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跪射俑

    漢武帝時才使用年號。

    我認為是開元(唐玄宗的年號)。

    盛世大唐可謂是中國古代史的一個巔峰,其中的故事至今仍令人回味。而說到唐朝的盛世,最值得稱道的,莫過於“開元盛世”。其實,“開元盛世”這一說法並不完全準確,它應該是以“開元之治”為基礎,以開元、天寶兩個時期為時空範圍的治世,稱之為“開天盛世”更為準確。明末清初之際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曾說過:“開天之盛,漢、宋莫及。”那麼,這個被後世津津樂道的盛世,究竟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

    01

    一看農業

    大詩人杜甫在回憶“開元盛世”時,曾不無感慨地寫道:“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確實,戶口的多少,在以農業為本的古代,直接關係到生產力和經濟水平的高低,是綜合國力強弱的決定性因素。開元、天寶時期,因為社會秩序穩定、治安環境良好,戶口數相比初唐時期有了大幅度增長。

    這期間,唐朝進行過六次全國性的戶口統計,具體數字如下:

    1、開元十四年(726年),7069565戶,41409712口;

    2、開元二十年(732年),7861236戶,45431265口;

    3、開元二十八年(740年),8412871戶,48143690口;

    4、天寶二年(743年),8525763戶,48909800口;

    5、天寶十三年(754年),9069514戶,52880488口;

    6、天寶十四年(755年),8914709戶,52919309口。

    要知道貞觀之初,唐朝戶口數僅為38萬,天寶十四年的891萬戶,比之多了二十餘倍。殷實的戶口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大量荒地被開墾。據估算,到天寶末年,全國耕地在800萬到850萬頃上下,相當於今天的6.2到6.8億畝,這使得糧食產量富足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正如杜甫詩中所寫的那樣: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再來看水利。農業社會中,水利無疑是命脈。玄宗即位後,規定各地政府必須每年定期檢修溝渠堤壩,酌情建設新堤,仲春則疏通河道,至孟冬結束所有工程。經過長年累月的修建,到天寶末年,天下共計有水利工程達300033559處!

    這些水利工程,大者可灌溉農田幾千頃,少的也達百餘頃,加上不知名的小河小渠,在蜀地、關中、黃河中下游等主要糧食產區,水利網路極為發達,為農作物的生產提供了有利保障。開元十三年(725年),因連年豐收,東都洛陽米價僅為十錢一斗;到天寶五年(746年),降至五錢一斗。

    02

    二看手工業

    得益於發達的農業,夯實的經濟基礎,開天時期官、私手工業極為發達。

    當時的紡織印染品,包括布、絹、帛、錦、羅、綺、紗、綾等十餘種,編織品有繩、纓、綬、組、絛五大類,玄宗妃子柳婕妤的妹妹發明了鏤版印花工藝,可以印出織機織不出來的精美圖案。

    在瓷器生產方面,當時的名窯遍佈全國各地。越州窯、邢州窯、鼎州窯、婺州窯、嶽州窯、洪州窯等都是當時享譽天下的名窯,生產出的瓷器包括青瓷、白瓷、黃瓷、褐瓷等等不一而足。“茶聖”陸羽在他著名的《茶經》中,已經將瓷色和茶色是否相匹配作為判定瓷器等級的標準,而黃、綠、白、赭、藍五色交映的“唐三彩”也開始大量燒製。

    03

    三看文藝

    要說開天時代最引人入勝的藝術,莫過於由楊玉環領舞、將天上勝景移入人間的《霓裳羽衣舞》。此舞一經上演,便引起京城轟動。還有那個出自民間、以舞劍而名滿天下的公孫大娘,被人譽為劍器動四方,天地為之低昂。梨園高手李龜年,一動歌喉,就讓聽者如痴如醉,繞樑三日,喝彩之聲不絕。

    開天時期書家林立、眾派紛呈,書法風格由初唐方整勁健趨向雄渾肥厚,體現了盛世之景、盛世之勢。真草更徹底地擺脫了王家書派的束縛,形成自己的新風格。這時出現了張旭、懷素、顏真卿和柳公權等名家,他們分別在狂草和楷書方面開創了新的境界。當然還有得小篆真意的李陽冰,以及皆能寫八分體的鄭遷、鄭逾、鄭遇三兄弟。丹青高手,有善鞍馬畫的曹霸、韓幹,有善仕女畫的張萱,有善青綠山水畫的李思訓,有善水墨山水畫的張璪,有善花鳥蟲獸畫的李湛然。他們用手中的筆,描繪出了另一番繁花似錦,成為古代藝術發展中有廣泛和長遠影響的巨流。

