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民工歪說歷史
-
2 # 梅子雨summer
其實康熙一直明白八阿哥才是眾多皇子中最像他的人,也是一直在模仿他的人,如果康熙皇帝真的創造了一個盛世的話,八阿哥一定是最適合繼承皇位的人,只可惜康熙盛世只是鏡花水月,這盛世背後是千創百孔。
這就是康熙盛世背後的傷痕累累。
世人只看到康熙皇帝玄燁殺鰲拜、殺吳三桂、殺葛爾丹。
可是長時間的征戰,讓清王朝已經是廢墟一片了,而對於跟隨自己的臣子們,康熙皇帝則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
02但是康熙皇帝是個聰明的皇帝,他很早就察覺了腐敗,但是那些腐敗的官員大都是曾經跟隨他出生入死,即使是最危難的時刻也不拋棄他的人,他不忍下手,所以一直不解決腐敗的問題。
在他晚年選擇繼承人的時候,他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誰能拯救大清,誰就是皇上。
八阿哥從小就聰明,不管是哪方面,他都跟康熙皇帝學,雖然學的不像,但是用來收買人心是足夠了。
康熙皇帝縱容自己的臣下,八阿哥就更縱容,康熙有時想:如果讓八阿哥繼承大統,大清還不得被他和他的臣下給毀了。
03所以康熙最後選擇了一直在做事情的四阿哥,他在晚年時候,時常把四阿哥推到整個朝堂的對面,讓他看清楚大清已經到了危機存亡的關口了。也是在教他,告訴他:如果你四阿哥想當皇帝,你的處境就和現在一樣,站在了群臣的對面。
幸運的是,四阿哥胤禛是個一個有著鋼鐵般意志的人,就算是天塌下來也不能阻止他去做應該做的事情。
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做康熙的接班人,才能進行改革,才能挽救大清王朝。
-
3 # 物來則應
康熙皇帝晚年在沒有深思熟慮的情況下,聽信了以大阿哥一派為首的讒言,廢掉了自己寵愛三十多年的皇太子,引發了其他皇子對於太子之位的窺視之意,這就是歷史上和電視劇裡都很有名的“九子奪嫡”。
本來皇太子地位穩固,康熙皇帝的其他皇子對於太子之位是沒什麼想法的,誰知道晚年的康熙突然犯了糊塗,聽信了大阿哥一派的讒言,真把皇太子廢掉了,位置空出來以後,其他皇子自然就有想法了,但是當時最有想法和實力去爭取太子之位的,是大阿哥,並不是八阿哥和四阿哥雍正,因為四阿哥和八阿哥,都是大阿哥手下的人。
一直以來是大阿哥一派和皇太子一派之間的較量,皇太子被廢掉以後,大阿哥一派自然要推舉大阿哥為皇太子。
大阿哥這個人可以說勇武過人,但是謀略不足,看太子被廢,自己急於求成,竟然跟康熙說出了你老人家要是下不了手去殺了不孝的太子,兒臣可以替你動手這樣的蠢話,讓康熙覺得大阿哥沒有骨血親情,這樣的人不能當皇帝,於是康熙對外明確說不會立大阿哥為太子。
這一下算是徹底斷了大阿哥的念想,於是大阿哥覺得就算自己不行,也要把自己人扶上位,於是就向康熙極力舉薦八阿哥。
晚年的康熙對於權力看得極重,最忌諱外人結黨營私,康熙年間的重臣索額圖和明珠,就是因為結黨營私,都被康熙拿下了,在外人眼裡八阿哥能力出眾,口碑極佳,但在康熙眼裡那就是有不臣之心,所以八阿哥就這樣在康熙心裡被劃掉了。
至於後來四阿哥,也就是雍正能夠成為皇帝,一方面是雍正用實際行動向康熙證明了他自己的辦事能力,一方面也確實有運氣成分,九個皇子之中太子、大阿哥和八阿哥相繼被康熙否定了以後,剩下的皇子裡矬子裡拔大個,才選中了雍正。
不過後來的事實證明康熙沒有選錯,務實的雍正當了皇帝以後非常勤政,是清朝最勤勉的皇帝,改革了土地制度,懲治貪官汙吏,發展民生,給乾隆皇帝攢了十四年的錢,讓清朝的國庫充盈起來,穩定了清朝的統治,消除了康熙年間連年征戰給國家造成的傷害。
-
4 # 雍親王府
歷史上的康熙朝晚年,眾位康熙皇子為了爭奪皇位,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九子奪嫡”大戲。最終,康熙的皇四子胤禛從這場激烈的皇位爭奪戰中脫穎而出,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後,順利登上了皇位,成為了後來的雍正皇帝。
