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兒子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吃飯的時候總是三心二意的,不是要玩玩具,就是要看動畫片,不給他玩,就一直哭,我很是著急,誰來給我支支招,怎麼讓孩子認真吃飯呢?

13
回覆列表
  • 1 # 羅醫生健康說

    “寶貝,來再吃一口,乖再吃一口。”也許孩子吃飯問題是每個家庭都在面臨的難題。

    家裡有老人的也許生怕孩子餓著,奶奶拿著碗追著一兩個小時喂的。這樣的情形在中國家庭中幾乎都很常見。但是大家也許忽略了一個問題,追著喂或者強迫孩子吃飯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影響的。追著喂一個會給孩子心理造成依賴,對身體健康而言也會導致消化不良以及積食的發生。

    那麼孩子沒有認真吃飯怎麼辦?這是一個所有家長都想知道的一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先做到:

    1、杜絕追著喂。這是為了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吃飯習慣。孩子在一歲時就應該讓孩子嘗試著自己吃飯,在你喂寶寶時可以給寶寶備個小勺子,不要害怕孩子弄髒而限制孩子的動手能力。孩子在1~3歲的年齡是人生第一個學習生活技巧的年齡,抓住這樣的學習黃金期,家長們在以後的教養當中會感到更輕鬆。

    孩子2歲時就可以嘗試著給他(她)獨立吃飯了。因為這樣年齡的孩子可能不會安心的坐著吃飯,會吃一口又到處跑,為了限制寶寶移動可以給孩子準備一把兒童椅,這樣寶寶就不能亂跑了。限制孩子必須吃完一頓飯才放出來,等孩子養成習慣就好了。不要為了讓孩子高興就把家裡的任何地方都當成餐桌。

    3歲的孩子就可以完全獨立的吃飯了,家長只要幫助把飯菜給他放好就可以了。

    2、 食物的多樣化。為了能夠吸引孩子對食物的興趣,食物除了做到營養均衡外,不管是種類、還是色彩,飯菜要做到多樣化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更喜歡吃。

    對於1歲以上的孩子家長們可以多給孩子吃魚、蝦、蛋類食物、胡蘿蔔、西紅柿、玉米、西藍花等食物。也有的家長說孩子都不愛吃胡蘿蔔怎麼辦?那你就可以嘗試著做成漂亮的孩子喜歡的一些卡通形象或者圖案來吸引孩子。

    除了食物的選擇,餐具也要選擇一些可愛的,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一些形狀,從而讓孩子愛上吃飯。

    3、 飯前不要責怪孩子。有的家長在孩子不吃飯時,一定會責怪孩子,有的甚至打罵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牴觸情緒。甚至更叛逆。如果孩子確實不想吃那建議家長們就不要強迫,可以讓他晚點吃,當他感到飢餓時,就會主動吃飯了。

    當孩子餓了自己主動吃飯時,那家長們就可以要求孩子一定在餐桌吃,不可以隨意走動。久了以後孩子的專注力就會得到提升了。

    4、 餐前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吃其他的食物,有的家長擔心孩子餓,在孩子放學後或者外出回到家已經到了吃飯時間還給孩子吃一些零食,這樣孩子沒有飢餓感自然不會吃飯了。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棟樑之才。孩子的身心健康一直是我們家長們都在關注的問題。除了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也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睡眠習慣。所以要多陪孩子去戶外運動,讓他適當的消耗一些體力,這樣不管是食慾還是睡眠都會得到一個相應的改變。

    孩子如果只是單純的飲食習慣問題大家不用過多的擔心,如果是厭食症就要及時就醫了。

    厭食症的一些症狀也簡單的告訴大家,小兒厭食是由於長期的食慾減退或消失,以食量減少為主要症狀的慢性消化功能紊亂的一種病態。

    小兒厭食不及時治療會導致營養不良,貧血,免疫力低下等,甚至影響兒童生長,智力發育。

    一般小兒厭食的年齡在1~6歲之間,不吃東西,討厭吃東西,甚至完全不吃東西達到2個月以上的,都可以考慮厭食症。但是如果初期不嚴重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一些飲食調理來進行干預:少吃零食,不喝高熱量飲料,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吃飯,增加菜的色、香、味。

