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千世界夢裡飛

    不知道您說的是哪種上山下山,如果是景區臺階路,說不上容易和難,只不過是上山的時候體力還好,頂多就是比較累,但是下山的時候因為體力已經消耗很大,腿也軟了,下臺階路又是膝蓋受衝擊比較大,有時候疼得走不了路,如果是爬山那種,雖說高低不平,但是我覺得比臺階路下山輕鬆多了,起碼我沒有出現過膝蓋疼,如果是野線那種崖壁,確實是上山容易下山難

  • 2 # 我不吃薺菜

    其實吧我倒覺得下山要比上山輕鬆好多,反而沒有上山時消耗體力那麼大!

    我從小就在大山裡長大,登山無數!經常跟老一輩的上山採藥!平時自己也偶爾上山弄些野果野菜什麼的!特別是最喜歡找鳥窩了(怕不怕會被抓呀)

    當然那些懸崖峭壁的就另當別論了,太過危險的還是要慎重!畢竟生命只有一次

  • 3 # miss尛沫

    經常會有這樣子的體驗,之前去爬北京房山境內的一個山,真的是純爬上去的,爬了大概3個多小時,上山很累但是沒那麼難爬,等我們爬了三個多小時到了山頂之後,稍作休息往下走的時候,真的對這句話體會相當的深刻,很陡峭的感覺,上山的時候完全沒有這種感覺,雖然時間長但是感覺是不同的,下山就感覺顛兒了起來,但是下山很快,感覺不太穩,爬過很多山了,感覺都是上山容易下山難,現在基本纜車上下。圖片來源網路 侵刪哦

  • 4 # 旅行小職員

    肯定有啊

    我最討厭的是那種既不長又不短的階梯,爬梯子沒什麼,下梯子幾個小時還是小腿都在抖了……

  • 5 # 神戶楊二姐

    我有過“上山容易下山難”的體驗。那是十幾年前全家和朋友去爬富士山,大巴停在五合我們就徒步爬山了,傍晚還在八合地方睡了幾個小時,凌晨一點起床繼續往山頂爬,還沒爬到山頂我兒子說肚子好餓,我好在拿了幾個麵包讓他吃了有力氣,我和兒子就先爬到山頂,等著日出,朋友們也陸續爬上來了。

    可是天不作美,太陽才露出一點點Sunny,突然狂風大作,山頂立即被濃霧籠罩,連面對面的人都看不清了。我們䓤忙地檢了幾塊火山石,跟著導遊開始下山。孩子下山好快,一下子就把我們甩到後面,我兩條腿開始疼痛起來,越走越慢,最後還是藉助棍子和我先生把我攙扶了下了山。

    這就是我第一感覺到“上山容易下山難”經歷,終身難忘。

  • 6 # 可靠永恆的微笑

    前年,去了黃山,景色不錯,但印象更深的是下山了。特別體會了下山難。上山下山都是步行,沒乘坐索道。上山欣賞風景,走路還好,也就熱點,累點。下山時,路過索道沒坐,現在都後悔,開始下梯坎了,每走一步膝蓋都疼,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或許是年齡在增長的原因,但通行好幾位比我年齡大,也沒問題,而且更奇怪的是,疼的膝蓋是正常的左腿,而做過半月板手術的右腿反而沒事。那是每下一步梯子都側著身走,下幾步梯子就歇一小會,特別狼狽。

  • 7 # 自由往

    盤山不錯,聽說乾隆三十二次遊盤山。閒來無事,咱也遊遊。

    早上東直門,直達盤山大巴。一百三十元,還含門票。划算,自己開車,來回一百多下不來。而且還得另買門票,也一百三十元。雖然,起的挺早,省錢是真格的!

    景是真美,第一次沒玩夠。哈哈,又去了一次。不過第二次,可就慘了,回家後,休息了一個來月,膝蓋還隱隱作痛。

    第一次,安常規路線。先看景,景點少了,也累了,就做纜車。由於沒經驗,也是累了,下山直接做纜車下來了。

    第二次時間比較充足,決定把上次做纜車的地段,走一走。

    上山時,體力充足,景點多的地方,臺階修的比較平整。快到山頂時,又打了牙祭。沒感覺什麼。

    一覽眾山小,下山吧。這會可就慘了,在山脊上修的臺階,太高了。每個臺階落差都得四十多釐米,有點甚至半米多。走走停停,落差太大,腿和膝蓋,都受不了。沒辦法,買了兩個柺棍。這樣,有借力的,還方便些。我和愛人,相互攙扶些,往下走。

    怎麼修這麼高的落差,哈哈!答案,可能來了。

    正趕上,師傅維修臺階。就地取材,山上石頭多,直接用工具拋開,就做臺階了。看了半天。正好也就地歇歇。做太小了,可能費工廢料,這樣省工省料吧。

    真是受不了,中間又買了兩個柺棍。柱著雙柺,經歷了,幾個小時,我和愛人終於下山了。

    回到家,之後膝蓋養了幾個月才好。

    這裡沒有吐槽的意思,只是看到這題目,寫寫過往。

    景色真美,還是想去,但看看膝蓋,真的,心裡發抖!