縱觀整個“九子奪嫡”的過程,雍正的登基似乎也是一種“必然”。他能夠深諳康熙皇帝內心的想法,緊緊跟隨康熙的腳步,極力隱藏自己的“奪嫡”之心的同時,還在康熙皇帝面前表現出了勤政嚴明、積極上進的一面,逐漸贏得了康熙皇帝的信任與器重,最終在康熙去世後成功繼承了皇位。
與雍正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八阿哥胤禩。
雖然他出身卑微,但他卻憑藉自身後天的努力,培養了卓越的才能,並且積攢了非常高的人氣,在“兩廢皇太子”前後,一躍成為了“奪嫡”的熱門人選。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胤禩無疑觸動了康熙內心之中“皇權高度至上”的敏感神經,最終經歷了一些列事件後,胤禩為康熙所徹底厭惡,徹底從“九子奪嫡”中出局,再也無法染指皇位。
過於愛表現,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一廢皇太子”之後,胤禩在署理內務府事務時期間,便所犯下的一個明顯“錯誤”。
作為清朝時期最為重要的內廷管理部門,內務府一直都是由皇帝最為信任的皇子、兄弟或者大臣進行統領。在康熙“一廢皇太子”之前,內務府便是一直由太子胤礽來管理的,並且由胤礽奶媽的丈夫凌普來擔任內務府總管之職。
可儘管如此,康熙並不希望胤礽籍此來結交朋黨勢力。
早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的時候,胤礽就公然違背禁令,擅自在府中接見內務府中下級官吏,包括膳房人花喇、哈哈珠子德住、茶房人雅頭、膳房人額楚等人,進而遭到了康熙皇帝的訓斥,與太子有過交往的內務府這些官員們或被康熙下令處死,或被治罪。可以說這一舉動將康熙皇帝的態度已經表現的非常的明顯。
與此同時,康熙安排八阿哥胤禩,接管了統領內務府的差事,可以說,此時的康熙對於胤禩還是非常的信任的。
當然,康熙這樣的安排,也有著自己的想法。
一方面,康熙希望藉由八阿哥胤禩,對內務府之中,胤礽的黨羽勢力進行清理,進而排除內廷管理的不安定因素,維繫康熙本人自身的安危。另一方面,則是康熙希望胤禩能對內務府進行整頓,從而讓內務府在管理上能夠煥然一新。
在接管內務府的工作後,胤禩不僅沒有對內務府的各級人員進行有效的排查、清理、撤換和調整,反而對所有人都極盡安撫,甚至還向康熙皇帝請旨,希望對內務府的人員進行褒獎。
康熙皇帝瞬間明白,胤禩這是在明顯的在藉由職權之便,邀買人心,這無疑引起了此時已是非常敏感的康熙皇帝的極度不滿。
而這樣的行為和事情對於胤禩來說,並不是孤例,在此之前,胤禩就在多次表現出了自己寬和的一面,甚至有幾次是搶在康熙之前,提前施以了恩德,反而讓康熙是不知所措。
於是,憤怒的康熙對於胤禩產生了產生消極的印象:
“八阿哥到處妄博虛名,凡朕所寬宥及所施恩澤處,俱歸功於己,人皆稱之。”
所以,這個時候同樣想要得到了名望,同樣想要通過獲取好的名聲來維繫自身統治根基的康熙皇帝來說,對於胤禩的厭惡之情,也就可想而知。
支援的人太多,有時候反而不是一件好事。胤禩,生母為辛者庫出身的良妃衛氏,可以說是所有參與“九子奪嫡”的康熙皇子中,出身最為卑賤的。然而,並不高貴的出身非但沒有讓胤禩得過且過般的安於現狀,反而選擇了奮發圖強,希望改變自己以及生母家族的現狀。
於是,胤禩勤勉好學,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時也用非常寬和、仁德的態度來對人對事,贏得了包括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等一眾康熙皇子的擁護。與此同時,朝中絕大多數官員也紛紛站在了胤禩一邊,這其中就包括了安親王嶽樂、佟國維、馬齊、阿靈阿、鄂倫岱、納蘭揆敘、王鴻緒等一眾有著極高權勢與地位的滿漢官員與宗室王公。
然而,令康熙感到極度失望的是,所有參加御前會議的官員們,在明知康熙想要復立胤礽皇太子之位的情況下,依舊選擇讓八阿哥胤禩成為太子,完全無視康熙皇帝的主張,以至於康熙皇帝不得不“自食其言”的說道:
“八阿哥未嘗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
他希望以此重新引導官員們支援自己復立胤礽的主張,可包括阿靈阿、鄂倫岱、納蘭揆敘、王鴻緒等在內的朝臣們,則繼續堅持己見,扶保八阿哥胤禩,讓康熙深感氣憤。
