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oy9Joy

    債務只是導火索,只是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基於如下幾點:

    一 緊張局勢始於大蕭條時期

    在珍珠港襲擊之前,日本和美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已經持續了近十年。

    在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裡,島國日本與世界其他地區隔絕,在20世紀之交開始了一段積極擴張的時期。1894- 1895年與中國的兩場戰爭和1904- 1905年的日俄戰爭的勝利,以及日本與盟國一起成功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都助長了這些野心。

    在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日本試圖通過強行進入中國來解決其經濟和人口問題。1931年,日本入侵滿洲。當國際聯盟任命的委員會譴責入侵時,日本退出了國際組織;它將佔領滿洲直到1945年。

    1937年7月,在北京的盧溝橋上發生的一場衝突,又開始了中日戰爭。那年12月,日本軍隊佔領了中國國民黨(國民黨)的首都南京後,開始了長達六週的大屠殺和強姦,現在被稱為臭名昭著的南京大屠殺。

    二 美國試圖阻止日本的全球擴張

    鑑於這種暴行,美國開始對日本實施經濟制裁,包括對飛機出口、石油和廢金屬等關鍵物資實施貿易禁運,並向國民黨軍隊提供經濟支援。1940年9月,日本與當時正與協約國交戰的法西斯政權德國和義大利簽署了《三邊條約》。

    在珍珠港襲擊之前,東京和華盛頓談判了數月,但沒有成功。雖然美國希望對石油和其他關鍵商品的禁運將導致日本停止其擴張主義,但制裁和其他懲罰措施實際上說服了日本堅持自己的立場,並激起了日本人民對西方繼續幹預亞洲事務的憤怒。

    對日本來說,為了捍衛其作為世界大國的地位,與美國的戰爭似乎已不可避免。因為勝算對他們不利,他們唯一的機會就是出其不意。

    三 除了珍珠港這樣的突發事件外,有一些長期的原因註定日本要攻打美國:

    1 部分是經濟問題。

    日本的人口在迅速增長。這個國家的食物供應不足。使問題更加複雜的是美國的大蕭條。他們的大部分出口都被送到了日本,當需求下降時,日本經濟受到了影響。儘管也有和平倡導者,但那裡的大多數政治家認為,擴張領土是前進的唯一道路。

    2 美國禁運

    日本侵略行為開始於1931年,當時他們佔領了中國的滿洲。他們還佔領了印度支那和其他土地。日本襲擊美國的部分原因與貿易禁運有關。由於英國及其盟友在歐洲與希特勒作戰,他們無法保護自己的殖民地。

    他們和美國一起決定實行禁運。這些措施包括停止所有鋼鐵和石油的運輸。這對搖搖欲墜的日本經濟造成了嚴重打擊。1941年,日本決定接管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油田。唯一的問題是駐紮在太平洋的美國海軍艦隊。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遭到轟炸。

    3 與德國結盟

    一些歷史學家指出,兩國之間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1940年9月,日本與義大利和德國簽訂了防禦條約。與此同時,美國於1941年與英國簽署了《租借法案》(Lend Lease Act)。因此,日本襲擊美國的一個原因是,在珍珠港事件發生之前,日本就已經與德國結盟了。

    有些人認為,珍珠港事件的發生是因為領導層認為戰爭不可避免。石油和貿易禁運,以及要求美國幫助英國的壓力,都只是跡象之一。當日本人佔領中國部分地區時,羅斯福總統毫不掩飾他的不快。由於擔心美國可能會保護其他歐洲殖民地,他們決定先進攻。從這個角度來看,日本襲擊美國的原因是為了確保他們在一場不可避免的戰爭中先發制人。

    5 征服亞洲

    另一個原因是他們想在亞洲做希特勒在歐洲做的事情。在20世紀30年代,日本海軍是太平洋地區最強大的海軍。它的官員知道歐洲人無法保護他們的殖民地。美國又回到了孤立政策。此外,全球正處於大蕭條時期。

