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沽上路人

    這個難度夠大的,首先要看你想了解到什麼程度,泛泛的瞭解就停評書吧,深入瞭解基本沒可能。史學研究資料更是浩如煙海,眾說紛紜。實在不行就買教科書看吧,從小學到大學到碩士博士階段

  • 2 # 中牟齊治平

    這個問題著實有些棘手,我們思考許久,最終決定反向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談談文言文和歷史水乳交融、難以分離的關係。大家常常說的中國有5000年的文明史,其中4900年的書寫載體都是文言文。現代文即便是陳獨秀撰文發起“新文化運動”的1915年算起,也剛剛過百年。這百年即便是發展再快,也無法與4900年的積累相提並論,更何況這4900年是基礎!研究歷史《二十四史》是必須要看的,因為這是正史。這些書全是用文言文寫成。我是研究中牟邑的,屬於先秦階段,除了正史,還有很多雜史、野史、很多地方史等,如《春秋》、《左轉》、《讀史方與紀要》、《太平寰宇記》、《元和郡縣圖志》、《東周列國志》、多個版本的《水經注》、《水經注疏圖》、多部《中牟縣誌》等等,這些全是文言文。特別是看縣誌,還要自己斷句讀,查生僻字。我自己不僅有點文言文基礎,還能寫文言文,我的文言文作品還得過大獎呢。

    其次,我們用反證提問法來正面解答這個問題。只看現代人的研究結果學習歷史的可行性怎麼樣?研究歷史總是得有個論點吧。確定論點後找現代人的研究文章來看,作者的觀點是不是你想要的?如果是,那你別研究了,人家有結果的論點你就不用研究了,你這是在查詢資料。研究歷史如果不能創新,勸你改行吧。一般來說,別人的研究結論都或多或少帶有自己的觀點,從嚴格意義來講屬於二手資料。要想再深入研究只能去原文(一手資料)裡找,這時你只能去面對文言文了。

    第三,我看過很多地方的縣誌,幾乎都是文不加點的那種,連句讀都沒有。所以我認為,一個史學家必須有一定的古漢語基礎功底。拋開文言文去研究歷史是一種短視見解,古代文史是一體的,舉個例子說唐宋八大家他們不僅是文學家,也是很出色的史學家,歐陽修編纂有《新五代史》,這可是正史之一。

    總之一句話:研究歷史是繞不過文言文的。知識是多多益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行業自律與行政監督的不同作用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