急功近利,最容易造成的便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的局面。八阿哥胤禩,先後在康熙兩次廢黜皇太子胤礽前後,都表現出了急功近利的一面,進而讓康熙對其深感厭惡,尤其是康熙“二廢皇太子”後,胤禩的愚蠢行為更是將其推向了深淵。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皇帝第二次,也是最終將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廢黜,並將胤礽永久性的圈禁在了鹹安宮之中。
“皇太子胤礽復立以後,狂疾未除,大失人心,斷非可託付祖宗弘業之人,故予拘執看守。”
“我今如何行走,情願臥病不起。”
這對於康熙來說,無疑是一種赤裸裸的炫耀,目的就是要告訴康熙,如果再詢問朝臣們的意見,那麼他必然會依舊贏得絕大多數的支援。
面對此情此景,康熙皇帝的憤怒是可想而知的,於是他對胤禩進行了一番嚴厲的訓斥:
“爾不過一貝勒,何得奏此越分之語,以此試朕乎?爾以貝勒之身,存此越分之想,探視朕躬,妄行陳奏,豈非大奸大邪乎?!”
-
5 # 袁載譽
清朝康熙年間,康熙第八子,天資聰穎,待人接物溫和有禮,得眾多朝廷大臣支援。不僅如此,他還深得父親康熙的喜愛,在康熙37年,他和自己幾位能幹的哥哥一起被封為貝勒,他是那一批受封皇子裡,年齡最小的那位。
溫和有禮、進退得當、博學多才又有大臣支援,父親喜愛,可九子奪嫡,他不是最終的勝利者。難道選他,大清必亡?
歷史中的八阿哥
其實說起康熙的第八子——愛新覺羅·胤禩,筆者會立馬想起幾年前大熱的一些穿越劇,比如《宮鎖心玉》、《步步驚心》,雖說這兩部電視劇能算是古代言情,和真實歷史有些差距,但是他們的主要故事線還是和歷史相符的。
《宮鎖心玉》中八阿哥直爽活潑,好友眾多且自己至情至信,是皇帝康熙最愛的那個孩子。而《步步驚心》中,雖然看不出康熙皇帝喜好哪個孩子,但是八阿哥卻被塑造成為一個溫文爾雅的翩翩君子,好像他一笑,寒冰都會融化。
八阿哥自幼長於宮中,熟悉詩書騎射,在他11歲的時候便跟著自己的兄長們去塞外打獵,這個年紀在現代明明還是個愛哭鬧的小學生,可在馬背上,他可沒有輸過,兄長能打到多少獵物,他也可以,甚至更多。
馬背上他很威風,像極了愛新覺羅的子孫,這也就是歷史中的那位風姿綽約的愛新覺羅·胤禩。
奪位優勢
在真正的歷史中,八阿哥託生在良妃肚子裡,這位良妃也是個人物,她出身低微,但根據《清實錄》一書記載,被封為良妃時,她已經年老色衰,是康熙的五位妃子中,資歷最淺,而且生育最晚的一位。看來,八阿哥在皇位鬥爭中,母親受寵,已經有了先天優勢。
八阿哥為了皇位,自幼便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能幹有德的皇子,他擔任過總理事務王大臣,管理工部事務,還被皇帝封為了和碩廉親王,最後在第一位太子被貶時,他被父皇康熙留下,擔任了重要職位——內務府總管,在當時諱暗不明、太子之位空缺的情況下,這一舉動表現出父親對他非同一般的信任。
在他的拉幫結派中,朝中重臣很多評價他“樸實”“極有正氣”。母親能助力他,父親給予他重要職位,大臣們也被他收服,他差一步就登上了太子寶座。
就差一步,失之交臂
一天,江湖道士張德明去給八阿哥算了一卦:“八阿哥丰神清逸,仁誼敦厚,福壽綿長,誠貴相也!”本就擁有野心的八阿哥有些飄飄然,感覺自己馬上就是真龍天子了。但是張德明提出,前任太子始終是個威脅,而自己有些朋友武功高強,只要八阿哥一聲令下,除去這個隱患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八阿哥還是謹慎,把這件事情偷偷告訴了自己交好的兄弟九阿哥和十一阿哥,這時正逢滿朝大臣推舉八阿哥當太子。這時皇帝不樂意了,我的兒子真是心機,裝作單純無害,想要靠朝堂老臣威脅我,簡直不孝,我的皇位我想給誰就給誰,不接受威脅。
“其母又系賤族,今爾諸臣乃扶同偏徇,保奏胤禩為皇太子,不知何意?豈以胤禩庸劣無有知識,倘得立彼,則在爾等掌握之中,可以多方簸弄乎?如此,則立皇太子之事,皆由爾諸臣,不由朕也!“
正所謂天子發怒,伏屍百萬,康熙一發作,誰還敢言八阿哥的好。
接著八阿哥找人算命,還企圖殘害兄弟的事情敗露了,你覬覦皇位就算了,還去殘害兄弟,康熙知道更加氣憤了,有你這種子孫稱帝,我大清的基業如何安穩,大清必亡!
