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君山話史
-
2 # 油茶歷史絲語
王平有一定影響及作用,但說他改變了三國的歷史走向有些言過其實!
王平屬於被漢化的巴西賨人也就是通常說的寅人,最初隨著歷史上巴西七姓夷王樸胡、賨邑侯杜濩舉率領族人投奔曹操,在曹操、劉備漢中之戰中王平隨曹軍入川,後來擊敗曹軍佔有漢中,王平正是那時由曹營轉投劉備,開始為蜀漢效力,被任命為牙門將、裨將軍。
但是,由於王平讀書少幾乎不識字,在整個“前”三國時代,直到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之前,在魏、蜀對陣過程中都沒有得到劉備的重用,只不過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存在。可以說王平的出彩是“後”三國時期,說得明白點就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因王平謹慎穩重,且精於戰陣,攻守得法,被委以重任,讓他作為副將協助馬謖駐守“戰略”要地街亭。
王平趁著沒有曹爽大軍倉促撤退,部隊慌亂的時機,領著蜀漢軍隊一路追殺,斬獲頗豐。王平248年去世,與蜀漢馬忠、鄧芝合稱平安三侯。
-
3 # 麼麼趣說歷史
之所以說王平改變了三國曆史的走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個儲存了蜀國。作為諸葛亮之後最有能力的軍事將領,雖然在名聲上不及姜維,但王平軍事指揮能力相當厲害!一個“平”字,端得蜀國軍事形勢“四平八穩”,街亭之戰勸馬謖等都表現出其能力出眾,諸葛亮之後,蜀國為何能迅速恢復國力,王平的功勞很大,特別是在“興勢之戰”中,更是力挫曹爽重兵進攻,以很小的代價保全了蜀國,姜維能力雖高,但蜀國就是在他防衛期間滅國的。
第二個改變了曹爽的命運。作為大將軍曹真的兒子,曹爽受命託孤之重,但曹爽掌權之後恣意妄為,朝廷之中對其意見很大,曹爽需要一場戰爭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可惜碰見了王平,致使曹魏損失慘重,導致曹爽聲望大跌!
這兩方面結局,直接引出了另外一個人物,因拒蜀而發跡的司馬懿,在曹爽徵蜀大敗後,利用朝廷中諸多老臣的不滿,一舉剷平了曹爽政治集團,逐漸在其身邊聚集了司馬氏集團,進而有“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後來,魏滅蜀,晉代魏,晉滅吳,在司馬氏的努力下,一統天下。
現在我們評判司馬懿,一直說他有“鷹視狼顧”之心,但司馬懿名聲真正敗壞則是由於子孫不肖,在五胡亂華中不作為造成的。
高平陵政變,明面上是司馬懿主導的,其實就是魏國老臣不滿曹氏小輩擅權肆意敗壞魏國大業的政變,而後老臣們又相互鬥爭,司馬懿笑到了最後!
