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升級改造創新可謂是重新整理了新的話題榜,不斷有某某超市,某某老店轉型改造升級的新聞傳入人們的視線,而人們最為關注的莫過於關於日常生活有關的升級改造革新的話題,農貿市場改造升級更是一躍成為眾望所致。
不過伴隨著顏值升級,農貿市場運營走入攻堅期。豪華投資伴生的後遺症開始顯現,成本激增轉嫁到鋪位費上,商戶望而卻步,導致招商、運營成本高企。生鮮便利店蠶食原本屬於農貿市場的客流,農貿市場周邊100米範圍內便利店、熟食店扎堆。
農貿市場有沒有辦法突圍?在和便利店的貼身肉搏中勝算幾何?怎樣降本增效?
回覆列表
-
1 # 新零售視界—物聯傳媒
-
2 # 創客心電圖
運營成本高,我是比較認同的,但是便利店搶食不是搞笑的嗎?
建議瞭解下基本的消費習慣。
買菜做飯的消費主體是什麼?是地道的大爺大媽,叔叔阿姨!還有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西裝筆挺的白領精英?這樣的人可能有,但是對於消費主體來說不值一提。房租成本更高的便利店能搶走只有攤位費的二手直銷的菜市場?你太低估了拿勺掌廚的勞動人民的購物智慧!三毛兩毛一斤的差價都可以斤斤計較,會去你便利店當冤大頭?
且不說這些,再來深入瞭解下菜市場。
基本上菜市場涵蓋了所有的你想要買的產品種類,而且產品新鮮,更主要現在外賣跑腿樣樣送貨到家。而便利店你的優勢就是位置,產品種類少,單品價格高,這都是赤裸裸的頹勢。
所以說便利店搶食菜市場就好像在說白領金領等高收入群體天天都下班自己在家做飯,你覺的可能嗎?
就筆者目前接觸的農貿市場,環境髒亂,雖然品類豐富,但是價格並不比先開的生鮮超市便宜,甚至經常出現價格不一樣,坑客宰客的現象。其實生鮮市場和農貿市場的客戶群體依舊是分層的,能選擇去農貿市場的依舊會選擇去農貿市場,而習慣在便利店購物的也依舊選擇便利店,如果便利店提供的商品比農貿市場的小店更加物美價廉,而且環境舒適,為何要畏懼這樣的改變?讓商品更標準化,價格更透明,是生鮮便利店相較於傳統農貿市場的巨大優勢。小時候我們買菜都是在路邊的小攤,後來變成了環境更為乾淨的菜市場,如今生鮮超市的出現,我們也應該理性的看待事物迭代的規律,更好的去擁抱變化,比恐懼被蠶食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