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軼事
-
2 # 一介布衣1173
農民種地,合作社給錢
貴州有部分農業合作社採用給出租土地的農民每畝300元承包費,土地仍舊歸農民自已耕種,農戶品售後分紅的模式搞合作。我認為這種方法非常好。首先農民出租土地,能夠獲取一定的收益,並且土地上種植的作物由農民來管理,從中又能獲取一定的分紅,這樣就能充分地調動起農民種地,管理的積極性,他們會象照顧自已的農作物一樣精心侍弄,合作社進行技朮指導,我想效益一定是非常可觀的。
合作社統一進行耕地,安排作物的品種,種植模式。並且批次購入種子,肥料和農藥,對農民進行統一的技術培訓,最後統一收穫和銷售,減少了很多中間商,大大降低了生產資料的成本,又形成了規模化種植,整合了各種資源,合力闖市場。應該是很有發展前途的一種合作模式。
我覺得這個方法,很合理,也很科學。
這突然讓我想起了發源於貴州,火遍全國各地的“三變改革”。
所謂的“三變”即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農。透過吸引農民用土地,資金等要素入股,將農民捆綁到產業鏈條上,共享發展紅利,共享價值收益。
而你提出的這個很明顯有“三變”的影子。
在貴州的一些地方,農民將自己的土地流轉給當地的合作社,合作社會支付給農民一定的流轉費用,比如說,你上面提到的300元。然而合作社流轉土地後自己卻並不種,而是繼續由農民自己種植,合作社統一規劃解決好種什麼的問題,並且負責統一回收,土地依然由農民自己種植。收穫的時候按照土地產生的收益給農民分紅,土地效益越好,種地的農民就分的越多。
對農民來說相當於有兩次分紅,第一次是保底分紅,旱澇都有,打消農民的顧慮,放開手幹。第二次分紅相當於是一種激勵措施,多幹多拿錢。農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自然就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