陸”,是宋代理趣詩的代表人物。詞和南宋辛棄疾合稱“蘇辛”,打破婉約詞一統天下的局面,開創了豪放派的先河,提高了詞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使之和中國文學史上的高峰唐詩齊名,有開山之功。文,和唐二家宋五家合稱為“唐宋八大家",行文大氣澎湃文采深蘊與唐代大家韓癒合稱“蘇海韓潮”。他的書法是北宋四大家之首,在黃州時的行書“黃州寒食貼”,是繼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之後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繪畫和文同一起提倡“文人畫”理念,影響後世名家深遠。除此之外他甚至通醫學,後世合編了他和科學家沈括的醫書“蘇沈良方”,懂建築、服飾美學,西湖等已成不朽的名跡,他設計的子瞻帽一度風靡汴京。他是第一個建議用竹管連線給廣州建古代自來水管的人,他在杭州辦第一所公共醫院救助民眾,在惠州籌建育嬰堂收養棄嬰,為曝屍荒野的可憐人安葬禮祭。還有他的美食“著作”東坡肉東坡羹東坡餅之類的各種飲食在幾百年後的今天仍然活躍在我們的生活裡,他不僅是個奇才也是對生活津津有味悲天憫人的可愛的普通人。
後世崇敬喜愛他的不僅有居廟堂之上的高官大爵文人雅士,也有眾多普通的平民百姓們。
我認為這是個偽命題,就像如今的有些人,捐款時明明自己捨不得掏一分錢出來,可是富翁們捐了幾百萬一千萬時,有些人卻只當那是個數字,輕飄飄的,彷彿別人的錢是大風颳來的。同理,蘇軾的政治生涯也許曲折或者他的政治才能並沒有機會得到全面的發揮,但他並不是個平庸失敗的政治人物。
蘇軾從1056年進京,以21歲的年紀高中進士後,先後遇上母親和父親丁憂回鄉守孝了幾年,他的政治起點是鳳翔府判官,後升任密州知州,除了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和後來惠州、儋州的三次貶謫,他一直在地方上擔任知州以上的官職,為官斷事造福百姓在各地方誌上都一片讚譽,元佑期間回朝還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
他的政治才能不僅表現在他鍼砭時弊論述高明的政論文上,也在他為官任上所辦的各種實事。
蘇軾的人生成就無疑是普通人所不能期冀的。連他的政敵王安石也不得不感慨“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