可想而知,八阿哥徹底沒了爭奪皇位的資格,這位一生為皇位奮鬥的他涼了。後來,康熙駕崩,他選了冷門的四阿哥當皇帝,八阿哥也就消失在了歷史之中。
回想八阿哥這一輩子,都在為了占上皇位而不斷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迎合他人的圓滑之人,最後連自己本來的模樣都認不清楚,真是可悲。又加上他太過急於求成,忽視了皇帝對自己的猜忌,也認為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太高了,他過早地暴露了自己的野心,自己的一切優勢變化為烏有。最後反而讓冷酷的四阿哥撿了便宜,可惜可惜。
其實並不是選了八阿哥當皇帝大清就一定會滅亡,只是說皇位的傳承對於一個朝代都是很重要的事情,選對人、選好人才能讓大清朝走得更遠,來自八阿哥的衝動和康熙的猜忌讓他臨門一腳失了權,也間接促使後世造福萬民的雍正登上舞臺。
由他想到我們,希望大家不要再為了上位的爭鬥中迷失自我,只要做好自己,腳踏實地,相信你一定可以。
參考資料:百科詞條“愛新覺羅·胤禩”
康熙八皇子的歷史——偷個貓
影視劇《宮鎖心玉》《步步驚心》
-
6 # 品史知興
九子奪嫡是清朝康熙年間非常著名的一起皇子奪權事件,在太子被廢之後,八皇子可是新任繼承人的熱門人選,可他卻是第一個被康熙否定的繼承人,這是為何呢?
出身卑微
清朝是一個有非常嚴格的等級劃分的這麼一個王朝,對於康熙而言,他更希望二阿哥繼承皇位,因為二阿哥是嫡出,是正妻孝誠仁皇后所生,其背後更是索尼家族,背景很深。
並且皇后因為難產而死,這在康熙心裡很愧疚,所以二阿哥當未來繼承人沒什麼大問題,只要按部就班,不出差錯,皇位鐵定是他的,可壞就壞在,他二阿哥當了十幾年太子,有些坐不住,跟其他皇子爭寵,最後把皇位給玩丟了。
而八阿哥呢?他的出身十分卑微,我們來看眾大臣推薦八阿哥時,康熙是怎麼說的吧:“立皇太子之事關係甚大,爾等各宜盡心詳議,八阿哥未曾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爾等其再思之。”
且其母家亦甚微賤,可見八阿哥在康熙眼裡,是不適合當這個太子的。
要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既然出身卑微,那八阿哥如果通過自身努力,爭取到皇位,改變自己在康熙心中的地位,也是有可能成為繼承人的,但八阿哥做的事卻讓康熙寒心,大罵其心可誅!