-
4 # 歷史笑春風
王平是改變了三國的走向,他的最大的功勞就是振臂一呼,喝散了魏延的人馬,然後讓馬岱趁勢殺了魏延。
王平是個從下級軍官幹起的將領,作戰經驗豐富,但是沒有文化。他的嶄露頭角是在街亭之戰中。他勸諫馬謖不成,自己率領一支偏師紮在山腳。在馬謖兵敗的時候,他鳴鼓以作疑兵,讓張郃不敢逼迫太過,見好就收。
通觀諸葛亮的軍隊裡,王平這樣的老兵油子是不多的。而且王平沒文化,連字都不認識,這太中諸葛亮的意了,所以諸葛亮馬上提拔王平擔任了無當軍的軍監。無當軍是以南方少數民族組成的軍隊,擅長山地作戰,號稱飛軍。沒文化的王平統帥野蠻的軍隊,正好合適。
在以後的北伐作戰中,王平只是在第四次北伐中,在真假難辨的滷城之戰露露臉,據說憑藉防禦工事打退了張郃的進攻。剩下就是在第五次北伐中,諸葛亮已死,蜀軍退兵的時候,王平率領軍隊打散了魏延的軍隊。因為魏延不想自相殘殺,主動退讓,才被王平馬岱一夥人殺害,滿足了諸葛亮的心願。
-
5 # 畫素說
三國這個英雄的時代,除了無數的英雄豪傑,我們熟悉的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曹操、劉備、孫權、魏延等等。
但,王平這個改變三國的人,卻鮮有人知。大部分人連王平是誰都不知道,少部分人知道王平是蜀漢的將領,但關於他的事,就沒有幾個人知道了。
其實,王平非常厲害的將領,只是英年早逝,如果在給他多一點時間,成就絕不在關羽張飛之下。觀其一生甚至連敗仗都沒有打過,就這一點我們就能看出他的能力有多強,只不過他的起點比較低就一個普通小兵,所以沒有被我們的識人天才曹阿瞞發覺與重用。所以後來換了老闆,到了劉備那邊,不過劉備也沒能發覺他的厲害,也就只給他封了一個小官職。
不過,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後來在諸葛亮北伐失敗的時候,王平能守住了自己負責的陣地,他第一次發光並諸葛亮的信任,但依舊沒有得到重用。
王平真正發光發亮是在諸葛亮去世以後,我們都知道當時諸葛亮在世時,蜀國大大小小的事務都由他做主,所以在他去世以後,蜀國一下子沒了主心骨。全國上下疲軟無比,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王平卻打了一場大戰,而且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極大的激勵了蜀國的士氣,否則在諸葛亮死後,蜀國可能也就完了,所以說他改變了三國的歷史一點也不為過。
就在魏國要攻下漢中之時,蜀國將士不足三萬,且大多主張放棄一部分地區,等待支援之際,畢竟以漢中三萬老弱病殘真的無法抵禦二十萬魏軍。
雖說這一計策十分危險且成功的機率很小,但蜀國的將士們看到王平這麼有勇氣,都選擇拼上一次。於是王平留一部分人鎮守,然後自己帶領另一部分人,藉著熟悉地勢的戰略優勢,迎戰魏國二十萬大軍。
憑藉著戰術最終擊潰了魏國大軍,也正是王平以三萬老弱病殘擊潰這二十萬魏軍,直接粉碎了魏國試圖吞併蜀國的夢想,三國的歷史才有了後面的精彩。
-
6 # 十分之七君
王平最初是曹操手下的一個校尉,職位低微,但是這個人非常勤奮好學,而且很有頭腦。他沒讀過什麼書,不太識字,經常讓人讀史書、兵書給他聽,慢慢地對歷史兵法有了自己見解。
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王平迎來了自己軍事生涯的第一個重大機會。當時司馬懿重新起復,戰局對蜀漢不利,丞相派心腹馬謖去駐守戰略要地街亭,王平因比較穩重,被諸葛亮委以重任,擔任馬謖副將。
最後結果大家都知道,馬謖只會紙上談兵,不考慮實際情況,在山上紮營。王平苦勸不聽,最後街亭失守,北伐失敗,馬謖被斬。
王平因為在這次北伐中的優秀表現成為少數幾個得到嘉獎的將領,更加得到諸葛亮的重用。之後幾次北伐,王平均獨當一面,表現不俗,在軍中威望日隆。
諸葛丞相去世後,王平又得到繼任者蔣琬費禕器重和信任,一路高升,最後成為蜀漢的鎮北大將軍,封安漢候,鎮守蜀漢北邊門戶。
王平盡忠職守,和南邊的馬忠,東邊的鄧芝,鎮守國門共保蜀漢安寧。此時作為蜀漢封疆大吏,王平自然具備左右國家命運的能量,但是光憑這一點,能左右三國走向的人太多了,為何單說王平改變三國曆史走向呢?
