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惡修善:斷絕壞事,修行善業,做好事。
明王四弘願天:見我身者發菩提心,聞吾名者斷惡修善,聞我說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成佛。—————《勝軍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儀軌》
開慧:開啟智慧。
因戒生定,因定生慧。戒定慧是佛家三學,作用分別為完善品行,致力寧靜,培養智慧。
拔苦:拔出苦海。
常行慈悲,濟貧拔苦,歸將有餘數不足者,將安樂施厄者。—————《敦煌變文集.維摩詰講經文》
濟貧拔苦:指救濟貧苦人家。
斷惡修善 開慧 拔苦都是佛家修身處世之道。
下聯從法家角度對個:信賞必罰,融勢統一。
信賞必罰:有功勞的一定獎賞,有罪過的必須懲罰。
晉文公問於狐偃曰:“寡人甘肥于田,卮酒豆肉集於宮。壺酒不清,生肉不布,殺一牛遍於國中,一歲之功儘可衣士卒,其足以戰民乎?”狐子曰:“不足。”文公曰:“吾弛關市之爭而緩刑罰,其足以戰民乎?”狐子對曰:“不足。”文公曰:“吾民中有喪資者,寡人親使郎中視事,有罪者赦之,貧窮不足者與之,其足以戰民乎?”狐子曰:“不足。其皆所以慎產也;而戰之者,殺之也。民之從公也,為慎產也。公因而迎殺之 ,失所以為公也。”曰:“然則何如其足以戰民乎?”狐子對曰:“令無得不戰。”公曰:“無得不戰奈何?”狐子對曰:“信賞必罰,則足以戰。”公曰:“刑罰之極安至?”對曰:“不闢親貴,法行所愛。”文公曰:“善。”—————《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法家三派:法(商鞅)術(申不害)勢(慎)
韓非子將三派所長融合在一起,創《韓非子》
秦始皇在韓非子思想的影響下統一六國
上聯:斷惡修善,開慧拔苦。對
下聯:修心修德,離苦得樂。
下聯:覺悟今生,往生淨土。
斷惡修善:斷絕壞事,修行善業,做好事。
明王四弘願天:見我身者發菩提心,聞吾名者斷惡修善,聞我說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成佛。—————《勝軍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儀軌》
開慧:開啟智慧。
因戒生定,因定生慧。戒定慧是佛家三學,作用分別為完善品行,致力寧靜,培養智慧。
拔苦:拔出苦海。
常行慈悲,濟貧拔苦,歸將有餘數不足者,將安樂施厄者。—————《敦煌變文集.維摩詰講經文》
濟貧拔苦:指救濟貧苦人家。
斷惡修善 開慧 拔苦都是佛家修身處世之道。
下聯從法家角度對個:信賞必罰,融勢統一。
信賞必罰:有功勞的一定獎賞,有罪過的必須懲罰。
晉文公問於狐偃曰:“寡人甘肥于田,卮酒豆肉集於宮。壺酒不清,生肉不布,殺一牛遍於國中,一歲之功儘可衣士卒,其足以戰民乎?”狐子曰:“不足。”文公曰:“吾弛關市之爭而緩刑罰,其足以戰民乎?”狐子對曰:“不足。”文公曰:“吾民中有喪資者,寡人親使郎中視事,有罪者赦之,貧窮不足者與之,其足以戰民乎?”狐子曰:“不足。其皆所以慎產也;而戰之者,殺之也。民之從公也,為慎產也。公因而迎殺之 ,失所以為公也。”曰:“然則何如其足以戰民乎?”狐子對曰:“令無得不戰。”公曰:“無得不戰奈何?”狐子對曰:“信賞必罰,則足以戰。”公曰:“刑罰之極安至?”對曰:“不闢親貴,法行所愛。”文公曰:“善。”—————《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法家三派:法(商鞅)術(申不害)勢(慎)
韓非子將三派所長融合在一起,創《韓非子》
秦始皇在韓非子思想的影響下統一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