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鳴沙古今

    崇禎在位17年,勤於政事,史載“上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從無宴樂事。”可以說崇禎為了明朝那是夙興夜寐,殫精竭慮,可是明朝還是終結在了他的手裡,不可謂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呢,後世總結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內憂外患,積重難返。

    崇禎接手的江山已經是內憂外患,千瘡百孔了。內憂是經過前幾個皇帝的折騰, 國力衰弱,民不聊生。 儘管繼位後,崇禎懲辦了閹黨魏忠賢,但是朝廷上下以及地方的官僚腐敗嚴重, 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社會矛盾尖銳,已經到了難以修復的地步。外患就是後金崛起,在北方對明朝構成威脅。國力衰弱下,本身抵禦就有困難,等到關內農民起義爆發, 外患更加劇了王朝的崩潰。最重要的是國家體制的一些頑疾已是深入骨髓,這個國家已經爛掉了,僅憑他一人之力去處理幾十年的國家爛賬,有點螳臂擋車,自不量力。

    二、生性多疑,自毀長城。

    這也是他最大的一個問題,這跟他當皇帝之前的經歷有很大的聯絡,導致他不信任別人,他在位十七年換過多少首輔,而且很多有能力的將領都是因為他的多疑猜忌而死,熊延弼、盧象升、孫傳庭、袁崇煥等等,自毀長城,豈不亡國?!。

    三、能力不足。

    崇禎皇帝雖然是一位想要有作為的君主,但是從其本人的能力來看卻並不是一位可以做到挽救明朝於危亡之際的雄才大略的君主,由於其個人能力與其願望的不相符,使得崇禎皇帝在位期間也相當的辛苦,卻往往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總的來說,崇禎皇帝是大明王朝的亡國之君,凡是亡國之君一般都是昏君,但是史學家對崇禎皇帝的評價卻是相當的高的,一般認為崇禎皇帝是一位想要有所作為,並且積極的付諸行動的君主,在崇禎皇帝的一生中做了很多挽救政局的舉措,但是卻沒有做到力挽狂瀾,最終亡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DM和領克01選哪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