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趙日金141

    《劉三姐》,廣西歌舞劇,改編為電影后,影響極廣。馬季有個相聲《打電話》,唱的就是《劉三姐》的歌曲。

    《劉三姐》,劇中劉三姐嘲諷地主,及三個秀才,也就是現代人說的知識分子。開始被人說成階級鬥爭,文革結束後又被人批判為汙衊知識分子。

  • 2 # 小貓鬍子103240101

    從學生看到工作,退休後也還看過幾遍,第一是聽歌,旋律優美,歌詞含義深刻,比喻生動。第二,內容雖簡單,但其情節娛樂性強,十分活躍,第三,片中景色迷人,桂林山水名不虛傳。第四,演員形象迭配得當,正反兩面,主角配角,形象有主次,有梯度。

    是一部很好很成功的影片。

  • 3 # 夏冷

    我是當時喜歡劉三姐的觀眾。說說當時的情況,。

    一,當時電影大多是黑白片,彩色的很少。劉三姐是當時少有的彩色片。

    二,影片中以桂林山水為背景,當時我們只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但要真到桂林去旅遊,則是難上加難的事。在電影中看到桂林山水,從此對桂林山水就有了一個大致的印象。

    三,對歌和歌曲,尤其是有關愛情的歌曲,在當時年輕人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跡,歌曲短小好唱,易於上口。

    四,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勇敢。劇中對地主老財的藐視和輕蔑,對純潔愛情的嚮往和堅守,體現了那個時候年輕人的愛情觀,獲得了年輕人的讚賞和嚮往,所以劉三姐電影一上映,就轟動一時,一票難求。

    其實現在來看,劉三姐電影中還是有不足之處,主要是色彩,不如現在的鮮豔和諧,這是初期彩色片的通病。

  • 4 # 娛樂銘媒

    首先,是她提倡平等。平等不是說憲法裡規定了人人平等,就真的可以平等的。平等也不是我們有共同的賣命的機會,就是平等的。這是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是在心裡將所有人都看作人的平等。可是,今天,有多少光鮮亮麗的白領鄙視坐在路邊吃著盒飯的工人?哦,對了,他們不是工人,是農民工,比工人還低一個等級的。有多少人鄙視那些在土地裡為我們種植莊稼的農民?我出生於農村,我的父母也是農民,然而,在城裡生活的我,不止一次聽到別人說,“我從小地方來的怎麼樣了,我家又不是農村的!”這是那些同樣從外地來北京工作的人說出來的話。農民,難道真的是恥辱的代名詞嗎?每每聽到這樣的話,我都覺得非常遺憾以及可笑。因為,在農村長大的我,不知道有多開心。雖然高原上沒有那麼多奇花異草。但渠水逶迤潤碧田,農夫野餐垂柳間的景象還是有的。因此,當劉三姐唱出來財主有錢,我們有歌的時候,真的感到發自內心的寬慰。當我們因為發達國家的輕視而不滿的時候,先想想我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中國人的,只有自己骨子裡強大了,才沒有人能夠傷害的到。把自尊心多用來修煉自己的內功吧。再說到影片中對讀書人的諷刺,我想劉三姐並不是真的嘲笑讀書人不懂得耕作,畢竟分工不同。她所厭惡的是這些吃著農民種出來的糧食,反過來欺壓農民的人。難怪這些人要被孔夫子用板子打手了。不管過去那段歷史,留給了我們多少悲哀和苦痛,但大浪頭上也有船行,險惡的世道依然有花盛開,美好的東西依然是美好的,不論她誕生在哪個時代。

  • 5 # 鬼谷說法論史

    電影《劉三姐》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60年攝製的故事片,根據廣西僮族民間傳說改編而成,由蘇里執導,黃婉秋、劉世龍、夏宗學等人主演。這部影片傳達的對封建地主階級的反抗精神流傳至今,影片中的對歌以及劉三姐反抗的故事也廣為流傳,不失為經典之作。影片主人公劉三姐是一位聰明、美麗的壯族姑娘,擅長用山歌來讚美勞動、讚美自然、讚美愛情,並用山歌揭露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劉三姐的山歌,樸素生動,具有強烈生活氣息和濃郁地方色彩,符合人物性格,用歌而不是臺詞表達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影片是新中國第一部音樂風光故事片,片中悅耳動聽的歌聲與美麗的桂林山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為影片增添了獨特的藝術魅力。

    故事內容:

    劉三姐愛唱山歌,並且總唱出窮人的心裡話,揭露封建地主的壓迫和剝削,也因此遭到地主的陷害,被迫遠走他鄉,幸有老漁夫和其兒子阿牛願意收留她。在異鄉,劉三姐看到財主莫懷仁蠻橫霸佔茶山,又帶領鄉親們唱起山歌,無情地揭露和嘲諷地主。莫懷仁耍弄軟硬兼施之計不成,便想通過對歌降服劉三姐,於是重金聘請了三個秀才,卻哪是劉三姐的對手,個個蒙羞落敗。莫懷仁一氣之下,失足跌入江中,鄉親們笑聲大作,三姐獲勝。

    一日,劉三姐與舟姐上山砍柴,歸途中被搶入莫府,莫懷仁以榮華富貴誘她不成,便要開殺戒,阿牛和眾鄉親在莫府丫環的幫助下,救出了三姐,莫懷仁歸家發現劉三姐跑了,嫁船去追,可滿江的船上看去都是阿牛和三姐,莫這才知中計,大罵手下膿包。經歷此險,劉三姐深愛上了阿牛,當彩霞映在碧樹下時,阿牛憨厚地將拾到的繡球還予了三姐,三姐以歌傳情,使阿牛明白了她的心意,二人對著江面,互表深情,歌聲四溢。為了躲避莫的迫害,在鄉親們目送下,二人相伴遠走他鄉。

    評價:

    該劇情圍繞歌而展開,音樂完全是在廣西原生態民間歌曲的基礎上,根據情節和人物的需要,加以有針對性的選擇和必要的加工而成。其唱段篇幅短小,且多為單段體的分節歌結構,曲調質樸、自然、親切、優美、音域大都在一個八度上下,調性多為F和降B,調式多為徵調式,以純厚質樸的山野氣息和簡潔凝練的旋律構造征服了廣大群眾,廣泛傳唱。

    而且對我個人而言,早在小學的時候就有聽過其中劉三姐帶領鄉親對歌的那一段,聲音旋律的獨特性令其有餘音繞樑之感,使我三日不忘,至今記憶猶新。

    往深了說,劉三姐承天地之靈氣,接山水之精華,用山歌文化承載了壯族人民的民族情感,記錄了壯族人民追求自由、反抗壓迫的歷史,是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中的瑰寶。富於壯族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開掘和塑造的作品,是最富於審美價值的作品;富於壯鄉民情習俗和地方色彩的作品,同樣也是最有永恆生命力的作品。劉三姐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劉三姐,而是我們民族文化的集體記憶,是一種歷史符號,也是一筆文化遺產。劉三姐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已成為深藏人們心中一份永難割捨的情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新一季跑男與極挑,你更看好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