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私無竊語
-
2 # 孝昌線上
我理解你所說的情感,不一定特指愛情,可能也包含親情或者友情,對吧?
如果對所有的情感,你都缺乏應有的感知能力(但願你不是),那真的有可能是心理疾病。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一種心理疾病叫“無良症”
通俗的說,這種人無情無義,不知感恩,做錯事或者不小心傷害他人,也不會感覺內疚。
主要表現出的症狀:
無法遵守社會規章制度、習慣欺騙和操控他人、做事衝動、易怒、不顧及他人的安危與健康、傷害他人後毫無愧疚感……
對於無良症患者來說,這些性格缺陷是無法矯正的,而且他們善於偽裝,眾人往往會被他們的熱情外表所迷惑,一旦與之深交,最後會被弄得遍體鱗傷。
無良症患者在人群中的比例約為4%
也就是說我們每25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是無良症患者。
而精神病患者的比例只有1%
可見,無良症患者在人群中佔比還是挺高的。
-
3 # Nave君
不是病,但可能會要你的“命”
缺少情感,可能是真正那種自閉的人。
未來承擔感情的動盪的能力會非常差。
嘗試多與人交流,交往。自信、積極一點。
-
4 # 肖爺說書
所謂的缺少情感,可能只是一種自我保護。你害怕受到傷害,所以收藏死起了所有情感,正如一句歌詞:沒有愛就沒有傷害。想抱抱你。
-
5 # 黑龍江陳山律師所
缺少感情應該是一種病。
是一種能力缺陷。是一種產生和維繫感情的能力的不足。跟教育有很大的關係,跟整個的社會也有很大的關係
-
6 # 使用者廣西湯哥
你不是一個正常人,這種性格帶來的好處和壞處你自己應該深有體會。缺少又不是沒有,起碼你還有疑問和好奇。如果不是之前經歷過什麼封鎖內心的話,你這應該屬於天生的性格。讓我想起了小說女主天生冷淡遇到男主喜歡上男主之類之類的劇情。(這句是廢話)也不能算什麼心病我覺得像性格的一種。我覺得你應該試著找找看有沒有自己喜歡做的事,如果很少感受到快樂……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不好的事呢。不過我也不是什麼專家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
7 # 小頲
我覺得你可能快成仙了,畢竟仙沒有七情六慾嘛!哈哈哈,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如果你不想成仙,那麼我建議你去看一下心理醫生。
-
8 # 羈絆kl
人都是有七情六慾的。在合適的條件下,也會表達出相應的情感體驗。那才是一種正常的狀態。根據你描述的狀態,我感覺你有些情感缺失,或者說情感的表達和體驗上出現了一定的障礙。
回覆列表
缺少情感至少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內心無法體驗到情緒情感;二是無法正常地表達情緒情感。
第一種情況在心理學裡被稱之為“情感隔離”。
顧名思義,“情感隔離”會封閉我們的情感地帶,阻滯我們與他人進行深層的情感交流。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老前輩們更容易出現“情感隔離”,這主要是因為老前輩們在他們的生活中未能被當作一個身心完整的人來對待。
很多時候他們為了適應惡劣的生存環境,不得不做出犧牲、妥協與忍讓,從而忽視了自己的心理需求,以至於許多不良情緒無法得到排解。
之所以會發生“情感隔離”,主要是因為我們難以面對自己內心複雜、矛盾的情緒情感,進而通過這種方式來回避內心的煎熬與痛苦。
借用“工作繁忙”的名義來實現情感隔離一位上班族男士在結束了一天的繁忙工作之後,準備驅車回家。但是在開到自己家樓下時,他並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坐在車裡抽起了香菸。
上班時,為了應付工作上的事情,他不得不學習各類職場規則;回到家後,為了避免遭受家人的嘮叨,他又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夾著尾巴過活。
於是,他只好選擇獨處的方式來換取片刻的和諧與安寧。但是屬於他的時間並不多,他最終還得回到家中繼續生活。
在面對家人的質疑與追問時,他只能用一句“工作繁忙”來抵住家人的嘴。此時,“工作繁忙”既成為了他表達憤怒情感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是他隔離內心痛苦與無奈的一種方式。
以往,當幾個朋友圍坐一桌吃飯時,通常會有各種調侃和打趣;但是如今,我們在吃飯時更傾向於拿出手機看一看,玩一玩。
儘管手機可以緩解我們此時此刻的無聊感,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它也在幫助我們實現“情感隔離”。這大概也是我們為什麼感覺到年味越來越淡的一個原因。
藉助孩子來實現情感隔離一對不善於表達情緒情感,也不知如何處理內心負性體驗的夫妻往往會通過孩子來實現情感隔離。
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通常女方對男方有不滿情緒時,不願意直接表達這些情緒,而是將孩子作為替代品,用以發洩自己的憤怒和其他不良情緒。
而此時孩子就像是父母之間的一道牆,阻斷了兩個人可能會發生的激烈爭吵。通過這種方式,父母也就回避了原先在爭吵過程中體驗到的痛苦與無助。
但是需要強調的是,孩子的人格容器會在這個過程之中被撐破,多年之後終將出現人格層面的適應不良。
排除“情感隔離”造成的不良情況,無法正常表達情緒情感主要是因為我們缺乏足夠的“情緒管理”能力。
“情緒管理”歷來都不是壓抑內心的情緒情感。正如前文所述,壓抑反而會導致“情感隔離”,進而加劇心理問題。因此,學習如何辨識情緒以及面對情緒就成為了我們的議題。
面對情緒當我們試圖逃避痛苦的感覺時,往往會採用一些不良反應甚至是表現出某些症狀,其中也包含我們熟知的心理防禦機制。
舉例來講,當我們對父母產生了強烈的攻擊情緒時,如果這些情緒沒有得到充分的表達與釋放,我們就有可能出現偏頭痛。
此時,偏頭痛恰好是阻止我們表達內心情緒情感的一種軀體症狀。
因此,在面對負性情感衝擊時不呈現出反抗姿態,學習如何體驗情緒本身的流動變化,最終將有利於我們排解不良情緒,從而擁有更好的身心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