  • 2 # 靜待花開

    1.吃飯就是吃飯,不摻雜其他因素。孩子小的時候,也有因為看動畫片或玩玩具在興頭上不想吃飯的情況,在這個時候,一般會給他兩個選擇:第一,現在過來吃飯,吃完再去玩;第二,再給孩子一定的時間(比如10分鐘或一集動畫片的時間),規定時間到了再來吃飯。

    2.孩子有能力自己吃飯後,讓他自己用勺去吃,即使剛開始的時候弄得滿桌子都是,也要堅持讓孩子自己吃飯,這個習慣很重要。

    3.吃飯時有固定的位置,小的時候給他準備餐桌椅,不可以走到哪吃到哪,一旦離開吃飯的桌子,就視為這頓飯吃完了,絕不能追著餵飯,即使沒吃飽也不用擔心,下次他就會吃飽再下桌了。

    4.零食與正餐之間一定要有適當的間隔,如果間隔太短的話,孩子不餓,當然不會安安心心的吃飯啦。

    5.再有一點,也很重要,千萬不能縱容孩子的哭鬧,其實很多時候哭鬧是對於大人底線的一種試探,如果有一次你妥協了,那孩子就找到了達成目的的“好方法”,你再去給他定規矩就很難執行了。

  • 3 # 米花說育兒

    寶寶不吃飯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是身體原因或者是飯菜不可口的話,我們要先想辦法讓孩子恢復健康,並且試著換一種口味或者食物。

    如果孩子是因為挑食,或者是吃飯的時候老愛做其他事,不專心吃飯,那下面這幾種方法都可以試試看。

    讓吃飯具有儀式感:吃飯要有吃飯的樣子,要把電視關掉、還需要放下手機、玩具等與吃飯無關的東西,父母也不要邊吃飯邊玩手機,給孩子做好榜樣。

    讓孩子參與食物製作:享用自己製作的食物會有一種滿足感,讓孩子參與食物製作,他會對食物更加期待。

    飢餓療法:如果孩子不愛吃飯,但是愛吃零食,那麼就可以採用“飢餓療法”,這是目前最為有效的讓孩子專心吃飯的方法。具體做法是,如果孩子不吃飯就停止餵食,直到下次飯點再給吃,期間孩子再怎麼哭鬧也不要心軟,可以給水喝,但不給東西吃。

    少吃零食加上適當的運動:零食熱量高沒營養,儘量少給孩子吃,除此之外還要多參加運動,運動能夠促進消耗,孩子更容易感覺到飢餓,也就更能激發食慾了。

    以上這幾種方法大家可以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靈活運用,多點耐心。

  • 4 # 育兒要有方

    確實,在孩子還小時的時候,吃喝拉撒幾乎佔據了媽媽全部的時間,耗盡全部心力,如果還不好好吃飯,那真的是會發瘋的!

    下面,我來跟你分享一下我怎麼把我的吃飯困難戶女兒轉變成吃飯的乖寶寶的。

    第一:首先檢查你家孩子不好好吃飯的背後成因

    當你覺得孩子不愛吃,吃飯慢,各種推拒,好像吃什麼都沒有食慾。首先要學會觀察孩子為什麼不愛吃或者吃的慢,為什麼總會沒有食慾,或者說是不是孩子吃飯的時候他其實不餓。

    1】很多人帶孩子的模式,孩子一天到晚基本永遠都在吃,甚至很多時候吃飯之前,還在給孩子吃東西。這樣,到了飯點,孩子不餓,當然不喜歡吃東西。

    針對這種情況,大人需要反省自己。平時不要給孩子吃太多的零食或者飯前不吃太多的東西。要給孩子立好規矩,規律飲食,除了一點水果或酸奶做為正餐之間的加餐,不要再給孩子多餘的食物。

    第二:培養孩子的飢餓感

    飯前不給孩子吃太多的東西,不要讓孩子的肚子一直處於飽腹的狀態,讓他體驗飢餓感。

    或者他不吃的時候把飯碗端走,然後告訴他,肚子難受,就是餓,但是現在不吃飯,等下餓了啥也不能吃。這樣重複幾次,他們就知道什麼事飢餓感,就會有想吃飯的欲求。

    第三:吃飯需要誘導,不能強迫

    之前我女兒不吃飯的時候,外婆,大姨,爺爺奶奶,都會為了讓她多吃飯會哄著騙著吃,玩著吃,甚至端著碗在後面追著喂,這樣我女兒形成了吃飯是一種被迫,被動的行為,是特別需要調整的行為。

    吃飯本來是一件享受的事情,想要孩子好好吃飯需要誘導,而非強迫。

    所以你一定要管住自己當孩子不好好吃飯時,想喂的手,想哄的嘴。培養孩子自己獨立吃飯的能力,這點還需要全家人一起配合行動,要跟家裡人統一口徑,再怎麼都不喂,不哄,讓他們自己吃,不吃就餓著!