因為他鎮守漢中時完成了一次漂亮的防守戰役,不僅抵擋了曹魏的進攻,還間接加劇了曹魏集團內部的亂鬥。
鎮守漢中的王平手裡只有三萬多守軍,但是他據險而守,指揮出色,讓曹魏兵將無功而返。曹爽經過此次失敗,威望大減,朝中支援變少,不久被司馬懿所殺。自此曹魏被司馬氏一步步架空,最後江山被奪。司馬氏在曹魏基礎上繼續發展,最終滅了蜀吳,一統三國。
從歷史偶然性講,王平恰好在特殊的歷史時期,特殊的歷史事件中,發揮了推手作用,最終改變三國曆史走向。
-
7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王平主打的興勢防禦戰,雖知名度不高,但卻改變了蜀、魏兩國的歷史走向。
蜀國危機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禕決定暫不進行大規模北伐。
如此,大軍長駐漢中,補給消耗過大,徒耗國力,蜀軍進行戰略調整。
243年,姜維、費禕先後率軍退駐涪縣,僅以王平率不足3萬的兵馬駐於漢中。
這個調整的決定本身無可厚非,但卻給蜀國帶來了一次嚴重的危機。
或許由於費禕各種準備不當,蜀軍在此時的響應速度慢得令人髮指!
3月開戰,閏3月費禕出發,4月費禕才抵達漢中前線,足足花費了2個多月!
要知道:後來姜維遠屯沓中是蜀漢滅亡的重要原因,但姜維在魏攻蜀的當月就已經機動到了劍閣!
而王平所率的部隊,其實也就和後來魏滅蜀之戰中,蜀軍在漢中的兵力差不多,都是2萬多人!
可以說:當時王平如果打不好,漢中將極可能直接被魏軍奪取!
無漢中則無蜀矣!後果不堪設想!
王平先令劉敏據守興勢,自率軍為預備隊,一面隨時支援興勢戰場,一面防備魏軍分兵黃金戍。
為彌補兵力不足的劣勢,王平還多樹旗幟,瀰漫100裡!如此,魏軍不知蜀軍虛實所在,難以選擇合適突破、迂迴方向!
如此,魏軍受阻於興勢,走不出穀道,頓兵日久,糧運困難。
當費禕等部抵達後,曹爽無計可施,只得退兵。
費禕遂佔據曹爽退軍的沈嶺、衙嶺、分水嶺,截擊魏軍,魏軍艱難撤退,糧食牛馬損失殆盡!
如此,王平的堅守,使蜀國渡過了一次嚴重危機。
保蜀國20年太平此戰,挫敗了魏軍。
由於魏軍連續3次對漢中用兵失利(曹操、曹真、曹爽3次攻漢中),使魏國對伐蜀的態度愈發謹慎。
此後20年,魏軍再未嘗試大舉攻蜀。
許多朋友認為此戰是替蜀續命20年,我以為未必。
243年時,魏滅蜀的條件並未成熟,但魏攻取漢中還是可能的。
如漢中有失,則蜀即便不立刻滅亡,整個魏蜀對峙的局勢將完全不同。
替司馬懿奪權創造了條件此時,正是曹爽、司馬懿爭權時期。
權力之爭,主要在兩個維度上展開。
1、皇權授予的職權;2、社會力量(士族、軍隊等)的支援。
由於此時天子年幼,因此,皇權官職所賦予的權力,只是表面的力量對比。最關鍵的是雙方對社會力量支援的爭取。
除了蜀國防務調整外,曹爽發起此戰可能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借征伐之機,替他任命的夏侯玄,也替他自己控制雍涼軍隊。
可惜,此戰敗得太慘。不但沒有撈到一點好處,反而損失慘重,更使“羌、胡怨嘆,關中悉耗”。
因此,曹爽、夏侯玄被“時人譏之”。
在那個士族品評人物的時代,“時人譏之”,意味著曹爽為士族所輕,這就使曹爽失去了當時最重要的社會力量的支援。
而在軍隊、士族中失去了威信,曹爽即便還能繼續身居高位,不過也是仰仗天子授權,沒有了根基。
儘管此後曹爽與司馬懿的權力之爭仍然持續了5年,而司馬懿一度被壓制,但實際上,雙方實際力量的對比,此時已經逐漸拉開,司馬懿表面上雖受壓制,但實際上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支援。
興勢之戰,使蜀漢渡過了一次危機,延長了蜀漢的國祚。
同時,他重創了曹爽為代表的宗室權威,改變了司馬懿與曹爽實際力量對比,對後來司馬懿奪權提供了不少幫助(但並非決定性影響,曹爽的覆亡,主要在曹爽自己的一系列昏招)。
王平所主打的這場惡戰,對三國曆史的影響,確實不容小視。
-
8 # Crazy灬歷史
雖不中,亦不遠矣!