    04

    四看唐詩

    說起唐朝最興盛的,莫過於詩。開天時期,人們能夠例舉出一連串至今仍耳熟能詳的大詩人:賀知章,孟浩然,岑參,高適,王昌齡,張九齡……他們或寄情于山水鄉村,或馳騁於大漠戈壁,或感嘆於官場與生活的無奈彷徨,其作品或精麗華美,或雄健清新,或興象超妙,或韻律和諧,體現的無不是盛世的璀璨。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合璧,造就了唯一的王維。

    文壇上,賦與散文的大師也是層出不窮,最負盛名的,是以“燕許大手筆”並稱的張說、蘇頲,其次可推蕭穎士、李華。

    當然,還有中華文化史上永遠的巔峰,那就是“仙”與“聖”——李白和杜甫。他們不止在那個時代盡顯風流,不止是那個時代的驕傲,更是泱泱中華的驕傲。直到今天,在許多歷史人物的評價已經完全推倒重來的大背景下,他們仍然是超一流的人物,仍然是不可比擬的“仙”與“聖”。

    一個只持續了數十年的時代,竟有如此多的大才湧現,當真是千古獨步。

    巨大的國力,使開天時期的唐朝實現了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流。這是一個空前的盛世,是大太平、大富強與大氣象的有機結合。當然我們不應忘記,這樣的盛世,離不開唐玄宗的努力。玄宗本身是一個大才子,從藝術到政治,從治國到娛樂,事事在行、樣樣精通,這在歷代君王中都是罕見的。正因為他有大才,才生出大氣量,不怕別人超越他,更不擔心有人威脅他。他敢於尋才、敢於選才、敢於用才,敢於人盡其才。儘管安史之亂的爆發,抹去了人們對於盛世大唐的所有願景。但不可否認的是,憑藉締造出這樣一個前無古人的繁華,唐玄宗也足以躋身偉大君主的行列而名垂青史了。

  • 2 # 咕嘟趣話

    首位使用年號的皇帝是漢武帝,而非秦始皇。

    咕嘟君有一個特別喜歡的年號,可惜的是,歷史卻給了他最差的評價。

    年號作為帝制專制時代的產物,凸顯出了每位皇帝執政的特色。年號作為皇帝的代名詞,更多的則選用溢美之詞,它們大多來自於四書五經等古代典籍,同時它們也被皇帝賦予了對國家的展望之情。

    要說在諸位帝王中,選一個最好的年號的話,我認為非隋煬帝楊廣的年號“大業”莫屬。

    一般皇帝登基時所用的第一個年號,都是有大臣們草擬幾個,然後由皇帝親自敲定,而楊廣的這個年號,則完全是他自己給自己選的。“大業”年號共使用了十三年,其名稱來自《易經·繫辭上》:“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可以看出,楊廣想借年號之意,完成一個前無古人的偉業,而這副描繪著帝國大業的藍圖,在他心中已經存在好多年了。

    為了這個帝國大業,楊廣從做皇子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行動了。

    開皇九年,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平陳大業,可想而知,楊廣在此次的戰役中,並非最貴公子,而平南陳則是他此生大業的一個開端。

    二,奪太子位

    楊廣這個人,從他做晉王的時候就能知道,此人若掌握了大權,天下必將風起雲湧,他能為了太子之位,處處隱忍,能把自己的愛好藏得如此之深,而這一藏就是二十多年,試問,世間有如此大自制力的能有幾人。

    所以楊廣這種人非常可怕,他就屬於那種,為達目的可以放棄全部自我的人,這種人做事只有兩個極端後果,要麼成功要麼失敗。

    可是縱觀歷史,人要想成大事,就必須要有強大的自控力和魄力,而失敗的,反倒是那些瞻前顧後的人,所以楊廣的骨子裡就要求他這麼做。

    首先,經過一百對年年南北大分裂,使得南方經濟已經開始有超過北方的趨勢,而且隨著戰亂,北方人口銳減嚴重,所以大運河的修建,方便了南北溝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穩定政權的作用。