此事還要從九子奪嫡的序幕開始說起,那天八大山莊被圍,而調兵手諭是囑名太子,這表明太子有造反之心,但細心的康熙發現手諭是假的,太子可能是被陷害,為了揪出假冒太子手諭的幕後凶手,康熙上演了一出好戲。
他先廢除太子,穩定局勢,然後讓大臣們推舉新太子人選,誰得,票數最多,誰最有可能是凶手。最終,八阿哥得票最多,再加上之前八阿哥之前上奏摺說肖國興舉報太子一事敗露,更加讓康熙覺得八阿哥就是這背後的主謀。
綜上所述
康熙之所以不考慮傳位給八阿哥,第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八阿哥出身低微,第二個重要原因在於他心術不正,陰險狡詐。
-
7 # 黃立清3
首先康熙的兒子眾多而八阿哥出生也不是很好,在康熙眾多皇子中,八阿哥表現的太想當皇帝了,太子兩度被廢掉,八阿哥為了巴結眾朝廷官員,形成了以八爺為首的八爺黨,九阿哥、十阿哥就是八爺黨的人,為了爭奪皇位在朝廷中樹立了好人形象,被稱為八賢王,對於康熙來說這是怎麼都不能容忍的,對於帝王來說一個皇子跟大臣的關係走的太近了對於皇權是一個很嚴重的挑戰,令不能行,朝廷只知有八爺而不知有皇上,同時康熙為了保護心目中的繼承人也會使用權謀之術,平衡朝中的各種關係,八爺想當皇帝的慾望越強烈對於康熙來說他不會不知道,當時朝廷國庫空虛,急需一個敢於變格的君主,所以以康熙帝王之術他不可能選擇有八賢王之稱的八爺,而是要選擇敢於打破常規、敢於動士大夫利益的四爺,從歷史的看,康熙的帝王心術非常人能比,太子被廢掉後不在立太子而是觀察考驗繼承人,也是保護眾多皇子同時也是保護自己,使其得以善終,又避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而血流成河,以上是我的觀點謝謝! 閱讀量15禁評
-
8 # 墨子的遠行
在皇權面前是沒有,父子之情、兄弟之情、夫妻之情的,隨時都可能成為政敵,置對方於死地。八阿哥胤禩,在康熙要求文武百官推舉太子人選時,被絕大多數大臣推舉,就連康熙身邊的近臣也包括在內,在古往今來的歷代王朝,沒有一個皇帝可以容忍,只能證明一點,胤禩私底下給予重金收買他們,與文武大臣勾結在一起,康熙此時不只是震驚,應該還有後脊樑骨發涼,食不甘味、夜不能寐,自己隨時可能被奪權,死無葬身之地,豈能容忍。
康熙首先是一個帝王,而後才是父親,對自己的皇權有威脅的人物,不論是誰必須在政治上徹底打翻在地,讓大臣看到胤禩沒有繼位的可能性,自然能夠對他們分而治之,消解其勢力,將危險化解於無形之中。所以,康熙故意侮辱胤禩出身低,不是出於情緒,而是一種政治手段,對於公然結交滿朝文武大臣的胤禩,康熙是絕不會把帝位傳給他的,也不可去打自己的臉,收回曾經說過的話。
康熙相比唐玄宗李隆基,都算是心慈手軟的了,玄宗懷疑兒子奪位,在沒有實證的情況下,一日之內連殺三子。
-
9 # 百里通
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聽相面人張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覓人謀殺二阿哥,舉國皆知。他想殺二阿哥,未必不想殺朕!
-
10 # 笑盡往事108
八阿哥胤禩失敗的原因有兩點:1.走到了太子胤礽的對立面,2.母家出身卑微。前一點是康熙帝后期厭惡他的根本原因,後一點是康熙帝不給他皇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兩點結合,就是歷史上的局面,康熙帝既不給他皇位,也厭惡他。
-
11 # 古今通史
自古皇權無父子,對胤禩不是喜不喜歡的問題,康熙對胤禩本來不錯,胤禩是當時絕無僅有的十七歲的低齡貝勒,屢次委以重任,康熙帝最心疼的孫子也不是什麼弘曆,恰恰就是胤禩的兒子弘旺,但康熙帝根本不想讓胤禩繼任太子之位,這和親情是兩回事,比如康熙帝也很喜歡胤祉,甚至讓大臣扯謊維護胤祉,其才情上選,但政務、行政能力偏弱,所以康熙帝一樣不會讓他當太子。
胤禩奪嫡失敗的原因大致分為幾個方面:立嫡立長。滿洲同化,自皇太極始,是不是真的人手一本《三國演義》當兵法學咱不知道,也不好偏聽一家之言,但是《金世宗本紀》確實是皇太極要求滿洲貴族們必修的科目之一,皇太極自任主講。
