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吳琬君JessieWu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必須提另個問題,1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無可避免引入另個問題,2這個世界有橫顛不破的真理嗎?3真理唯一嗎?因為如果有恆一真理那判斷對錯就很簡單,但是很顯然對於2,3我們沒有鐵板釘釘的答案,所以只能回到1對於對錯嘗試下個有限定義。假定一定條件下對絕大多數人有益是對,對絕大多數人有害是錯。你看居然引入了新問題益和害怎麼判定?而且這個定義的盲目性是明顯的,但為了簡單展開,假設就按這個思路走下去:因為引入了大多數人的益害,就需要考量大多數人的本質及存在意義,不理清本質和意義怎麼確定益害?好吧,這又是一個沒有定解的問題,所以必須又縮小討論益害的效用範疇,嘗試給益害下定義。在一定條件下,儘可能最大化的人口規模下,給予每個人儘可能最大的自由和公平的生存權力,把這個叫做益吧。違背益定義的叫做害吧。雖然是盲目定義,但是選擇了主流意識形態標準,敢發聲反駁的都是因為躲在手機後面:)不過不要忘記這很武斷。講到這裡可以看到定義本身就有明顯矛盾,數量擴張怎麼可能不影響自由的邊界?每平方米住一個人和住五千能一樣嗎?跟住兩個都很不一樣好嗎:)這裡我們不說公平,因為人類在發明文字之後都是各色等級社會形態,沒有完全公平社會形態,技術上達不到,不能成立的。說了一大堆,其實還可以逐級展開,但不說了。一句話,廣義上說對錯,毫無意義。

    狹義上,就是比較層面上,那是極為有影響的。至少對我們對中國九年制義務的歷史來說,那是奠定資本主義乃至現今主流價值信條的:)不過不單單是盧梭個人功勞,而是當時歐洲某種思潮的集中優勢表現,不是任何某人的唯一原創。他在他光耀的那個時代有優勢,但是同樣是侷限的,必須認識到一切定義都有條件。同樣這也是影響我們大多數人的信條或者說是理念之一,他是我們思想成長髮展的源泉的一部分。時代在變,思想也必須跟著,最好的態度是學習思考前人的思考方法和試錯精神,繼續前行:)捷徑可能會有,但是它大概需要我們自己走出來。

  • 2 # 倩影無影

    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盧梭,是從《忓悔錄》開始的。後來讀了他的《兩情人》,《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契約論》,《愛珎爾》成了他後半生不幸的災難。也算是他忠實的粉絲了,但是,一個小學生成了他的粉絲卻又是他的悲哀。因為,他那憤世嫉俗約個性和超越前人的祟高理想又不太了了。

    可是,如果一個最低下的平民在尋找偶像的時侯,——中國的孔夫子,那是統治階級的偶像,所以,我愛莊子。華人最尊敬的屈原,他為我透路的,不外是緬懷他那貴族的楚國,雖然他說什麼:要上下而求索,我敢斷言,他決不會為普通百姓尋找出路。我把中國一兩千年的文人都看了個遍,就是沒有著到一個是真正為普通百姓尋我出路的。孟子說:“民為貴,君為輕”,結果死的都是老百姓。有一部份文人雖然也同情貧民,但他們卻過著花天酒地的生話,有“紅袖添香夜讀書”的好日子,那還管你“路有凍死骨”的閒事。

    盧梭雖然是個外華人,我認為,他的思想我們更容易接受。原因是他認為:貴族是社會的毒瘤,這是我們中國文人直至清朝完了都沒有發現。他看到了紅衣主教的虛偽,上流社會的為利是圖,我們華人到今天都還沒有學會。他是站在平民的立場上,拼命的把社會的不公平赤裸裸的展示在我們的眼前,於是贏得了平民思想家的席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許多人不希望B站“變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