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長劍不出鞘
-
2 # 王廙
王羲之曾說“吾當樂死”,可見他辭職以後的生活,遊山玩水多麼逍遙自在。雖然政治上羲之並不得意,身體上也多有病痛纏身,戰禍連連,兒女身體也不好,但是羲之還是很豁達的。由於當時崇尚玄學,清談,崇信天師道,所以能有很解脫的精神寄託,與生活的種種不幸相平衡。總之羲之的生活有玩到樂死的豪言壯語,蘭亭雅集,遊山玩水,也有悲催切割的小波瀾,先墓再離荼毒,甚至晚年雙手患有麻風,成為殘疾只能讓高手代筆,等等,可謂喜憂參半。
應該說魏晉時代書法是最自由的時期。
魏晉時期社會動盪,高層政治昏暗,底層百姓流離失所,社會精英階層生活相對無憂,又不是實現現實夢想的時代,於是心慕黃老,將精力投入到各類文化探索,心性磨練當中。王羲之所在的王氏家族正是這樣世家大族的代表。從出土的文獻資料看,這些世家大族子弟引領藝術風尚,書法普遍水準不低。
當時正是楷書形成初期,草書隸書共存,書法藝術形式多樣而未固定法則。因此各類書法探索多種多樣,眾彩紛呈。一派自由生長,物競天擇 ,生氣勃勃。
在這樣背景下出現了王羲之父子,鍾繇,陸機等頂級大家,形成書法史上眾峰叢立,一峰突起的繁榮氣象,為後世所傾慕。
而後世書法難以逾越魏晉,實在是社會,人文條件皆不可複製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