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命八大臣大體來看,並沒有問題,其實有一個致命問題,那就是咸豐帝沒有將弟弟恭親王奕訢算計在內,沒有將奕訢綁在保衛皇權的戰車之上。
首先我們大概看看咸豐帝佈置的格局。
咸豐帝留下的八大顧命大臣分別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肅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
咸豐在病逝前,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授予未來的同治帝載淳“同道堂”印章,實際上由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后掌握。
他的大概想法,應該是以顧命八大臣為主,然後利用兩宮太后來牽制他們,不至於顧命八大臣一家獨大,不至於同治帝皇權旁落。
但有一個致命漏洞。
清代有一個規矩是皇帝留下的顧命大臣要有親親之誼,也就是有一個血緣親人為顧命大臣之列。雖然怡親王載垣和鄭親王端華還有肅順這三個人有皇室血脈,但距離帝系已遠。
其實咸豐帝的親弟弟恭親王奕訢最適合,但咸豐帝與恭親王當年因為爭奪嫡位,早有不和。加上咸豐帝的寵臣肅順與恭親王是政敵,所以肅順一進言,咸豐帝自然沒有將恭親王加入顧命大臣之列,而是以駙馬景壽為顧命大臣之一。
這樣一來,恭親王不屬於顧命八大臣之一,自然心有不滿。
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恭親王本來就有所不滿,加上與顧命八大臣之首的肅順是政敵。所以慈禧太后利用這一點,聯合了恭親王,最後成功破局,幹掉了顧命八大臣。
政變之所以順利。
主要在於顧命八大臣做夢都沒有想到兩宮會與恭親王聯合,而且他們對於兵權不重視。所以有兵權的的一方打沒有兵權的一方,他們不只是被打的措手不及,更是馬上被打的全軍覆沒了。
顧命八大臣大體來看,並沒有問題,其實有一個致命問題,那就是咸豐帝沒有將弟弟恭親王奕訢算計在內,沒有將奕訢綁在保衛皇權的戰車之上。
首先我們大概看看咸豐帝佈置的格局。
咸豐帝留下的八大顧命大臣分別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肅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
咸豐在病逝前,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授予未來的同治帝載淳“同道堂”印章,實際上由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后掌握。
他的大概想法,應該是以顧命八大臣為主,然後利用兩宮太后來牽制他們,不至於顧命八大臣一家獨大,不至於同治帝皇權旁落。
但有一個致命漏洞。
清代有一個規矩是皇帝留下的顧命大臣要有親親之誼,也就是有一個血緣親人為顧命大臣之列。雖然怡親王載垣和鄭親王端華還有肅順這三個人有皇室血脈,但距離帝系已遠。
其實咸豐帝的親弟弟恭親王奕訢最適合,但咸豐帝與恭親王當年因為爭奪嫡位,早有不和。加上咸豐帝的寵臣肅順與恭親王是政敵,所以肅順一進言,咸豐帝自然沒有將恭親王加入顧命大臣之列,而是以駙馬景壽為顧命大臣之一。
這樣一來,恭親王不屬於顧命八大臣之一,自然心有不滿。
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恭親王本來就有所不滿,加上與顧命八大臣之首的肅順是政敵。所以慈禧太后利用這一點,聯合了恭親王,最後成功破局,幹掉了顧命八大臣。
政變之所以順利。
主要在於顧命八大臣做夢都沒有想到兩宮會與恭親王聯合,而且他們對於兵權不重視。所以有兵權的的一方打沒有兵權的一方,他們不只是被打的措手不及,更是馬上被打的全軍覆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