發生在公元244年的一次魏蜀戰役——“興勢之圍”。有人認為,這是曹魏宗室重臣曹爽利用伐蜀來建立功勳、掌控軍權,以求達到制衡司馬懿的目的,但因為有了蜀漢王平的完美解圍,曹爽的意圖也最終流產。
《蜀書費禕傳》中也有提到:延熙七年,魏軍次於興次,假禕節,率眾往御之。
王平的“力排眾議”和費禕的“率眾援之”,使得曹爽戰不能勝,他不得不接受了政敵司馬懿的勸告,退兵,這種滋味可真難受,並且在退兵的過程中被蜀軍追擊,死傷無數。
這一次攻防戰,竟然對歷史的影響如此深遠,這也是蜀漢王平等人所想不到的。
曹爽威望大降,他與司馬懿的矛盾就一直在發酵。兩個人互相對毆,手拿武器的那個人一直在忍讓,另一個手無寸鐵的人卻想要致對方於死地,因為缺乏安全感,因此他就會瘋狂地攻擊對方,以達到自保的目的。
而這個“武器”就是功勳、軍權、朝堂話語權。
公元239年,魏明帝去世,曹芳年僅八歲。司馬懿為侍中、都督中外軍事、錄尚書事,曹爽為宗室的守護力量,封大將軍,共同輔政。
公元245年,曹爽廢置中壘、中堅營,把兩營兵眾統交他的弟弟曹羲率領。
公元249年,魏帝曹芳去高平陵給魏明帝掃墓,曹爽、曹羲、曹訓這幾位掌握軍權的幾兄弟也跟著離隨行,京師空虛,司馬師立即率兵控制京都,殺機開始隱現。
司馬懿深謀,佈局滴水不漏,曹爽最後竟然要去投降司馬懿,認為還可以當個富家翁,結果當然是作繭自縛。
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何圖今日坐汝等族滅矣。——桓範
-
9 # 江湖小曉生
蜀漢後期將領中,王平算是一個狠角色。他完美地代替了魏延鎮守漢中,甚至憑藉兩三萬人馬,輕鬆擊退曹爽10萬大軍,徹底改變了歷史走向。司馬家篡奪魏國大權跟這件事密切相關。
這一年是公元248年,王平不幸去世,當時姜維和費禕共同掌權,而費禕是反對姜維北伐的。所以我們會發現一點從諸葛亮去世到姜維出山,這一段時間的蜀漢歷史雖然有點枯燥無味,可王平的表現卻完美地填補了這一缺憾。
01王平是從曹操那兒搶來的,卻能夠得到重用。和姜維類似,王平也是曹魏那邊的將領,早年跟隨曹操前往漢中,與劉備在漢中大戰。由於官職太小,所以只能做炮灰。
不甘心做炮灰的王平,在戰場上保住了一命,還成功得到了劉備的信任,成為了劉備集團的牙門將。
謖舍水上山,舉措煩擾,平連規諫謖,謖不能用,大敗於街亭。眾盡星散,惟平所領千人,鳴鼓自持,魏將張郃疑其伏兵,不往偪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諸營遺迸,率將士而還。---《三國志》
投降來的將領都有一個信任考核期,王平當然也不例外,劉備此後的戰爭,王平參與的並不多。一直到諸葛亮出山,王平終於才再次露面。
當時王平已經被雪藏了9年之久,再不建功立業,這輩子也就算過去了。為此當馬謖要守街亭的時候,諸葛亮給了王平作為先鋒的機會。