    如果希特勒在歐洲取得成功,那麼毫無疑問他們在亞洲也能取得同樣的成功。唯一的障礙是駐紮在珍珠港的美軍。

  • 2 # 小熙看鞍山

    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二戰日本打美國和債務沒有關係。

    從1931年九一八開始至1941年珍珠港事件日本已經進行侵略戰爭十年有餘。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自然災害不斷的國家。現代戰爭拼的是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資源儲備,作為戰爭血液的石油如果供給不足,會導致陸軍的機械化部隊和運輸部隊的物資無法供應前線,聯合艦隊的所有艦艇都將處於停滯狀態,這無疑對日本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日本北進進攻蘇聯的計劃受挫,只有進攻東南亞掠奪石油、橡膠等戰爭資源。而日軍進攻東南亞對歐美國家殖民地影響非常之大。所以美國凍結了對日的貿易,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因此日美兩國奉行完全對立的東亞政策。這使得日本必須孤注一擲擊敗美國,打通東亞的海上石油運輸線,確保戰爭能繼續進行下去。日本是一個在海上吃到甜頭的國家,甲午戰爭、日俄戰爭都是如此,深知海權的重要性。所以日本聯合艦隊以偷襲的形式進攻了珍珠港,日本不宣而戰的襲擊把美國這個工業強國捲進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 3 # 平淡平安平和平心

    二戰日本打美國,是侵略野心澎漲所致。日本想侵佔中國、東南亞、以及海上諸國,太平洋上佔據美國諸島,成為日不落國,這是主要原因,哪有欠債之說。

  • 4 # 第幾級

    侵華戰爭初期,日本為防止國際干涉,在力求“不損害第三國在華權益”外,尤其注重維護其與美國的“親善關係”,其目的在於:一、保障石油、廢鐵等戰略物資的進口;二、破滅中國對美援的“幻想”。

    但隨著日本獨佔中國野心的膨脹,及其對中國腹地的佔領,不可避免地侵犯到美國利益。

    從1938年開始,日本為斷絕外國援華通道,封鎖中國沿海,日軍攻陷南京時,甚至炸沉了美國軍艦“帕奈號”與三艘美國油輪。據美國統計,至1938年12月為止,日本侵害美國在華利益的事件,即發生了296起。

    在“帕奈號”事件後,美國國內開始有人要求制裁日本,辦法是援助蔣介石,並同時對日本進行貿易制裁。”雖沒能通過對日本的大規模製裁,但還是批准了限於航空裝置的“道義禁運”,及對中國的2500萬美元“桐油貸款”。

    美國政策的轉變,讓日本大為不安,但他們不願就此放棄在中國獲得的侵略成果,一再擴大對英美在華利益的侵犯,1941年1月,《美日通商條約》期滿,不再續約;1940年7月,美國開始對日本禁運航空燃料、潤滑油和高熔點廢金屬,日本“南進”,與美國在太平洋上的矛盾日趨激化,只能訴諸戰爭

    1940年7月,日本確立“南進”方針。阻斷滇越公路,強行進駐法屬印度支那北部,威脅東南亞。為警告日本,遏制其進一步行動,當年10月,羅斯福禁止廢鋼鐵運往日本;12月,又將鐵礦石、生鐵、鋼等列入禁運範圍。

    美國加大了對華援助。其中固然有同情中國抗戰的因素,但更多的還是基於美國自身利益的考量。中國最大限度地牽制了日本“北進”與“南進”戰略,保障了英美在遠東的利益。如果美國犧牲選擇中國,同日本妥協,最後必然損害美國核心利益。

    作為談判基礎,美國訂立了四項原則,要求尊重各國主權,不干涉他國內政,支援門戶開放,維持太平洋地區現狀。日本對此全部無法接受。

    1941年7月,日本做好“不惜與英美一戰”的準備,併入侵法屬印度支那南部。美國對此做出了強硬迴應,凍結日本在美全部財產,實行石油禁運。

    談判的最後階段,對美有限讓步的主張,在日本都得不到支援,以至無法同美國達成任何共識。留給日本的選擇只有兩個,要麼從中國退出,承認失敗;要麼“南進”——既能切斷中國外援,又能從東南亞獲得石油等物資。