    其次,長安偏居西北,與東南地區相隔甚遠,所以楊廣便選擇遷都洛陽,而大運河的中間段正好是洛陽,從而使得洛陽不單居天下之中,還成為了陸上和漕運的樞紐,如此一來對各地便更好的管控。

    再次,在楊廣的人生藍圖裡,北擊契丹東北征高句麗西南平吐蕃,都是他開疆拓土必須要做的事,而如果要向北作戰,必定需要大量的後勤供給,而大運河的修建就是為了供給大軍做的準備。

    最後,歷來有作為的君主,在功成名就之後,都會進行天下巡遊,他們要親眼看一看自己這一生的功績成果,而大運河也能很方便楊廣,通過水路南下北上,當然這最次要的一條,卻背後是描寫為主要的了。

    其實唐代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隋朝給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楊廣先是出兵滅了吐谷渾、然後是大敗契丹、向南又打到了越南,雖然徵高句麗出兵了三次未能成功,但卻在一定程度上,使高句麗元氣大傷,並且給唐徵高句麗留下了寶貴的作戰經驗。

    不過縱觀楊廣的一生,他所做的事卻值得我們肯定,而他也確實把大業完美的融入到了血液中,所以我認為,楊廣的年號大業,是所有皇帝中選擇最好的一個。

  • 3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朱元璋的洪武。

    歷史上年號的數量其實非常多,梁啟超在《新史學•論紀年》中說:“以齊氏《紀元編》所載年號,合正統膺偽計之,不下千餘。”加上年號取字大多非常講究,所以好聽、大氣的年號數不勝數,洪武只是個人之見,更多的是因為洪武皇帝朱元璋本人的成就。

    算起來,年號的誕生是晚於帝制的,王朗曾言:“古者有年數,無年號,漢初猶然。”可見秦始皇沒有年號,漢高祖、漢惠帝、漢文帝等等也都沒有。

    那個時候,實行的是君主紀年法,新君即位後,往往會於次年改元,稱元年,隨著在位年數依次往後推,稱二年、三年、四年。當君主去世後,紀年前面加上君主的諡號以作區分,比如《左傳·隱公元年》,說的就是魯隱公元年的事。

    《史記·秦本紀》載:十四年,更為元年。

    這種方式漢朝學會了呀,漢文帝、漢景帝都曾改元。

    《史記·孝文字紀》載:十七年,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壽”。於是天子始更為元年。

    為表區分,前一個元年稱元年,後一個元年稱後元,如漢文帝之後元年,如果前後稱呼不同,可以加稱呼,比如秦惠文君元年與秦惠文王元年。

    漢景帝比父親更進一步,改了兩次元年,於是有元年、中元年和後元年,到了漢武帝這,改元次數更多了,上中下不夠用了,可一元、二元、三元這也太難聽了,怎麼辦呢?

    年號就這麼出來了,漢武帝是年號的發明人與最初體驗者,用過以後大家都覺得不錯,就沿用了下來,一直到帝制被廢除,年號才消失在中國的歷史舞臺,隔壁的日本則至今還在用。

    兩千多年間那麼多年號,總有些是比較另類的。

    第一,神獸類,因為改元往往是國家發生了大事或者祥瑞,神獸就是祥瑞,所以神獸類年號在歷史上非常扎眼,比如上面的元狩就因為得了一隻神獸,漢朝後面還有元鳳、五鳳、黃龍等年號,漢朝以後更是放飛理想,出現了白雀(後秦姚萇)、神龜(北魏孝明帝)、大象(北周靜帝)等年號。

    第三,撞車類,這類年號在古代是有美好寓意的,但在現代,因為跟一些有名的名詞撞在一起,顯得比較特別。比如撞名企的嘉禾(東吳孫權),撞地名的大同(梁武帝、遼太宗)和保定(北周武帝),撞國號的大明(南朝宋孝武帝),撞名詞的和平(北魏文成帝)、文明(唐睿宗)和中統(元世祖)。

    第四,時代變化類,這類年號同樣是古代美好現代變味的,比如晉安帝的大亨、梁簡文帝的大寶,梁武帝的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武則天的如意、長壽、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神功、大足等等,曾經高大上的詞,在現代看來一股土味。

    當然,絕大多數年號其實都是寓意美好的,古今皆然,比如漢之鴻嘉、永平、建安,隋之開皇、大業,唐之貞觀、咸亨、鹹通,宋之淳化、鹹平、嘉定,元之延佑、至治、泰定,明之永樂、宣德、弘治,清之康熙、乾隆、嘉慶。