    第三:最好固定在一個地方吃飯,吃飯規矩要定好,全家一起執行

    一;規定有限的吃飯時間。

    之前我女兒真的吃飯超級慢,一頓飯能吃兩小時,真的一點不誇張。後來我就給她用手機設定好時間,放在餐桌上倒計時給她看,規定在多長時間之內必須吃完,不吃完就倒掉。這招特別有用,我女兒在一個星期內就改善了吃飯愛含嘴巴里,慢慢嚼的壞毛病。。

    如果覺得定鬧鐘太刻板,可以放一段音樂,告訴孩子音樂停時,吃飯就要結束,音樂停後就把飯端走,不要任由孩子消磨時間。

    二:一全家人團團坐,陪著孩子一起好好吃飯。

    對養成孩子好的吃飯習慣來說,用餐環境也非常重要。吃飯時,全家人都坐在餐桌旁,放下手中的事情,好好吃飯,在餐桌不放多餘的其他東西,吃飯少說話,不玩玩具,就是大家一起專心,開心地一起吃飯,營造一個正常的溫馨的用餐環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

    三:下定決心培養孩子好好吃飯的習慣,就要堅定地執行,少嘮叨,一切按規矩來

    用餐之前,跟孩子明確,如果這下不想吃飯,那麼離開餐桌後,就不可以再吃飯了。但是如果你又餓了,要堅定地不給他提供食物,要他自己承擔後果,但是可以鼓勵他堅持到下一餐。如此反覆堅持幾次,孩子就能明白要怎樣對待吃飯。堅定地去執行,比嘮叨一百句都管用。

    但是這也需要全家人一起配合,長久的堅持下去,才能讓孩子養成自己獨立吃飯,好好吃飯的習慣!

  • 5 # 壹九壹十

    我家孩子從小吃飯就乖,從來不需要追著喂,也不會邊吃邊玩,都是坐在餐桌上吃飽了才下來。所以她經常因為吃飯好得到表揚。

    那我家是怎麼做到的呢?與您分享這5招。

    1、固定一日三餐的時間,且儘可能全家到齊了一起吃,讓吃飯有個儀式感。

    孩子小的時候,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會餓,或者讓孩子先吃飽了一邊玩,大人才能好好吃個飯,所以就會提前餵給孩子吃。這樣其實並不好,因為孩子沒有融入到家庭生活中,也不理解什麼是認真吃飯。

    所以,大人、小孩都一樣,到了飯點就圍坐在餐桌前,一起吃飯,聊家常,孩子能感覺到幸福。

    2、讓吃飯變得有趣,鼓勵孩子自己吃,哪怕吃得到處都是。

    首先,為孩子選擇一套好看的矽膠餐具,讓孩子喜歡上吃飯。

    然後,經常變化花樣吃飯,麵條、稀飯、米飯等換著來,還可以通過磨具做些好看形狀。不僅保證營養,也讓孩子有了期待。

    第三,寶寶一歲多的時候,就有了強烈的自主吃飯的慾望,那就鼓勵他自己吃。家長不要擔心孩子把飯菜灑了,或者吃飯慢,讓孩子有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

    3、大人做好吃飯的榜樣,不邊吃飯邊玩手機。

    光跟孩子講吃飯不許看動畫片,不許玩玩具,而大人自己經常盯著手機吃飯,那麼無異於白講。跟孩子講道理很多時候是講不通的,但是以身作則卻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