    12月1日,日本御前會議認定“美國已徹頭徹尾地成為蔣介石的代言人”,如果不再採取行動,“日清戰爭、日俄戰爭和中國事變以來的一切成果統統將付諸流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

    從以上美日兩國走向戰爭的歷程來看,美國逐步擴大對日本的禁運,而加大對中國援助,出發點是對自身利益的維護。正因為日本無所顧忌地侵犯美國利益,才導致美日矛盾激化,最終爆發戰爭,根本就不是債務的問題。

  • 5 # 臧翁說史

    二戰期間日本打美國不是因為債務問題,而是因為美國阻礙了日本的擴張。首先,日本是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在那個時期,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殖民地,即擁有自己的“資源產地”和“商品傾銷地”。但世界已經被首先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國家瓜分完畢,日本想要發展就必須從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飯盆”裡奪食。其次,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不得不在實力還不強的時候就對外擴張,而且對外擴張就必然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抗。當然,美國等西方國家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也必然要抑制日本的擴張。

    當時的基本脈絡是:

    美國開始有人主張援助蔣介石,對日本進行貿易制裁。但受到孤立主義勢力的影響,美國沒能對日本進行大規模製裁。只是經過主戰人士的努力,批准了部分“道義禁運”和對中國政府2500萬美元的貸款。

    美國政策這一點點的轉變,竟然讓日本大為不安。他們不願放棄在中國的侵略成果,不斷擴大對英美在華利益的侵犯。歐戰爆發後,美國對日政策日趨強硬,1940年7月起美國對日禁運航空燃料、潤滑油和高熔點廢金屬,1941年1月,《美日通商條約》期滿不再續約。

    1940年下半年,日軍為阻斷滇越公路,進軍法屬印度支那北部,直接威脅東南亞。當時美國為保住自己的資源進口,禁止廢鋼鐵、鐵礦石、生鐵、鋼等產品運往日本。同時加大對中國政府的援助。

    1941年,美國雖然與日本出於針鋒相對的狀態,但依然希望通過談判和禁運讓日本有所收斂,避免美軍直接參戰。日本則想讓美國在中國問題上讓步,美國要求日本尊重各國主權,不干涉他國內政,支援門戶開放,維持太平洋地區現狀。當然,頭腦發脹的日本天皇和軍國主義政府是無法接受這些條件的。

    1941年7月,日軍入侵法屬印度支那南部。如果日本繼續動作,必將佔領新加坡、荷屬東印度、美國殖民地菲律賓。就此,美國決定凍結日本在美全部財產,實行石油禁運。留給日本的選擇只有兩個,要麼從中國退出,要麼“南進”,切斷中國外援,從東南亞獲得石油等物資。

    1941年12月1日日本御前會議做出最後的判斷。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給了美國一個很好的開戰理由,並將美國拖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 6 # 人類歷史故事

    日本國土面積狹小,資源匱乏,石油和鋼鐵等戰略資源嚴重依賴進口。作為列強後起之秀的日本,處處被歐美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卡脖子;在國內武士道精神和軍國主義的狂熱精神驅使下,日本逐步制定了擴張領土和殖民地的計劃。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之所以進攻美國,債務只是一個小到可以忽略的原因。回顧歷史可知,日本通過發動戰爭迅速成為世界強國,二戰日本打美國只是其戰略擴張的一部分。

    第二次,1904年-1905,年日本發動日俄戰爭,日本舉全國之力,一舉擊潰俄國太平洋第一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打敗號稱世界第一的沙俄陸軍,俘虜8萬沙俄戰俘,勢力擴張到庫頁島。此次戰爭使得日本成為了帝國主義新興列強,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第三次,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出兵中國青島,打敗德國,接管德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島嶼。日本勢力伸向太平洋島嶼,與英美法等傳統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產生利益衝突。