  • 4 # 老劉

    自秦始皇到溥儀止,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每個登位的皇帝都把首先建立皇帝年號作為重大國事來抓,以此建立起至高無上的帝王權威。作為五千年的中華帝國時代中國皇帝的專有產物,伴隨著現今文明社會,早已成為歷史,但年號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它是中國歷史中的精神文化遺產。

    先秦至漢初無年號,漢武帝劉徹繼位後,始有年號的出現,始創年號元狩,並追建元狩以前年號為建元、元光、元朔。此後形成制度。

    中國歷史上的年號,據統計數目在數百以上。梁啟超的統計是316個;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國歷史紀年表》的統計是500多。而其中歷史上最有名的10個皇帝年號分別是:建元、狩、甘露、建武、建安、貞觀、洪武、永樂、康熙、乾隆。

    在這10個最有名皇帝年號中,曾經為此起過年號的幾位皇帝都在在位期間,都為了安邦治國而分別採取了各種有利於發展經濟,和稭社會,繁榮文化,修生養息的一系列有益政策和措施,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振興建立了不朽功勳,作出了重大貢獻。

    但在這10個有名年號中,我對唐太宗起的“貞觀”年號評價最高。因為一是“貞觀”這兩字起名很有講究,即,貞觀”兩字取自《易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這兩字表示天地之道,也就是天地間萬事萬物的發展是有其一定的客觀規律的,這規律就是“正”。以現代語言來說,就是人們只要遵循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大自然諧調發展就能成功;二是唐太宗登位以後,從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出發,以隋亡為鑑,密切地注視著民心、民情和民意,緊緊地團結周圍的文武大臣,先後實行了一系列比較開明的政策,在短短的數年之內,就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經濟和文化得到較好的恢復和發展,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風氣。所以史學家們就把這一段歷史時期譽之為“貞觀之治”。

     

     

  • 5 # 飛翔的小白鴿

    康熙——乾隆!還是選康熙吧!沒有康熙就不會有乾隆!

    一部康熙王朝讓大家對清朝的歷史尤其是康熙這個皇帝有了深入瞭解!康熙在位61年,對於中國的歷史,對於世界的文明史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一、 削平三藩,殲滅前明餘孽鞏固統一。

    二、 收臺灣,立下民族大功!

    三、 反擊沙俄侵略,簽訂尼布楚條約。

    四、 親征朔漠蕩平格爾丹,和善蒙古。

    五、 重農治河,興修水利。

    六、 興文重教,編纂典籍

    盛世明君 天之驕子 文治武功 豐功偉績 千古一帝!

    康熙,這兩個字耳熟能詳,家喻戶曉,最能引起大家注意的就是他是中國歷史上在位年數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並創下了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而歷史上有名的盛世也不多,所以創下文景之治,光武中興,開皇之治,貞觀之治的皇帝們都沒有康熙和乾隆為大家所熟悉!

  • 6 # 細說簡史

    年號是指皇帝用於紀年的名號。年號被認為是帝王正統的標誌,稱為“奉正朔”。一個政權使用另一個政權的年號,被認為是藩屬、臣服的標誌之一。

    開元握圖,永鑑前車。景氣融朗,昏氛滌除。政才勤倦,妖集廷除。先民之言,‘靡不有初‘。立即磨難,繼承大業

    1、李隆基為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他儀表雄偉英俊,少年時便英明果決,曾當著祖母女皇武則天的面放言此乃“吾家朝堂”,武則天惜其才竟不加罪,被視為李氏皇族千里駒。 其伯父唐中宗李顯死後,李隆基暗聚才勇,結交禁軍萬騎將領,發動“唐隆政變”,誅除韋皇后及其黨羽,擁立自己父親李旦復位,因其功高,他的長兄李憲主動退讓,力薦他為太子。

    2、而李旦也以星象預示,數年後即讓位於他。 李隆基即位後,發動“先天政變”,誅除太平公主集團,終結自武則天起持續數十年的唐朝女禍。又先後任用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賢明良臣為宰相,革新吏治,精簡政府機構,嚴格考核官吏,檢田括戶,打擊豪門兼併土地,因此國家政令統一,社會安寧,東西方交流暢通,經濟殷富,達到大唐開國以來最高峰。 當時西京長安、東都洛陽米價一石不到二百錢,布帛等生活必需品同樣廉價,百姓們人人生活富足,戶戶安居樂業。