    作為榜樣,大人要做到:一是認真吃飯不玩手機,二是不挑食什麼都吃,三是注意餐桌禮儀。

    4、餐前1小時內不給吃任何零食或水果。

    小孩子的胃小,餐前吃了東西,到吃飯的時候感覺不到餓,便不想吃飯。

    5、親子閱讀一些與好好吃飯相關的繪本,教孩子好好吃飯。

    比如《我不挑食》,巧虎《我會做好吃飯》等。

  • 6 # 進化的然媽

    在中國家庭的餐桌上,好像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可能遇到吃飯這個問題。

    中國育兒上有一個常見的現象,就是“追著餵飯”這個現象,雖然看來不是大事,但是一天三餐,孩子吃飯需要哄、逼,會讓你煩不勝煩。往往讓一頓和諧的家庭氛圍變成硝煙四起的戰場,而且,孩子一旦因此把吃飯的事情當成了家長的事情後,吃飯這個過程會變得更加艱難。

    這個違背了自然懲罰的方式,直接讓孩子認為好好吃飯是大人的要求,不是自己補充能量的需要,更因為餓的時候,就能找到食物,所以更是不好好吃飯到無所顧忌,給孩子建立好的規矩實在太重要了。

    所以,我們可以怎麼來做呢?葉壯老師的《21招,讓孩子獨立》裡提出的方法,非常值得借鑑。

    1、保持就餐環境的單純

    吃飯的時候,只做吃飯的事情,手機、平板一類的,不要帶上桌,這個很容易讓大人和孩子分心,而且,這是一個錯誤的示範,大人在告訴孩子,邊吃飯邊玩手機是理所當然,但實際上,家庭聚餐更應該是一個共同交流的時刻。

    2、讓自然懲罰來代替說教、逼迫和“哄”

    老人喜歡追著哄著孩子餵飯,媽媽喜歡說教著讓孩子吃飯,爸爸喜歡怒哄著讓孩子吃飯,這些方法其實都在告訴孩子,吃飯不是他的事,而是家長們的事。如何讓孩子把吃飯當自己的事情呢? 有一個方法,就是讓他自己感受到代價。如果一頓不吃,那就收走餐盤,等到吃下一頓的點,再開餐。即使餓了,那就等到下一頓的點。餓過幾次,孩子就知道不按時好好吃飯的後果了。

    3、每週至少安排三次“家庭聚餐”

    就科學家們的研究,家庭聚餐可以有效預測孩子未來多方面的積極發展。而家庭聚餐,不僅僅是在餐桌上一起聊天,也包括一家子一起買菜,選擇食物,到準備飯菜並且共同就餐。

    4、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與個體需求

    允許孩子有自己的飲食偏好,如果孩子有那麼一些小挑剔,儘量多準備他喜歡的食物。也不強制要求小孩子在小的時候就一定要使用筷子,或者掀起孩子吃飯弄得滿桌都是就要喂孩子吃,遵循孩子成長的規律,不硬性強求。

  • 7 # 神奇育兒園

    孩子吃飯不認真,首先我們要排除孩子身體生病方面的原因,確定不是因為身體不舒服導致的。

    現在的孩子一吃飯不是看電視就是看手機,這已經是非常常見的問題了,我覺得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面對孩子的哭鬧,不吃飯,家長不知道該怎麼辦,於是就通過各種方法來滿足孩子需求。比如讓孩子看電視,讓孩子玩玩具,時間長了養成了習慣,只要吃飯不給看電視或者玩玩具就哭鬧。家長最後又沒有辦法了,只能妥協,然後就一直惡迴圈。

    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也很簡單,我們先來看看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

    第一,家長前期為了不讓孩子吃飯亂跑,自動培養了孩子這種邊吃飯邊看電視的習慣。

    第二,環境因素,家長吃飯也喜歡看電視,讓孩子也養成了這個習慣。

    孩子肯定不可能生下來就有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的習慣的,肯定是後期養成的,具體的原因,大方向是離不開上面兩點的,家長可以自己反思下。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又回到了,孩子哭鬧的問題上,我前面回答了一個問題就是關於孩子哭鬧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家長要學會拒絕孩子,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家長要堅決的拒絕,不要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妥協,這樣孩子會被哭鬧當成你妥協的軟肋!

    孩子提出需求→家長拒絕→孩子哭鬧→家長妥協!