  • 7 # 使用者聽鬆閒人

    二戰,日本於1944年12月7日凌晨突襲珍珠港事件,壓根不存在債務問題,八竿子挨不到邊。

    1944年,日本的擴張野心將戰火燒遍了整個亞太地區,特別對越南西亞等地區的佔領,這就損害了英法美的殖民利益,於是以英美為首的盟軍照會日本,要求日本全線撤出這些地方,回到1937前的中國東北地區。

    當然,日本的目的就是與軸心國的希特勒分治世界,於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擬定了制裁方案,禁運一切軍需物資,其中就有廢鋼鐵和石油。本來,這些物資一直是由英國、荷蘭等國提供的。現在倒好!沒了這些物資,日本的戰爭機器就沒法運轉…。

    石油對日本來說一直是個心病,日本不產石油,於是日本的戰艦半年後將趴窩。這對於日本的全球戰略受到了極其嚴重的摧殘。

    於是,在日本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的策劃下實施了珍珠港事件,美國向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打響。此後,希特勒也向美國宣戰,造成了希特勒二線戰爭的被動局面。

    發動戰爭是邪惡的,正義必然是人類的主導意識。日本、德國的失敗也就是自然規律。

  • 8 # 全是大實話

    二戰中,希特勒在聽到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後,氣得將檔案都摔了,大罵日本人是“豬”,因為希特勒知道,招惹了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具實力的國家,他的鷹霸全球的夢想,基本上是破滅了。

    日本也不會不知道招惹美國的後果,但是為什麼非得孤注一擲?實際上與當時的太平洋形勢極有關係。

    日本不得不打美國的原因,主要有:

    1,為了保證日本的海上貿易線,補給淺的暢通。當時日本已侵入菲律賓,緬甸,高棉,以實現對中國的包圍。但美軍駐紮珍珠港,關島,菲律賓,掐死了日軍貿易與補給的海上通道。

    2、當時的日本已經意識到,東方文明必然會與西方文明有一次決定世界文明的會戰,而參戰的雙方是東方文明的代表日本與西方文明的代表美國和英國。

    3,由於日本本土資源匱乏,加上中國頑強抵抗,打亂了日本計劃。資源制約著日本的軍事行動,而本國橡膠進口產地就是美國控制的南亞地區,為了不受制於人,發動了軍事行動,把美國拉入二戰中。

    4,山本深知美國的實力,所以反對對美國開戰,但日本軍部執意執行,最後山本出了一個計劃偷襲珍珠港。但是山本自己也清楚,他只能為日本贏得6個月的

    時間,而事後的一切都證明了山本的正確。

    所以後來有史學家猜測,雖然“偷襲珍珠港”由日本人執行,但是是美國策劃,美國以犧牲三千軍人為代價,找個合理打擊東方文明的理由而己。所以在宣佈中立同時,早已參戰,打擊日本在海上一切目標,逼迫日本鋌而走險,實際上大局早被美國掌控。

    後來的發展,又不能說這猜測毫無理由。

  • 9 # 我愛東北

    二戰時日本功打美國,不是因為日本欠美國的債務。在當時,國與國之間債務是很小的,不像今天世界經濟聯絡的這麼緊密,在當時日本不欠美中國人的債。功打美國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中日甲午戰爭;日本戰領北韓、臺灣省;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在山東打敗了德國,山東成了日本的勢力範圍;一九三一年九月一八日開始陸續佔領了中國東北;這一系列的“成就”,確實使日本得到了長足發展壯大,成為世界強國。日本幾十年來的發展太順利了,也完全出乎他自己的預料。因此,在日本上至政府下至國民,都產生了一種驕傲的情緒,那就是一切事情沒有戰爭解決不了的。

    二.日本在戰領中國東北以後,東北也就是“滿洲國”,雖然給日本這個缺乏資源的國家提供了大量的資源,但慶幸的是東北的石油沒有被日本發掘出來。而日本要繼續擴大它的戰爭範圍拓展更多的疆土,對日本來說最急需的就是石油。

