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心雨

回覆列表
  • 1 # 生活來點心理學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特殊而重要的階段,是三觀、IQ和EQ等行為習慣養成的最好階段,是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質疑能力形成的最佳階段。在這個時期,孩子們看似成熟其實很嫩,渴望獨立但又不能自立,敢於探索、敢於冒險而又不知深淺,善於模仿而又不能明辨是非的尷尬位置,而此階段又是連線兒童時期與青年時期的過渡橋樑,是人一生髮育的第二個重要階段和關鍵的時期,也是一個充滿矛盾、很不穩定的時期,因此讓人腦袋增大的青春叛逆期便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如何順利度過這個特殊時期便成為了億萬家長的心頭結節?

    第一,叛逆是孩子的天性

    叛逆是孩子的一種天性,叛逆期是孩子成長的必然階段,是孩子步入青春期的一個標籤。從生理上看,身體和生理機能急劇變化,生殖系統發育、第二性徵出現。從心理上看,初中生開始進入“心理斷乳期”,自我意識增強,迫切希望擺脫家長的控制。但由於他們在經濟、生活、情感和學習上還不得不依賴家長和教師,因而內心經常處於矛盾和衝突狀態。從社會關係上看,初中生呈現出全新的人際交往模式,開始疏遠成人而熱衷於同伴交往,且同伴影響力日趨增大。

    初中生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他們發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具體表現:事事與父母、教師對著幹,對父母再三叮囑的事情感到厭煩;瞧不起父母的見解;喜歡與眾不同,愛做令人大吃一驚的事情,喜歡引起他人的注意;違反某些規定的時候會感到一種快樂;常常對別人的批評表示反感和憤怒;認為父母和老師不應該為一些事小題大做;遇事不願意和家長、老師交流,喜歡和同伴交談;做事不計後果,事後不願意承認錯誤等等。對此,家長不要憤怒、抱怨或者茫然無措,要了解他,順應他,給予有針對性的教育。

    第二,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發展特點

    要正確面對孩子的叛逆問題,就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發展特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生理髮育成熟導致的成人感需要。生理上的成熟使青春期孩子產生一種“成人感”,不願再像小孩子一樣對父母、老師事事聽從,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於是便對家長、老師的要求產生叛逆情緒。

    2.要了解孩子認知能力迅速發展導致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青春期的孩子開始進入形式運算階段,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顯著提高,他們開始對事情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開始對家長的言行舉止加以審視,對家長不當的要求和表現開始反抗。

    3.要了解孩子自我意識增強導致的自我探索。青春期孩子有強烈的探索自我的慾望,他們希望知道“我是誰”“我跟別人有什麼不同”“我的優勢與不足”“我將來要做什麼”等一系列涉及自身及未來發展問題的答案。這些探索和嘗試對自己原有的價值體系加以批判,作為舊價值體系代表的父母、老師就成了他們的主要反抗物件。

    4.要了解孩子腦發育不平衡導致的情緒多變、敏感。腦科學家研究發現,控制情緒衝動的大腦前額葉從2歲到3歲開始發育,6歲達到高峰,之後在整個青春期都發育趨緩;而負責產生情緒、識別情緒的大腦杏仁核,則在青春期開始迅速發育。前額葉發育不足使得情緒控制能力較弱,杏仁核發育迅速使得情緒體驗增強。腦發育的不均衡使得青春期孩子情緒多變而民高,常常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可能這一刻心情還“Sunny明媚”,下一刻就“暴雨傾盆”;情緒反應劇烈,往往遇到一點小事就會做出過激的反應;情緒體驗非常豐富、細膩、敏感,跟家長意見不合時,很容易發生矛盾衝突。

    5.要了解孩子與師長關係疏離而與同伴更親密的特點。在青春期之前,孩子一般與父母的關係較為親密,父母是孩子情感和心理支援的主要來源,孩子與同伴之間更多的是一種玩伴關係,不存在穩定的依賴關係。而到了青春期,隨著與同伴相處時間的增多及青春期生理心理的變化,孩子與父母關係出現疏離,同伴逐漸成為了孩子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主要物件,同伴關係代替親子關係成為青春期孩子最重要的人際關係。

    第三,從尊重入手,順應天性,引導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

    既然叛逆期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必然階段,我們的教育就要順應孩子的天性,給予他們個性差異和性格特點以充分的尊重,因勢利導,幫助他們順利度過叛逆期。

    當家長遇到孩子叛逆、不聽話、不配合、不溝通時,一定不要認為孩子叛逆是對自己威嚴的挑戰,而要成人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認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發展的結果,是他們成長的表現。家長應平等地對待青春期的孩子,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充分給予孩子個人空間和獨立自主權,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不守規矩,對孩子勇於自我探索的表現要加以肯定,只有如此,孩子才可能不會那麼叛逆,起碼叛逆的程度不會更深。

