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
2 # 飛海
蕭何,韓信,張良。這三個人應該是很多人從小就耳熟能詳的英雄人物。
咱們為什麼最後的結局,大不相同?我的看法可能也不太正確,僅屬於個人觀點。
他們三個人所處的職位不同,所以他們三個人對皇權的威脅也是不同的,因為韓信是掌握兵馬的,他是最直接對皇權有威脅的人,所以他的結局是最悲慘。
而張良作為謀士,應該是也參與有軍事方面的事情,非得經歷更加熟悉掌握一定的軍隊的人脈關係,所以高祖劉邦會對其有所防備。
蕭何應該屬於管的是後勤,跟軍隊的聯絡並不密切,甚至可能因為後勤供應會和軍隊產生某些矛盾。對於皇權的威脅是最小的。
其實在歷史上,只要是所謂的改朝換代,或者是政變也好,他們都是需要強有力的軍事支援的,如果沒有軍事支援的話,所謂的文臣根本就造不成反的。
蕭何、張良、韓信三人,被稱之為“漢初三傑”。他們的結局,是蕭何以相國的身份善終,張良辭謝一切官爵進山修道,韓信身死國滅。他們的截然不同的結局,其實總結起來,就是他們的出身和性格問題,導致了他們的最後結局不同。
先說出身,蕭何是和劉邦一起出身於沛縣的老哥們,張良是南韓的破落貴族,韓信則是楚地草根出身一步步做大的。再看性格,蕭何老成持重,張良穩健飄逸,而韓信則不免有些飛揚跋扈。這就已經註定他們的結局了。
由於蕭何是劉邦起家時就跟著他一起鬧革命的兄弟,所以劉邦對他最信任。而他的持重的性格,也使得他長期擔任劉邦的後方大總管的職務。對於他,劉邦對他相知最深,也知道他最不可能叛變自己,所以最後能讓他執掌大權最久,最後在任上去世。
張良雖然是南韓貴族出身,但是南韓早就沒了,他也早早地就放棄了復興南韓的希望,轉而輔佐漢朝。但是張良很清楚,劉邦夫婦忌憚他,因此在功成名就以後,他固辭了所有官爵,潛心去山裡修道,讓劉邦和呂后對他徹底放心。
而韓信,這個草根出身的名將,與其說是劉邦的臣子,更像是劉邦的合夥人,比如說劉邦還是漢王的時候,韓信就搞了個齊王幹。最要命的是,這個漢王不是劉邦心甘情願給他的,而是他自己在劉邦打得最艱苦的時候問劉邦要的。這種做法,幾乎也就確定了韓信最後被蕭何和呂后一起弄死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