    三.而為了解決日本急需的石油以及橡膠等資源,就必須向南發展佔領東南亞,而在太平洋地區強大的美國海軍就是日本實現其向南擴張的最大障礙。

    四.盲目自信,妄圖靠閃電戰投機取巧打敗美國。日本雖然是世界強國,但是比起美國雄厚的工業基礎還是略遜一籌。戰爭打的是綜合國力,日本與美國比較起來,又恰恰落後美國。

    正是由於以上幾點原因,是日本在二戰時攻打美國的原因。

  • 10 # 阿坤看點

    我是阿坤,帶你用不一樣的視角看問題。

    我認為日本打美國只是野心的驅使而已,最終自大的結果。

    日本不願放棄1941年日本10年侵略取得的成果,反而可以用戰爭決定勝負。

    日本當時由於過度膨脹,已經在美國的邊界內,美國對日本採取了貿易禁止措施,使日本陷入石油供應中斷的狀態。當時日本的石油儲備很低,如果石油供應繼續中斷,大型軍用機器,尤其是艦隊,將處於無法連線的狀態。

    美國通常解除禁令的條件是,日本放棄侵略性(中國館內和越南),返回滿洲,但不願或不敢做出這樣的決定。

    當時,日軍決定逐步撤出館內,但由於好戰的下層軍官們的包圍,撤軍不僅沒有實現,還趁法國被德國征服的機會,進行了越南合併。在這樣的勝利環境中,最高階層沒有勇氣做出放棄勝利果實的決定(也許一個也沒有執行)。

    因此,談判最終變成了戰爭,最終,談判只是麻痺美中國人的手段。

    當然,認為只有日本才能一個人戰勝美國(與英國聯合)是不對的。日本人雖然瘋狂,但沒有狂熱到這種程度,也沒有想過自己戰勝美國這個巨大的物體。

    自願向美國宣戰似乎是荒謬的(在當時統治精英內部,已經有很多人感到愚蠢,更瞭解資源對比的公務員越反對日美戰爭),主要有兩個支援點。

    日本人的出人頭地歷史是從突襲海上力量優勢的敵人開始的戰爭,因此,中日戰爭、日俄戰爭等,過去的經驗告訴日本人,如果覺得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就要主動推進戰爭,沒有宣戰,敵人就會突然打最好的戰果,一舉一動就能確保主導權。

    所以這次,他突襲了美國太平洋艦隊,掌握了海權,然後利用其優勢地位,繼續打擊敵人,使敵人妥協。

    第二,德國華麗的勝利。

    日軍佔了明顯的戰場優勢,經過場外強國的壓迫和調停,終於獲得了對我方有利的和平的日本,這次也寄希望於德國。

    德國征服西歐、襲擊莫斯科市的樣子在日本很有可能成功,如果德國實際征服蘇聯,日本軸就能戰勝美國,征服美國。日本的政策制定者們因為過去的成功經驗和德國結成同盟而畏縮,所以按照日俄戰爭的先例,下定了對美國主動進攻的決心,結果似乎完全充滿希望,日本也因此遭受了慘痛的失敗。

    一般來說,當時日本已經被狂熱的軍官俘虜,高層根本無法阻止(甚至基本),而日本貧乏的資源現狀使他們無法控制戰爭規模,只需一次戰爭就能確保資源,維持戰爭機器。

    過去一般認為日本海軍不同於保守主義者、親美、粗暴的野蠻陸軍,但在對美國發動戰爭方面,海軍也是支持者。

    這並不奇怪。因為節目和夢想破滅了。當時海軍艦隊被認為是日本安全的最大保障。日本的國家尊嚴當時基於海軍的光榮,美國的通商禁令使海軍無力,暴露了海軍必須依靠外部供給才能生存的殘酷現實。如果海軍是空中樓閣,即使說是日本帝國,也不過是一場黃粱夢。

    在海軍精英的眼裡,即使這次妥協,海軍的從屬關係也沒有改變,威脅依然存在。IJN,甚至整個日本都不願陷入這種從屬狀態,因此海軍從擴大侵略的原反對轉變為支援對美戰爭的一方,決心一定要佔領石油豐富的東南亞,讓海軍自行維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秦始皇到溥儀,哪個皇帝年號取的最好?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