    3、而全國各州各縣,倉庫裡都堆滿了粟米和布帛。收藏天下賦稅的長安“左藏”府庫,財物更是多如糞土。 而從長安一直到蔥嶺以西,直達波斯、大食甚至東羅馬帝國的絲綢之路,有大唐騎兵常年遊弋,各方胡騎不敢侵犯,馬匪更已絕跡,商人旅者行萬里之路,也無需隨身攜帶兵刃防身,一路上村落相望,田野相連,昔日荒蕪的河西、隴右地區,更如江南魚米之鄉一般富饒。

    開元盛世

    1、李隆基雖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後,徹底鞏固了皇權,但當時的形勢不容樂觀:兵變大大地傷了朝廷元氣,吏治的混亂、腐敗亟待治理。所以,李隆基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賢能人做宰相。在這方面,李隆基眼光精準,能夠根據時代需求來選拔賢才。

    2、李隆基不僅慧眼識賢相,還對吏治進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機構的辦事效率。他採取了很多有效措施,第一,精簡機構,裁減多餘官員,把武則天以來的許多無用的官員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節省了政府支出。第二,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加強對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糾舉違法官吏,嚴懲不怠。第三,重新將諫官和史官參加宰相會議的制度予以恢復。

    3、李隆基認為郡縣的官員是國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國家形象。所以,李隆基經常對縣官親自出題考核他們,確切地瞭解這些縣官是不是真正地稱職。如果考試優秀,可以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實,也會馬上遭到罷黜。李隆基知人善任,賞罰分明,辦事幹練果斷,這是他能開創開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結語

    1、玄宗李隆基不僅極有膽量和魄力,而且精通治國方略,深知用人乃治國根本,而且其也很善於發現人才。

    2、正是由於開元初期君臣一體,上下同心,全國經濟迅速繁榮,迎來了"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開元盛世。

  • 7 # 盛廣學雜家雜論

    祝看到這篇文章的讀者,

    家庭“順治”

    生活“康熙”

    品德“雍正”

    創業“乾隆”

    萬事“嘉慶”

    前途“道光”

    財富“咸豐”

    內外“同治”

    後代“光緒”

    祖國“宣統”!

  • 8 # 靠譜的歷史

    要說哪個朝代的年號取的好,個人覺得,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貞觀

    我們對李世民的貞觀年號很熟悉,因為貞觀之治在歷史很出名。貞觀取自於《易經》中的“天地之道,貞觀者也”,貞,正也;觀,示也。貞觀就是以正示人的意思。李世民這是在向天下人宣佈他要建一個弘揚中、正大道的完美治世,最後也是真做到了!

    年號是由漢武帝首創,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年號大多寓意深刻,包含了皇帝對國家發展的一種新的期望。除了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其他朝代的皇帝都不止一個年號,比如漢武帝11個年號,武則天甚至高達17個年號,到了明清兩朝,年號就保持一個皇帝一個了。

    而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以及南韓、越南由於已經廢除君主制,因此已經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和北韓使用的主體紀年也常被誤認為是年號。

  • 9 # 空忌A

    漢孝武帝的元封和元狩

    漢孝宣帝的黃龍

    漢光武帝的建武

    漢孝明帝的永平

    唐太宗的貞觀

    宋太祖的建隆

    明太祖的洪武

    明成祖的永樂

  • 10 # 高覃

    我個人比較喜歡明成祖朱棣的年號“永樂”,這基於我小時候看過的一部電視劇。大概是2005年左右,那時候穿越歷史劇還是挺新潮的玩意兒。直道2010後看穿越的才多起來,直至現在電視劇基本上都有穿越的梗兒。這也可以看出來古代的意識束縛是很嚴重的,人是生而不平等的。

    為什麼是“永樂”?主要還是由於朱棣這個人。

    我對朱棣的個人歷史比較深刻的是他起兵清君側,說直白一些就是和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爭奪地位。以現代人的思維和看法很難去解讀當年朱棣心中起兵的初衷,我只能從個人的主觀臆想去勾勒一代君主的輪廓。我想建文帝若不“削藩”,朱棣可能也不會“清君側”,至少沒那麼快。

    雄才大略的人即便低調,眼裡的光也會告訴你“非池中之物”。歷史是過眼雲煙,是非功過盡被時間掩埋,只剩下“永樂”兩字。但願,永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的野心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