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惟庸案
第一次足以撼動新王朝根基的重大制度危機發生在明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逆謀起事、私通外國入罪。
2.靖難之役
洪武三十一年(1398),勵精圖治的洪武皇帝薨逝。朱元璋曾認定自己的長子為皇太子和繼統人選。但太子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便病逝,根據嫡長子繼承製,朱元璋又立其子嗣中最長者朱允炆為皇太孫。
3.土木堡之變
永樂帝將自己的皇位傳給了長子,但時隔不久長子又傳給了他的長子,後者又傳給了自己的長子。這第三位繼位者——永樂的長曾孫朱祁鎮,於宣德十年(1435)即位時年僅8歲,這就使皇帝制度的一個特有弱點浮出了水面:一旦皇帝早逝,按照繼承順序的規則,就必須讓孩童登基。
4.大禮儀
正德皇帝去世時,後宮嬪妃卻無一人誕下皇嗣,在沒有皇嗣和遺詔的情況下,正德帝的近臣開始支援其叔侄兄弟中的不同人選。當時朝中權勢最大的官員楊廷和(1459—1529)力主正德帝13歲的堂弟朱厚熜繼位。
5.爭國本
王朝承繼的正統與否,取決於是否選擇了正確的法定繼承人。如果選擇錯誤,則會引發制度性危機。這恰恰發生在嘉靖帝之孫——萬曆皇帝(1573—1620年在位)的統治時期。
1.胡惟庸案
第一次足以撼動新王朝根基的重大制度危機發生在明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逆謀起事、私通外國入罪。
2.靖難之役
洪武三十一年(1398),勵精圖治的洪武皇帝薨逝。朱元璋曾認定自己的長子為皇太子和繼統人選。但太子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便病逝,根據嫡長子繼承製,朱元璋又立其子嗣中最長者朱允炆為皇太孫。
3.土木堡之變
永樂帝將自己的皇位傳給了長子,但時隔不久長子又傳給了他的長子,後者又傳給了自己的長子。這第三位繼位者——永樂的長曾孫朱祁鎮,於宣德十年(1435)即位時年僅8歲,這就使皇帝制度的一個特有弱點浮出了水面:一旦皇帝早逝,按照繼承順序的規則,就必須讓孩童登基。
4.大禮儀
正德皇帝去世時,後宮嬪妃卻無一人誕下皇嗣,在沒有皇嗣和遺詔的情況下,正德帝的近臣開始支援其叔侄兄弟中的不同人選。當時朝中權勢最大的官員楊廷和(1459—1529)力主正德帝13歲的堂弟朱厚熜繼位。
5.爭國本
王朝承繼的正統與否,取決於是否選擇了正確的法定繼承人。如果選擇錯誤,則會引發制度性危機。這恰恰發生在嘉靖帝之孫——萬曆皇帝(1573—1620年在位)的統治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