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夜來風雨聲40
-
2 # 一支筆的筆筒
這使我想到了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的問題,這個問題辯論賽辨過,爭論了好久,有很多觀點,我是比較傾向本惡的,最出名的例子是斯坦福監獄實驗。
實驗選取24名正常志願者,12人扮演犯人的角色,12人扮演獄警的角色,實驗過程和真實的監獄一樣,扮演獄警的擁有真實獄警的權利,扮演犯人的會被剝奪人生自由,和真的犯人一樣,充當獄警的志願者沒有進行如何做獄警,只是被告知可以做任何維持監獄秩序和法律的事情,實驗進行了不到6天,在這6天裡,沒當過獄警的志願者用各種手段懲罰犯人,完全變成了惡魔,而犯人也習慣了自己就是犯人,都被深深捲入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無法自拔,也印證了俗話說的,變壞容易變好難。
並不是說人就一直是惡的,通過後天的學習和環境影響,每個人都會有惡和善的一面,在我們接觸的人裡面善還是大於惡的,所接觸的人也都是善的,所以大家都是善的,和別人交往的關係都是建立在善的一面的,只能用善才能交到朋友,惡的一面都被大家隱藏起來的,當惡的一面被你觸發後,這層關係也就意味著快要破裂或者破裂的路上。
不要高估和別人的關係其實就是說不要把惡觸發,人交往難免會觸碰到一些惡,貪婪是惡,自私是惡,嫉妒是惡,慾望是惡。在惡面前再鐵的關係也會破裂,歷史上為了爭奪皇位子殺父,父殺子,兄弟相殘的例子比比皆是,這裡的惡就是保住自己的利益或者相要爭奪更多的利益。
當你遇到困難能夠伸手幫助你的朋友有多少?幫助你的親人有多少?你想的會有幾個人會幫助你,但結果會另你失望,你高估了他們,因為你觸發了他們的惡,這裡的惡就是保護自己的利益和擔心會有不利於自己的事,當然能夠幫助你的要珍惜。
人和人交往中,不要牽扯太多利益去交往,要能幫人不要求人,付出永遠是善,惡永遠是索取,不要高估也不要去貶低,關係是經營出來的,達到什麼高度要看你用多少善。
認同。記得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曾說:“即使是神聖正值之人,也不可能超過你們每個人心中的至善;同樣,即使是邪惡軟弱之人,也不可能超過你們心中的至惡。”趨利避害,人性所至,不應該對人性抱有太多企望。