適齡滿貴子弟必須接受教育,基礎就是滿文、滿語,其次就是漢家典籍,沒辦法,當時條件有限,滿文誕生時間也不久,沒有什麼像樣的學問書籍。再有,雖未正式執行,皇太極卻也基本認可《大明會典》的行政管理方法和典章制度,但很明顯,那段時期並不適合實施,因為在內容上還要有一定增刪取捨,不可能完全照搬。
到了康熙帝這一代,據其自述是五歲習文,八歲踐祚,實際上古代說的都是虛歲,康熙帝四歲就開始唸書,啟蒙教育還有蘇麻喇姑的功勞,也就是滿文、滿語方面,康熙帝勵精圖治,深知想要以滿洲皇帝身份管理好中原江山,必須先要掌握漢家的學識,這與順治帝的思想趨於一致,順治帝當初也是看書比官員們翻譯還快,唸書唸到吐血。
康熙帝是自有主張還是受順治帝生前事蹟影響,這不得而知,總之結果就是於經史子集一類,絕不比大學士低多少,水平上對比,他比胤礽的幾個老師更具學識。不管學習目的是什麼,康熙帝透過學習掌握知識的同時,必然會受到漢化影響,其中就包括“立嫡立長”的傳統思想,出於與嫡皇后的深厚感情,也是悲其產後去世,所以在胤礽還不到三歲的時候,就把他扶立為太子,當做儲君培養。
胤礽二次廢立,讓康熙帝心灰意冷,急怒之下落下了手抖和房顫的毛病,除年節外從不飲酒的康熙,在傳教士的建議下,每天喝一杯葡萄酒,據說效果顯著,有一點需要注意,即便胤礽不可能再次被扶立,但從心理上來講,在康熙帝看來別人是沒有資格當太子的,而太子這個位子或說繼承自己帝位的人又必須要指定,這可愁壞了康熙帝。
拖一天算一天,他自己也沒想到一場風寒就能讓身體健朗的自己撒手歸天,所以並沒有早做打算,還是那句話,他覺得別的皇子不配,必選的情況下還需仔細斟酌,從這方面來看,大方向上,包括胤禩在內的所有皇子,在康熙帝這種“不配”、“拖”的態度下,當時都沒有可能被立儲。
胤禩不孝。胤禩在品性方面與康熙帝背道而馳,康熙帝經常感慨不能在父母膝下承歡,少了父母的關愛,所以把全部的孝心、孝行都奉獻給了孝莊,孝莊快不行的時候,康熙在慈寧宮數日,湯藥、飯食都是親手奉上,又去祭天祈福,希望自減壽命換孝莊病癒。相對來說,胤禩就非常沒心沒肺了,從以往胤禛的請安帖子來看,康熙氣怒攻心落下病根的情況諸位皇子都是知道的,不可能只有老四瞭解,但胤禩在明知因為九子奪嫡才致使康熙帝身體每況愈下的情況下,還是大肆拉攏勢力,為自己蒐羅黨羽,覬覦神器,太過不管不顧,說白了就是沒拿他爹當事,皇位比他爹的命都重要,裝樣子都不必,就是讓所有人都知道。
忤逆君上。拿康熙帝的話當放屁,康熙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多次說明,甚至申斥胤禩不要妄想皇位,甚至痛罵本來勉強算是寵幸的良妃為“辛者庫賤婦”,良妃是胤禩的生母,捱罵也是因為胤禩不知進退的一直惦記著皇位,雖經嚴厲警告,但終究死性不改。良妃也成了胤禩忌恨康熙帝的原因之一,鬥爭趨於公開化,良妃的當初的嬪位實際冊封竟然隔了11年之久,她能升為嬪、妃一部分原因是借胤禩的光,胤禩從她身上沒有獲取什麼加分項。
良妃死前嘴也是夠碎,說的是實話但變相挑撥了父子關係,她臨死對胤禩說,你爹嫌棄我出身低微,而且經常以此為藉口指責你。胤禩聽這話能不恨麼。
注:“辛者庫賤婦”的說法存疑,畢竟是雍正朝才出來的說法。
愚痴犯上。首先說一點,胤禩腦子並不大好使,而且有時候很幼稚。比如胤礽二次被廢的時候,胤禩不幾日就找到康熙,直接跟他爹說,我是不是需要躲躲?啥意思呢?耀武揚威、顯擺,朝中重臣支援胤禩的人太多了。胤禩的意思就是,你看,胤礽還是不行吧,他下臺的話,朝中重臣還不是得推舉我當太子,但我這人老孝順嘞,要不我就躲躲,避避風頭暫時不讓他們推舉我?我雖懂事,但好為難呦~康熙帝沒掄圓了給胤禩倆大耳切子就算是有涵養了。
當初胤礽初次被廢的時候,康熙帝事後也是後悔,再加上胤祉幫胤礽說了好話,所以康熙帝希望再次扶立胤礽為太子,他自己又不好出爾反爾,所以讓朝中重臣表決,說是投票表決,其實派李光地傳話了,指定胤礽,讓他們投票不過是走個過場,下個臺階,但不知出於什麼目的,李光地並沒有把話帶到,在佟國維和馬齊的授意下,全體滿臣都投了胤禩,後來到場的幾位漢臣也不敢造次,你們投什麼我們也投什麼吧,所以全票透過胤禩立為太子,把康熙氣得好懸吐血。
