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運自靜成
-
2 # 七彩玲瓏看世界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為,尤其是情緒,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重要影響。研究表明,家長在家中情緒友善平和,待人接物謙虛禮貌,有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發育;而如果家長在家裡經常情緒波動,會讓孩子經常處於緊張和恐懼中,對孩子的心理髮育不利。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動粗
如果您這樣做,孩子一定會產生緊張心理和恐懼感。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孩子一定會高度緊張,心理滋生不安全感覺。因而,謹記不要當孩子面做這些事。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表露頹廢情緒
家長對生活態度直接影響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長信心。如果家長經常這樣,會使孩子過早接觸社會或者生活壓力,會讓孩子心理產生不安全感,過早體會這個不安全感,承受不該有的年齡承受的東西,影響孩子一生。因此,提醒家長,無論多大生活問題,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
3、不要在孩子面前責罵和批評他人
有的家長生活中不注意,毫不避諱在孩子面前批評他人,認為孩子不懂事沒什麼影響。事實上,這不僅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處理方式,更是一種有害於孩子健康的不良教育方式。這樣會讓孩子對於家長日常教育產生懷疑,也會讓他學會這種不好方式。
4、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語氣表達事物看法
有的父母比較偏激和極端,往往在孩子面前說過於偏激語言,這會讓孩子也變成這樣。這是特別可怕的,長大形成反社會人格,危害社會。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只有情緒穩定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樂觀、活潑、開朗的孩子。為了我們家的大寶貝,請做個情緒穩定的父母吧!
-
3 # F雙月
對,很對。什麼環境造就什麼人,這句話是對的。孩子,從兩三歲開始,就使勁學習大人的一舉一動,說話,做事,都學,大人天天高高興興做事,說話帶著微笑,孩子也顯示出很Sunny的性格。大人摔東西,孩子冒火的時候也摔東西。大人用語言壓制別人,他也學著吵別人,為什麼七八歲的上小學的孩子就開始有人欺負別人呢?就是這個道理。
-
4 # 煥然一閱
對的。
我有種感覺,當我情緒不好的時候孩子也特別鬧騰,在三歲之前,孩子的情緒和母親是共生的,即使你不表現出來他也感受得到。
孩子有時候在我們看來或許是有些無理取鬧,不懂事。但其實都是有他的原因的,孩子他是可以有情緒的,他有表達的需要也有表達的權利,但有時我們會被孩子的哭鬧帶出自己的情緒,因為我們小時候這樣哭鬧是不被父母接受的。但一定要分清孩子的情緒和自己的情緒,不能混為一談。
如果我們被自己的情緒左右了對孩子一通教育或者吼罵,孩子的真正需求我們看不到,會讓孩子感覺我這樣是不被接受的,就會壓抑自己,一個人心理如果受到壓制、壓抑太久,就可能會爆發。
最重要的是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教會了孩子對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不管經濟條件好壞,有一對情緒穩定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財富。
-
5 # 心理諮詢師羅羅
首先,父母穩定的情緒,是孩子情緒的穩定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得言行舉止孩子都會模仿。父母得交談,父母在分歧時的態度,父母在生氣時候的處理模式,都會影響到孩子。
第二、想要孩子有個穩定的情緒,父母不是教育孩子應該怎麼做,而是做出榜樣,做出情緒穩定樣子給孩子看。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考試不及格,家長很生氣,有的家長選擇把孩子打一頓,或則罵一頓來發洩情緒。有些家長選擇是跟孩子表達自己生氣的感受。家長處理情緒的方式都會讓孩子習得。
所以,家長你的言行舉止孩子都看在眼裡呢!
回覆列表
情緒是性格的外衣。情緒也是生命的維生素,所以把控好情緒,是生命之樹長青的前提。這個不僅僅是自己的事,也是周圍親人的事。因為情緒是可以傳染和遺傳的,這個就不只是對自己負責的事,也是對後輩至關重要的責任。喜怒哀樂本來是個人的,可有人就是控制不了,走到哪裡都掛著,負面情緒就流到家裡,傳染給家人。這是其一:對於那些太執念的家人,長期把某些情緒不停表露,肆意掛擺,久而久之就是下一代的性格,這才是最可怕的。題外話優點不常用就不是優點,缺點擺在那不學都能會。學好不易,學壞分分鐘,這個值得家長重視。孩子多少都有家長的樣子,所以家長要加以引導,取長補短。
要讓孩子快樂,家長必須樂觀積極。這個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事。不需要多說。其次不能負面情緒充斥日常。這個對下一代就是硫毒,甚於砒霜。那些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罵不成材。是毀人於幼的封建餘毒,切不可拿來就用。即使無力與孩子,直接交流,打個招呼不輕易指責,不耍家長作風,孩子是不會主動遮蔽家長的。過猶不及的多數是家長。家庭氛圍是孩子親不親的前提,好性格是家長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所以家長要能和風細雨,自然成人成材。就怕家長拔苗助長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