先鋒者,炮灰也。混了這麼多年,依舊還是個做炮灰的命,王平心裡當然不高興。這段時間他兵書肯定是學了不少,雖然不識字,但是可以讓人家讀給他聽,他一眼就看出了馬謖紮營的破綻。這是一個出頭的好機會,所以王平屁顛屁顛地去找馬謖,表示將軍你這紮營盤的姿勢不對,不能在孤山上紮營,一旦被人家切斷水源,那幾天就完蛋了。馬謖覺得王平說得沒什麼道理,肯定是他不願意做炮灰,才故意這麼說。所以馬謖就留了幾千人馬給王平駐紮在山下,自己帶著人上山了。結果馬謖大敗,而王平卻能夠憑藉手裡這點人馬,故佈疑陣,唬住了前來的曹魏大軍,這才保住了這支有生力量。從此王平進入了諸葛亮的視野。
02王平成了無當飛軍的統帥,繼而取代魏延鎮守漢中。馬謖人生的謝幕,卻是王平人生的崛起。他保住了手下的人馬,使得諸葛亮對他刮目相看,甚至將手裡的特種部隊無當飛軍,全部交給王平來統帥。
終於不用再做炮灰了,王平覺得即使這個時候戰死,他也是值得的,畢竟人生得到了證明,他不是個沒用之人,他的人生沒有白費。公元231年,諸葛亮大軍出祁山,王平負責鎮守南圍。這個時候張郃帶領大軍前來攻打王平,不得不說王平學習東西就是快,他學習司馬懿看到對手就堅守不出的主意,結果張郃怎麼打都沒法前進半步。諸葛亮去世的時候,王平和魏延已經是不相伯仲的兩位大將了,要知道魏延當年可是劉備親自提拔為漢中太守的,可見王平的晉升速度實在是快。王平和魏延爭奪蜀漢一哥的過程中,魏延輸了一個一乾二淨,不僅腦袋輸沒了,還把全家老小的腦袋都給輸掉了。
此後王平便承擔了鎮守漢中的重任,被劉禪提拔為漢中太守,在蜀漢最前線抵擋著曹魏的進攻。要不是姜維的崛起,那王平鐵定是要成為蜀漢一哥的。
魏大將軍司馬宣王攻亮,張郃攻平,平堅守不動,郃不能克。十二年,亮卒於武功,軍退還,魏延作亂,一戰而敗,平之功也。遷後典軍、安漢將軍,副車騎將軍吳壹住漢中,又領漢中太守。十五年,進封安漢侯,代壹督漢中。---《三國志》
蔣琬掌權時期,由於王平合作態度不錯,所以被任命為鎮北將軍,是蜀漢前線最重要的軍事統帥,漢中將士們不僅感嘆,那些年我們一起守過的城關,都有王平的影子。
03改變三國曆史的一戰,也是王平打下的。諸葛亮活著的時候,一直北伐,倒不是說他有北伐狂熱症。而是他知道益州疲弊,只要給曹魏和平發展個幾十年,那蜀漢就永遠無法跟曹魏相抗衡了。所以諸葛亮才會拼了命北伐,就是不希望曹魏緩過勁兒來,反撲蜀漢一口。
可惜諸葛亮去世以後,該發生的還是發生了。休養生息一段時間以後,曹魏也開始了大規模進攻蜀漢的步伐。
曹爽帶領大軍10多萬進攻漢中,沒了諸葛亮,又10年不打仗了,漢中守軍一下子亂成了一團。大部分將領認為應該撤離漢、樂二城,因為他們只有兩三萬人馬,壓根擋不住曹魏的進攻。只有等到援軍從涪城趕來以後,才能一舉擊潰魏軍。可是王平卻表示拒絕,因為他明白陽平關的重要性。這裡易守難攻,如果主動放棄的話,將來漢中就等於是門戶洞開,再想守住就沒那麼容易了。在王平的指揮之下,成功拖延了時間,等來了費禕從涪城帶來的援軍,這才擊敗了曹爽,保住了漢中安寧。為什麼說這一戰改變了三國曆史呢?因為這一戰擊敗的對手是曹爽,當時曹爽是權傾朝野的魏國託孤重臣。