出身卑賤。上文講過,胤禩生母良妃是辛者庫出身,說是上三旗,但包衣就是包衣,純奴才而已,這對具有立嫡立長情結的康熙帝來說,根本不能接受,雖然胤禛的生母烏雅氏也好不到哪去,但胤禛的養母佟佳氏可是康熙帝第一、唯一親封皇貴妃,死前就被立為皇后,不是良妃能比的。既然說到這兒,多講一句,"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百花齊放,分析的都挺不錯,但在我看來,奪嫡之爭看似紛亂,因康熙帝的嫡長思想和貴賤思想作祟,胤禵也應該是無緣繼統的,他的撫遠大將軍印其實就是個蘿蔔章,實權在開拔前就分給了滿洲諸位將官,一切命令要等康熙傳書。
胤禵只管錢糧交接,又是貪汙又是刻意結黨,又是帥帳女人成群,又是不懂排程的,初期將官的反饋是非常好,到尚可,到告黑狀,胤禵名聲很不好,康熙帝都知道,沒有嶽鍾琪的話,胤禵第二次門都出不去。
海東青事件。事情很簡單也很蹊蹺,無非就是良妃死祭,胤禩沒有親自打招呼,只是派了個太監知會康熙,目無尊長,而且送來的海東青要死不死的狀態惹怒了康熙帝,所以對胤禩打壓了一陣子,好懸窮死,後來康熙帝心軟就放過他了,關鍵是按理說這胤禩還不至於這麼沒腦子,應該是有人整他吧。威脅皇權。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各位,胤禩可不只是靠著八賢王的好名聲“上位”的,真正原因是胤礽太能作了,皇親國戚、王公大臣,寧可選個純傻子也不願意讓胤礽繼位,這位太子簡直就是褚英&代善的綜合體,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連佟國維都看不慣。現在翻案成風,某些人為了引流開始說胤礽這好那好,與李建成相提並論,其實都是政治人物,能力歸能力,李建成也不乾淨。咱還甭費時間分析,就看康熙帝,那麼器重胤礽,二歲多的太子培養那麼大,後期還被氣出毛病來。
康熙帝還不夠驕縱他麼,為了方便胤礽內務府貪墨財物,專門把胤礽奶媽的丈夫凌普調任內務府總管,不許經商不許經商,偏要與東印度公司合作,損害國家利益中飽私囊,為人刻薄陰毒,寡情薄意。
如果胤礽真那麼好怎麼會廢了他呢,咱們手裡資料再多能有胤礽他親爹瞭解他麼。
太子黨作為正牌“團隊”還被康熙打得七零八落,更何況走野路的八爺黨呢?非常非常的不奇怪。最倒黴的是,胤禩有個鐵桿隊友胤禔,常言說不怕神對手,就怕豬隊友,而胤禔可謂“神豬”般的存在,跟康熙帝面前為胤禩買好,說是著名相士張明德說胤禩“必大貴”,一句話就成功的引發了康熙帝的忌憚。
因為胤礽的“助力”,圍繞在老八身邊的人太多了,早死的福全,外加佟國維、馬齊、阿靈阿、鄂倫岱、王鴻緒、揆敘、滿都戶等等等等²,太多太多了。
做為一國之君,自己已經定下基調要復立胤礽,大臣們竟然全票透過胤禩繼任太子,可想而知康熙帝有多擔憂,憑老八的勢力已經威脅到皇權穩定,國無二主,胤禩竟然勾結大臣營私結黨,肯定會被當做重點打擊物件。
皇子方面,胤禔、胤䄉、胤禟、胤禵都是鐵桿簇擁者,這讓康熙帝感到了“內憂外患”,胤禵以毒藥自盡來擔保(算是威脅)老八,如果不是胤祺抱住,搞不好康熙一刀真能砍在胤禵身上,這也造成了與胤禟、胤禵暫時失和,暴怒之下康熙讓皇子們羞辱一樣的輪流打了胤禵二十板子,造成胤禵幾乎不能行走,在康熙看來父子失和是胤禩的過患。
佟國維為胤禩硬扛康熙,鬱鬱而終,馬齊被打壓得了無生趣,後續做官純屬應付差事,太子黨的索額圖被活活餓死,九門提督託合齊被挫骨揚灰,耿額、鄂善、齊世武也都身殞命消,前車之鑑歷歷在目,而胤禩還在肆無忌憚的大行奪嫡之舉,雖然已經屢次斥責胤禩,並讓他斷了念頭,但胤禩作死一樣的屢教不改,而且還是肆無忌憚那種。朝臣、皇子、宗室勢力就已經讓康熙帝頭痛不已,自己身邊的總管太監魏珠,竟然也是八爺黨的一員,這可是能夠直接威脅到自己性命的存在,就是胤礽敢這麼搞也肯定要倒大黴,何況胤禩,所以在康熙晚年,胤禩的標籤一直是政治派別之一,朝廷不穩定因素,受排擠、打壓物件,雖然父子感情還在,但彼此怨毒已深,無法調和了。
康熙帝立太子時為何不喜歡眾大臣都擁護的八阿哥胤禩?