  • 8 # 秋風吹過遍地金

    那年單位組織旅遊爬泰山,十幾個人最大約五十歲,最小的二十多歲,下午六點開始上山,年輕的幾個姑娘小夥,爬的快三轉兩轉就沒影了,我陪伴幾個五十多歲的老頭老太走在後面。天慢慢黑了,我們藉著月光和昏暗的白熾路燈向山上攀登,往下看,山下黑乎乎一團什麼也看不見。向上走,手腳並用越走越慢整整爬了一夜,天麻麻亮時,回頭向下一看,狹窄的臺階筆直地懸掛在懸崖峭壁上,頓時嚇出了一身冷汗,天大亮時我們到達了玉皇頂,一輪紅日躍出雲層我們看到了日出。玩了一上午該下山了,原以為下山應該省力些,沒想到上山不容易,下山更難,身體總是向下衝,有點控制不住了,看著陡峭的臺階心裡害怕,腿也軟了,沒辦法只能坐在臺階上向下挪,一級一級的挪,屁股都磨疼了,好不容易挪下了十八盤。又買了根柺杖一跛一拐地下了山。路上遇到了挑磚和水泥上山的挑夫,真是敬佩至極。

  • 9 # 八桂晨跑歐—1951

    我走路上下過泰山、華山、峨眉山、青城山等山嶺,“上山容易下山難”一點沒有說錯,這是人們經過長期實踐總結出來的。從力學的角度簡單描述即可理解。上山容易,主要是前腳跨上臺階,身體向前微傾,重心落在跨腳膝蓋上,前後腳用力一蹬,就能較為輕鬆上前邁進。下山為什麼難?身體重心使身體沿斜坡方向有一傾斜分力,邁出的腳必須支撐著身體重心沿斜坡方向的力,否則容易往前傾倒,後腳又只能彎曲邁進以適應前後腳在坡道上的高低差,坡度越大,向前傾的分力越大,就越難下。所以在陡坡很大時需用手支撐著物體才能下行。

  • 10 # 風清雲淡隨風去

    這話沒錯,要分情況來說。

    如果是矮一點的山或者平緩一點的山,可能感覺不是很明顯。如果山的海拔較高,又比較陡峭,那爬上去再走下來就能很明顯的感受到。

    因為上山的時候,都是吃飽喝足了才開始爬山,精神抖擻,路都在你眼前看的很清楚,一步一步走的很踏實,邊爬山邊欣賞風景,拍照等等,還感覺不到很累。等爬到山頂以後,風景也看了,照片也拍了,再加上體能也消耗的差不多了,肌肉這時候也會痠痛,特別是沒爬過山或者不經常爬山的人肯定感覺很累,這個時候下山,腿肚子都打顫。

    所以下山前要好好休息一下,吃點東西,恢復一下體能,下山過程中一些陡峭的地方一定要看清楚落腳點,防止滑倒、跌落、摔傷。

    總之,給我的感覺就是上山容易下山難!此為個人觀點,請大家共勉!

  • 11 # 阿怪zai路上

    說上山容易下山難的主要指的是很難走的路段,比如斷崖,因為但凡是爬過野山的都會知道,斷崖這種地方只要膽子夠大,有抓得地方,就能爬上去,而你要想下斷崖的話,因為居高臨下,又因為揹著揹包,下腳著力點不容易定位,故而才有上山容易下山難的說法,十年戶外老司機路過

  • 12 # 寶媽曦姐

    小的時候,我是在外婆家長大的,她們那邊有一座山,獨立的一座石頭山,上面有很多蠻子洞(土匪洞),很是好奇就跟著大個的孩子去玩,那個路真的是不好走,又是很深的草,路也很踦曲,就攀著那些草呀,藤蔓呀慢慢地爬上去還覺得好耍,可等到下山的時候就慌了,因為看不到腳下,不知道下一步腳該放哪裡,急得哇哇哭,後來等著大人來救援,從此留下陰影,再也不敢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年了,我們應該放下手機多陪陪年邁的父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