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34567341832

    茅焦諫秦王,說的是這樣一段史實:

    呂不韋獻假太監嫪毐服侍秦王嬴政的母親趙太后,兩人私通竟還生下兩個兒子。本來春秋、戰國時期的女性都比較開放,寡居的貴族女性養面首並不是多稀奇的事,但嫪毐私心膨脹妄圖謀亂,已經長大的嬴政就不可能再容下這麼個小人了,於是不止殺了嫪毐和兩個私生子弟弟,將太后也趕出咸陽城遷居於雍棫陽宮。於是有官員先後為太后力諫求情,盛怒下的秦王殺無赦,先後有二十七人因此被殺,陳屍於宮牆闕下。本來眾大臣都被殺怕了,不敢再進諫,但齊人茅焦居然不怕死,又冒死為太后事苦苦請諫,說:“秦方以天下為事,而大王有遷母太后之名,恐諸侯聞之,由此倍秦也。”最終秦王被說動,重新迎回母親。

    在茅焦諫秦王之前,也有類似的故事。鄭國王后武姜生長子鄭莊公時難產,因此厭惡長子,喜愛幼子共叔段,一路上沒少給長子下絆子,後來共叔段因為母親縱容多次作亂,最後被忍無可忍的莊公處置,偏心的武姜也被關了起來,莊公發誓“不到黃泉不相見”。後來也是臣子勸諫,並出主意挖地見黃泉,母子才終相見。

    因此這個故事的歷史意義應該從兩方面來看。

    一是宣揚“孝”的正能量。“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哪怕是秦始皇、鄭莊公這樣的帝王至尊,也要講究“百善孝為先”,看《水滸》中,哪怕李逵殺人挖心無惡不作,對母親也是極為孝敬。“孝”可以說是生為人者最基本的道德。身為君主,更該為天下表率,弘揚孝道,後世封建王朝皇帝更是以“仁孝”治天下,很多皇帝、皇后死後的諡號中都會帶有“孝”字,如孝武帝、孝宣帝、孝端文皇后等等。

    二是為秦王嬴政博取好的名聲,爭取民心。嬴政遣送母親時,他還沒有統一天下稱帝,但是統一六國一直是他的宏願。開疆闢土自然是要憑武力,但好的名聲也不可少。而且秦王也是一個善於納諫之人。如李斯的《諫逐客書》,他看進去了,取消驅除外國大臣的政令,為大秦挽回了不少人才。茅焦的勸諫他最終也聽進去了,為自己挽回了名聲,鞏固了王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石隕石外殼主要有哪些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