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說新傳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 是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宋欽宗趙桓的弟弟,宋朝的第十位皇帝。公元1127年,“靖康之難”北宋滅亡,身為康王的趙構在應天府(河南商丘)登基,是為高宗,後遷都臨安府(浙江杭州)。

    此人一生退而不休,雖然不休但也不打算恢復大宋江山。由此說來,趙構屬於心機派,在後來隨風倒一般,飄搖於主戰派與主和派之間,他還是心中有自己的小九九的,那就是維護自己在南宋政權組建之初的地位不被動搖,因此說,他並不是個昏庸之輩。

    南宋在主戰派抗金斗爭取得節節勝利之際,趙構卻命令各路軍隊班師回朝,後來還和秦檜合夥以“莫須有”罪名將抗金將領岳飛、岳雲和張憲殺害,同金國達成了“紹興和議”,繼續稱臣、割地、賠錢。趙構是個文化人,但是善於故作偽善,欺人耳目,其對主戰派的打壓,就是擔心“將復鼓眾伏闕”,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地位。而且,此人還不斷籠絡收買大臣,挑撥被籠絡者與主戰派的關係,處處限制武將的權力。明人錢士升評價其是“駕馭之有術,籠絡之素定”。包括到後來其禪位,也純粹是一種政治表演。之所以說是表演是因為趙構當時身體好好的,是中國古代少有的長壽帝王,活了81歲。他突然在55歲時,以自己“老且病”要求退居二線,主動高風亮節,把皇帝之位主動讓給了皇太子趙眘(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是為宋孝宗。趙眘並非趙構親生兒子,二人是收養關係(趙眘是宋太祖趙匡胤一支的裔孫,趙構是宋太宗趙光義一支)。

    趙眘被後世普遍認為是南宋一朝最有作為的皇帝。他登基之後事必躬親,堅持政治改革,裁汰冗濫,破除朋黨和外戚擅權攬政的局面,同時,加強臺諫官的監察職能。當然他對於義父趙構也是堅持至孝。但在對於北伐這個問題上他是個主戰派,上臺之後就為主戰派平反覆官,整軍興武,籌劃武力北伐,主張對金國強硬。甚至在當時定元為純熙,意為天下澄平,反映了抗金派積極主戰,意圖恢復中原的意願,前期時還取得了不小的成績。結果太上皇趙構是退位不休,從中攪局,一到關鍵時刻就出來發號施令,沒幾天就讓宋孝宗改純熙為淳熙。不僅如此,小到朝廷殿試、宰相人選,大到北伐,他都要插手過問,處處牽制宋孝宗,使得趙眘不得不向其妥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樂高幻影忍者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