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ora木子媽咪
-
2 # 起點麻麻
首先,對於兩歲左右的孩子,可能他並沒有打人的意識,可以說2歲是「非攻擊性」打人行為。
1歲以後的寶寶進入群體交往時會去打小夥伴。比如,跑到別的小朋友身邊拍他一下,然後笑著跑開,甚至在別人躲開後,又回來再拍一下,別的小朋友可能就會大哭起來。這下很多的父母就擔心,自家娃會不會成為讓別人家的娃「見而繞道」的熊孩子。
其實,這樣的情況,很多是因為孩子外出和他人互動的機會不多,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模式也都是平和安靜型的,孩子很少會看到激烈的場景和麵部表情,所以不太理解其他小朋友生氣的表情。
【正確應對措施】
2.刻意的模仿。模仿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甚至經常玩的小朋友、動畫片等等,2歲的寶寶並不能夠辨別行為的對錯,因此潛意識會模仿身邊的人去“打人”
1.首先,我們需要制止這種行為,讓寶寶知道這個行為是會讓對方不高興。然後瞭解觀察原因之後,再跟寶寶進行溝通。看看是不是自己平時給寶寶提供了打人的榜樣(電視等動畫片有時候也是寶寶學習的渠道)?家長需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避免寶寶模仿,繼續出現暴力的行為。
如果是由於為了捍衛自己的玩具等東西產生的打人,則父母需要制止後引導寶寶捍衛自己的玩具的正確方式,堅定的拿回玩具即可而不是隨意的打人。
如是分析是“敵意的攻擊”,這時候父母應該反思是不是陪伴孩子較少(總是玩手機)?應多與寶寶親媽接觸:抱抱、父母、撫摸寶寶背部、輕聲呢喃等等,讓寶寶感受到愛和關心。
2.其次,父母要有愛心和耐心的引導和轉移注意力(比如寶寶出現打人的慾望時,讓他學會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說話注意語氣和語調,而不是“以暴制暴”的責罵、毆打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絕對有道理;還有,不要想著一次兩次就想立竿見影的解決寶寶的打人問題,因為寶寶比較還很小,需要多次的習慣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