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沒有對錯11
-
2 # 關錦喬
現在也有說不完的故事,接下來我寫的故事是一個朋友的;
搬到新家快兩年了,朗詩的房子恆溫,所以對外隔溫、隔音效果很好,但是內部有整棟樓的新風系統,相當於每戶之間都有管道聯通,所以內部鄰居之間的隔音效果比較差。
我們家也有一個熊孩子,偶爾為了作業的事情也會生氣跺腳之類的,我很不希望看到群裡說我家熊孩子太吵,所以事前跟樓下搞好關係,偶爾太吵了,也會去打個招呼。
過年的時候家裡買鮮花就捎帶給樓下也買一把;家裡包餛飩就多包一份給送到樓下去。不是什麼貴重的大禮,但表達的是歉意。也非常感謝樓下兩位老人的寬容和理解,從未抱怨過我們的吵鬧。
我相信樓下的叔叔阿姨並不是貪圖我的這點東西,而是能夠理解我的歉意。我們並不是有意製造出很大的噪音給別人帶來困擾,也不是對自己的行為好不自知。我在嘗試為自己的錯誤道歉,希望他們能原諒我們偶爾的過失。我想如果每戶人家都能做到這樣的歉意,樓下的人家也就不會那麼生氣了吧?
無論地位多高、多麼富有,也有短板或風雲不測。‘金相鄰銀親眷’、‘鄰居好賽如寶’,是在血與火、生與死的境遇中凝成的結晶。
解放前兵荒馬亂、土匪成患,正是鄰里齊心抗擊才免遭劫難。
七十年代前農村以草屋為主,大人勞作,孩子做飯,燒的是柴草,不會弄經常失火,正因鄰里撲救,才沒有家毀人亡。
鄰居劉嫂丈夫病故,女兒患白血病,生活拮据,各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隔壁小馬帶頭捐錢,想方設法籌集資金幫助母女維持生計。
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農村是,城裡也是。
單元而居,常常人走了,鑰匙還在鎖孔,大家會熱心收好。
一樓吳老太接送孫子上學,坐公交非常不便,三樓丁大爺也接送孫子,正好同校,丁大爺只要看見就帶上一起走。
樓上樓下故事連連,家有矛盾上門勸和、諸事不便互通有無、頭疼腦熱救助送醫……
時代飛速發展,各種關係也在產生變化。尤其是遠離家鄉在外地買房者,在融入當地文化的同時,也要適應新型的人際關係。
工作一年可以換上幾次,住房不是說換就能換的,安安心心工作、踏踏實實生活需要每個人共同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