    這是一個惡性迴圈,很多家長都被這個迴圈所困擾,其實就是家長不夠“狠心”,最後頭疼的就是自己了。

    最後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對於極端的孩子,可以採取適當讓他捱餓一頓,讓他知道如果不認真吃飯,就會捱餓,下次他就會認真吃飯了。當然這個要把控好度,不要讓孩子真正的餓著了。

  • 8 # 木木一凡

    寶寶一哭,寶媽應該就心軟了又順著孩子了吧?如果您真想讓孩子好好吃飯,那就得把吃飯的規矩給改一改:

    1、全家要一起營造好的飲食氛圍

    不要在吃飯的時候看電視之類的,如果大人想看也請避開吃飯的時間,畢竟電視對孩子來說還是有足夠的吸引力,開著電視小朋友肯定沒有心思好好吃飯;

    2、堅持原則堅決執行

    既然不給他玩就一直哭,那就讓他哭,對他置之不理但是不要遠離他,孩子別看小精著呢他也在觀察大人的反應,如果他一哭您立馬妥協,那他可不得屢用這招降服您。等他一看沒人搭理他他也就不會像先前那樣大哭了,他會逐漸意識到這招不管用了,這時候您再跟他耐心講吃飯的規矩,他肯定就能聽進去了;

    3、教孩子表達意願的正確方式

    認真的告訴孩子,如果他想看動畫片可以,但得等好好吃完飯才能看一小會,如果想幹什麼可以跟媽媽商量,但是大哭大鬧耍小脾氣是絕對不可以的。

  • 9 # 梧桐媽媽說食育

    怎麼讓孩子認真吃飯?

    按大人的飯點,邀請寶寶過來一起吃飯,不過來吃,明確告訴寶寶錯過飯點,就沒有了,只能等下一餐一起吃了(不要給吃零食和飲料之類的)。

    下一餐寶寶肯定會提前餓的,延遲下給食物,不要吃零食(大家可以比平時稍微早一點吃飯),儘量堅持原則。寶寶餓一兩餐是餓不壞的,為了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

    我們家哥倆也是這樣過來的,我們家的早餐是全家人最齊全的一餐,一家六口人都就位,這個過程也總會有哥倆各種挑戰,不吃的話,就要到11點多的午餐了,哥倆基本都能比較好的吃飯。

    還有一點,飯不能太單一,要經常變花樣,有時有幾天都是一樣的飯,梧桐哥倆也不好好吃,變了花樣就吃的很好。

    又想到一個小細節,也可以幫寶貝變一下餐盤,或者勺子,也會有小驚喜。上週給哥倆買了新的分餐盤,每天都要用自己的餐盤盛東西,有新鮮感,有趣味性,也會增加寶寶食慾。

    下面是哥倆的日常早餐

  • 10 # 大嘟嘟和大嘀嘀的跟班

    至於你提到的怎麼讓孩子認真吃飯,我個人在帶娃方面有一些小招。我家是雙胞胎男寶,他們在一歲四個月的時候開始自己吃飯,現在2歲半,每天吃飯完全自己搞定,給我們減輕了很多麻煩。

    1、我給他們每人準備一套餐桌椅,在6個月吃輔食的時候就開始用。這樣有利於告知寶寶:以後你吃飯的時候就要坐這個餐椅,這個就是你固定吃飯的地方。避免出現追著吃飯的情況等出現。

    2、準備一套寶寶吃飯的餐具,不要太花哨,初期可以選擇正規牌子的塑料餐具。2歲以後,可以換成保溫碗跟不鏽鋼餐具。

    3、吃飯前,我會給我家寶規定時間,用餐半個小時。不管你怎麼吃,半個小時以後用餐結束,就把餐具全部收走。當然,不管他吃沒有吃完,必須嚴格執行。剛開始,他們調皮,不配合好好吃飯,收走的時候會跟我抗衡或者以大哭來為威脅。但是家長一定不能妥協。堅持收走,這樣反覆幾次,他們自己就知道在吃飯規定的時間裡面好好吃飯。不調皮了。

    4、關於我家雙寶最近有開始挑食的現象,我是假裝不知道。用餐時間一到,沒有吃完的依舊收走,不安排零食。如果他們告訴我不喜歡吃飯,那我就會告訴他們不喜歡吃下一頓就不用吃了。而且下一頓,我會安排他們最喜歡吃的菜,但是堅持不准他們用餐(餓一頓餓不壞的)。如果這個時候孩子哭一定要忍住,(心裡默唸這是對孩子好,這是對孩子好)這樣幾次,現在也不挑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鄭和為啥七下西洋?有什麼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