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地球上第一隻鳥飛行是怎麼練成的?難道不怕摔下來嗎?鳥類飛行是一次性進化到位還是慢慢進化?比如蟬的飛行,翅膀小,身體還重,如此不合理,為什麼要這樣進化?
3
回覆列表
  • 1 # Olinx

    第一隻飛鳥怎麼學會飛行肯定不得而知,但翅膀是透過漫長的進化漸漸演變而成,也許早期的飛行生物只能用過類似翼膜的器官進行滑翔,而後逐步形成飛行需要的更大翅展寬度。順便回答下前面那位沒素質的傢伙,地球上的生物由水生生物上岸進化而成,所以魚一開始就能游泳。

  • 2 # 純野生科學家

    鳥類是由恐龍家族中的虛骨龍類進化而來。這類恐龍往大說有六米多高的暴龍,往小說有不到半米高的小盜龍。反正暴龍那樣的是不大可能進化成鳥的。

    虛骨龍類的大腿肌肉並不附著在尾巴上,而是附著在髖骨上,這使它們普遍比較靈活。古生物學家認為,大部分的虛骨龍類都擁有羽毛。《侏羅紀公園》裡的霸王龍、迅猛龍(片中尺寸有誤)、腔脊龍都應該是覆蓋著原始羽毛的。那種羽毛很可能類似今天鴕鳥的羽毛,適於保暖,並不適合飛行。

    變化是從小型樹棲恐龍中產生的。也許是地面上太過危險的緣故,它們需要用別的方式從一棵樹到另一棵樹上覓食。跳躍滑翔似乎是最合適的辦法了,今天仍有許多動物在採用這種方式。哺乳動物蜜袋鼯、爬行動物飛蜥、兩棲動物雨林樹蛙,這些都是短距離滑翔的高手。鳥類的祖先也是一樣,先擁有的是滑翔技能。那些摔下來的怎麼樣了?當然大多是死了,沒有留下基因,只有學會滑翔的那一枝繁衍至今,成了鳥類。

    滑翔階段的代表生物便是中華龍鳥。它其實是一種小型恐龍,但已經有很多鳥類的解剖學特徵了。不過它的外形比鳥類複雜多了——它有四個翅膀,前後肢都是翅膀,長長的尾巴上還有一個,當舵用。

    很顯然,這種結構只能滑翔。多一對翅膀並沒有什麼優勢,後肢翅膀提供的升力不多,又太重太複雜。還有那條大尾巴,太累贅了。因為滑翔而得到巨大的生存優勢後,這一嚐到甜頭的先驅物種開始擴大這種優勢——為了實現持續飛行而改變(演化)。

    幾十萬年中,它們褪去了後肢的飛羽,只用增強的前肢飛行,後肢專注於行走;它們加高胸骨形成龍骨突,用來附著巨大的動翼肌(胸肌);它們退化了沉重的尾巴,用幾根輕盈的尾羽代替尾翼掌握方向和平衡;它們拋棄了大腸膀胱等器官來減輕體重,甚至讓骨頭變得中空……好了,現在它看起來像個鳥兒了。哈哈哈哈哈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鴨子孵蛋大概幾天能看到血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