恰恰是因為擁護胤禩的人太多,而且奪權意圖太過明顯,所以反遭忌憚,康熙帝怎樣打壓太子黨,就會怎樣打擊八爺黨,太子黨、八爺黨都是不被容忍的存在,因為他們性質相同,影響了皇帝集權統治,甚至某種程度上架空了一部分皇權,威脅到了皇帝的根本利益甚至性命,所以無論正牌太子還是不知進退的胤禩都不會有好下場,即便再喜歡也不能以皇帝自己的權利和性命為代價。
(敬請關注,非常感謝!)
.
-
12 # 雲臺山閒人
老八善騎射,精書畫,可謂文武全才,而且禮賢下士,深得朝臣喜愛,稱之為“八賢王”。所以,剛開始康熙還是很器重老八的,被委以掌管戶部的重任,但是其後由於黃河水災和邊關戰事,國庫居然拿不出銀子,才知道原來主管戶部的老八,為了拉攏權貴,竟讓大大小小的官員從戶部借走高達1200萬兩白銀,這不可能不引起康熙反感。
其次,老八為了不罪人又將追繳國庫欠款的差事,踢給了老四。這就更讓康熙對老八大失所望,認為老八為了拉攏人心,對國家的財物絲毫不心疼,從此不再倚重。
後來,老八在審太子一黨時為了扳倒太子,打著康熙的名義,誘使肖國興寫了一份不利於太子的供詞,被康熙發現後,氣的康熙連說三次“其心可誅”。
康熙廢掉太子後,滿朝近大半的大臣都舉薦老八為太子,這更是犯了康熙的忌,讓康熙錯認為老八結黨營私,圖謀篡權。
康熙在駕崩時對老八的評價:八阿哥胤祀處處學朕,可他處處學得不像。朕是以寬仁治仁,他是以寬仁收買入心,朕對下面已經放縱過度,他卻比聯則還要放縱,即便他的寬仁是真的,也只會把我大清江山徹底毀壞。
回覆列表
清聖祖康熙帝傳位為什麼不考慮八阿哥?這麼說吧,在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之前,康熙帝從來沒有考慮過任何一個兒子!包括後來的清世宗雍正帝。那麼,康熙四十七年之後呢?康熙帝為什麼還是沒有考慮八阿哥胤禩呢?這得從幾個方面來看。
其實,包衣出身在清宮也算不得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雍正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怡賢親王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都是包衣出身。後來清仁宗嘉慶帝的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同樣是包衣出身、而且也是出身內管領(辛者庫),連她父親魏清泰的職位都和良妃衛氏的父親阿布鼐一樣。因此,包衣出身談不上是對胤禩有多大影響,至少雍正帝在這方面並不佔據絕對優勢。
從以上種種來看,良妃衛氏與康熙帝之間很可能就像明神宗朱翊鈞與明光宗朱常洛的生母王氏一樣,康熙帝年少氣盛、一時沒管住褲襠裡的那玩意兒,提起褲子便把衛氏給拋諸腦後了……所以直到兒子胤禩八歲,康熙帝看在兒子的份上才勉強給了衛氏一個嬪級待遇。多年以後,為了給已經成年並“出人頭地”的兒子留點臉面,康熙帝這才給衛氏補辦了良嬪的冊封禮。這樣似乎更加符合正常邏輯,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康熙帝氣頭上會罵良妃衛氏為“辛者庫賤婦”了。因為打心底裡康熙帝就沒把她當成自己的女人,她不過就是康熙帝年輕時發洩慾望的工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