正是這一敗,使得曹爽在曹魏顏面掃地,在軍中立足不穩。這才給了司馬懿可乘之機,司馬懿帶領曹魏大軍,總是打勝仗,至少不怎麼打敗仗,所以兩人高低立見。
平曰“不然。漢中去涪垂千里。賊若得關,便為禍也。今宜先遣劉護軍、杜參軍據興勢,平為後拒。若賊分向黃金,平率千人下自臨之,比爾間,涪軍行至,此計之上也”惟護軍劉敏與平意同,即便施行。涪諸軍及大將軍費禕自成都相繼而至,魏軍退還,如平本策。是時,鄧芝在東,馬忠在南,平在北境,鹹著名跡。---《三國志》
曹爽大敗以後,只好回去專心搞政治,正是因此,他才徹底得罪了司馬懿,最終兩人關係崩盤,司馬懿奪取權柄,誅殺曹爽全家,繼而司馬家族篡位,徹底改變了三國曆史。
總結:王平填補了歷史空白期。諸葛亮是公元234年在五丈原病逝的,而姜維是在公元253年,第一次起兵北伐的。這期間有整整20年的真空時間。
我們對這一段時間的歷史,其實很不瞭解,主要是因為太無聊了。而王平,恰好就填補了這個無聊的時間段。
王平是在公元234年鎮守漢中,公元244年擊敗曹爽,公元248年因病去世。當時防備南中南蠻的有馬忠,防備東吳孫權的有鄧芝,而防備曹魏的則是王平,這三個人被稱為平安三侯,保住了這段時間蜀漢的安寧。
參考資料:《三國志》
-
10 # 尚沃
一個人無法改變歷史的走向!
一個人可能在歷史舞臺上發揮重要作用,起到關鍵性作用,做出用歷史意義的貢獻,但前提一定是符合歷史趨勢的,他無法阻擋歷史趨勢。
別說王平就是諸葛亮也無法改變歷史走向!
以諸葛亮之才,在隆中對中構想中,取荊州、建立蜀漢政權可以實現,實現全國統一卻實現不了,這不是一個人能左右的了的!
佔領荊州,建立蜀國,符合當時的社會趨勢!東漢末年,群雄逐鹿,民不聊生,人民一樣社會統一,但是有沒有誰能實現全國統一,所以,區域性地區實現統一就是趨勢!諸葛亮提出的戰略構想符合這一趨勢,所以前期構想能成功!後期統一全國的構想不能成功!
王平作為蜀國的一個將領,特別是在前期追隨諸葛亮的過程中,得到很好的歷練,成長很快,這為他後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王平能較好的履行職責範圍內的工作,但是,談不上改變歷史走向!
王平最為閃光的地方肯定是在守街亭時的表現,這是後人評價最多的地方。人生不能假設,歷史不能重來,即使換做王平當主將,即使馬謖聽了王平的建議,當道下寨,而不是什麼跑到山上去下寨,即使街亭擋住了司馬懿的大軍,諸葛亮北伐的目的也不會達成,這是實力對比決定的。雖然說歷史上有很多偶然事件,一些偶然事件改變、影響了即使發展方向,有很多以少勝多的戰役,以弱勝強的戰爭,他的前提一定是弱的一方是正義、有積極意義、社會新生力量、代表社會趨勢的一方。
王平可以說論武沒有關張趙馬黃之勇,論謀不及周瑜呂蒙陸遜,做一個將領卻能做好本職工作,出色完成,可以說盡職盡責、不辱使命,即使沒有輝煌歷史貢獻,也是值得好評的。
任何人都可能做出對社會有貢獻的事,但是,前提是符合趨勢的事。即使再有才能,逆趨勢而為,逆潮流而為都是不可能的!