    其次,要學會與孩子有效溝通

    叛逆意味著孩子長大了,家長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養角色,應該從起主導作用的教育者轉變成陪伴孩子成長的陪伴者,陪伴,就意味著以孩子為主,意味著一種平等的朋友關係。當出現叛逆問題時,既提醒家長要及時轉變教養角色,也提示家長前期家庭教育的失誤所在,是家長改變教養方式的重要契機。心理學研究表明,權威性教養方式最有利於青春期問題的解決及孩子人格的塑造,此特點是對孩子的行為有明確的規定和要求,但在制定規則和做決定時,會考慮孩子的需要和想法,聽取並接受孩子的意見,會對制定的要求作出解釋,說明希望孩子服從的原因。

    再次,要學會正確引導孩子

    叛逆的背後是孩子特定階段的發展特點和個體不同的內心需求,希望家長能做一個有心的負責任的家長,多去觀察孩子的特點、瞭解孩子的需求。努力做一個有心的家長,對孩子的叛逆行為做到心中有數,不往外推自己的孩子,接納孩子,把孩子的叛逆看作成長的必然過程。事實證明:父母的教養方式以溫度、理解為主,孩子的表現就好;以懲罰、拒絕和否認為主,孩子的表現往往就差。如果家長不及時調整自己的家教方式,不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助力,孩子也可能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父母要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平等的朋友關係;要尊重他們的看法,善於傾聽,不要急於否定;要相信他們有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儘可能支援、鼓勵,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要安慰,體現父母的真誠;要學會等待,有些挫折和磨難必須讓孩子去經歷,因為經歷不可替代。父母還應該注意不要過度控制孩子,尊重孩子作為一獨立的個體,否則,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就容易逃避問題,喪失完成目標的信心,也會削弱自身的自主能力。

    其實,身教勝於言傳,父母是孩子成長最好的教材。孩子天天跟父母在一起,父母是孩子最直接觀察和模仿學習的物件。要求孩子不要亂髮脾氣,父母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準孩子吸菸,家長首先戒菸;要求孩子彬彬有禮,有良好作息和行為習慣,父母首先做到。

    最後,要學會適時對孩子進行性健康教育

    隨著生理機制的急劇變化,孩子在與異性同伴相處中,一些從來沒有過的新的體驗與感受開始產生,他們好奇、渴望,有時又是迷惑或害怕。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產生懷春心理,關注自己身體的變化,對異性表現出更多的關注和好感,甚至對某一個異性有較強的性意識和性衝動。而對初中生性意識的普遍萌生,如果不適時正確引導,就可能發生早戀問題,對孩子的身心成長和學習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甚至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對於“性”這個話題,不少家長認為難以啟齒,但是,迴避不是辦法。只有坦然面對,對孩子進行性健康教育,才會極大消除孩子心中的好奇和不安。只有讓孩子瞭解性知識和性道德以及不良性行為帶來的後果和責任,才會避免不可挽回的後果。

    總之父母只有認識到“叛逆期”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必由階段,順應天性,實施尊重教育,孩子才會順利度過叛逆期,健康快樂地成長,體驗生命的精彩。

  • 2 # 任碩碩

    首先要有一個有效的交流。父母要放下自己長輩的架子和孩子耐心的談談,因為不得不說父母和孩子之間多多少少都會有些代溝,父母不懂孩子的想法孩子不理解大人的做法,這樣很容易出狀況。所以坐下來耐心的交談,讓彼此都清楚彼此的想法,這樣也就會更理解對方的做法,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衝突。

  • 3 # 養正書館

    孩子叛逆是一個孩子成長必經階段,成長的表現。作為家長首先不能著急,每個孩子都是有叛逆期的,在叛逆期內,家長要剋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責罵孩子,不然只會讓關係更糟糕。尊重孩子:孩子叛逆說明孩子正在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不想被家長管著了,感覺自己長大了,家長要理解孩子的這種想法,要尊重他們的想法,多和他們溝通,讓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能剝奪孩子的話語權。不能命令要以理服人:孩子叛逆多是和家長頂嘴,講道理,發表自己的看法,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就不能在命令孩子了,讓孩子必須聽從自己的安排,要先聽,然後和孩子辯論,講道理,做到以理服人,讓孩子心服口服。不放任多關注:

    有的孩子叛逆了,家長感覺很煩惱,頭疼,就開始放手了,不管孩子了,任由孩子自然發展,還說自己已經努力了,愛怎樣怎樣,這是不負責的家長,孩子畢竟還小,一定要耐心教育,尤其是叛逆期,更應該多關注,多教育,多關心。

  • 4 # 好媽媽的親子時光

    暗戀 抑鬱 像玻璃瓶子裡的沒頭蒼蠅一樣亂撞折騰尋找出路和追求前面晃眼的光明未來 真心後悔沒有靜下心來拼盡全力學習 明顯感覺到家庭教育引導溝通的重要性……

    你說的特別對啊 寶貝兒 一定要確立一個目標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試著去發現和培養自己的熱愛吧 這樣你才能活出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認知已經轉變,心態和心情好很多,心裡還是有種莫名的抑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