順勢則生,逆勢則死就是這個道理!
回覆列表
這個說法過於誇張了,如果說王平改變了三國曆史走向,那麼恐怕很多人都改變了三國曆史走向,人一多,意義就不大了。
題主這樣說,大概是指王平在關鍵時刻,拯救了蜀國,避免蜀國過早出局。從這點說,王平也算在三國史上起到不小的作用。沒有他,三國演義也許變為兩國演義。
下面我就說說王平怎麼拯救蜀國於危難之際。
諸葛亮死後,蜀國防禦上出現漏洞首先要從諸葛亮去世後的蜀國政策說起。
公元235年,蔣琬出任大將軍,錄尚書事。蜀國對外政策出現比較大的調整,結束諸葛亮時的頻繁北伐。但是,蔣琬在軍事上的收縮太厲害了。在諸葛亮時,蜀軍主力集中於漢中,因為漢中地形凶險,易守難攻,是抵禦曹魏的第一道防線。蔣琬大刀闊斧改革,一下子把漢中兵力縮減到了3萬,把兵力集中到了距成都較近的涪縣。這個改變,顯然是防止內部叛亂為主,抵抗入侵為輔。被蔣琬這麼一調整,幾乎壞了大事。
曹魏大舉進攻漢中公元244年,魏國徵西夏侯玄上書朝廷,請求發動伐蜀之戰。這時諸葛亮死了好幾年了,蜀國不敢北犯,漢中兵力只有三萬人,相當薄弱。魏大將軍曹爽聽從夏侯玄的建議,在長安集中十萬大軍,大舉進攻漢中。
就漢中戰場看,魏、蜀的兵力對比是10比3,對蜀國一方相當不利。更嚴重的是,蜀國幾乎有十年沒打過仗,恐慌情緒蔓延,將士們都認為應堅守城池,等待援兵。這時,王平挺身而出,為穩定大局起到關鍵作用。
王平果斷在興勢阻擊魏軍此時王平是漢中太守,兼任前監軍、鎮北大將軍,是漢中最高軍政長官。王平是蜀國數得著的名將,在街亭之戰後,馬謖大敗,只有禆將王平的部隊完好無損;後來王平擔任無當軍司令,與張郃血戰,旗鼓相當。在魏延引爆內戰後,又是王平出馬,平定魏延之亂。
面對十萬魏軍,王平只有三萬人。但他沒有慌亂,而是審時度勢。王平認為,蜀軍主力遠在千里之外的涪縣,遠水解不了近渴,魏軍若搶先一步攻下關城,便可長驅直入,到時蜀國大勢去矣。於是他派護軍劉敏進屯地形極險要的興勢,阻止魏師,自己則充當後衛,率一千人作為機動部隊。
憑藉有利地形,王平所部與曹爽的魏軍在興勢一線對峙,蜀軍恃險而守,魏軍攻勢被阻,無法前進。為了迷惑敵人,王平下令把旗幟插得滿山遍野,足足有一百里長。王平的堅守,為費禕的救援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由於王平的當機立斷,蜀國漢中得以保全。費禕援兵趕到後,終於擊退魏師,蜀國轉危為安。如果不是王平的出色表現,漢中或許不復是蜀國地盤。而漢中一旦失守,蜀國勢必將成為三國的最早出局者。
因此,說王平改寫三國曆史,也勉強說得通。但是他並沒能改變蜀、魏的整體軍事實力對比,也未能改變歷史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